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議會
議會是立法機關的一種型態,由人民中選出一定數量的代表者組成以執行立法權;這些代表者稱為議員,可以透過直接選舉或間接選舉產生、也可能是委任的。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能否挑戰中國?
由多國國會議員組成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創立主要的目的,是協調各民主國家對中國的應對。然而,部分專家表示,該組織制定具體措施的能力存在侷限性。
柏林州議會選舉:基民盟表現最佳 社民黨微微領先綠黨
在這場選舉中,基民盟是表現最好的黨派。社民黨的現任柏林市長則遭遇失敗。未來究竟由哪個黨派來管理這個德國首都,目前尚不確定。
日經:美眾議院中共特設委員會有意率團訪台
共和黨議員魏特曼告訴《日經亞洲》,美國眾院中共特設委員會打算率團出訪台灣。此前,眾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等人也曾表態有意訪台;眾院議長麥卡錫則說過,中國管不了他要去哪裡。若眾多美國議員皆訪台,對美、中、台三方將帶來什麼衝擊?
當年德國是否能阻止希特勒上台?
阿道夫‧希特勒在1933年1月30日成為德國總理,改變了世界歷史。那麼當初人們是否可以阻止這件事發生?柏林的一個新展覽對此展開思考。
為消資安疑慮 TikTok執行長將出席美聽證會
面臨美國對中國短影音平台抖音國際版TikTok的資安疑慮,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已同意3月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澄清說明相關情況。
Meta宣佈將恢復川普Facebook帳號
美國國會2021年初發生致命暴動,川普的Facebook和Instagram帳戶遭停權至今,但Meta近日宣佈該帳戶將在未來幾週內重啟。對此,川普回應表示,帳戶停用「不應該再發生在現任總統身上」。
兩黨共識下 美國眾議院成立中國委員會
在共和黨籍的麥卡錫就任美國眾議院議長後,兩黨罕見達成共識,週二同意在參議院成立中國委員會,以應對中國對美國的威脅。
前總統支持者衝擊國會 這次在巴西
數千名巴西前總統博爾索納羅的支持者衝擊位於首都巴西利亞的該國議會、最高法院和總統府。這一幕不由令人聯想起川普敗選後,美國國會山發生的一幕。
德國議會代表團、教育部長將接連訪台
德國將在下周派出一個高級議會代表團前往台灣,隨後德國教育部長也將對台灣進行20年來的首次部長級訪問。此舉預料將引發與中國的緊張關係。
國會調查委員會建議起訴川普
由九名國會眾議員組成的跨黨派調查委員會一致通過對川普提起刑事訴訟,他們表示,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川普有意破壞憲法規定的權力和平過渡。調查委員會將於本周三公開完整報告。
歐盟議會副議長涉嫌貪腐遭拘押
歐盟議會主席梅特索拉( Roberta Metsola)宣佈取消希臘人凱莉的歐盟議員資格。上周五,凱莉及其他三名涉嫌腐敗的人士已被警方拘捕。
秘密兼任五個部長,澳洲前总理莫里森受國會譴責
澳洲众议院通過投票譴責前總理莫里森在疫情期間秘密任命自己擔任五個部長級職位。現任總理阿爾巴內塞呼籲莫里森道歉,莫里森以疫情危機為自己辯護。
德語媒體:不惜代價遏制中國的美國
《商報》刊評指出,為了孤立中國,美國不惜得罪歐洲盟友,這一點必須引起歐盟重視。《標準報》的客席評論則認為,美國針對中國的一系列措施其實並非為了所謂的國家安全,而是為了盡量多維持幾年全球經濟主導權。
歐洲議會宣佈俄羅斯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
歐洲議會23日通過決議,認定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作為,顯示她是「支持恐怖主義國家」。這是由歐洲議會作出的決定,但這個標籤的實際效用仍然未明。
IPAC議員團訪台灣「我們不是反華組織」
中共二十大後再次明確要「解決台灣問題」後不久,國際政治組織「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到訪台灣,又一次在議會黨派的層面上聲援台灣。其發出的訊息是:我們不是反華組織,但也會堅決協助捍衛台灣民主。
歐洲跨國議員團訪台 成員曾遭北京制裁
台海局勢不斷升溫之際,曾呼籲各國共同應對北京威脅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8位歐洲跨國議員週二訪台。儘管北京可能不悅,訪團仍堅持訪台,此行目的為何?
佩洛西丈夫遭襲受重傷 嫌犯疑鎖定佩洛西
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的丈夫保羅‧佩洛西在家中遭到一名入侵者以錘子攻擊而重傷送醫。據稱,該名攻擊者可能是沖著眾議院議長而來,目前距離美國中期選舉僅剩一周多時間。
中資入股漢堡港的各方博弈:議會表決? 折中方案?
