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習近平
2013年起,習近平任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山東號」航母編隊通過台灣海峽
台灣國防部周六表示,中國山東號航艦編隊三艘艦船當天午間通過台灣海峽,沿中線以西北行駛。
法國專家:廢死會讓民主台灣更不像專制中國
中國是世界上執行最多死刑的國家,而台灣雖然承諾「逐步廢死」,但專家認為台灣政府沒有推動實質進展。法國「共同反死刑組織」(ECPM)執行長到台灣參加亞洲區域研討會,他告訴DW,台灣應該加快腳步廢死,展現不同於中國的民主價值。
習近平會見俄總理 許諾支持「彼此核心利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三會見了來訪的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強調兩國將「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繼續相互堅定支持」。自從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中俄兩國的關係愈加緊密,在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中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的能源買主。
德語媒體:中國經濟好景不再
中國官方發布的最新經濟數據差強人意,內需疲軟,失業率激增。這是嚴苛"清零政策"之後的短暫後續表現呢,還是有更深層的政治原因?
中國駐美大使懸缺多時 謝鋒抵美履新
中國駐美大使懸缺逾4個月,是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最久的一次。中國副外長謝鋒週二抵達美國履新,轉任該職。他說,自己是為中國利益而來,並承認中美關係「遭遇嚴重挑戰」。習近平欽點謝鋒,釋放了什麼信號?
美中關係低谷逢春?拜登:很快「解凍」
美國總統拜登21日在七國集團(G7)峰會後的記者會表示,與中國的關係將很快「解凍」。跌入歷史低谷的美中關係,有望逢春嗎?北京22日表示,「美國一邊說要溝通,一邊打壓遏制中國,意義何在?」
牆外文摘:脫口秀風波中的國家暴力
有評論認為,在脫口秀演員House(李昊石)在表演中提及 「作風優良,能打勝仗」引發的輿論熱潮中,一個可怕的訊號是,我們能清晰看到聲勢越來越浩大、無從質疑甚至無從不配合的,對於作為一套壓迫系統的國家機器、對於國家暴力尤其軍事暴力的無條件認同
又一脫口秀演員在中國遭封殺
脫口秀演員、六月四日、辱華。這是一周以來第二個中國全網封殺脫口秀演員事件的關鍵字。這次遭封殺的「羅傑叔叔」(Uncle Roger)甚至不是中國人,也不是以政治諷刺起家。
德語媒體:中國何以如此重視中亞
七國集團在日本舉行峰會,就如何同俄羅斯和中國等專制政權打交道展開研討之際,中國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古城西安同中亞五國領導人舉行了高調的會晤。德語媒體普遍認為,這是中國擴大在中亞影響力的又一次重要嘗試。
德語媒體:新時代的上山下鄉運動
失業率創歷史新高,青年一代普遍對前景感到迷茫的大背景下,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有關"新時代年輕人應當走進鄉土「的號召,令人不禁想起了毛澤東時代的上山下鄉運動。
客座評論:習近平能穩住歐洲嗎?
中國要在和美國的對抗中不處下風,除了拉攏發展中國家「抱團」之外,還需要盡量讓歐洲保持與美國的距離,不完全倒向華盛頓一邊。最近以來,北京政府頻頻與歐洲互動,但效果如何,值得分析。
南非等六國元首將前往俄烏調停衝突
南非總統拉馬福薩5月16日宣佈,南非、塞內加爾、烏干達、埃及、剛果共和國、贊比亞等非洲六國元首將「盡快」前往俄羅斯和烏克蘭,調停俄烏衝突。5月16日當天,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開始對烏克蘭為期兩天的訪問。
經濟依賴再加深 媒體:俄總理將率團訪中
俄羅斯因侵略烏克蘭而遭歐美孤立,近來有越來越依賴中國的跡象。15日有媒體報導,俄國總理米舒斯京將到上海參加一場論壇,並與中國總理李強會面;一批遭歐美制裁的俄國政商界人士也將隨行,其中包含哪些人?
馬克宏稱俄淪中國附庸 莫斯科譴責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日前稱「俄羅斯已屈從於中國」,對此俄國官員15日表示,西方各國對於「多邊國際體系」感到恐懼,因為這代表西方的支配走向終結。他還說了什麼?
牆外文摘:"我們不僅需要'醒過來',而且需要'站起來'"
中國人權捍衛者郭飛雄在法庭辯護詞中說:首要的道義行動乃是說真話,行直道。要在公共空間說真話。作為一名合格的自由主權的公民,我們不僅需要"醒過來",而且需要"站起來"。
為什麼說中國不太可能再次拯救全球經濟?
2008年,中國政府以龐大的經濟激勵計劃幫助西方國家度過了金融危機。然而這一次,中國在新冠疫情之後的復甦步履蹣跚,加上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升級,意味著它在阻止全球經濟衰退方面不大可能有所作為。
德語媒體:誰在阻遏中國崛起?
