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指一個國家公民,可以按照個人意願表達意見和想法的法定政治權利,這些意見表達不用受政府「事前」的審查及限制,也無需擔心受到政府報復。有時也被稱為意涵更廣泛的表達自由。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為讓川普“閉嘴」 美前特工眾籌買推特
為阻止美國總統川普继續在推特(Twitter)上「口無遮攔」,前中情局特工瓦萊麗•普萊姆•威爾遜( Valerie Plame Wilson)正在籌集更多的資金,以買下社群網站推特的股票,取得控股權。
言論自由遭侵犯?公理戰勝強權?
劍橋大學出版社周一做出決定,重新登出日前被刪除的數百篇文章。此前該社屏蔽《中國季刊》的部分論文後,不少曾在該期刊上發文的學者發起請願活動,要求取消屏蔽決定,並表達對言論自由遭干涉的強烈擔心。
波士頓反種族歧視大遊行 川普为警察點贊
美國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的暴力事件發生一周後,有數萬民眾走上波士頓的街頭,抗議正在美國四處蔓延的種族歧視。除了一點小插曲和27人被逮捕以外,整個遊行還算是在和平的氣氛中進行的。
長平觀察:庫克先生,不要拿法律當擋箭牌
蘋果公司向中國審查制度讓步,CEO庫克辯稱遵守中國法律。時評人長平認為,遵守限制言論自由的法律,是幫助專制政府打壓人權。
網路言論「踰越紅線」 北師大解聘教師
近日網路傳出訊息稱,北京師范大學一名教師因為網上言論而被解聘。有學者認為,這是中國政府進一步打壓言論自由空間的又一例證。
牆外文摘:十九大臨近,蘋果也要講政治?
如同歷史上政治受害者的家屬一樣,劉霞的囚期仍在持續。中共高官因為不懂政治規矩落馬,蘋果公司也以在貴州開設數據中心而加入「講政治」的合唱?你的手機還安全嗎?
評論:另一個中國
北京美化國際形象的努力近來愈發成功。但劉曉波的逝世讓人們看到中國對言論自由的極端壓制。它關押自己的公民,只因他們和平表達自己的見解。
川普又惹官司 這次因為拉黑推友
美國言論自由的捍衛者們對川普总統提起訴訟,起因是川普屏蔽了一些網上批評他的言論。反對者稱,作為政府官員,川普的推特帳戶是個公共平台,因而他無權屏蔽批評者。
中國加強對網路視聽服務的管控
中國三家很受歡迎的網路服務商被勒令關停其影片業務,審查部門認為上述網站刊登涉及敏感話題的內容並存在不恰當的評論。批評者認為,這是中共十九大前,當局收緊言論的又一舉措。
DW言論自由獎得主:川普的「冤家對頭」
美國記者屢屢受到川普的攻擊,甚至無法得到提問機會。白宮記者協會努力捍衛新聞記者的權益和尊嚴,也因此而得到德國之聲頒發的本年度言論自由獎。
長平觀察:娛樂找死
中國當局大量封殺娛樂類及情感類微信公眾號。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國仍處於「奧威爾筆下的噩夢」,而不是赫胥黎警示的「娛樂至死」。
中國今啟網路新法 外企或亦成為犧牲品
本周四(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開始實施。這一嚴格的法律在出台前曾經歷多年討論,其中包括引起爭議的個人訊息和重要數據的「境內儲存」規定。外國企業擔心這一規定有可能削弱自己在中國的經營能力。
賀衛方:從此在社群網站不再發聲
法學學者賀衛方透過美聯社表示,今後在任何社群網站都不會再公開發表任何文字,原因是當局對言論自由的壓制達到了數十年來前所未有的嚴厲程度。他也表示不會在臉書和推特這樣的「牆外」平台上發聲。
基本法對我很重要,因為...
對於那些不是在德國出生長大的人來說,德國基本法是個新鮮事物。那麼,在這部德國憲法誕生68周年的日子裡,新來乍到的難民們怎麼看待德國基本法呢?
