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習近平
2013年起,習近平任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牆外文摘:如何阻止年邁獨裁的習近平打台灣?
有評論認為,外交手段沒能阻止普丁入侵烏克蘭,也不大可能改變習近平吞併台灣的念頭,他已將收復台灣描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一步。想收復失地的獨裁者們一般不會被好言好語說服。他們只能被強大軍事力量和韌性經濟體的聯盟阻止。
拜登期待「今秋與習近平會面」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預計會在今年11月的三藩市APEC峰會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這也將是去年11月峇里島G20峰會之後,中美兩國元首的首次會面。儘管兩國關係持續緊張,但是拜登依然對會晤充滿信心。
中國抨擊美日韓峰會 警告「拼湊小圈子」
針對拜登、岸田文雄和尹錫悅在大衞營舉行會談,北京質疑道,「究竟是誰在製造矛盾加劇緊張」,並表示「拼湊各種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團,將陣營對抗和軍事集團帶入亞太的企圖不得人心」。
德語媒體:北京不作為 情況會更糟
本月裡一系列來自北京的經濟數據都令人擔憂:失業率居高不下,房地產行業深陷危機,價格下滑又構成了通縮風險。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中國經濟的低迷現狀自然也引起了德語媒體的關注。
中國確認習近平將出席南非金磚峰會
中國外交部確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周將出席在南非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並對南非進行國事訪問。外界普遍預期本屆峰會將重點討論金磚國家擴容以及如何在新開發銀行內促進本幣融資和信貸等問題。
德語媒體:中國怎麼了?
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開啟第三個任期以來,中國的政經形勢發展似乎並不理想:先是外交部和火箭軍高層發生異乎尋常的人事變動,緊接著官方又發布了一系列令人沮喪的經濟數據。德語媒體不禁問道:中國怎麼了?
客座評論:中菲仁愛礁衝突或點燃美中南海危機
中菲仁愛礁衝突餘音未了,菲總統小馬科斯已叫停由中國交建集團承建的馬尼拉灣填海工程,菲軍方也繼續強硬表態,今後或空投用於仁愛礁「坐灘」軍艦的加固維修建材,如果中方拖走軍艦,菲律賓將進行抵抗。
中國醫療業大反腐 醫院高層成掃貪對象
中國官方自7月起展開醫療業大反腐行動,許多醫院高層落馬。有分析認為,官方高度管制醫療費用,以及政府對於公立醫院的補助過少,導致醫院必須自籌收入來源以分配給醫師,是中國醫療體系問題的根源。
牆外文摘:賴清德過境紐約 小粉紅不見蹤影
有評論認為,「小粉紅」在賴清德過境當日的戰術迴避不無道理。2019年,爭取連任的蔡英文過境紐約,紅僑抗議隊伍如影隨形,讓台灣民眾反感,形同「助選」蔡英文。
西方迴避一帶一路論壇?中國官媒: 「不必自作多情」
美媒7月底曾報導稱,德、法、意等歐洲國家首腦在迴避今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官媒8月12日駁斥了這種說法,稱「部分國家領導人不在邀請之列」,該論壇主要邀請的是發展中國家領導人,並告誡「西方媒體和個別人士不必自作多情」。
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被繼續「留置」
據華興資本控股的公告,該金融機構的股創始人、董事長和實際控制人包凡「目前仍在配合中國有關機構的調查」。包凡今年2月被帶走調查。財新網報導說,包凡被有關部門留置的期限曾延長至8月6日,這次為再次延期,但未明確時限。
德語媒體:向中國輸出技術須謹防「軍民融合」
中國以其龐大的市場和雄厚的資金,一向對德國企業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但畢竟中國政治正在同西方漸行漸遠,繼續向中國輸出技術,很有可能對西方國家構成威脅。
德語媒體:中俄友誼裂痕初現?
中國駐烏克蘭奧德賽領事館在俄軍導彈襲擊中受損,中國公民入境俄羅斯時遭到刁難… 凡此種種,似乎預示著習近平同普丁之間"牢不可破的友誼"已經出現了某種裂痕。
中國北方水患肆虐 7月災損超過上半年總和
杜蘇芮颱風在中國華北、東北地區造成嚴重洪災,吉林省舒蘭市週末通報有14人死亡,其中1人是該市副市長;水災亦導致中國7月災害損失大增。中國輿論直指,不見中國國家習近平親自勘災;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透過社群媒體向中國水災表示慰問,引發網民熱議。
德語媒體:不是美國無能 而是中國太強大
《南德意志報》的一篇客席評論警告說,今後的美國將把主要精力用於對付中國,歐洲必須更多地承擔起維護自身安全的職責。《焦點雜誌》則指出,習近平清洗火箭軍高層,是吸取了普丁在俄烏戰爭中的教訓。
德語媒體:為了黨的利益出國留學
今年年初,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發出號召,要求各級學校清除三權分立、司法獨立等西方錯誤思想的影響,"絕不容許西方價值觀佔據我們的課本和課堂。"但這一切似乎並不影響中國政府每年派出數以萬計的年輕學者前往西方留學深造。
分析:習近平為何派「外人」接管火箭軍?
中國火箭軍高層大洗牌,但新帥卻都非火箭軍出身,而是海、空軍調來的「外人」。DW採訪3名專家,請他們分析習近平為何做出如此不尋常的安排?會否影響對台戰略?
火箭軍換帥意味著什麼?
中國火箭軍高層領導被大換血,震動軍旅和政壇,也引起國際輿論的關注。有專家指出,這可能讓習近平提升中國軍力的計劃減速。也有分析推測,這是更大規模整肅的一部分。
蔡奇探望專家 北戴河會議召開在即?