中國最新發布的經濟數據令大多數市場觀察者大感失望。叫停"清零政策"後,中國經濟曾一度快速復甦,但四月開始,外貿和內需的數據都不容樂觀。
客座評論:向西轉的中共外交
這段時間習近平的「外交路」可謂顛簸不平。東亞、南海局勢的發展與中共的設想背道而馳,於是北京決定往西發展:中國跟巴基斯坦、阿富汗三方會談就是一個例證, 似乎中南海那裡要再創造一個類似於「沙烏地阿拉伯跟伊朗和解」的案例。
習近平將主持中國-中亞峰會 專家:深入俄後院
首屆「中國-中亞峰會」下週將登場,習近平將親自主持,中亞5國領導人亦應邀與會。今年適逢「一帶一路」10週年,有專家指出,峰會突顯北京趁俄羅斯深陷戰爭泥淖,大舉加深其在中亞的影響力。
牆外文摘:當「潤」成為一種集體反抗運動
有評論認為,在社會運動失去了全部空間後,選擇徹底退出這個不公的體制也是一種反抗。當「潤」漸漸變成一種集體運動,並被賦予「用腳投票」的意義時,它將給一個極權國家帶來的動搖尚且難說,人們內心對公平、自由和安全的天然追求,仍然值得尊重。
客座評論:聯合國投票露玄機 中國要放棄俄羅斯?
聯合國大會日前一項決議中提到「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但中國依然投了贊成票,不少人對中國這一「非正常」舉動產生好奇和猜測。 聯想到這個投票跟當日習近平跟澤倫斯基的通話正好並行。那麼,這裡到底是否意味著中國的外交政策有所改變呢?旅德華人政治學者張
牆外文摘:習澤電話會談,中國又成最大贏家?
有評論認為,既然交戰雙方都沒有放下既定立場,目前俄烏根本沒有停戰和談的意願,對習近平來說樂得大作好人,勸和促談,聽不聽悉聽尊便,但是我作為「和平建設者」的形象更加鮮明,北京只有獲利而無損失,何樂不為?
德語媒體:應該接受中國的調解嗎?
對於習近平與澤倫斯基之間的電話會談,德語媒體分析認為,雖然西方有理由去懷疑北京調解姿態背後的動機,但是目前卻並沒有更好的替代選項。畢竟中國是當今世界唯一還能對俄羅斯施加重要影響力的國家——而澤倫斯基應該也看到了這一點。
澤倫斯基:從中方那裡聽到了尊重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周五表示,在日前與習近平的通話中聽到了對於領土主權完整和聯合國憲章等原則的「尊重」,他還透露自己請求中方幫助促成烏戰俘和「被綁架兒童」返回。與此同時,俄羅斯在周五對烏克蘭多地發動新一輪炮擊,基輔方面則稱已經準備好反攻。
長平觀察:習仲勳「文革」受迫害是無稽之談?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最近的言論引起軒然大波。時評作家長平認為,盧沙野令人震驚的表述透露了中共兩大「玄機」。
分析:習近平與澤倫斯基通話會帶來多大改變?
專家認為,儘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了電話,卻並未帶來多少變化。一些專家表示,中國扮演調停者的角色是出於自身利益。
德語媒體:習近平的兩個目標
《新蘇黎世報》指出中駐法大使盧沙野的爭議言論或許不像北京所言僅是「個人意見」;《科隆城市報》認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想借對烏克蘭釋出善意,實現兩個看似矛盾的目標。
德語媒體:遲來的電話
俄烏戰爭爆發一年多之後,本周三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終於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了電話。德國政府形容這是一個"積極的訊號"。
專家們如何看中烏領導人26日的通話?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26日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電話時做出了「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烏關係的政治基礎」,「核子大戰沒有贏家」,「中方將堅持勸和促談」等表態。莫斯科對這場對話有何反應?專家們如何看俄全面侵烏以來中烏領導人的首次通話?
中烏領袖通話 美國:促和效果有待觀察
習近平26日同澤倫斯基通話後,美國、歐盟紛紛做出回應,他們分別說了什麼?為何有專家表示,這場中烏對談很可能「無望成功」,對促和的效果「貢獻不大」?
戰爭以來首次!習近平與澤倫斯基舉行電話會談
據中國官媒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26日應約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電話,就「中烏關係和烏克蘭危機交換了意見」。澤倫斯基表示,這是一次「很長很有意義」的電話會談。
客座評論:中共的外交興奮時期已見頂
自間諜氣球事件後,北京調整了其外交策略,出現一個外交興奮期,各國高管紛紛前往中國,北京政府在國際舞台上也活躍異常。現在大概是評估習近平外交「劇烈運動」後的產生的效果的時候了。
為黨媒撰文30年 中國媒體人遭控間諜罪
中國資深媒體人董郁玉已遭中國政府關押逾1年,如今面臨「間諜罪」指控,使其親屬決定對外發聲,24日首度公開案件詳情。董郁玉究竟是何許人也?為何遭中國當局打壓?
牆外文摘:龍應台文章引發爭議,「選得對」可以預防戰爭?
