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記者無疆界組織
記者無疆界組織(也譯無國界記者,法語: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縮寫:RSF)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年輕記者被判死刑 引發阿富汗各派之爭
阿富汗北部馬扎裡沙裡夫的一家法院於本周二宣佈了一名23歲記者卡姆巴克什被判死刑審判結果,罪名是他曾傳播詆毀和誹謗伊斯蘭教規的文章。阿富汗巴爾赫省的穆斯林學者委員會對此一判決結果感到滿意。該委員會從一開始就要求對這名記者判處最重刑法。但卡姆巴克什則嚴厲反駁了所有的指控,認為自己是無辜的。阿富汗相關法院的判決令記者和人權組織頗感憤怒,指責阿富汗北部有關當局獨斷專行,濫用職權,並認為,這名年輕記者是阿富汗政權之爭的犧牲品。
印尼新聞自由之路難
自印尼蘇哈托獨裁統治政權於1998年被推翻以來,該國媒體界得以快速發展,印尼的新聞媒體是亞洲國家中最為自由的一個。1999年,印尼引入了新聞權利法,將新聞自由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此舉對這個島國年輕的民主機制來說無疑是一個里程碑。然而如今,媒體愈發集中的發展態勢、私人企業家對媒體的影響力、敢於披露事實真相的記者越來越經常地受到起訴等都對印尼的新聞自由提出了新的挑戰。
「記者無疆界」媒體發言人談中國新聞自由狀況
新聞自由組織「記者無疆界」近日公佈了2007年世界新聞自由狀況總結報告。結果不容樂觀。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實行嚴格的新聞管制。中國是其中之一。德國之聲記者謝菲就此採訪了「記者無疆界」的媒體發言人卡特琳-埃維斯女士
2007年全世界86名記者喪生
國際新聞自由組織「記者無疆界」1月2日在柏林公佈了2007年全世界新聞自由狀況的總結報告。結果是不容樂觀的。據報告顯示,在2007年共有86名新聞工作者由於從事記者工作或是在工作過程中喪生。
記者無疆界組織呼籲釋放網路作家王德佳
上周,廣西網路自由作家王德佳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遭到公安部門刑事拘留。王德佳曾以「荊楚」為筆名,在海外網站上發表批評北京奧運的文章。總部在巴黎的記者無疆界組織呼籲中國當局立即釋放王德佳以及其它因言治罪的異議人士和記者,並提醒中國應兌現在申辦奧運時做出的保障新聞自由的承諾。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螞蟻撼動和諧社會,國安不能維持國安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中國遼寧省正在上演的「蟻力神」事件最形象地演繹著這一中國古訓。涉及上百萬人的社會事件、上萬人的遊行示威在中國的媒體上竟然是不存在的,國家機器採取圍堵和高壓的一貫策略,企圖靠國安、警察和社會控制,將事件納入「和諧社會」的軌道。
巴基斯坦記者無自由
儘管巴基斯坦的軍事強人穆沙拉夫如願以償的連任總統職務,並且也按照承諾辭去了陸軍參謀總長的軍職。但他此前頒布的緊急狀態依然沒有結束,巴基斯坦的國內政治動蕩也仍未畫上句號。緊急狀態使得巴基斯坦民眾的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而記者們也不例外。
Reporter ohne Grenzen kritisiert Rogge
Reporter ohne Grenzen kritisiert Rogge
德國之聲記者圖片報導:外國人在上海
這次去上海,去也匆匆,來也匆匆,於是便無法言及「歸來談」之續了。然而在這匆匆之中,畢竟也走到了一些地方。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下意識地拍了一百多張照片。在此選取一些,反映一下老外在上海的情況吧。
外國駐緬記者成為被打擊目標
