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胡錦濤
中國政治人物,中共政權第四代領導人。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胡錦濤可以是解決西藏問題的積極因素
達賴喇嘛的特使及其三名工作人員目前正在中國訪問,並與中國共產黨統戰部進行會談。這是自2002年9月和2003年5月以來達賴喇嘛的代表第三次獲准與中國官方接觸。與以往一樣,中國官方把這次訪問稱為「私人訪問「。法蘭克福匯報寫道:
鐵拳軍演替胡立威 (香港媒體一周 2004-9-29)
由於江澤民上周突然在十六屆四中全會上辭去軍委主席職務,香港媒體本周仍將焦點集中在這一問題上,並開始探討「胡錦濤時代」對台和對外政策的基本走向。
櫥窗秀還是動真格--胡錦濤的政改革意願有多強?
胡錦濤上周日從江澤民手中接過中共軍委主席一職後,國際媒體這一周刊發了大量相關評論、分析和展望,大多對江時代的結束表示肯定。但是國際新聞社23日發表評論,認為雖然江澤民的政治交班已經接近終點,但胡錦濤的接任並不意味著中共政治會有什麼真正意義的變化。
曾慶紅直迫胡錦濤 - 香港媒體一周摘要(2004-9-22)
本周,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終於證實了國際媒體一段時間來盛傳的江澤民辭去軍委主席的說法。隨著胡錦濤擔任軍委主席,中國開始由「江澤民時代」進入所謂的「胡錦濤時代」。
胡與江的港台政策差別很大
江澤民辭去軍委主席後,德語媒體更為關注的是全面接班的胡錦濤將執行什麼樣的對內政策和港台政策。法蘭克福匯報寫道:「胡錦濤如果願意的話,他可以逐步走出其前任的陰影。這就是說,他主張對台灣和香港執行更為靈活的政策。
江澤民辭職是不得已為之
雖然稍早已經有些許跡象,但在中共16屆4中全會的最後一天,江澤民宣佈辭職的消息仍然讓外界吃驚。中國改革開放已經20多年,但政治上不透明的「竹幕」並未消失。德國之聲中文部記者就此採訪了著名中國政治分析家胡平。
評論:胡錦濤終於可以走出掩體放手去做
如果真得和傳言的一樣,胡江之間出現過矛盾,那麼最終的勝者是胡錦濤。在江澤民退位以後,胡錦濤終於獲得了領導中國的全部權力。在權力鬥爭中,胡錦濤一直是一個小心機智的戰略家。
一次十分有序的權力交替
中共中央十六屆四中全會閉幕消息傳到歐洲時是各報社停刊的星期天,但星期日晚間,各德語媒體的網路网頁已紛紛發表報導和評論。江澤民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職務是各媒體普遍關注的重點。
傳言成真:江澤民交槍,胡錦濤統帥黨政軍
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開幕前,外電充斥關於江澤民要交出軍權的傳聞。神秘的9月19日四中全會閉幕後,中國官方新華社終於證實了這一傳聞並非憑空捏造。現在的問題是,全面掌權的胡錦濤會推動實質性的政治改革嗎?
現行的權力分立限制著胡錦濤
中共中央十六屆四中全會召開前夕,新蘇黎世報關注的問題是江澤民是否會像傳說的那樣,把軍隊指揮權交給胡錦濤。該報針對西方媒體所說的中國高層權力之爭寫道:
對四中全會不能期望過高,政治改革成「狼來了」?
星期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國人大成立五十周年紀念會上發表講話,觀察家認為,這是為星期四召開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定調。胡錦濤在講話中說「中國不能不加選擇地照搬西方政治制度」,這種保守的講話基調引起政治分析家的注意和猜測。著名異議人士劉曉波認為胡錦濤不會滿足外界的「善意期待」。
中國向朝施壓,迫朝回到「六方會談」
*
中共16屆4中全會將於下周召開
中共16屆4中全會很可能於下周一,即9月13日,在北京召開。這一通常不公開的會議因為昨天傳出江澤民將在這次會議上正式辭去軍委主席一職,而格外引人注目。
在北京上訪的獨特現象
北京城南有條幸福大街,但那裡的外地人並不幸福。這些人不堪忍受家鄉有權有勢人物的迫害,來到首都,向位於幸福大街的中央上訪人員接待處申述冤情、揭發地方幹部胡作非為。德國金融時報報導了上訪告狀這一中國獨特的現象:
四川農民上書胡錦濤
四川農民上書胡錦濤
胡錦濤會見捷克總統克勞斯
中法新蜜月
星期一,胡錦濤到達法國,進行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他不僅受到高規格的接待,而且獲得了在法國國民大會發表講話的殊榮。中法新蜜月受到了德語媒體的廣泛重視,媒體評論紛紛。
法國議員抵制胡錦濤的國會演說
正在法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受到法國總統希拉克的盛情接待。希拉克親自去機場迎接胡錦濤,甚至巴黎艾菲爾鐵塔也首次因外國領導人的到訪而改變了夜間照明的燈光顏色。希拉克在政治問題上也一味討好胡錦濤。他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法國也從中國飛速的經濟發展中得到好處。人權組織和在野黨批評希拉克的做法。數十名議員抵制了胡錦濤在國會發表的演說。
胡錦濤承諾要推進法治國家改革
胡錦濤訪法,主人盡力如客願
周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同法國總統希拉克在愛麗舍宮舉行了第二次會晤,會後,雙方就促進人權,反對台灣公投發表了一項共同聲明。當天上午胡錦濤還表示,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初步計劃購買21架A-320型空中巴士飛機。