德國政界針對中資入股漢堡港的批評聲不斷。反對黨基民盟方面要求聯邦議院針對該問題進行表決,希望以此阻止該計劃。與此同時傳出消息,聯邦政府正在考量一個妥協方案,降低中方持股比例,從而讓中方影響力減少、沒有否決權。
德歐洲議員:習近平對外政策阻礙中國成為世界領導力量
儘管面對國際壓力和國內的不滿,習近平預計在二十大上連任中共最高領導。他對自身權力和國家實力的自信對於西方意味著什麼?德國之聲電視連線歐洲議會中國小組主席、綠黨議員比蒂科夫(Reinhard Bütikofer),請他談對此的看法。
她在歐洲議會演講台上掏出剪刀……
10月4日,在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會場發生了這樣一幕:伊拉克裔的瑞典女議員阿比爾‧阿爾-薩拉尼在演講中痛斥伊朗當局對民眾的暴力鎮壓,為了聲援不久前在警察拘留期間死亡的年輕女子阿米尼,她掏出一把剪刀,剪短了自己的長發。
伊朗議會議長對國家穩定感到擔憂
在伊朗,持續多日的抗議活動有增無減。該國安全部隊已接到指示,要重拳出擊。伊朗議會議長表示,目前抗議活動的目的與此前有所不同,是要推翻政府。
德國議會訪台代表團:中國的威脅「不可接受」
德國聯邦議院友台小組六人訪台團周一在台灣總統府與台灣總統蔡英文舉行會見。德國友台小組主席韋爾斯致辭時表示,不能通過軍事強力強迫台灣參與其不自願的合作,德國聯邦議院會持「明確的拒絕態度」。
美國會議員要求調查美外交官及家屬在華遭強制隔離檢疫
美國兩名國會議員致信國務卿布林肯,要求國務院澄清有關美國外交官及家屬在中國被強制隔離的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周五回應說,中方一視同仁地對中、外籍來華人員採取科學、有效的防疫政策。
Meta稱阻止了中國、俄羅斯的假訊息行動
擁有臉書和Instagram的美國公司Meta集團稱,近日阻止了一些偽裝成美國人的中國帳號,以及一個源於俄羅斯的大型政治宣傳行動。
譴責中國實彈軍演 歐洲議會通過台海決議
台海局勢持續緊張,歐洲也面臨越來越大壓力。繼美國參議院外委會通過《台灣政策法案》之後,歐洲議會週四(9月15日)通過《台海情勢決議文》,譴責中國對台灣展開實彈軍演。該議文還說了什麼?
美參院外委會通過《台灣政策法》 中國堅決反對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週三(9月14日)通過《台灣政策法》。專家告訴德國之聲,此舉顯示台美關係多年來的進展,但拜登政府如何處理剩餘立法程序,值得關注。
岸田文雄在日本國會為安倍晉三國葬做辯解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四在國會對於為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國葬進行說明並回答質疑。日前公佈的安倍晉三國葬所需費用高達16.6億日元,引起日本社會廣泛不滿。目前岸田內閣支持率跌至48.1%,較8月下降了9.4個百分點。
法國國會代表團訪問台灣 一團員新冠檢測呈陽性
法國參議院歐洲事務委員會副主席貝勒發周三(9月7日)率團抵達台北,這是法國國會一年內第4度組團訪問台灣。代表團一名團員落地後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這名團員暫停了訪問行程。
美國會成員接連訪台 專家:應關注北京如何回應
在佩洛西訪台的風波尚未平息之際,又有一個美國國會代表團抵台參訪。專家認為,清楚明白美方安排這次出訪的時間點非常重要,而中國是否會做出同等強烈的回應也受各界關注。
德國議員代表團計劃訪台: 不會被北京嚇住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引起了中方的激烈反應。德國聯邦議院一個議員小組也有訪問台灣的計劃,有關人士表示,不會因北京的威嚇而改變行程。
韓總統休假未見佩洛西 雙方通話不提台灣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離開台灣後,周四(8月4日)在首爾與韓國國會議長金鎮杓等舉行了會晤,並前往戒備森嚴的南北韓分界線聯合安全區參觀。韓國總統尹錫悅沒有與佩洛西會面,但同她及代表團成員通了電話。
佩洛西訪台掀波瀾 合成同框引熱議
佩洛西訪問台灣之際,網上流傳出一張佩洛西和《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的同框照片。這張把兩個人年輕時的相片P在一起的合照甚至在海外社群網站上廣泛傳播,引發不少網民評論。