長平觀察:愛國留學生口中的事實
馬裡蘭大學學生楊舒平的畢業演講引發軒然大波。時評人長平認為,批評者迴避了楊舒平陳述的基本事實:中國缺乏言論自由和民主空間。
「忠言逆耳?不,我們不要負面聲音」
中國留學生楊舒平在美國馬裡蘭大學畢業演講風波遠未平息。這段以中美空氣差別為切入點,盛讚美國民主、言論自由的演講影片讓楊舒平本人成為一些中國網民的攻擊對象,甚至被抨擊為辱華。
白宮記者協會榮獲DW年度言論自由獎
德國之聲將本年度的言論自由獎授予位於華盛頓的白宮記者協會(WHCA),本台台長林堡(Peter Limbourg)將於6月19日在波昂舉行的全球媒體論壇期間向與會的白宮記者協會主席馬森(Jeff Mason)頒發這一獎項。
長平觀察:網路時代的「子彈費」
今天是世界新聞自由日。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國網信辦新規讓宣傳部門取得對輿論議程設置的絕對控制。
長平觀察:反右六十周年關閉獨立書店
季風書園、普道草堂等獨立書店被要求關閉。時評人長平認為,思想控制在中國是一個從未間斷的持續過程。
不滿"吃中國人"T恤 "留德華"考慮法律途徑
德國一T恤定製網站出售「救一條狗、吃一個中國人」等字樣的服裝之後,中國大使館已經兩次表態進行抗議。而現在,一些在德華人團體也開始公開發聲,並考慮將該公司告上公堂。
普丁政敵被判有罪 競選總統前景渺茫
俄羅斯一家法院因挪用公款裁決反對派人士納瓦尼有罪。此案被疑有政治動機。
港報高級編輯辭職:無法忍受「加速再文革化」
一封據稱為《香港商報》助理總編龍鎮洋的辭職信近日出現在微信圈中。信中稱,《香港商報》已被中共政權掌控。據香港媒體報導,其實今年初始,龍鎮洋就已「下崗」。
評論:梅克爾到訪對土耳其的異議人士很重要
這位德國總理在拜訪土耳其之前,必須面對許多批評的聲音:現在拜訪土耳其是在錯誤的時間助艾爾多安一臂之力。德國之聲駐土耳其特派記者Michael Lehmann認為,梅克爾在安卡拉開誠布公的表態還是很有價值的。
長平觀察:VPN 「黑屋子」的「下水道」
中國政府宣稱管理網路市場的「黑頻寬」、「下水道」。時評人長平認為,這是以管理為名堵住網路黑屋子漏光的牆縫。
國際記聯:大陸媒體一片紅
國際記聯近日公佈2016年中國新聞自由報告,稱過去一年中國當局不斷收緊言論自由的空間,同時向媒體發出呼籲,行使監督權力,表示「一個寂靜的社會,並不意味著這個社會是和諧的,而恰恰相反」。
德語媒體:伯爾尼和周強向習近平「磕頭」
德語媒體從另一個角度審視達沃斯,批評瑞士政府在習近平到訪期間向他「獻慇勤」,封鎖批評聲音的做法。另外,中國司法專業化「先鋒式人物」的俯首稱臣,也是德媒關注的內容。
中國民族主義勢強?
學者鄧相超因為轉發批毛言論而被停職處分,聲援他的作家魯揚遭到「毛粉」毆打、電視台員工被解除勞動合同。美媒分析,近來一系列事件令人擔心,民粹勢力在中國不斷壯大,言論自由空間收縮。
長平觀察:「毛粉」的力量有多強大?
學者鄧相超因為批評毛澤東而受懲罰。時評人長平認為,「毛粉」贏得的所謂「勝利」,不過是又一次充任了當局的打手而已。
德語媒體:「對言論自由的一擊」
周末的德語媒體繼續關注蘋果公司將紐約時報App在中國下架的消息,《南德意志報》評論指出,該公司的行動發出的訊號是對新聞自由的沉重打擊。此外中國足球俱樂部「燒錢」買進外援仍然受到體育媒體的關注。
世界人權日的「中國特色」
本周六是世界人權日,全球100多名作家聯合致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中國當局立即終止壓制人權的行為。而中國官方則就世界人權日表示,中國「將堅定走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
高校既要專也要紅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日前發表講話指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強調高等教育須「為中共治國理政服務」。然而在追求科研教育水準躋身世界一流的同時,還要給高校戴上「紅色緊箍咒」,發展前景引人擔憂。
烏鎮談"全球擔當" 人權組織籲抵制"老大哥"
11月16-18日,第三屆世界網路大會在烏鎮召開。在該大會召開前不久,中國剛剛通過了備受爭議的《網路安全法》。人權組織則呼籲西方網路巨頭,抵制中國「奧威爾式的網路願景」。
海歸因抗議習近平而失蹤 各地留學生聲援營救
因計劃穿上抗議文化衫上街「慶祝國慶」,愛荷華州立大學畢業生權平在家鄉吉林失蹤。全美學自聯發表聲明敦促釋放,各地留學生籌劃發起抗議活動。
《炎黃春秋》淪陷是對人心的最後一擊
《炎黃春秋》和共識網的先後淪陷,引起人們對於中國言論自由狀況繼續惡化的擔憂。笑蜀為德國之聲撰寫評論指出,溫和改革派就此徹底潰敗,極左派已經控制了中國言論界。
長平觀察:「家醜外揚」又如何?