台灣作家、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北京未開一槍,已給台灣社會帶來裂痕》引發爭議,有批評者指出,只要管好自己,不刺激他人,即可實現「和平真好」,這正是過去 20 年香港民主運動者的「良好意願」理論之一。
德語媒體:習近平應該接電話
德國《每日鏡報》的一篇評論指出,目前中美兩個核大國發生衝突的風險很高,文章呼籲北京與華盛頓、台北對話。《新蘇黎世報》的評論則聚焦中國的「一帶一路」,表示該項目目前遇到債務違約這樣的難題。
郭文貴保釋被拒上訴失敗 美法院判繼續關押
流亡美國的中國富豪郭文貴日前因涉嫌詐騙10億美元被捕。美國法院4月拒絕其律師提出的保釋案,本月14日再駁回其上訴,將郭文貴繼續關押獄中。
中俄防長會面 同意擴大軍貿往來
中國防長李尚福上任後第一次出訪海外便前往俄國,先是見了俄國總統普丁,又與防長紹伊古會面。隨著中俄進一步擴大合作,中國是否軍援俄國也再度引發關注。
德語媒體:烏克蘭戰爭與台海局勢
為期三天的七國集團外長會議,周二在日本閉幕。各國除了承諾加強對俄制裁之外,也對中國在台灣海峽不斷升級的軍事威脅提出警告。
牆外文摘:美國改變「一中政策」正當其時?
有評論認為,在中國聯俄抗美戰略成形、整體情勢改變下,美國的「一中政策」架構在對抗極權集團,已不夠堅實有力。此時正是美國審時度勢、考量修改不合時宜的一中政策、承認台灣的時候,以解決習近平欲改變台海現狀與世界經濟秩序的問題。
巴西總統盧拉:美國需要停止鼓勵戰爭
巴西總統盧拉周六在北京表示,美國應該停止「鼓勵」在烏克蘭的戰爭,「開始談論和平」,如此,國際社會才能說服普丁和澤倫斯基「和平符合全世界利益」。
習近平會盧拉:談經濟合作、烏克蘭戰爭
結束對上海的訪問後,巴西總統盧拉繼續北上,周五在北京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兩人盛贊雙邊經濟和外交合作的前景,呼籲通過對話和談判結束俄烏衝突。
港媒:原解放軍上將劉亞洲或被重判
香港媒體報導,出身「紅二代」的中國軍隊前高官劉亞洲受調查後,已被移交司法,可能因貪腐被判死緩重刑。但更多推測認為,劉亞洲落馬是因為冒犯了習近平。
客座評論:習近平為什麼要舉行環島軍演
台灣總統蔡英文訪美會見美國眾議院院長麥卡錫,北京以在台海大規模軍演加以回應。政論家鄧聿文認為,要考慮到獨裁者的邏輯和想法,才能理解北京此舉的目的所在。
馬克宏的戰略自主被批「孤立自己、削弱歐洲」
法國總統馬克宏接受媒體採訪時呼籲,歐盟應該實施「戰略自主」,成為與中國和美國並駕齊驅的「第三極」。他的在台灣問題上不當「跟跑者」的言論受到各界猛烈的批評。
被中國稱為「老朋友」的巴西總統盧拉周二訪華
巴西總統盧拉周二將開始對中國的訪問。屆時他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面,雙方將討論包括經貿關係和烏克蘭戰爭等在內的一系列議題。盧拉原定於3月25日啟程前往中國訪問,後因為被診斷出患有流感和肺炎而推遲了行程。
馬科斯:美駐菲軍事基地不會用於進攻行動
就中國對馬尼拉允許美軍使用菲律賓更多軍事基地表示不滿一事,菲律賓總統馬科斯今天回應強調,「如果不打算攻擊我們,他們就不必擔心,因為我們不會與他們作戰。」
牆外文摘: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為什麼不能迅速復甦?
經濟學家陳志武認為,疫情之後中國經濟不能迅速復甦最主要的原因,是過去幾年中國的經濟體制、行政管制、社會治理體制,還有很多具體的政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中國駐歐大使傅聰:友誼無上限是一種修辭表達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訪華前,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接受《紐約時報》專訪,就同俄羅斯"無上限友誼"、習近平為什麼不與澤倫斯基通話以及《歐中投資協會》有無前景等幾個重大問題闡明中國政府的立場。
德語媒體:習近平能帶給歐洲驚喜?
法國總統馬克宏和歐洲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已經開始了在北京的政治會談。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是否會對俄羅斯總統普丁施加影響,進而在俄烏戰爭扮演積極的調停人角色,成了德語媒體關注的焦點。
駐美大使空缺逾三月 中國傳對美「搞失蹤」
美媒引述消息透露,美方一直積極安排與中國恢復對話,但中國卻對美國上演「突然消失」(ghosting)戲碼。同時中國駐美大使已空缺達3個月,專家認為這是北京在故弄玄虛,「就是要讓美方知道北京很不悅」。
上一頁
第19 頁,共8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