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莫斯科
俄羅斯首都與最大都市、俄羅斯全國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及交通的中心。城區人口約1200萬,是歐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僅次於伊斯坦堡,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俄羅斯同歐盟在倫敦舉行峰會
周二,莫斯科代表將在倫敦展開同歐盟為期一天的高峰會晤。會談的主要議題是圍繞簡化簽證手續、伊朗的原子計劃以及俄歐雙方繼續在能源領域合作的可能性。
2012年申奧結果揭曉:倫敦獲勝
5個世界超級都市聚會新加坡,競爭2012年夏季奧運的場地。它們是巴黎、倫敦、紐約、馬德里和莫斯科。中歐時間12點半時,從新加坡傳來消息證實紐約、莫斯科和馬德里已失敗出局。13點45分左右,最終結果揭曉:英國首都倫敦力克群雄,脫穎而出,榮幸地接受打點2012年夏季奧運會場地的重任。
蘇聯戰勝希特勒德國是共產主義的勝利嗎?
戰勝希特勒德國的勝利深藏在俄羅斯人民的記憶中。每年5月9日,他們都會慶祝這一歷史時刻,檢閱遊行、向老兵授勳、或者講述偉大的衛國戰爭中犧牲者的動人故事,這一切都是慶祝活動的重要內容。
烏克蘭總統大選:走向歐盟還是走向莫斯科?
自從歐盟東擴以後,烏克蘭就成了歐盟的直接鄰國。在此之前,歐盟似乎把烏克蘭給忘了,媒體上的消息讓人們只把烏克蘭與毒品走私和拐賣婦女聯繫在一起。如今,烏克蘭舉行總統大選,其結果關係到烏克蘭是向俄羅斯靠攏還是向歐盟靠攏。
溫家寶訪俄,石油當是重要議題
周四,中國總理溫家寶出訪俄羅斯,參加第九次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數天前,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天然氣出口公司尤科斯突然宣佈因其銀行賬戶被凍結,無法支付運費,所以暫停通過鐵路向中國出口原油。
莫斯科十幾萬人舉行反恐示威
周二,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十幾萬民眾在紅場舉行反恐示威集會。人們呼籲政府採取措施,加強對民眾的保護。與此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丁宣佈取消了原定本周晚些時候對德國的訪問計劃。
弄不好,車臣變成俄羅斯的巴勒斯坦
俄羅斯北奧塞梯共和國發生的劫持人質事件仍然未能解決。周三,大約25名武裝分子沖進北奧塞梯比斯蘭市的一所學校,綁架了130多名兒童和200多位家長及教師。據悉,劫持犯很可能來自印古什,綁架背後是車臣嚴重的社會危機。以下是德國之聲發表的評論。
轉向莫斯科,烏克蘭放棄向西方靠攏
正像烏克蘭其他所有新聞一樣,這條新聞傳播到西方時也稍稍晚了一些時間。新聞的大致內容是, 烏克蘭在做出了多年靠攏西方的努力後終於決定,放棄加入北約和歐盟的目標。
加強能源合作,施羅德閃電訪俄
周四,德國總理施羅德對俄羅斯進行了為期一天的閃電訪問。陪同施羅德一同前往莫斯科的包括德國很多能源領域大公司的總裁,例如西門子,魯爾集團等。俄羅斯司法當局對該國能源集團尤科斯採取的措施很不合西方能源公司集團老總的胃口。施羅德對這一事件到底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俄中兩國外長在莫斯科會晤
莫斯科地鐵爆炸案:普丁有鐵腕,也有軟肋
6日早上,莫斯科一輛滿載乘客的地鐵發生爆炸,造成30至50人死亡,100多人受傷。俄羅斯情報機構懷疑車臣反叛武裝策劃並製造了這次地鐵爆炸。政界人士認為,襲擊事件和即將於3月14日舉行的總統選舉有關。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得知爆炸事件後表示:「恐怖主義已經成為21世紀的瘟疫。請看德國之聲的有關評論。
17位中國學生在莫斯科火災中失蹤
中國也向俄中油管項目提供資金
中國駐莫斯科大使本周二對媒體說,中國為在西伯利亞通往中國大慶的石油管道鋪設項目已做好了資金援助的準備。而日本在本月早些時候也計劃向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進行大筆投資,其前提條件是讓俄日石油管道項目得以成行。
俄羅斯外交官受襲,賴斯前往莫斯科
周日,俄羅斯的外交官在伊拉克受襲,俄羅斯指責美國是襲擊的罪魁。周一,布希的貼身顧問賴斯前往俄羅斯斡旋。在美國的設想中,俄羅斯屬於不應該參與伊拉克戰後重建的國家。但莫斯科不願接受美國的這一計劃。
莫斯科積極斡旋北韓核武危機
莫斯科提出了解決北韓核危機一攬子計劃,旨在保持朝鮮半島的無核狀態,並展開雙邊和多邊對話,最終向北韓做出安全保證。此外,還計劃重新啟動對北韓的人道和經濟援助項目。
布希從布拉格走向莫斯科
他們分別稱對方為弗拉迪米爾和喬治,在盧布爾雅納、華盛頓、莫斯科以及德克薩斯的克勞福德打交道的過程中他們熟悉了對方,他們深知自己以及對方的政治優勢。布拉格北約會晤結束後,布希來到了莫斯科。
莫斯科人質案與車臣人權問題
儘管不久前發生了莫斯科劇場人質綁架案,俄羅斯軍隊隨後加強了在車臣的行動力度,但俄羅斯人權人士仍不放棄和平解決車臣危機的努力。同情車臣人民的命運往往被視為等同於支持恐怖主義。
莫斯科讓人恢復對車臣的記憶
車臣早已成了一個被遺忘的角落,直到莫斯科劇院的事件發生。人們只關心「突發新聞」,但突發新聞是從哪裡來的呢?此事十分值得人們深思。
德語媒體評論莫斯科人質事件
德國媒體對俄羅斯政府在莫斯科人質危機中的表現評價不一,有的報紙譴責俄羅斯領導層把國家利益置於公民的生命之上,有的則認為普丁處於兩難境地,對付恐怖主義沒有兩全其美的選擇。
德國媒體評莫斯科事件
莫斯科事件似乎結束了,許多問題卻剛剛出現:俄國是否違反聯合國公約使用了化學武器?車臣戰爭究竟應該怎麼看。德國的媒體從各個角度出發,對莫斯科事件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莫斯科-總攻在黎明前發動
莫斯科劫持大劇於星期六(10月26日)凌晨結束。俄國特種部隊在黎明前發起襲擊。劫持者的首腦被打死。關於死亡人數尚未有準確的數字。
莫斯科人質事件新進展
綁架者沒有兌現釋放75名外國人質的承諾,人質的處境相當糟糕。普丁表示絕不屈服於恐怖分子,但最重要的是保障人質的安全。
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已經有兩名婦女死亡
莫斯科人質事件形勢越來越嚴峻。當地時間下午有一名婦女死亡,目前還不清除是因心臟病自然死亡還是被綁架者殺害。車臣反叛分子揚言不再釋放人質。
勞總統和施羅德總理分別會晤布希總統
中歐時間周四上午,德國總統約翰內斯勞在柏林美景宮以隆重的禮兵儀仗隊歡迎美國總統布希的到訪。在兩國首腦進行短暫交談後,布希和德國總理施羅德舉行了會晤。
上一頁
第10 頁,共1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