沒有記者的報導和記者拍攝的照片和錄像,外界難以瞭解緬甸政府血腥鎮壓民主運動的真實情況。是媒體讓緬甸軍政府的暴行成為國際社會的關注的焦點。目前,生活在緬甸的記者們受到迫害,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比如日本攝影記者長井健司就在緬甸首都仰光的遊行示威中被士兵開槍打死。
「記者無國界」報告揭開中國網路控制內幕
2007年10月10日,「記者無國界」組織在其網站上以中、英、法、西四種語言同時發表了,由中國的一位網路技術專家陶西喆(化名)撰寫的《揭開中國網路監控機制的內幕》的長篇報告。這是公開發表的第一份由中國網路控制系統內部專業人士,冒著身陷囹圄的危險,通過親身經歷和第一手資料撰寫的報告。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記者無國界」,並對這份長篇報告作了綜述報導。
國際特赦組織發表中國手冊專供報導北京奧運的記者
伊朗記者甘吉為何獲得萊比錫新聞獎
1989年10月9日,昔日東德萊比錫爆發大規模和平示威。在萊比錫和平示威18周年之際,今天,一年一度的德國萊比錫新聞獎公佈了本年度的獲獎者名單。保加利亞電視記者伊萬諾夫,德國雜誌「西塞羅」主編魏默爾和對政府持批評態度的著名伊朗記者甘吉共同獲得本年度萊比錫新聞獎。下面是德國之聲記者就伊朗記者甘吉撰寫的報導。
德國記者上海筆記:錯把Zero當Hero
萊斯女士在寫給德國之聲的上海筆記裡,描述了中國起名字的新現象。700個姓對13億人口:中國姓氏不夠,取個想像力豐富的英文名不受限制。白雪、彩虹或者蘭斯洛特任憑你的想像。卻也有人或許是英語出錯,想當「英雄」,卻自命為「零」。
女足世界盃期間德國記者在中國處處受監視
外國記者受到毫不掩飾的監視
外國記者在中國隨時隨地受到監聽、監視,這是德國記者基特曼在中國採訪女足世界盃大賽時得出的結論。他在法蘭克福評論報報導了自己與德國廣播電台記者組在杭州的經歷:
德國記者上海筆記:老外騎車是一大怪
萊斯女士在給德國之聲寫的第二篇上海隨筆裡,描述了作為大鼻子老外在上海騎車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經歷。為什麼老外在中國騎自行車別人就看不懂,看不慣,她覺得很難理解,也很有趣。
向外國記者報告好的事情
按照傳統做法,中國警方會把任何示威活動「扼殺在萌芽狀態」。但據說北京奧運期間,會場附近將設立一個「示威之角」供示威者使用,這是因為中國政府承諾奧運期間將給予公眾更多自由。法蘭克福匯報注意到新華社發出的一份文件,文件要求中國公民堅決反對示威抗議活動,但不要與示威者發生爭執或動手打人,以免造成不良國際影響。該報接著寫道:
外國記者參觀中國玩具廠
外國記者參觀中國玩具廠
梅克爾訪華贏得德國滿堂彩
德國總理梅克爾結束了對中國的三天訪問。她在人權、新聞自由以及環境和氣候保護等方面的坦率言論贏得了德語媒體的廣泛讚揚。圖林根匯報寫道:
德國記者上海筆記:生活在時間車輪下
給德國之聲寫上海隨筆(fern.schreiber)的德國記者換人了,性別也跟著改了。以後,你們會經常讀到萊斯女士的感受。比如這第一篇裡寫的:今天的棚戶區,明天大廈聳立。幾年身處異鄉,再回來上海就找不到路。這種情況在德國恐怕很難遇到。
殺害德國之聲記者的兇犯已被逮捕
在阿富汗被劫持的德國女人質獲釋本是周一阿富汗內政部舉行新聞發布會的主要題目。但是阿富汗內政部新聞發言人巴沙裡在新聞發布會上還宣佈了殺害兩名德國之聲記者的兇犯被逮捕的消息。兩名德國之聲記者克倫•費舍爾和克里斯蒂•斯特魯韋已經遇難10個月,無論是其家人還是朋友同事至今都不明白武裝分子殺害兩人的動機及原因。
讀者來函集(2007年8月第2集)
西藏與達賴喇嘛仍是倍受關注的題目,此外讀者還談到Made in China有損中國形象、外國記者奧運前的北京抗議、司機罷工了還能坐火車嗎等等內容。
外國記者在北京抗議-奧運前的一次試驗?
奧運會開始一周年倒計時前夕,海外一些非政府組織紛紛對中國當侷限制媒體自由提出批評。周一,十餘名外國記者在北京報導記者無疆界組織的一次抗議活動時,被警方扣留將近一個小時。記者無疆界組織呼籲北京兌現申奧之時作出的承諾,保障新聞報導自由。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誰違法,記者還是議院?
