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香港的民主運動並沒有結束
2004年4月7日為避免產生誤解,首先需要聲明:香港從來就沒有過真正的民主,現在的體制也稱不上民主。立法會60名議員中,只有24人是自由選舉產生。特首董建華也沒有自主權,而必須聽命於把他扶持上台的北京中央政府。
香港沒有真正的民主,並非是中國政府的過失。前英國殖民當局必須承擔同樣的責任,它在香港實行的民主改革半心半意,而且為時過晚,當時距97年香港回歸中國已經不遠。
儘管如此,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公民仍然享有大陸同胞不可企及的自由。在香港,政治遊行不會受到暴力鎮壓,而是被當局容忍。此外,香港仍然享有較高程度的新聞自由,儘管北京多次試圖從幕後施加影響,儘管一些香港媒體因不願傷害與大陸的商務關係而實行自我檢查。
就是現在,新聞和集會自由也沒有受到威脅。中國仍然遵守「一國兩制」的原則。在香港回歸中國的有關協議上,中國曾做出保證,保持香港自治特區地位50年,這也包括香港人此前享受的自由權利。
不過,除此之外,北京中央政府則絕不願讓香港再增添一分自由。中國人大4月6日對香港基本法關於政改條文做出的闡釋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據人大的解釋,香港今後所有的政改計劃都必須通告北京,徵得中央政府的批准。最應當批評的是:香港民主派要求的,基本法也原則上允許的政府機構的直選現在也必須首先得到北京政府的批准,換句話說,直選本身就暫時免談了。
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看,這一強硬的路線自有其道理。一段時間以來,北京給香港的民主運動扣上不愛國的帽子。民主派勢力在過去幾個月裡也迅速壯大,如果現在舉行自由選舉,那麼民主黨獲勝的可能性不小。果真如此,香港就將有一個對北京持批評態度的政府,並可能會走與北京對立的路線。不過,北京的當權者不可能允許出現這樣的局面。
香港的民主派不應因這類現實政治的束縛而垂頭喪氣。目前的關鍵是在現有條件下尋找民主運動的空間,不要過早地放棄,而應繼續為爭取更多的民主權利抗爭。中國不會對香港採取過於強硬的措施。因為如果「一國兩制」的試驗在香港失敗,那麼台灣就更沒有人願意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於中國大陸實現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