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航天
航天指與研究和探索外層空間有關的領域,航天器在太空的航行活動。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實現夢想又打廣告:富豪布蘭森一箭雙雕
英國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搭乘自己公司的火箭飛機沖上太空。對於這位英國億萬富豪而言,這是童年夢想的實現;而對於他的維珍銀河公司,這無異於一次極其成功的宣傳。
酒後暴打院士 中國航天高管終被刑拘
今年6月初,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張陶酒後洩私憤,在公開場合暴打54歲的王晉年、85歲的吳美蓉這兩名資深航天專家。在引爆網路輿情一個月後,北京警方在7月5日才拘捕了張陶。
太空行走約7小時 中國太空人出艙作業
神州12號的中國太空人完成了出艙活動。這是時隔13年以來中國航天員再次執行出艙任務,兩名太空人在太空停留了大約7個小時之久。
中國神州十二號升空
時隔五年,中國再發射載人太空船,三名太空人預計9月返回地球,此後中國還會連續進行三次載人任務,目標是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初步建造目標。中國空間站,能否取代即將退役的國際空間站?
神舟12號飛船成功對接中國空間站
6月17日,三名中國航天員搭乘神舟12號飛船從酒泉發射基地升空,並且在六個多小時後按照預定計劃與中國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對接。在接下去的兩年時間內,中國還將連續密集執行3次載人航天任務,主要目標是初步完成空間站建設工作。
時隔5年 神舟即將再次上天
中國航天部門周三召開新聞發布會,宣佈神舟12號飛船將在6月17日上午從酒泉發射升空,搭載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前往剛剛投入使用的中國空間站並駐留3個月。
中國天舟二號與新空間站交會對接
中國天舟二號發射升空約8小時後,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交會對接。這艘貨運飛船給建設中的空間站送去了補給和器材。
德語媒體:中國輿論宣傳的效果不能被低估
德國電視一台關注到,中國在新疆議題上所做的破綻百出的輿論宣傳雖然在西方國家成效寥寥,但是在非洲和拉美卻有可能效力十足。《慕尼黑信使報》則分析中國在探索太空方面的野心令美國擔憂。
充電完成!中國火星車揮別著陸平台
一星期前成功著陸火星表面的中國火星車「祝融號」,日前完成了充電,駛離了著陸器平台,開始巡視探測火星表面。在此之前,只有美國實現過在火星表面的巡視探測任務。
技術問題 中國推遲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
看似在太空項目上進展順利的中國,20日因「技術原因」推遲其「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的發射。
成功登陸火星 中國太空計劃繼續推進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宣佈,「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周六成功著陸,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登陸火星的國家。與此同時,中國還在繼續推進其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致力於打造自己的宇宙空間站。
中國火星車即將著陸 難度頗高
已經環繞火星飛行了三個月的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在近日「擇機」釋放火星車「祝融」著陸火星表面。中科院院士、航天專家葉培建更是披露,具體的預定著陸時間是北京時間5月15日7時之後。
歐洲火箭如何避免殘骸傷人?
圍繞20餘噸的「長征5B型」火箭殘骸無控返回的爭議,中國外交部一再強調,這是「國際通行做法」。那麼,運力和「長征5」系列相近的歐洲空間局「阿麗亞娜5」系列火箭,又是如何解決火箭殘骸墜落之問題?
中國運載火箭殘骸墜入印度洋
中國外交部5月7日表示,「長征5B」大部分碎片將在重返大氣層時燃燒,極不可能造成任何傷害。本周稍早,美軍,美國太空司令部正在跟蹤中國火箭不受控制的再入。最後中國官媒報導,火箭殘骸已墜入印度洋。不過中國政府的處理方式爭論依舊不休。
中國運載火箭殘骸墜入印度洋
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稱,中國運載火箭的殘骸已經落入印度洋,未造成任何損失。事實證明,此前有關火箭殘骸有可能墜落地表並造成人員財產損失的擔心顯然有些「杞人憂天」了。
中國:「長征五號」碎片造成危害的概率極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在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時,絕大部分器件將燒蝕銷毀,對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極低。
太空第一人尤裡‧加加林:載人航天的開端
60年前,尤裡‧加加林(Yuri Gagarin)成為第一個環繞地球軌道飛行的人。1961年4月12日這一天,東西方之間的太空爭霸開幕。
不見天日熬40天: 充滿爭議的山洞實驗
假如我們無法感知時間的流逝,我們的生理和心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為了為將來的長期載人航天任務做好準備,科學家必須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讓志願者去洞穴裡住上40天,就是科研人員眼下的實驗方法。
攜手德美 法國舉行首次太空軍演
法國軍方本周舉行太空軍演,測試其太空指揮能力以及防衛衛星的實力。法國意在成為全球第三大太空大國,此次軍演是實現目標的戰略組成部分。
火星上的聲音,你聽到過嗎?