根據德國聯邦議院聯邦情報局調查委員會的要求,多家德國檢察署開始對記者涉嫌洩漏國家機密的17個案例展開調查。據稱,涉案記者在報導中引用了有關聯邦情報局秘密行動的文件。據估計,德國聯邦情報局和其它一些安全機構有可能在反恐鬥爭中有違反人權的行為。德國反對黨政治家以及受牽連的德國報社和雜誌社對檢察署的調查提出強烈抗議。
離北京奧運整一年,外國記者盼更多自由
距離北京奧運會開幕還有整整一年之際,駐華外國記者俱樂部(FCCC)發表意見調查報告,抱怨他們的新聞採訪工作在中國仍然受到種種限制和刁難,中國離北京承諾的奧運期間新聞完全自由仍有很大差距。
達賴喇嘛接受德國之聲記者採訪
達賴喇嘛現正訪問漢堡,計劃逗留到7月27日。期間,他將在漢堡網球場向上萬名聽眾做多次報告,介紹佛教及佛教的意義。他的主要目的是提倡寬容、和諧,但他也不忘利用這一機會呼籲世界關注西藏。
達賴喇嘛接受德國之聲記者採訪
達賴喇嘛現正訪問漢堡,計劃逗留到7月27日。期間,他將在漢堡網球場向上萬名聽眾做多次報告,介紹佛教及佛教的意義。他的主要目的是提倡寬容、和諧,但他也不忘利用這一機會呼籲世界關注西藏。幾名記者在漢堡有幸和達賴喇嘛一起探討西藏前途問題,德國之聲記者將記者們的問題及達賴喇嘛的回答匯總如下。
打假大王王海對外國記者談食品不安全
王海是一個十分普通的中文名字。但是12年前,中國全國上下出現了所謂的「王海現象」,那是因為消費者權益保護者王海通過一系列因為假貨上訴獲勝的案例,讓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深入人心。上周五,王海受到駐華外國記者協會的邀請,在北京介紹了他作為民間人士保護消費者的種種努力。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從特拉維夫報導英國記者重獲自由
英國廣播公司記者艾倫•約翰斯頓被巴勒斯坦極端分裂組織綁架4個月後終於重獲自由。周三,他在英國外交人員的陪同下前往耶路撒冷。約翰斯頓在巴勒斯坦前總理哈尼亞與一個家族部落進行談判後獲得釋放。哈尼亞本周三宣佈,還將努力解救一年前被綁架的以色列士兵沙利特。下面是德國之聲記者發自特拉維夫的報導。
在德國當「駐外記者」
到柏林一個月後,來自中國某日報記者吳木鑾言簡意賅,1000來字概括了《德國人不愛炒股的真實原因》。《財經》記者曹海麗則風風火火奔赴G8前線,零距離體驗抗議潮——這些都是今年國際記者項目(IJP)的階段性成果。德國之聲中文網記者報導如下。
英國記者中國暗訪虎肉宴
再兇猛彪悍,獸中之王也躲不過成為盤中餐。英國記者在中國見識到了真正的老虎宴。
德國記者大寫中國:四本中國書一擁而上
中國激動著世界,人們談繁榮的大都市上海,談2008年北京奧運,談宇航和導彈試驗,談兩位數的增長。然而,光輝燦爛也會投下陰影:缺乏言論自由,許多處被破壞的環境,貧富進一步分裂的社會。日前,有四本描述中國的德語書走上書市,作者們(多為記者)從不同的角落觀察了中國。德國之聲報導如下。
德國之聲見習記者看德國的大學文化節
6月6日,作為德國之聲見習記者,我參加波鴻大學的文化節。雖然只有短短一天,赴德才幾個月的我,依然透過異國大學文化節的幾個片段,感受到德中兩國大學文化的區別。
德國之聲記者正反兩方爭論八國峰會是否有意義
今天(6月6日),八國峰會在海利根達姆開幕。对於八國峰會召開是否有意義這一問題,德國之聲經濟部記者博默和貝克爾交換了各自的意見。兩人中一方贊同八國峰會,另一方則持反對立場。下面是兩人發表的評論。
亞洲記者參加德國之聲培訓
將在德國小城海雷根達姆舉行的八國峰會,是目前世界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為了讓亞洲發展中國家的記者也能對歐盟和八國峰會增添更多地認識,對國際全球化問題作出客觀、公正的報導,德國之聲培訓學院日前邀請了近十位來自亞洲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年輕記者進行為期四周的培訓課程,包括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的。
俄羅斯的新聞自由讓人憂慮
5月28日至6月3日,國際記者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大會。據一項有關全球各國新聞自由度的排名,俄羅斯在168個國家中排名第147位。記者無疆界組織甚至稱俄羅斯總統普丁是新聞自由的敵人。全球各地記者選擇莫斯科舉行大會,當然並非偶然。
德國記者上海筆記:公民抗議捎帶進口
記者弗喬卡斯給德國之聲發來的上海隨筆寫道:西門子和蒂森公司在把德國的磁懸浮技術出口到中國去的同時,也把公民抗議作為一個德國製造物件捎帶了過去。在修建新的磁懸浮線路時,上海市民運用了公民抗議手段。
