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記者無疆界組織
記者無疆界組織(也譯無國界記者,法語: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縮寫:RSF)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報導「地溝油」醜聞記者遇害
香港記者抗議新聞自由受限
香港舉行「記者不可辱,還我採訪權」遊行
8月20日,香港記者協會發起"記者不可辱,還我採訪權"遊行,抗議香港警方在李克強訪港期間,限制新聞記者的採訪自由。逾三百名香港記者和傳媒人士參與了抗議活動。
國際記聯呼籲為央視王青雷復職
8月2日國際記者聯合會批評中國官方對"7.23動車事故"進行媒體管制,特別是在7月29日要求媒體對此噤聲。中央電視台《24小時》因報導這一事故,製片人王青雷遭停職,國際記聯也呼籲中國官方為其復職。
山東調查記者齊崇淮上訴被駁回
日前,山東滕州中級法院駁回了正在獄中的前《法制早報》記者齊崇淮上訴要求,其律師和家人表示,將會繼續申訴。齊崇淮一案也被稱為新聞界的"李莊案"
記者親歷利比亞前沿陣地:茲利坦
利比亞茲利坦市的不遠處就是政府軍和反對派武裝激戰的前沿陣地。同時,這裡也是北約空襲行動中的重要地點之一。不久前,一個外國記者團剛剛實地探訪該地。
調查記者王克勤疑遭解職
據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研究員錢剛證實,調查記者王克勤所在的《中國經濟時報》調查部被解散,當局已經空降一位政治領導主管報社事務,王克勤個人疑遭解職。
香港記協:一國凌駕兩制
香港記者協會發表的周年言論自由報告,從香港政府拒絕內地異議人士來港,發布的訊息透明度越來越低,到警方的處理手法愈加粗暴等方面總結出「一國凌駕兩制」的結論。
遭塔利班綁架的法國記者獲釋
以色列向外國記者發出通告
chi 190611 Interview CPJ Joel Simon
像部落格、微博、臉書這樣的社交網路平台給記者的工作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但光是這些新興訊息平台還不能夠代替記者所做的工作。持這一觀點的是紐約全球保護記者委員會主席喬爾‧西蒙(Joel Simon)。
山東維權記者齊崇淮將被再次起訴
殺害俄羅斯女記者的凶手被抓獲
德國唯一的常駐阿富汗記者結束工作
不許懷念--南都5.12社論作者遭停職
國際記者聯會昨日發表聲明報導,《南方都市報》紀念5.12地震三周年社論《躺在時間的河流上懷念他們》的作者宋志標,目前已被停職。國際記聯促請南方都市報停止自我審查並確保該記者不會被辭職。
020511 Pressefreiheit
在過去20年裡,全球有2000多名記者和媒體工作者喪生。他們中的大部分是被謀殺的。自1994年以來,5月3日世界新聞自由日這一天,都會提醒人們保護記者對和平與民主是多麼重要。
敘利亞多名作家和記者對國家的暴力行為發出譴責
印度和中國哪個更重要?瑞士記者有話說
新蘇黎世報的亞洲特派員烏爾斯‧舍特利(Urs Schoettli)認為德國的外交政策,應該更重視印度。如果拿中國和印度來比,在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可能引發的危機常常被忽略。
100411 Allensbach Berufsprestige
"哪個職業最讓人尊敬?哪個職業最受重視?"1966年以來,德國著名民意調查機構Allensbach每年都進行有關職業聲望的民意測驗。日前,該機構發布了2011年最新調查結果。
德國駐京記者韓城獲重要電視新聞獎
記者無疆界指責中國政府加強網路管制
自從阿拉伯世界掀起民主革命浪潮,」茉莉花香」飄到中國,北京當局就加強了對網路的管制,不僅多名部落格作家被捕,德國社交網站「行網」(Xing.com) 在中國也遭到了封鎖和干擾。
德中外長希望加深兩國合作關係
德國和中國希望加深在政治和經濟等領域的合作。今年夏季,溫家寶總理將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在柏林舉行德中政府首次協商會議。
楊潔篪許諾改善在華外國記者工作環境
