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記者無疆界組織
記者無疆界組織(也譯無國界記者,法語: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縮寫:RSF)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北京電視台記者猝死雅典
今天上午9點前後,在雅典報導奧運會的北京電視台記者鄭立可能因為心臟病發作而猝死在工作崗位。這是本屆奧運會發生的第一起華人不幸意外事故。
女足慘敗震驚中國奧運代表團
中國女足在雅典的奧運會上以0比8意外慘敗德國女足,不僅在現場觀看的中國觀眾和記者痛苦不堪,個別華人還流下苦澀的眼淚。而在雅典中國駐希臘中國大使館參加歡迎中國奧運健兒的酒會的中國奧運代表團官員和運動員都感到震驚。
女記者暴死伊朗獄中,官方結案疑雲重重
7月24日,德黑蘭一家法庭對伊朗女攝影記者卡澤米在獄中死亡一案做出判決,唯一的被告被宣判無罪。卡澤米一年前在看守所中突然死亡。擔任卡澤米母親律師的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巴迪,她指責該案審理從一開始就有漏洞。埃巴迪表示將繼續據理力爭,為她的當事人討回公正,必要時將向國際組織尋求支持。
孟加拉國是新聞記者最危險之地
對記者來說,孟加拉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國家之一。今年,先後兩名記者因為對那裡的犯罪現象進行報導而遇害。這種恐怖活動引起了世界各國記者的強烈譴責。
「記者無疆界」頒給黃琦「網路自由獎」
6月22日,「記者無疆界」組織公佈了其有關網際網路新聞自由的報告「監視下的網際網路」。此外,該組織還向一名來自中國的網際網路異議人士辦頒發了2004年網路自由獎。
德國世界報記者:我親眼見證了「六四」
54歲的德國記者,漢學家約翰尼.埃爾林是89學運的見證人之一。1975年以來,埃爾林先後四次常駐中國,加起來已長達15年。1989年,他作為德國多家日報駐華記者對整個六四事件進行了跟蹤報導。在2002年出版的「中國:邁向未知的大躍進」一書中,埃爾林對中國的現實和未來進行了深刻的探索和思考。1997年以來,埃爾林是德國「世界報「駐華記者。
中國網路十年:愛你禁你都不容易
今年是中國網路存在的第十個年頭。網路诞生之際,西方觀察家預言網路将使中國政府失去對訊息與言論的控制,從而導致體制的垮台。十年之後,中國的網路世界中也修起了一道長城,防火牆後面無論是政府還是普通網民,對網路可以說是又愛又恨,感情複雜。
一個德國女記者眼中的中國話劇
中國上海是一個經濟繁榮的大都市。但是黃埔江畔的這個大都市的文化生活卻相當貧乏。至少這是德廣聯駐上海女記者羅澤爾曾經的看法。不過羅澤爾在以下這篇極具個人色彩的報導中,介紹了上海戲劇界中一些引人注意的變化:
讀了「德國記者體驗中國」我想說:為中國祈禱
一直關注本專題的文章和讀者反饋,今天,我腦海中由它們引起的思考漸漸成熟。和有的讀者一樣,我也沉默不住了。因為,中國是我心中的愛和痛,德國是我受塑造的很關鍵的一站。
三月初來函集:兩會-記者體驗中國
在此,我們再推出一集最近的網友來函。涉及的題目主要是:中國的兩會;對德國記者體驗中國文章的進一步評論;德國不留外國畢業生的問題;中國的宗教信仰問題;人們對施密特與崔健對話的讀後感。
中國街道交通就是冒險,德國記者馬斯如是說
親愛的讀者:我的德國朋友以為,我當記者過的是冒險生活。當然,這個職業要經歷緊張、有時甚至危險的時刻。例如,途經海拔四千米的喜馬拉雅山區時,突然吉普車的一個輪子掉了下來。或者在台灣飯店裡,正在用手提電腦寫報導的時候,突然地震了,房間開始搖晃起來。不過這樣刺激神經的事畢竟還是少有的。在中國,真正的冒險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街道交通就是一項冒險。
