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嶺號雖入香港,美中軍事信任難建
2008年1月29日去年11月北京拒絕美國的航空母艦「小鷹號」停泊香港,本來要在香港與親友歡渡感恩節的8000多名美軍官兵悻然返回日本基地,中方稱此事件是「一場誤會」。「小鷹號」返程期間,中方又表示同意進入香港,但是「小鷹號」已經揚長而去,據說還刻意經過台灣海峽示北京以顏色。被拒進入香港的前一周,中國方面還拒絕了美軍兩艘掃雷艦進入香港躲避風暴和補充給養的請求。雖然中國官方拒絕解釋事件的原因,但是媒體和分析家普遍猜測中國讓美吃閉門羹是報復美國欲升級台灣導彈系統的計劃和布希接見達賴喇嘛。
今年一月上旬,美國太平洋地區總部司令基廷海軍上將對中國進行了上任後的第二次訪問。訪問結束後基廷表示,此行與中國軍方建立了更緊密關係,今後遇有事情可與中方軍方官員直接進行電話溝通。基廷當時還說,「小鷹號」返回日本基途中並沒有經過台灣海峽向中國示威之舉。美國外交官和媒體也隨後透露,中國將恢復允許美國軍艦訪問香港。
1月28日被允許進入香港的美軍第七艦隊「藍嶺號」旗艦載有700多名官兵,預計將逗留香港幾天進行休息和娛樂活動。香港作為一個庇護港過去一直是美國軍艦經常訪問以進行整修和娛樂的地方。美國一些報紙如「紐約時報」在報導時援引分析家觀點說,中國此番允許「藍嶺號」進港,是想避免本來已經倍受困擾的中美軍事關係更趨緊張。
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在報導中引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海軍專家山姆.貝特曼(Sam Bateman)的話說,「就建立海軍基本信任而言,港口訪問是促進兩國海軍形成良好關係一個積極因素。中國方面實在沒道理來借此炫耀肌肉塊兒,拒絕美國軍艦訪港。」
軍事透明是幻想?
「國際先驅論壇報」在報導藍嶺號得以進入香港時,將此事的意義與美國方面一直耿耿於懷的中國軍事透明度的問題聯繫起來。美國太平洋地區總部司令基廷本月上旬結束中國訪問後在香港曾指出,港口訪問對於建立雙邊軍事信任和透明度很重要,因為如果沒有透明度,就會很難搞清楚對方的意圖,結果就是產生誤會和導致困惑甚至衝突和危機。
包括基廷在內的美軍和華盛頓五角大樓高官近年來不斷敦促中國軍事透明化,希望中國公開明確說明其增加軍費開支和升級武器裝備的目的。美國軍事分析家認為,美國特別關注中國追求建成對台灣的武力優勢,認為這一努力顯然是為了提升大陸抗衡美國介入台海衝突的能力。
「國際先驅論壇報」說,一些美國高級軍事官員提醒華盛頓,不要指望用提高軍事透明度向中國施壓就能促進兩國軍事上的理解和溝通,因為雙方顯然有著相互衝突的軍事目的。報導說,現任美國駐北京軍事參贊查爾斯.胡珀准將上書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指出,中國的提升軍力、軍事研發的側重點和一系列美中軍事對立事件清楚表明,中國把美國當成未來的主要挑戰。胡珀認為,在美國的壓力下,中國可能會作出回應姿態,使得美國人產生了一種軍事透明度的確增加了的幻想。
胡珀在一次非正式的場合還說,其實美中雙方都已經瞭解了對方的企圖。他質疑道,短期內的與北京增進瞭解和建立的溝通渠道在危機爆發和對抗時是否還有用。他說:「儘管很多人會不同意,但是不管我們怎麼做,很有可能結果就是這樣的:現在或將來發生危機時,我們打電話直接給解放軍的指揮官,他回答的肯定是來自北京的授意,而不是外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