外國駐華記者處境急劇惡化
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訪華前夕,26名在華工作的德國記者發出聯名信,呼籲他致力於促進外國記者在華工作條件得到改善。德國電視一台(ARD)駐京記者克里斯蒂娜‧阿德哈特(Christine Adelhardt)就此接受了德國之聲採訪。
德外長將訪華 駐華記者呼籲改善工作條件
在中國人權狀況明顯惡化的背景下,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本周四將開始對華訪問。這對他來說不會是一次輕鬆的出訪。
駐華記者呼籲德外長提供幫助
德國駐華記者獲「自由獎」
希臘記者舉行罷工
西方駐華記者處境日益艱難
德文媒體紛紛報導中國外長楊潔篪在人大新聞發布會上的表態,認為北京粗暴對待外國記者的做法暴露了警察國家的醜陋面目,只會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
約旦600名記者抗議該國政府的新聞審查
外國駐華記者受威脅
中國的經濟崛起有目共睹。但近日中國當局對待外國記者的方式,再次顯示這一龐大帝國仍是一個警察國家。外國記者受到監控、威脅和逮捕。
當局否認警察毆打外國記者
北京高調抹黑茉莉花 外媒記者面臨更多限制
北京市政府新聞辦主任王惠周日(3月6日)表示,在北京企圖發動類似"茉莉花革命"的街頭抗議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思安求穩是中國民眾共同的心願"。
德國記者赴"茉莉花"之約被拘三小時
周日(3月6日),上海一些民眾再度響應"茉莉花集會"的號召,來到市中心和平電影院門口"散步"。在警方嚴密佈防下,十幾名在現場的外國記者被帶走問話,其中有德國《明星周刊》記者沃尤卡斯(Janis Vougioukas)。德國之聲對他進行了電話採訪。
德國外長就中國當局再次拘押外國記者發表聲明
上海「茉莉花集會」十多名外國記者被拘押
天安門示威者被逮捕德國記者被扣留
利比亞禁止外國記者上街進行現場報導
030311 China Presse Einschränkungen
中國警方對外國記者的行動自由進行了限制。警方通知大約數十名外國駐京記者,今後前往公共場所進行新聞報導之前,必須從當地有關部門獲得準許。這樣做可能是為阻止記者報導以阿拉伯國家為榜樣的中國式抗議活動。
外國記者在中國採訪受到嚴格限制
中國政府由於擔心有關阿拉伯世界的抗議行動在中國引發動亂,因此對外國記者採取了嚴格的管理措施。外國記者未經允許不得進行採訪報導。如果有誰敢於不合作,就將被扣押或者驅逐出境。
當局強化在華外國記者採訪規定
人權觀察呼籲北京調查粗暴對待外國記者事件
人權觀察呼籲背景調查粗暴對待外國記者
當局正式禁止外國記者在王府井活動
北京缺乏政治自信
北京針對"茉莉花散步"採取的行動,依然是德文主流媒體的議論話題。德媒認為,粗暴對待外國記者並非個別警察的過度反應,而是高層深思熟慮的策略,當局的神經過敏是政治上缺乏自信的表現。
駐京外國記者遭毆打不是偶然事件
中國出現了一些不明身份的打手代替警察或者國安人員出面從事見不得人的勾當。最近外國記者遭襲擊的事件並不是偶然事件,中國的人權人士早已成為暴力襲擊的目標。
外國記者在華採訪不再"自由"
上周日多名外國記者在報導北京"茉莉花集會"時被警方拘禁,一記者被打傷。後有報導稱,外國記者在某些公共場改採訪,如王府井或天安門廣場,須提出申請。外交部發言人在周二證實了這一消息。
在華外國記者報導自由空間繼續縮小
美國國務院對中國當局粗暴對待記者深表憂慮
美國國務院對中國當局粗暴對待記者深表憂慮
北京當局高度緊張迎"兩會"
阿拉伯世界以"茉莉花革命"為代表的抗專政爭民主浪潮還沒有真正席捲中國。個別城市出現的呼應抗議活動被警方以強硬手段扼殺在萌芽狀態。北京當局在緊張氣氛中做"兩會"的最後準備工作。
駐華外國記者協會抗議北京粗暴阻撓工作
周日(2月27日),北京當局以異常強硬的手法給試圖報導市中心"茉莉花散步"活動的外國記者"一點顏色看看"。彭博新聞社一名記者被警察打傷。駐華外國記者協會要求北京當局保障記者人身安全和新聞工作自由。
上一頁
第17 頁,共2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