新聞檢查官:請參加群眾游園活動
法蘭克福評論報駐北京記者馬斯報導中國警察為改善形象在北京龍潭公園舉行的開門辦警活動:即使我們並非總能發現中國的警察和氣待人,但他們還是重視禮貌的。
德國一台駐北京女記者考萊爾:我愛中國
「我愛中國,這不是秘密,因為我的中文名字就叫柯愛華。我喜歡這個名字。」這是德國一台駐北京女記者考萊爾來稿的開頭語。
中國與宇宙 - 渺無邊際的國家
德國第二電視台駐北京記者豪爾茨談中國(人):無論何時何地,他們總是在競爭,互相排擠、鬥爭、殘殺,超過別人、遏制別人、制服別人,擺開架式硬上、藍色號誌闪爍、出示特種證件,上衣的袖子外側是名牌標誌,要表明的是:我高於你。他們購買住宅和汽車,去旅遊,購買著名設計師的時裝、化妝品,做美容手術,把這一切都看成是競爭。這就是我發現的中國人最奇特的行為舉止特徵。
德國人眼中的中國,對所有網友的回信
呵呵,看到了幾篇德國記者寫的關於中國的文章。又拜讀了很多中國人的讀後感。我覺得很有趣。是的。我想,我可以用這個詞:有趣。
就算近在咫尺,心靈與文化的距離仍然遙遠<br> -對德國之聲網刊載記者舍普報導之觀感
編者按:本網「德國記者體驗中國」系列中,「明星周刊」駐北京記者舍普的兩篇「上帝、洋鬼子與猴子」與「甚至上廁所也在眾目睽睽之下」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由於本網尚未建立論壇(BBS)功能,只能選擇有代表性的讀者來信以文章的形式分三次發表。由於技術原因,我們在首頁上只發表篇幅較長的三篇,點擊每篇後面標題為「有關索普文章的更多讀者來信之一/二/三」的鏈接,即可讀到更多的讀者來信。
上帝、洋鬼子與猴子(德國記者體驗中國)
我們邀請了一些駐中國的(或曾駐中國的)德國記者筆談他們在中國生活的體會經驗。目前已經收到記者們的十幾篇文章。在此陸續推出,並將構成一個專欄。已經推出的是法蘭克福匯報駐京記者馬斯的「三點式促進世界人民的諒解」。本文是這個系列的第二篇。作者是明星周刊駐京記者舍普。
德國記者小組:北韓在悄悄發生變化
過去,只有少數外國遊客能獲准進入北韓,記者要想得到批准,更是難上加難。出人意外的是,德國廣播電視聯合體的一個廣播和電視記者小組得到了赴北韓採訪的許可。
德國記者親歷的廣東野生動物市場
星期一,廣東省政府下令禁止野生動物的交易活動,周六前將收繳殺死大約十萬只果子狸。政府期望以此杜絕薩斯病毒的傳播。而此舉卻苦了那些以野生動物交易為生的小商販們。德國之聲記者到廣州東寶動物交易市場進行了採訪。
2003年記者從業更危險,中國三萬「網警」不光彩
「就新聞自由的角度而言,去年無疑是非常黑暗的一個年度。」這是記者無疆界組織對去年全球範圍新聞傳媒狀況的總結。該組織發表的年度報告指出,去年一年被殺害的記者人數超過了以往歷年,記者被捕和被判刑的人數也達到了令人震驚的高水準。
中國欲建新聞發言人制度:僅僅為了打發記者?
據周一出版的中國官方的英文報紙《中國日報》報導,中國政府將在三個層次設立政府發言人,並打算舉行更多的記者招待會,使政府工作更加透明化。但是舉行記者招待會往往並不意味著納稅人可以全面瞭解政府的行為。
邵佳一與德國之聲記者獨家訪談錄
邵佳一在療傷階段仍然受人矚目。德國之聲記者代表廣大球迷朋友前往慕尼黑1860隊,請他談談傷勢恢復情況、來德以後的感受,以及對前景的展望。
德司法部長就德中法制對話答記者問
中德法制國家對話始於2001年6月。在過去的兩年中,對話的中心議題是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前提下,不斷健全及完善社會管理法制體系。今年9月份德國總統約翰內斯.勞訪華的時候,德國外交部長克斯廷.米勒女士指出:法制國家對話將關注人權問題。中德雙邊法制對話的核心是否偏離了主軌?過去兩年的對話成效如何?為此,德國之聲的記者採訪了德國司法部長茨布裡斯。
哪些國家最有新聞自由?