火星什麼樣?有沒有聲音?NASA今日揭開謎底。
史上第一 美國「毅力號」將直升機送上火星
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成功降落在火星上,車腹上綁著一架名為「機智」 的直升機。這次任務被視為歐美將火星岩石樣本帶回地球的第一步。
熱鬧的二月:三艘航天器探火星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希望號」和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先後成功進入火星軌道。美國的「火星2020」將緊隨其後。
首次平民太空旅遊 億萬富翁饋贈三席空位
私營航天企業SpaceX計劃年內實現平民太空游夢想,屆時將4人送上天穹,作為期3天繞地球飛行。誰若想同訪太空,現在即可申請。
2021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太空大事?
三艘太空探測器將抵達火星、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發射、第12個德國人將進入太空、兩顆巨行星、兩次月食和兩次日食——2021年將是讓太空愛好者應接不暇的一年。
中國「長征8號」火箭首飛成功
中國正在推行一項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現在又傳來一枚新型運載火箭首飛成功的消息。
挖土歸來!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
相隔40年,地球上首次又有了新采的月壤。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帶著月壤采樣安全返回地面。
美國諧星諷「嫦娥」 中國網民「粉轉黑」
時政諷刺節目主持人挪亞曾經在節目中嘲諷川普打壓華為、感嘆中國防疫策略異常高效,在中國網民中「收割」了大批粉絲。不過,在最新一期節目中,他諷刺中國在疫情數字上撒謊,不少中國網民又紛紛表示要「拉黑」。
成功「擁抱」 嫦娥五號完成月軌交會對接
12月6日凌晨,中國的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其中,軌道器是以「抱爪的方式」捕獲上升器的,因此中國媒體稱這次對接為「月軌相擁」。
「隼鳥2號」完成任務,「龍宮」樣本到達地球
日本太空探測器 "隼鳥2號 "將從小行星 "龍宮 "上採集到的塵埃和岩石樣本成功地送回地球。為了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它已經在太空旅行了六年多時間。
軍工企業被中資收購?德國政府喊停
德國北威州的一家從事衛星與無線通信技術研發的中型企業,不久前成為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收購對象。不過,德國聯邦政府現在出手喊停了這樁交易,指出收購將危害德國的國家安全。
嫦娥開始挖土 有去還得有回
12月1日晚,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在月球表面「風暴洋」區域軟著陸。此次探月任務需要在星球表面鑽孔,取得大約2公斤的樣本後返回地球。上一次從月球采樣返回任務還要追溯到1976年的蘇聯探測器。
至少持續5秒!德國驚現天外火球
德國周六夜間,一個不明發光體在天空上出現了大7秒鐘。德國航空航天中心表示,這可能是一個進入大氣層的小行星碎片。期間,全德國大約有90名目擊者向歐洲「火球網路」通報了這一事件。
專家: 嫦娥奔月 意在測試載人技術
中國嫦娥5號此次奔月受到了航天業的廣泛關注。這次的登月計劃是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航天專家費裡表示這個複雜的任務可能也是對未來載人登月的一個測試。
歐空局簽署全球首個太空清理任務
歐洲空間局斥資數千萬美元委託一家初創公司清除一大塊空間碎片。數以千計的失效衛星仍在環繞地球,給在軌工作衛星造成危險。
去月球挖土! 嫦娥5號成功發射
本周二,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了嫦娥5號探測器,它的任務是將月球岩石樣本帶回地球。路透社指出,這一任務凸顯了中國的太空雄心。若是成功,中國將是繼美國、蘇聯之後,全球第三個成功採集月球樣本的國家。
NASA與SpaceX合作將4名太空人送上太空
SpaceX龍飛船今年8月成功載人往返國際太空站之後,11月15日搭載國際太空總署(NASA)太空人上國際太空站,這也是NASA首次使用民間企業的太空船將宇航員送上太空。
諾基亞誓將4G網路建到月球
在地球上,諾基亞在5G建設市場上落後於競爭對手華為以及愛立信;現在,這家芬蘭企業另闢蹊徑,獲得了美國宇航總局(NASA)的資助:在月球上建立4G移動通信網路。
中國在數字貨幣領域領先一步,但誰會跟著走?