台駐德代表:佩洛西訪問體現價值觀之爭
台灣駐德代表謝志偉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佩洛西成功訪台,讓北京的一個中國政策被突破。他強調,民主政體永遠不能成為獨裁國家的一部分。
佩洛西抵台: 「對台灣人民展示團結前所未有的重要」
當地時間8月2日晚22時40分,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的專機在經歷了約7個小時的繞飛後降落在台北松山機場。這是1997年時任眾議長金裡奇訪問台灣後,美國到訪台灣的最高級別官員。在佩洛西抵台後,北京表示將展開「一系列針對性的軍事行動予以反制」。
一衝擊美國國會山暴力者被判重刑
這是2021年1月美國國會大廈受到嚴重衝擊以來迄今最嚴厲的判決,一德克薩斯州男子被重判87個月的監禁。
拒配合衝擊國會事件調查 班農被判藐視國會罪
知名的美國右翼民粹主義者班農被陪審團一致認定犯有藐視國會罪,聯邦法院將於10月宣佈對這位川普的前首席戰略顧問的最終判決。
國會調查委員會:川普背叛了他的誓言
關於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襲擊事件的聽證會像驚悚劇一樣上演。國會調查委員會描繪了一幅令人恐懼的畫面,並呼籲相關責任人承擔後果。
德語媒體: 中國的「雷曼時刻」正在逼近?
《世界報》近日關注中國房地產市場,指出其中的危機如果持續發酵,可能成為「一場大火」,導致中國陷入經濟衰退;《法蘭克福匯報》則聚焦畢爾到訪台灣一事。
媒體稱佩洛西計劃8月訪台 中方要求「不得安排」
《金融時報》報導稱,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計劃下個月訪問台灣。若成行,這將是25年來美國眾議院議長首次訪台。不過,該報導也指出,美國政府對於佩洛西是否應訪台仍存在分歧。畢竟,此舉必將激怒北京。
斯里蘭卡示威者仍未撤離 議會擬選舉新總統
斯里蘭卡總統上周末在民眾抗議壓力下宣佈辭職後,該國議會協商同意在10天內選出新總統。部分抗議者仍滯留在總統府,試圖繼續施壓。
日本參院選舉 安倍刺客透露作案動機
在安倍晉三去世的陰影下,日本參議院改選依然如期舉行。與此同時,日本警方則披露,刺客聲稱對「與安倍晉三有關的某組織懷恨在心」。美國國務卿、德國外長都將在7月11日前往東京弔唁安倍晉三。
歐洲議會為天然氣和核能貼上「綠能」標籤
歐洲議會的最新投票結果將天然氣和核能都列為可持續能源。環保組織和歐洲一些議員批評這種分類是為化石能源和核能「洗綠」。
失去議會多數 馬克宏遭遇重挫
法國國民議會選舉周日落幕,馬克宏陣營未能獲得多數席位,對於剛剛連任總統的他來說這是一記沉重的打擊。除了雷朋領導的極右翼政黨之外,所有政黨都遭遇了失敗。
美國會擬推新法限制美企業在華投資
美國國會跨黨派議員正在推動的一項境外投資法案獲得進展。該法將限制美國企業投資中國的科技行業,並試圖重新構建供應鏈。
歐盟議會多數票贊同淘汰內燃機汽車
根據歐盟議會的一項表決結果,2035年後,歐盟境內應不再有新的汽油或柴油汽車註册。在相關法規出台前,尚需同各成員國談判。
美國連續發生惡性槍擊事件,多人死亡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美國3個城市分別發生槍擊事件,共導致9人死亡、20多人受傷。
德國聯邦議會批准新的最低薪水
德國正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大約有620萬工人將從最新通過的最低薪水中受益。
德國政界為大幅提高軍費開支亮綠燈
德國「交通燈」執政聯盟與最大在野黨——基民盟/基社盟議會黨團就設立總額1000億歐元的聯邦國防軍特別資金的最後會談 「成功結束」,達成協議。
施羅德退出俄羅斯石油公司監事會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將停止在俄羅斯國有石油公司擔任監事會成員。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施羅德一直拒絕主動放棄在俄能源企業的職位,因此飽受政界和輿論的批評。德國議會取消了其辦公室的預算,歐盟則危脅將施羅德列入制裁名單。
美國軍方無法解釋UFO現象
近年來,美國軍方收到越來越多涉及「不明飛行物」的報告。美國國會在5月17日舉行聽證會,表示相關現象迄今無解。
上一頁
第5 頁,共42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