周一(10月20日),記者無疆界組織發表了該組織成立以來的第二份世界新聞自由情況調查排名表。表上羅列了總計166個國家新聞自由度的排名順序。德國排名第8。
中國政府顧問就北韓核計劃答德國記者
焦點周刊刊登了中國政府顧問閻學通就北韓核計劃問題的答焦點周刊記者問。今年五十歲的閻學通在清華大學教授國際政治,並在若干外交政策部門兼職。在談到中國對朝核問題的立場時,他說:
「詹氏防衛周刊」記者談台灣購置「愛國者3型」
據著名國際軍事雜誌「詹氏防衛周刊」報導,台灣已致函美國,提出向美國購買愛國者3型反彈道導彈等反導彈防禦系統武器。由於中國大陸針對台灣部署了大批中短程彈道導彈,迫使台灣提高自身的反導彈防禦能力。
周正毅案件深入,記者請免開其口
據法新社報導,中國記者接到指示,被要求停止深入報導有關上海首富周正毅的經濟案件,而官方正在調查有關黨政官員捲入幕後交易的醜聞。
「他沒有過上前線的慾望」
他從來不是一個不顧一切、感情用事的人。他是一位謹慎小心的新聞記者。他從戰地發回的第二篇報導是這樣結尾的:「沒有什麼報導具有同死亡交換的價值」。裡比希,這名來自德國「焦點」雜誌、有幸被植入作戰美軍的新聞記者,於周一在巴格達以南僅數公里的地方被炮彈擊中身亡。就在一周前,他剛剛慶祝了35歲生日。
德國二台記者講述在巴格達的生活和工作
每天,德國電視觀眾都能看到德國電視二台記者提爾格納從巴格達發來的報導。提爾格納在通過電話接受美聯社記者採訪時說:「我能判斷是否危險。如果我做不到這一點,我就撤離巴格達了。」
記者鑽進風箱裡-兩頭受氣
如果說受沙塵暴青睞的伊拉克好比一隻天然的風箱,在那裡活動的戰地記者無疑是鑽到了交戰雙方的中間地帶。無論將鏡頭移向何種畫面,無論是宣揚戰功、還是哀悼失敗,都少不了被人當成出氣筒。在這種兵荒馬亂的時候,且不說膠片被毀、相機被砸,遭受拘捕、挨揍招罵,弄不好一命嗚呼,沒能留名千古,反倒粉身碎骨。
對伊戰爭批不得,明星記者遭封殺
記者因為直言批評時政而遭封殺,這樣的事情在新聞自由的民主國家裡似乎很難想像。然而這樣的事情現在就發生在美國,發生在一個大名鼎鼎的記者身上。
留駐伊拉克的外國新聞記者
戰爭開始前夕,美國總統布希就對滯留在伊拉克的新聞記者發出呼籲,希望他們及時撤離這個危險的國家。一部分記者聽從了來自美國的警告,但更多的記者卻是服從職業的要求,留守伊拉克,對即將爆發的戰爭進行第一手資料的實況報導。但這有時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戰地記者們,還是看電視吧!
自從美英軍隊開始對伊拉克大規模地攻擊以來,駐卡達的美軍司令部理特意設立的新聞中心卻沒有戰爭氣氛。來自全球的大約500名記者遭到了新聞封鎖。軍方婉轉地建議記者,要知最新戰況,還是看電視吧。
德國之聲記者再評人大
對西方來說,中國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國家,許多看上去互不相容的事物在這裡並存:共產黨的統治和實際上實行的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磁懸浮和血腥的死刑、經濟的高增長和上升的失業率。3月18日閉幕的本屆人大會議,也反映出政治路線的矛盾:一方面是繼續進行經濟改革,另一方面是極力鞏固共產黨的統治地位。
中國記者的風險
最近,中國的一些媒體因報導一系列敏感的政治話題,紛紛停刊、解聘重要編輯。『保護記者委員會』接受德國之聲的採訪時,把目光投向因報導腐敗而啷當入獄的中國記者。
戰地記者--記者的慧眼,戰士的勇氣
活動在戰鬥第一線的有一種不打仗的兵。可是他們為了搶拍到第一手最寶貴的資料,需要的勇氣實在不會比最英勇的戰士少。同時,作為一個捕捉風雲變幻的記者,還要具有靈敏的嗅覺和銳利的眼光。