中國央行可能在推出數字貨幣的競爭中領先一步,挑戰美元主導的國際金融秩序。問題是,其他國家和跨國公司是否願意接受中國可能追蹤其金融交易的風險?
路透社:澳洲航天測控站將停止服務中國
太空中的衛星與飛船,離不開地面測控站的支持。與美、俄、歐等航天大國一樣,中國也在全球多地設有測控站,其中一座位於澳洲西部。現在,測控站承運方表示,與中方的租賃合同將不再延長。路透社猜測,這與中澳交惡有關。
三倍音速 太空旅遊:維珍銀河打造全新客機
維珍銀河公司正醞釀新一代超音速客機,它將比「協和式」飛得更快。此外,維珍銀河還計劃推出太空旅遊業務,老闆布蘭森打算「親自上天」。
暌違45年 載人龍飛船成功降落海面
美東時間8月2日下午2:48分,SpaceX 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成功降落墨西哥灣,這是45年來首次有飛船在海面平安降落。這不但確立了SpaceX的地位,也開啟民間公司加入太空旅行的新時代。
載人龍飛船完成首航 八月初海上濺落
5月底搭乘SpaceX龍飛船進入太空的兩名美國太空人即將進行45年來的首次海上濺落。美國太空總署正密切觀測天候,因為颶風伊薩亞斯可能導致降落時間延遲。
中國探測器「天問一號」啟程前往火星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7月23日搭乘長征五號火箭從海南文昌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飛往火星的霍曼轉移軌道。此次火星任務的目標是什麼?為什麼叫作「天問一號」?中國對火星探索有著怎樣的雄心?
2020群雄逐鹿 探測火星再掀高潮
今年夏天的火星探測發射窗口中,阿聯酋、中國、美國分別派出了自己的探測器。由於公轉軌道的原因,一旦錯過了本次發射窗口,火星探測任務就得再等26個月。
民宅後院發現迄今德國最大隕石
數十年前,德國一間民宅地底挖出一塊大石頭,但屋主多年來將這塊石頭棄置在庭院中未曾注意到其「驚人身世」。德國宇航中心如今確認,這是德國迄今發現的最大隕石。
中國「北斗三號」導航衛星全部升空
周二,中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升空。此舉意味著中國在成為航天技術大國方面又邁出重要一步。
本月發射「收官之星」 中國不日完建北斗導航系統
即將於本月完工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比美國GPS、歐盟的Galileo和俄羅斯GLONASS等定位系統擁有更多衛星、定位更精準,提升對「一帶一路」的太空服務能力。
歷史一刻:SpaceX首次載人上太空
5月31日,SpaceX商用火箭獵鷹9號搭載美國太空總署的「載人龍」飛船升空。飛行19小時後,成功與國際太空站對接。此次任務成功,象徵美國有望回到自主運載太空人的世代。
載人龍飛船首飛 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
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美國太空人前往太空就只能搭乘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5月30日,兩名美國人終於又坐上了本國產的航天器----億萬富翁馬斯克旗下商業公司SpaceX所研發的新式飛船。
接連兩次火箭發射失敗 中國航天怎麼了?
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內,中國火箭兩次發射告敗,引發關注。尤其技術成熟、發射成功率高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失利令人意外。
上一頁
第3 頁,共9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