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記者王克勤疑遭解職
2011年7月18日本周一,有消息傳出,《中國經濟時報》調查部被解散,調查部負責人、該報首席記者、被譽為中國打黑記者第一人的王克勤疑遭解職。目前報社人員已經被封口,不得接受任何外界採訪和透露細節。
近年《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多起公共事件的深度調查報導,包括:四川5.12地震調查、山西疫苗案、"我爸是李剛"的河北校園飈車案、錢雲會事件報導等。
《中國經濟時報》為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報成長受媒體同行尊重和公眾喜歡的報紙,得力於早期的大膽評論和近年的深度調查報導。其中的深度調查報導也一直和王克勤的名字聯繫在一起。但該報也被中國當局不斷整肅,王克勤個人在受當局打壓的同時,亦曾受到被揭露利益集團的威脅.
"你必須服從決定,聽黨的話"
北京時間周一(7月18日)早上,王克勤的新浪微博上轉發了雕刻在前納粹德國一個集中營入口處的警世名言:當一個政權開始禁言的時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滅口。他說這句話表達了他此時的特殊心情。
王克勤向德國之聲證實,報社調查部被解散是一個既定事實:"那不是一個傳言,那怎麼能是傳言呢。"
但他很快向德國之聲聲明:"根據《中國經濟時報》近期一系列報規的規定,本報記者接受外媒採訪須經國務院發展中心批准;本報記者接受境內媒體採訪,須經本報社委會批准通過,因此我現在和你講話是不被允許的。"
他表示,並不明曉即將到來的命運"一切要看未來的歲月,現在我也沒辦法說,今天早上報社黨委書記和社委會找我談話,說你是老黨員、黨委委員,必須要服從組織決定,聽黨的話。因此我現在必須掛斷你的電話了。"
原中國《時代周報》評論部主任彭曉芸就此事在微博上發表評論:"無可否認,沒有王克 勤,沒人知道《中國經濟時報》,王克勤對報社的貢獻是一種聲譽上的無形資產。在王克勤這個年齡,不去謀求什麼總編副總編來當,還在一線跑的, 在中國大陸新聞圈是極其罕見的,這也是他贏得尊重的原因之一。"
"調查報導一定會得罪要揭露的人"
中國知名媒體人、香港大學中國傳媒研究中心研究員錢剛,他稍早時候在微博上發布消息,表示接到一位在該報任職的朋友的簡訊,中國當局空降一位政治型領導任職報社主管,著手進行報社的整肅工作。
德國之聲也電話採訪了錢剛,據他介紹:"這次是《中國經濟時報》的一個結構性調整,他解散了一個部門,我目前還不知道是什麼事情觸發引起解散了這個部門,但我知道這是一個很大的事件,所以我在第一時間嚴重關注,後來聽到的情況是調查部被撤銷。"
他也向德國之聲分析了此事觸發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影響:"調查報導是不容易的,這次撤銷的是調查部,這份報這些年被大家所尊重,就是因為王克勤和他的調查部及他的團隊,如果說這些年,王克勤的調查報導不存在的話,不會被那麼人所充分瞭解的。這個報紙最初辦報時,是以評論見長的,當時是在中共十五大前後,曾發表很厲害的評論。後來評論受挫,評論的鋒芒消失,報紙引進了王克勤,調查報導開始嶄露頭角,從2002年對北京計程車進行調查、後來是對定州血案、還有對汶川震區、山西疫苗、舟曲土石流的調查等,一系列的調查報導,使得王克勤成為中國最優秀的調查記者,這張報紙也因為調查報導在中國受人尊敬。這次如果撤銷調查部,報紙將受到重創,我在這裡猜測到的可能為原因之一的是,調查報導是對報社有非常大壓力的事情,調查報導肯定要得罪要揭露的人、地方權力等,我過去聽王克勤講過,有些被揭露的地方會派人打上門來。"
對於空降新的政治型領導,錢剛沒有選擇直接評價此事,但他回顧了該報前任領導對王克勤的支持:"報社壓力很大,選擇支持王克勤是不容易的,原來的社長包月陽對王克勤非常支持,他自己也承擔了很大的壓力,這也緣於領導層本身對新聞也有追求,所以他們才能這樣做。"
去年5月份,曾力挺王克勤並簽發"山西疫苗案"的社長及總編包月陽被調崗。
作者:吳雨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