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參選無對手,香港民主化遭破壞
2001年12月13日今天下午應邀出席「香港各界支持董建華先生競選連任大會」的香港各界著名人士多達二百多人,當中有選委會成員,也有來自社會各界的非選委會人士。
據香港媒體報導,幾天來,董建華助選辦公室一直在給各界名人打電話,邀請其出席今天下午的支持大會,就連民主黨主席李柱銘也接到了邀請。但李柱銘拒絕參加今天的大會。董建華的助選辦公室上周正式成立,同時一個為董建華助搖旗吶喊的助選團也隨即成立,其中包括金庸,李嘉誠等名人。
從上周開始,香港不少名人紛紛表態支持董建華連任。政壇元老、前行政會議召集人鍾士元表示,董建華在角逐連任時機會很大,因為董建華的機會佔絕對多數,所以將不會有人膽敢挑戰他。原因是北京領導人早在去年便已明確表態支持董建華連任,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明知競選沒有希望,便不像九六年選舉首屆香港特首那樣貿然競選了。雖然不久前由香港民主派組織的「反董連任大聯盟」成立,但最終只是流於民間的反對聲音,而絲毫無助於改變現實。
「無法在權威面前挺起腰桿」
在這樣的態勢下,董建華的連任是肯定無疑的了,但由此也招來許多對香港政治生態的嚴厲批評。香港《信報》今天發表社論,題目是《勸進造勢表態,充滿中國特色》。
社論認為,董建華可以輕易連任與中國領導人過早表態有關,江澤民、朱熔基和錢其琛等人支持董建華連任的表示,使向來匍匐在權威面前缺乏獨立精神的獲得指引。社論說:「然而,按照現代法制精神,不論中國政府如何秉承其專制特色,設法讓它信得過的人『當選』,香港仍然應該在《基本法》允許的範圍內展開競選游戲。」社論認為,從香港來說,許多當權精英長期來依靠英國或中國政府的恩賜和照顧,骨質松軟,無法在權威面前挺起腰桿。
香港民主人物無法推卸責任
香港學者潘潔今天則在《信報》的另一個版面發表署名文章,題為《香港新人類,你們在哪裡?》。文章認為,香港的民主化進程隨著董建華連任的鬧劇而遭到如此嚴重的破壞,雖然北京和董建華本人有責任,但香港民主運動的領袖人物也無法推卸其責任。
潘潔認為,香港的民主運動缺乏一個根本的社會主張,以致無力將民主議題輻射到其他社會議題上去,也與其他社會進步力量越走越遠;因此,今天演變了的香港社會生態在呼喚一批新的政治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