巴黎盛裝迎胡錦濤
1964年,法國作為第一個西方國家與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為紀念兩國建交40周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從本周一(1月26日)開始訪問法國。法國為此舉辦中國文化年。在胡錦濤訪問期間,首都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夜間將被紅燈照亮。
胡錦濤訪法,尋求在台灣問題上的支持
中國國家元首胡錦濤將於1月26日至29日訪問法國。隨著台灣「320公投」越來越具體化,中國急於在國外尋找同盟,共同向台灣施加壓力。胡錦濤出訪法國,顯然是希望希拉克在台灣問題上作出像布希一樣的保證。
中國2003年歲末大盤點
2003年中國向世界顯示了自己不容輕視的地位。中國太空人進入了太空,從而鞏固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一席之地,中國的經濟也持續繁榮發展,與此同時,政治領導人的接班換代順利進行。
施羅德的中國之旅
南德意志報認為, 施羅德此次中國之行肩負著對德國經濟的重要使命。
胡錦濤警告香港不要過度政治改革
李肇星對明鏡說:「德國人做得更為聰明」
這已是施羅德以總理身份第5次訪問中國。西方沒有哪個國家的首腦像他那樣勤於訪問中國。當然,施羅德頻繁地出訪中國是有其道理的,道理之一便是,他想告訴中國人,德中關係對他來說是何等的重要。而一個像他這樣崇尚忠實與城實的人定能換來東道主的歡心,酬謝的形式乃應是大迭大迭的交給德國企業的產品訂單。
胡錦濤執政一年
一年前的11月15日,胡錦濤接替江澤民成為中共總書記。今年3月,他又從江澤民手中接過國家主席的職務,從而集中國黨政大權於一身。雖然胡錦濤是鄧小平一手選拔的所謂第四代領導人的核心,但直到一年前,外界卻對其知之甚少。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胡錦濤率領下的新一代領導人是如何走過執政第一年的。
法蘭克福評論報:胡錦濤表現了「領導實力」
法蘭克福評論報回顧了胡錦濤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的作為,認為胡錦濤在薩斯疫情和香港反國安法大遊行等危機中,表現了「領導實力」。胡錦濤刪去了電視中奉承領導人的報導,砍去了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前的繁文縟節,「對硬化的中國政治風格進行謹慎的改革,但又沒有使共產黨內的保守力量受到驚嚇」。法蘭克福評論報繼續寫道:
專家評胡錦濤的執政第一年
路透社11月10日發表評論文章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為了攀升政權金字塔的頂峰,十年磨一劍,為人處事低調謹慎,然而內斂的外表下鋒芒暗藏。上任短短一年的時間內,胡在SARS疫情、港人大遊行兩場危機面前表現出堅決果敢的大將風范,運籌帷幄指揮若定。與此同時,他成功地淡化了前任主席江澤民的權力陰影,這一切都讓評論家們嘖嘖稱奇。
布希-胡錦濤-亞太關係轉向兩極
在泰國首都曼谷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首腦會議結束之後,德國金融時報發表評論認為,美國總統布希遇到了一個必須嚴肅對待的對手-中國領導人胡錦濤,亞太地區的勢力影響已經發生了推移,兩極正在取代美國獨家霸權。現全文翻譯如下。
亞太峰會:胡錦濤不作人民幣升值承諾
星期日,美國總統布希在曼谷與前來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布希表示,他將為保持美元的堅鋌而努力並希望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建立在市場原則的基礎上。胡錦濤回答說,這也是中國的目標。但是中國不想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步伐邁得太快,否則不僅會威脅到中國的經濟穩定,而且整個亞洲地區的經濟穩定都將受到威脅。
亞太經合會議,布希遇胡錦濤
美國總統布希出訪亞洲期間將參加亞太經合會議,並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就世界安全及經濟問題舉行雙邊會談。請看德國之聲記者卡爾斯坦-史密斯特的報導:
澳洲外长號召本國人民尊重胡錦濤
法新社10月13日雪梨報導,中國國家主席和黨的總書記胡錦濤將於今年10月底訪問澳洲,澳大利亞外長亞歷山大.道恩本周一號召本國人民要對這位中國元首表現出應有的尊重。
中國將在一、兩年內做出保守政治改革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周二在中央政治局的演講中,呼籲進行政治和司法改革。胡錦濤的談話,是不是代表中國已經逐步邁向小幅度的政治改革,10月份召開的16屆3中全會是否該將中國的私有財產納入憲法保護,德國之聲記者電話採訪了德國波鴻大學東亞政治研究所所長辜學武。
胡錦濤要香港巨商支持董建華
今天,以霍英東為首的香港巨商代表團受到了胡錦濤的接見。胡錦濤尤其要求巨商們支持特首董建華,遵循基本法。並要求以經濟為重心,讓香港重新繁榮起來。巨商們在啟程前對此已經心領神會。
胡錦濤講話-是鮑彤對還是鄭宇碩對
胡錦濤七一確實發表了「重要講話」,但卻與海外最近炒作的大相徑庭。胡錦濤為何大談「三個代表」?是確實原來考慮政改,後來又收了回去呢,還是完全是海外的胡亂臆測。現綜合西方有關報導與分析如下。
胡錦濤政治改革的步伐到底將多大?
