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外來人口不再是邊緣問題
2006年6月7日聯邦統計局一項最新人口調查顯示,德國有外來背景的居民人數已經佔德國總人口的五分之一,2005年達到1530萬人。聯邦統計局負責人哈倫周二在介紹有關的調查報告時表示,德國現在可以被稱為移民社會了。所謂有外來背景的居民指的是從國外來的人口,在德國出生的外國人,已經加入了德國國籍的外國人以及原籍是德國,後來從中歐和東歐國家遷回德國的移民以及他們的子女。
人口微觀調查讓我們得知了許多過去並不在意的訊息。象德國人越來越胖,四分之一的德國人抽煙等等。必須承認,調查報告中的不少細節很快就會被人遺忘,但是其中有一個訊息恐怕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腦海中。這就是,在德國生活的有外來背景的人口正在不斷增多。德國的人口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所謂德國不是移民國家這樣的說法再也站不住腳了。
微觀調查顯示,德國人口中五分之一的居民有外來背景。他們或者是本人直接從國外遷移到德國的,或者至少父母中的一方來自國外。這類人的人數達到1530萬人。他們中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德國國籍。因此如果單純統計外國人,那麼數字當然要相差得很遠。
外來人口的統計數字只是結論一個方面。由此引申出的另一個結論是:如若沒有這麼多的有外來背景的人口生活在德國,並用他們的勤奮和才智努力的工作,那麼德國的人口比例狀況恐怕會比現在更糟,支撐德國社會福利體系運轉的基礎會更差。不容質疑的是,許許多多的外來人口通過努力早已成了德國社會的一分子。他們在這裡接受了職業培訓,上過大學,有自己的職業,事業有成。這樣的例子鄰裡之間隨處可見。這證明了外來人口溶入德國社會的成功。
但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個方面。對外來人口的問題我們也不能閉口不談。比如三分之一的一年級小學生因德語是外語,語言上過不了關,學習遇到了相當大的困難;還比如接受職業培訓的外國人子女中斷學業的比例正在不斷上升,再還比如郊區內形成了外國人居住區,郊區成了騷亂和鬧事的導火索等等。一句話,要想使外來人口和原住民不再更為疏遠,不僅需要加強我們的教育政策,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所謂的「邊緣問題」早就不成其為什麼邊緣了。有外來語言,外來文化或外來宗教背景的人數還會不斷增多。一場公開的大討論無可避免。但是德國人最好不要再沒完沒了地大談什麼主導文化或者多元文化之類的空泛理論。社會現在需要的是具體的,能夠促使外來人口更好地溶入德國社會的方案和建議。
換句話說,德國本土人和外來人口相互需要。而如何融合,如何相互協調,共同創造我們的美好社會,這把鑰匙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微觀人口調查能夠起到的只是拋磚引玉的作用。或許7月份聯邦政府召開的外國人溶入德國社會問題高峰會議能夠作出一些具體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