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航天
航天指與研究和探索外層空間有關的領域,航天器在太空的航行活動。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北京尚未動真格!
中國出手了,北京宣佈對美國進口的一些產品加徵關稅。有德語媒體認為,涉及關稅僅30億美元的規模表明,中國並沒有真與美國打貿易戰的意思。此外,"天宮一號"重返大氣層也是德媒關注的一個話題。
天宮重返大氣層 落地前燒毀
「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一如預測,在4月2日再入大氣層燒毀。也符合航天專家預測,大多數器件再入大氣層過程中已燒毀。
天宮即將墜地球,各國專家不擔心
據中國航天局以及歐洲空間局的最新預測,「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將在4月2日再入大氣層燒毀。由於中國航天部門兩年前就失去了與該航天器的聯繫,因此無法準確控制其落點與再入時間。航天專家表示,殘骸導致地面人員傷亡的概率極低。
百年大計:「錘」擊「不死鳥」
根據最新測算,2135年9月25日,一枚叫做「不死鳥」的小行星將「危險接近」地球。美國宇航局估計,這枚直徑500米、7900萬噸重的天體將有1/2700的概率撞上地球。現在,科學家們已經在為一個多世紀後的潛在危險制訂預案。
美國打算停資國際空間站 ISS要私有化?
國際空間站(ISS)預計將服役至2024年,之後它的「所屬」問題或有變化。
大火箭載著馬斯克的超跑車奔火星
當地時間周二下午,航天科技公司SpaceX從美國佛羅里達州發射了當今全球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公司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由此將他的特斯拉電動跑車射入了太空、送進了前往火星的軌道。
歐洲航天局:天宮一號料兩個月後重返大氣層
退役的中國太空實驗室「天宮一號」從2016年秋起脫離運行軌道。歐洲航天局專家周一表示,預計該飛行器可能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之間返回地球大氣層。不過,其中無法燒毀的殘骸在墜落地面時造成危險的幾率很低。
時隔45年,美國將重返月球?
川普签署行政令,計劃讓美國太空人重新登月,甚至也為日後登陸火星做準備。不過,這位美國總統並沒有透露,將如何解決財政預算、時間表等棘手問題。
「嫦娥」十年 「奔月」不止
十年前,中國發射了首顆探月衛星,該國野心勃勃的探月工程開始。同樣對月球感興趣的還有美國、俄羅斯和歐洲。不過在探月這件事上,中國似乎更愛「單打獨鬥」,而美、俄、歐則選擇合作建設。
「天宮」何時墜地球?航天局自己也說不準
中國2011年發射的「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早已完成了其科研使命。按照國際慣例,這一8.5噸重的航天器應該逐漸脫離軌道,選擇一個合適的地點再入大氣層燒毀。不過,中國國家航天局承認,暫時無法精確地預測墜落的時間及地點。
人類探索太空60年
1957年「斯普特尼克」號衛星的發射升空震驚了全世界。從此不斷有更多的衛星發射升空。
長征5發射失敗 嫦娥5是否有變?
中國重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周日遭遇挫折。在海南文昌進行的一次發射中,這款被視為將在中國太空計劃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火箭出現「飛行異常」,任務宣告失敗。
從太空看中國
從太空看到的中國是什麼樣的呢?科學家們試圖用這些圖像分析山川河流、地理麵貌的變化。
巴黎航展哪家強?
第52屆巴黎國家航空航天展會歸根到底是一場「秀」和一個「展」。展會上不僅展出上百架全球頂尖飛機,還會有客戶簽下巨額訂單。
從太空回望地球
跟隨歐洲航天局提供的衛星圖片回望地球。
「嫦娥」雄心勃勃 中歐探討建設「月球村」
中國媒體報導,中方正與歐洲航天局等機構探討建設「月球國際村」。歐洲航天局證實相關消息,稱「月球村」未來可作為火星使命的發射台。
女太空人打破美國人太空記錄
美國女太空人Peggy Whitson已在太空生活了535天,成為在太空停留時間最長的美國人。為此她收到了來自家鄉的問候。
她或她 向太空夢又近了一步!
兩位德國女性過關斬將,最終在德國女太空人的篩選中勝出。但是兩人當中只有一人能夠有幸在2020年作為首位德國女性進入太空。
太空中的「定時炸彈」
太空垃圾圍繞著我們的星球。這些垃圾小到人造衛星的碎片、漆片或粉塵,大到如一顆廢棄的衛星、發射器等無用的人造物體。如不及時清理,它們可能對人類的太空飛行造成持續影響。
太空中的「定時炸彈」
太空垃圾圍繞著我們的星球。這些垃圾小到人造衛星的碎片、漆片或粉塵,大到如一顆廢棄的衛星、發射器等無用的人造物體。如不及時清理,它們可能對人類的太空飛行造成持續影響。
運載火箭也能回收利用?請看!
