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駐華記者處境日益艱難
2011年3月8日針對中國外長楊潔篪在人大新聞發布會上否認警察毆打西方記者的說法,3月7日的《新蘇黎世報》寫道:"一個星期前,在著名的王府井商業街大量警力出動,3名記者受傷,美國彭博新聞社的一名記者臉部一再被踢,甚至受了重傷。
"當時是身穿制服和便衣的治安力量。正如駐華外國記者協會(FCCC)所控訴的那樣,在多起情況中,突然冒出'打手小組',目的明確地揪出帶相機的記者拖到看不見處,以去除他們的設備。"
《南德意志報》駐京記者(3月5日)寫道:"從此,大多數外國駐京記者辦公室,也包括《南德意志報》,都接到警方的恐嚇電話,稱去王府井會有麻煩,任何人都無法擔保記者的安全。這裡的政治表演變得荒誕,有2000萬居民的首都最受歡迎的購物街,外國記者不得入內。"
《明鏡周刊》3月7日報導說:"在發起阿拉伯世界那樣的'茉莉花抗議'呼籲後,現在一連3個星期日都調動大批警力,以圖將任何行動立即窒息在萌芽中,警察和國安大力對付外國媒體。
"在以往的兩個周末,警察在北京和上海將公共廣場清場,阻止外國記者報導,對他們予以臨時逮捕甚或攻擊。在上海,上個星期日約15名外國記者被捕,其中有《明星》周刊的一名記者,他自述在簽署了'供詞'之後被釋放。……"
該報導還指出官方表態的不一致:"北京市政府星期日(3月6日)還在宣佈,對殘忍攻擊彭博新聞社的恩格爾(Engle)的調查仍在進行之中,而外長楊潔篪已經早就知道了結果,稱'不存在警察毆打西方記者的問題。'"
"警察國家的醜陋面目昭然若揭"
《明星》周刊駐上海記者雅尼斯•弗喬卡斯(Janis Vougioukas)在獲釋當日(3月6日)這樣描繪自己的出境:"連日來,在中國沒有比茉莉花抗議更為嚴峻的題目了,也沒有什麼可能性對此進行報導。外國記者的工作條件一天比一天困難。至於遊行和'群眾集會',我們現在得有警察的明確批准才允許去看。在北京和上海,現在整個城區向我們封鎖。已經有威脅稱,我們今後在全國各地的所有採訪都必須申請當局的批准。誰要是違背這些規定,當局現在已經公開以驅逐出境相威脅。國安現在已經走得這樣遠,以至於我們的房東和中國友人都被危及。"
奧地利《新聞報》引述奧地利國家廣播電視台(ORF)駐京記者韋因特(Jörg Winter)的話說:"……記者的壓力越來越大。警察國家的醜陋面目昭然若揭,這肯定不是中國想在國際上所要呈現的形象。"
編譯:林泉
責編:樂然
(以上內容摘譯自其它媒體,不必然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