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公共服務行業全面罷工
2006年2月8日廣告
巴符州的罷工行動,僅是未來兩周德國西部大罷工的序曲。維爾第工會方面表示,為維護一周38.5工時的這項罷工運動,將不會善罷甘休。城市及地方政府的工作單位計劃恢復每周40工時的工作制度。罷工是為了為抗議每周多增加一個半小時的工作時間,也就是每天多做18分鐘的工作。工會更多的是爭一個原則問題。它首先發動地方層面的罷工,借公共服務業停滯所產生的不便,激起市民公憤,從而達到使政府決策單位讓步的目的。
與此同時,「維爾第」也藉機向州政府施加壓力,希望迫使他們接受「基本勞工協定」。但工會的戰略思考是:誰會因為州統計局或財政局不辦公而激動憤怒呢?可路邊的垃圾越積越多,或因勞資鬥爭激化導致公共交通運輸停頓所產生的影響就大了。
一天多工作18分鐘算什麼呢?以此作為罷工理由簡直有點兒小題大做,更何況德東地區一般上一周的工時都是40個小時。而且工業界許多企業都已通過簽訂「預留空間條款」延長了工作時數。然而,工會成員踴躍參加罷工的行為說明,工會主席卜希爾斯克正確掌握了勞方的高度不滿情緒。近年來,各行業的實際薪資始終未再調漲,去年受僱者的購買力甚至下降。但相對於此,僱主方面的收入卻年復一年的大幅調升。
公共服務行業的罷工行動,僅是金屬電氣行業薪水談判前「燎原的星星之火」。罷工的核心問題是為了「錢」。「金屬行業工會」要求加薪5%。他們當然希望勞資談判能和平達成一致,但並不排除罷工的可能。公共服務行業的罷工,為居民帶來不便,但金屬及電氣行業的勞資鬥爭,卻可能為處於萌芽階段的經濟復甦造成巨大傷害。此外,不容忽視的是,如果勞方的薪資增加,則可能化解私人消費疲軟的問題,從而為景氣復甦加一把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