繼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上周透露胡錦濤七一講話將提出黨內民主改革設想之後,從6月18日開始,素來對北京政情相當敏感的香港媒體,又將注意力放在三天前北京《求是》雜誌發表的一篇口氣讓人想起八十年代胡耀邦的文章上。由於這篇文章明確提出以黨內民主推進人民民主,因而被香港媒體解讀為胡錦濤七一講話全面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前奏曲。
傳言胡錦濤將在黨內作手術
據英國『泰晤士報』6月9日引述一位支持改革的中國共產黨高層人士的說法,預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在今年7月1日,也就是紀念中共72周年黨慶的這一天,借此機會發表一篇關於重要政策改革的講話。
胡錦濤首輪出訪,法新社為其打分
近日來,胡錦濤首次以國家元首的身份亮相國際舞台,與世界上重量級政治領袖們握手拍肩。國際觀察家們對胡錦濤的外交「處女秀」進行了一番評頭品足。
西方關注胡錦濤在國際舞台亮相
柏林日報注意到,胡錦濤出訪並參加八國集團峰會,開創了國家領導人出訪精簡儀式、講求節儉和效益的先例。該報說,過去中國並不關注參加八國集團峰會,表示只代表第三世界的利益。這次埃維昂峰會上,胡錦濤將以第三世界非正式代表的身份發出中國的聲音。柏林日報接著寫道:
胡錦濤出國亮相的背後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首次出訪便安排了龐大計劃。他將於5月26日到6月5日對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蒙古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莫斯科峰會,聖彼得堡建市300周年慶典和8國峰會期間的南北領導人非正式對話。本台記者張丹紅就此採訪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中國研究計劃統籌人鄭宇碩。
胡錦濤出訪第一站
胡錦濤的四國之行是他擔任中國國家主席之後第一次出國訪問,而選擇俄羅斯作為首次訪問的第一站足見其對加強中俄關係的重視。從俄羅斯方面來看,與江澤民關係良好的普丁總統也努力加強與胡錦濤的關係。
胡錦濤的尷尬處境
法蘭克福匯報報導說,江澤民交出了兩個職位,但卻沒有交出權力,文章寫道:
溫家寶親歷三位首腦而不倒
中國全國人大的選舉結果雖然盡在預料之中,但是德語媒體仍然發表了大量文章。評論的目標主要是國家和政府最高領導人的人選。法蘭克福匯報向讀者這樣介紹了中國的新領導人:
中國軍方:到底現在誰說了算?
世界報在報導江澤民當選為國家軍委主席時說,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大代表拒絕投票選舉江澤民。世界報寫道:
德國之聲記者再評人大
對西方來說,中國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國家,許多看上去互不相容的事物在這裡並存:共產黨的統治和實際上實行的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磁懸浮和血腥的死刑、經濟的高增長和上升的失業率。3月18日閉幕的本屆人大會議,也反映出政治路線的矛盾:一方面是繼續進行經濟改革,另一方面是極力鞏固共產黨的統治地位。
實踐也是檢驗胡錦濤的唯一標準
去年中共16大期間接替江澤民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錦濤,4個月之後,在全國十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再次接替江澤民,高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得到2937張贊同票,4票反對,3票棄權。
香港媒體:官方報紙頭版上的潛台詞
胡錦濤與江澤民的關係,一直是香港媒體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香港《蘋果日報》本周發表文章,題目是《中國官方傳媒揚江抑胡》。從後天起,中國人大將進行新領導層選舉。誰會是國務院的大管家?
黨內改革派向胡錦濤發出試探氣球
「法蘭克福匯報」幾乎每天都有關於人大會議的報導,該報駐北京記者以幽默的文筆報導了會場內外的見聞:藏族代表戴著氈帽、穿著皮袍在暖氣充足的人民大會堂裡坐立不安,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代表滿頭銀首飾在大幅國畫前留影,民族傳統筒裙下露出了時髦的褲腳。
溫家寶:新總理懂農村經濟和國家財政
溫家寶給人以清瘦的印象,他穿著很是講究。不出意外的話,不久後,他將接替朱鎔基成為中國新一屆總理。按照去年11月中共16大上對人事做出的安排,溫家寶已躋身中共政治局常委,排位第3。
上一頁
第11 頁,共12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