伊拉克危機:美國派兵,中國派記者
水均益到了巴格達。誰是水均益?對於國外媒體來說,水均益還構不成一個概念。然而這位中國的王牌記者和主持人擁有的觀眾量足以讓那些美國的同行相形見絀。中國的媒體已經不是過去的媒體了。
德國不會參加打擊伊拉克的軍事行動
在新年首次聯邦新聞發布會上,德國總理施羅德一如既往反對軍事打擊伊拉克,並表示德國不會為伊拉克戰爭提供士兵和資金。
新聞考試制度:給中國記者再上枷鎖
中國記者一向被稱作是「黨和人民的喉舌」,但是否能代言人民尚值得懷疑。現在,中國又推行新聞考試制度,這意味著記者作為「無冕之王」的權利再一次被生生剝奪。『新蘇黎士報』和『南德意志報』對此進行評論。
德國駐京記者:中共將取消社會主義
現在已經有了明顯的跡象,國家準備放棄經濟壟斷。面對中國城市數百萬失業大軍和一,兩億湧人城市尋找工作的農民,中國共產黨終於下定決心,大刀闊斧地走市場經濟的道路。
九.一一後遺症:迫害作家記者事件增多
自911恐怖襲擊以來,許多國家加強了新聞檢查,作家、記者遭逮捕,被關押,受迫害的事件急劇增多。國際筆會「獄中作家委員會」僅今年上半年就瞭解到近900起這樣的事件,大大高於往年。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獄中作家委員會」德國方面的負責人克拉克女士。
中國挫敗北韓人逃亡行動-德國記者遭毆
中國安全部門本周一挫敗了一起北韓人逃入使館區的行動。8名北韓人,其中包括幾名兒童被逮捕。便衣警衛在拘捕行動中對當事人施用了暴力手段。德國電視一台的攝影師遭毆打,攝影帶被沒收。
恩德君就偽造審核部證書等答記者問
德國之聲中文網就一些中文媒體流傳的北京留德審核部工作人員以權謀私的消息等問題,採訪了德國駐中國大使館文化處處長恩德君先生。現將此書面採訪稿全文翻譯如下。
米盧對德國記者說:中國進入決賽是不可能的
明天,中國將進行它有史以來第一場世界盃大賽。在此之前,德國記者採訪了中國隊主教練米盧。米盧的一些言論還頗有點意思。
南華早報解聘駐京記者問題
德語媒體以擔憂的心情注視著香港媒體的發展狀況。擔憂的原因是因為香港的南華早報解聘了該報駐北京辦事處主任雅斯佩爾貝克爾。貝克爾既是記者,也是作家,享有很高的聲譽,是一個消息靈通、批評北京政府十分尖銳的批評家。
《南華早報》駐北京記者為什麼被解職?
繼一年半前《南華早報》助理總編輯兼中國新聞版編輯林和立被解除職務之後,該報駐北京辦事處主任貝剋日前又被解職。香港政權移交前素以客觀、中立和權威著稱的《南華早報》,在一年半時間內接連撤換兩名中國新聞版的主管,引起香港和國際輿論的密切關注。
由江的訪問想到德記者中國被拘
德中兩國領導人會談時,附帶也談了言論自由、保護少數民族和總結信仰自由的問題。可惜的是,德國的日報記者就親身感受了中國的所謂新聞自由。
瑞士記者中國北疆記行
新蘇黎世報記者的一篇文章記載了他的中國北部邊疆之行,他北上直達構成中俄邊界的河流-黑龍江,那時正是冬天,中國的邊境城市黑河及對岸的俄羅斯城市布拉戈維什申斯克是一片千里冰封的景象。記者描寫了黑龍江兩岸不同的氣氛,俄羅斯的小城處於沉睡之中,仍然保留著前蘇聯的特色,而黑河卻一片繁忙,文章寫道:
又有四名西方記者在阿富汗遇害
不久前阿富汗才傳出有三名西方記者遇害的消息,現在又有四名記者18日在阿富汗遭到殺害,他們分別是澳洲摄影師伯坎,在阿富汗出生的哈伊達裡,西班牙記者富恩特斯以及義大利女記者庫圖裡。
「明星」記者在阿富汗北部遇害身亡
11月11日,數名西方記者在阿富汗北部外出採訪途中遭遇塔利班襲擊。3名記者死亡,其中一人是德國「明星」畫報資深記者。
上一頁
第26 頁,共2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