美國億萬富翁馬斯克已經多次成功發射運載火箭,但這一次他的SpaceX公司在火箭發射技術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因為這是一枚回收式火箭。
哨兵2號B:太空中的新衛士
歐洲環境衛星哨兵2號B(Sentinel-2B)在法屬圭亞那的庫魯發射中心升空。1200公斤重的衛星將傳送有關地球表面的重要數據。
有錢真的可以上天!SpaceX欲送兩遊客游月球
航天公司SpaceX宣佈,在未來兩年會將會送兩名遊客進入太空,體驗"環月之旅",兩人已支付了一筆巨額定金。一些國營航空機構也準備推出這種服務。
迄今最慢食黑洞:十年吃一星
據一個美國科研小組觀察,一個黑洞用了十多年時間才吞噬一顆恆星,而大部分黑洞對此只需1年時間。
嚮往之地——超級月亮
月亮,是令很多人嚮往的地方,德國之聲專欄作者Gero Schließ也不例外。柏林一家研究月亮的新創企業喚起了他對童年的回憶,啟發他幻想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中國航天的"五年計劃"
12月27日,中國國務院發表了《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回顧了過去5年取得的成就,並對未來5年進行展望。其中透露中國計劃在2018年實現在月球背面軟著陸、2020年發射首枚火星探測器。
中國、印度爭「上天」
頂尖航天俱樂部進一步擴大:中國和印度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不僅僅是在科研和技術領域,而且也包括被用作未來的戰爭軍事領域。
德語媒體:太空雄心和抗霾"神器"
《焦點線上》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中印邁向太空的快速腳步,指出兩國太空計劃的背後也存在強烈的軍事目的。《柏林日報》則聚焦一位為抗霾"操心"的老外。
誰將成為德國首位女太空人
截至目前已經有11位德國人登上國際空間站,他們都是男太空人。現在德國準備將首位女太空人送入太空,經過第一輪預選,從400位報名者中挑出86人進行下一輪的角逐,其中就有一名女戰機飛行員和外科醫生。
NASA懸賞「太空如廁」好點子
如何在太空中上廁所,是一個尚未解決的難題。因此,美國航空航天局在網路上就「太空人怎麼解決內急」尋求幫助和建議。
神舟11成功返航 NASA:同志仍須努力!
在經歷了30天的太空站生活後,中國太空人景海鵬、陳冬順利返回地球。這是中國迄今最長的載人航天任務。美國航空航天局表示,中國正在實現其構建軌道空間站的近期目標。
中國最氣派的航空展閃亮登場
中國不僅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本身也有意躋身重量級生產商的行列。行業內對珠海航空航天展趨之若鶩的情形,這一背景下也就不足為怪了。
德語媒體:更大更遠的腳步
中國載人飛船神舟十一號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引發了德語報刊對中國航天的持續關注。而一名多年駐華的德國新聞記者,又對中國的服務業有了全新的感觸。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剛剛過去的這一周,有哪些重要新聞最受關注?七張圖一覽本周要聞。
成功合體!神舟十一太空人進入"天宮"
神舟十一號本周三順利與"天宮二號"完成對接。兩名太空人進入"天宮二號",展開一系列的空間科學實驗。
德語媒體:金磚國家組織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周一的德語報刊,關注了剛剛結束的金磚國家峰會,以及中國雄心勃勃的航天規劃。
太空人:勤拍照、做實驗、定位核潛艇?
中國的太空人在太空中的工作往往安排的相當緊湊。有香港媒體報導,中國太空人未來有可能多了一個任務:從太空定位追蹤核潛艇。對此,德國專家有何看法呢?
神舟十一發射成功 太空人將駐留太空數周
中國本周一發射了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按照計劃,兩名太空人將在太空生活工作1個月左右後返回地面。這將是中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載人航天飛行。
為空間站鋪路 神舟將發射並同天宮對接
中國將於周一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它將與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對接。兩名太空人將在太空生活工作1個月後返回地面。
大家都盯上了火星
火星上究竟是否有或者有過生命跡像一直是人類至今的未解之謎,歐空局派出的「斯基帕雷利」登陸器預計將於19日著陸在火星表面。
那些圓夢的太空遊客
作為遊客體驗失重的感覺:10年前,埃努舍‧安薩裡(Anousheh Ansari)成為首位圓夢的女性。15年前,丹尼斯‧蒂托(Dennis Tito)成為首位太空遊客。
「天宮二號」升空 為空間站打前哨
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天宮2號」於周四發射升空。作為在太空建立永久性空間站的前身,這一項目不僅對中國的航天計劃具有重要的意義,國際同行也報以期待。
美國太空人逗留太空534天
美國太空人傑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在太空逗留總計534天,這是迄今為止美國太空人的最佳紀錄,不過,這並不是世界紀錄。
美國火箭地面爆炸 中國衛星發射失敗
本周四,全球發生兩起航天事故。私營航天公司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中心進行地面測試時發生爆炸,所幸沒有發生人員傷亡。同一天,中國長征4號乙火箭搭載軍方的「高分十號」偵察衛星升空,但最終發射失敗,墜落在陝西山陽縣的山區
澤林視點:宇宙中的獨行俠
宇宙空間屬於所有人?中國人似乎越發我行我素。中國計劃在4年後就將火星探測器送入太空。德國之聲專欄作家澤林認為,這一目標已變得越來越現實可及。
中國火星探測器設計圖亮相 計劃2020年升空
本周二,中國航天部門發布了火星探測器以及火星車的設計構型圖,並在全球範圍內為探測器徵集名稱。按照計劃,中國火星探測器將在2020年升空,一步到位實現火星表面著陸。
美聯社:北韓想把國旗插上月球
一名北韓宇航局高官稱,該國將要發射更多、更先進的衛星。此外,還將目光投向月球。而外界專家認為,這並非異想天開。
太空新發現!地球不再是唯一可能?
這是值得期待的重大發現:3顆可能適宜居住的星球。不過,現在計劃移民外星球還太早了些。畢竟,這些行星上的具體情況目前還沒人知道。
世界各地的航天發射中心
俄羅斯開始正式啟用東方港航天發射場。目前全球範圍內總共有20多個航天發射場。美國、俄羅斯、中國和法國等國都擁有自己的航天發射場。
太空裡的電力驅動
一家來自不來梅的中型企業不僅在爭奪伽利略項目訂單的過程中擊敗了歐洲巨頭,而且還計劃憑借在太空推廣電力驅動而繼續充當市場的先驅者。德國之聲記者走訪了這一家族企業。
上一頁
第5 頁,共9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