德國記者上海筆記:頹廢的殖民時代捲土重來
德國記者雅尼斯.弗喬卡斯在給德國之聲發來的隨筆中寫道:上海重新發現了自己的歷史,頹廢的殖民時代又大放光輝。但上海多數市民對老建築並不感興趣。
德國記者上海筆記:難纏的電話線
中國既是客戶的天堂,也是他們的地獄。只有中國可以將它們合二為一。欲知詳情,請閱讀以下這名來自德國的中國電信客戶給德國之聲發的上海隨筆。
德國記者上海筆記:永遠的噪音
德國記者雅尼斯.弗喬卡斯在給德國之聲發來的隨筆中認為,也許世界上沒有比上海聲音更大的城市了。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他採取的辦法是:用噪音來戰噪音。而上海的鄰居們居然沒有一個抗議的。
德國記者上海筆記:女人城上海
給德國之聲撰寫上海隨筆的弗喬卡斯認為,上海是個特別女性化的城市,世界上沒有一個大都市比上海更女性的了。然而,作為一個生活在那裡的德國男人,他卻覺得這挺好。
德國記者上海筆記:外語的神奇功能
商店,商品,樓盤,用什麼來表示高檔呢?中國人現在發現了外語的神奇功能。許多外語,外國人都不知所雲。甚至是錯誤的,千奇百怪的,跟有關商品本身沒有關係的。但只要是外語就行。德國記者弗喬卡斯在他的第二篇上海筆記裡,寫下了這方面的感受。
德國記者上海筆記:可怕的夏天又要來了
德國之聲德語網請了一批世界各地的寫手,多半是德國的自由記者,來寫他們的世界感受,欄目名為「fern-schreiber」(或可譯成「海外傳真」)。生活在上海的雅尼斯.弗喬卡斯就是寫手之一。在這篇「夏天來了」裡,他生動地寫下了對炎熱的上海夏天的恐懼心理。
就記者無國界開通中文網站專訪
今天(5月3日)是國際新聞自由日。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獨立的國際新聞自由組織記者無國界於今天開通中文網站,向中國的網民介紹世界新聞自由的狀況。該組織公佈的2006年世界新聞自由年度報告指出:「以胡錦濤為首的中國政府以社會和諧為名,著手整頓媒體。媒體被迫自我監控,網路络遭到過濾」。記者無國界中國事務專員文森特•布羅瑟爾(Vincent Brossel)接受了德國之聲的採訪。
德國記者採訪北京西什庫教堂
「宗教已經過時」,這一結論只適用於西歐的絕大多數國家。在那裡,基督教堂的作用越來越小,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參加基督教會的人數則越來越多,這種局面已持續了好幾年。近來公佈的第一份有關中國宗教發展的內容詳盡的調查報告就證實了這一點。該報告中指出,中國基督徒的人數比迄今估計的要高出兩倍多。
一位無畏的中國記者
在中國進行調查採訪的記者不僅受到國家新聞檢查部門的約束,而且常常面臨黑社會的威脅。明鏡周刊報導了一位無畏的中國記者,他就是中國經濟時報的記者王克勤:
德國記者看中國建築市場
不久前,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記者羅伯特-卡爾滕布魯納(Robert Kaltenbrunner)在該報發表文章,對中國建築市場兼容各類風格的局面進行了評論。以卡爾滕布魯納的觀點,如此引進外國建築設計理念的做法並非可取,因為它與成功的文化轉讓已沒有任何關係。德國之聲中文網記者綜述如下。
俄羅斯遠東記者談俄羅斯老百姓對中國人的看法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俄羅斯最顯眼的一件事就是啟動在俄羅斯舉辦的中國年。中國官方媒體為此不惜篇幅,廣泛報導了中國文化對今日俄羅斯的影響。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俄羅斯老百姓如何看待中國、中國人與中國文化的到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本台記者一通採訪了俄羅斯遠東記者阿加耶夫。
紀念勇敢的俄羅斯女記者朗誦會
俄羅斯「新報」女記者和作家安娜.波裡科夫斯卡婭生前曾對第二次車臣戰爭進行了詳細的報導,並對俄羅斯總統普丁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她於2006年10月7日在莫斯科住所的走廊裡被職業殺手暗殺。此案直到今天依舊沒有破獲。在事發100天後的2007年3月20日,柏林彼得-魏斯基金會舉行國際朗誦會,以此紀念這位遇害的俄羅斯記者。莫斯科的筆會中心也舉辦了相關的朗誦會。下面是德國之聲記者發自莫斯科的報導。
上一頁
第23 頁,共2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