香港親建制派媒體內部發生混戰。時評人長平認為,梁振英被指違背中央旨意實屬冤枉。
長平觀察:網信辦「發飆」並非偶然
騰訊新聞誤寫「發飆」殃及所有門戶網站?時評人長平認為,這是中共在十九大之前的必然動作。
「禁書」出版受重創 香港書業向北京低頭?
在銅鑼灣書店事件的陰影下,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本周三開幕。法新社報導稱,一些香港書商不向北京低頭;蘋果日報等港媒則表示,如今大型出版社「無人敢接中共禁書」。
長平觀察:虛假新聞與時事逃亡
中國官方再次打擊「虛假新聞」。時評人長平認為,頻繁、高調宣示「高壓態勢」,透露出高層權力失控的焦慮。
長平觀察:Lady Gaga與中國政治霸凌
因與達賴喇嘛見面,Lady Gaga被指責「傷害了中國粉絲的感情」。時評人長平認為,這位長期反對霸凌的歌手,遇到了嚴重的政治霸凌。
中國警方表態願意磋商完善港陸通報機制
公安機關最新表態稱,願意與香港就進一步完善相互通報機制進行磋商。
網信辦啟動「跟帖評論專項整治」
中國的網路监管機關——中央網信辦、國家網信辦最近的表態顯示,中國當局將加強對網路言論的管制,開展「跟帖評論專項整治」。消息一出,網上跟帖罵聲一片。
德語媒體:按 「中國史塔西」的劇本認罪
德國各大媒體本周六紛紛關注香港書商林榮基最近打破沉寂,公開透露自己被中國當局帶走並拘禁數月,被迫錄製認罪影片的經歷。包括在德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圖片報》。
長平觀察:「六四」鎮壓,「文革」另一面
「六四」鎮壓與「文革」災難之間有何關係?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共主導下錯誤的「文革」反思,困擾了正當的社會運動。
又是一年春來到 Bobs大獎落誰家?
56個網路项目、14名來自全世界的網路专家和一場激烈的討論:德國之聲Bobs新媒體大賽的國際評委會第12次聚首柏林,目的是選出4個具有方向性的網路行動派項目獲獎者。
長平觀察:且看「歡迎批評」這把尚方寶劍
習近平關於「歡迎批評」的講話成了禁評內容。時評人長平認為,領導人講話被視作尚方寶劍,顯示社會仍處於皇權時代。
土耳其《自由日報》總編獲DW言論自由獎
土耳其總統因為該國《自由日報》總編艾金(Sedat Ergin)撰寫的報導對他提出起訴。德國之聲將今年的「言論自由獎」頒發給了他。
長平觀察:推!「偉大的中國故事」
推特(twitter)最新人事任命引發網民抗議。時評人長平指出,「連接世界」不只是新媒體口號,也是中共「大外宣」的戰略目標。
閒話德國:「這個恬不知恥的傢伙」
德國電視二台諷刺節目(Neo Magazin Royal)主持人波默曼以一首惡俗詩引發國際糾紛,並使總理梅克爾裡外不是人。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專欄作者張丹紅對他表示敬意。
專訪:「經過深思熟慮的違法行為」
媒體法律師向德國之聲分析諷刺與侮辱之間的區別,以及司法訴訟的可能前景。
侮辱外國首腦 德諷刺節目主持人面臨官司
德國一檔電視諷刺節目對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的貶損,再次引起土耳其方的震怒。這一次德國司法當局也行動起來,對節目主持人展開調查。
上一頁
第8 頁,共12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