周四,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在北戴河會晤了正在此間休假的各行各業專家。一般認為,蔡奇出現在北戴河,顯示中央領導層一年一度的北戴河休假活動已經開始。
洩洪保雄安? 涿州變汪洋
颱風杜蘇芮導致京津冀一帶近日出現強降雨,北京部分郊區受災。7月31日以來,河北涿州突然成為最新重災區,大部分市區和多個下屬鄉鎮被洪水淹沒,災情遠比北京嚴重。網上傳言稱,這是為保習近平力推的雄安新區才洩洪至涿州。
德語媒體:北京希望重振經濟
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房地產市場陷入危機,出口下滑,外來投資急劇減少。低迷的經濟形勢顯然已經引起北京的高度關注,然後單憑幾紙行政命令,中國經濟顯然很難起死回生。
德語媒體:習近平開始自我糾錯?
秦剛就任外交部長剛剛半年即遭罷免,官方沒有給出任何理由。緊接著,軍隊高層也有多名將領落馬。習近平治下,高層頻繁的人事變動,令人大跌眼鏡,也引起了德語媒體的關注。
德語媒體:德國騎牆還能騎多久?
奧地利《標準報》的一篇客席評論指出,歐洲正面臨艱難抉擇:是繼續在中美之間騎牆,還是堅決走價值觀導向的貿易路線?《新蘇黎世報》的客席評論則警告說,台灣問題的中國民意正在脫離北京領導層的掌控,這將極大增加爆發戰爭的風險。
客座評論:秦剛出局對中國外交產生何種影響?
時評人鄧聿文指出,但在對秦剛消失的討論中,人們更多關注的是他消失和被免外長的原因,內部是否出現了權力鬥爭,此事對習近平的影響等。對秦剛事件給中國外交可能帶來的衝擊,則探討的不多。然而,這個問題不能忽視。
習近平換將 火箭軍高層大洗牌
中國火箭軍高層傳因貪腐被整肅,習近平31日宣佈王厚斌、徐西盛兩人晉陞上將,原海、空軍出身的兩人分別出任新晉火箭軍司令員和政委。這被視為解放軍高層10年來最大規模的換血之一,專家如何看待?
視察西部戰區 習近平促軍隊反腐時機微妙
中國八一建軍節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了西部戰區空軍,強調將加強解放軍現代化、反腐正紀。時值火箭軍傳出洩密及貪腐傳聞,專家有何分析?
牆外文摘:中共冷酷算計,普丁何時被棄?
有評論認為,中共的地緣政治方針植根於一種古老的戰略文化,即為了中國的利益而讓其他國家相互對抗。普丁犯了一個潛在的嚴重錯誤,他砍斷了與西方的橋樑,全力與中國合作,罔顧北京利用其友誼的歷史。
德語媒體:西方應聯手 不能讓習近平得手
德國《世界報》刊發客席評論指出,在打壓了香港民主運動後,習近平正想要制伏台灣;如果西方民主國家不想有朝一日遭受相同命運,就必須現在採取行動。《商報》則注意到德國大眾與小鵬汽車的合作,認為這家老牌車企在技術研發方面已經徹底輸給了中國競爭對手。
客座評論:秦剛、火箭軍及不透明的中國政治
時評人鄧聿文指出,近期出現了圍繞秦剛及火箭軍高官的各種傳言,是因為中國政治不透明的特性,外界只能從蛛絲馬跡中分析和查看。這種政治的不確定性對生活於其中的人來說絕非好事。
中國軍方查軍備採購弊案 追溯至6年前
中國軍方呼籲民眾若發現2017年10月起的違規裝備採購招標行為,應主動提供線索。而前陣子被眾多傳言圍繞的火箭軍前副司令員吳國華傳出病逝,現任火箭軍司令李玉超等人也正接受調查。
美媒:港首李家超受美制裁 被拒參加APEC
《華盛頓郵報》引述不具名官員稱,因制裁原因,美國拒絕香港特首李家超出席11月三藩市APEC會議。中國外交部回應稱,制裁乃"非法無理",美方應立即解除。
習近平會見印尼總統 加強雙邊經貿與合作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四會見了印尼總統佐科,雙方關係熱絡,兩國也願意加強更多的合作。專家認為,印尼需要同時與中日韓及美國保持良好關係。
德語媒體:馬斯克的X世界與微信的無所不能
《南德意志報》寫道,微信如今像一個科技上帝一樣,掌控著中國人的生活。而馬斯克或許就想把推特--如今是X,變成微信的複製。《新蘇黎世報》認為,秦剛事件反而有利於鞏固習近平的地位。
紀念停戰70周年 朝中俄互動頻頻
朝鮮半島迎來停戰70周年,中俄都派出代表團前往平壤參加紀念互動。行程滿滿,互動多多,這是自疫情爆發以來,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首次公開接待外賓。
秦剛下台、王毅回鍋 專家:習近平威信受損
中國原來的外交部長秦剛消失1個月後遭到去職,但中國官方並未公佈原因,對此,專家和媒體有什麼分析和看法?
牆外文摘:秦剛一代寵臣 為何莫名失蹤?
有評論認為,秦剛一代寵臣,莫名失蹤,更將大大打擊中共高級幹部的士氣,人人自危,豈有心思認真打拚?外交上倒行逆施,搞到裡外不是人,誰又會認同習近平的領導才能?
「我們不忘老朋友」習近平見季辛吉透露了哪些訊息?
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以私人身份訪華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習近平說,「中國人重情講義,我們不會忘記老朋友」。有專家指出,季辛吉受的禮遇明顯高於之前訪華的三位美國官員,這是中方要向外界發出訊號。
克裡告訴中國將氣候與政治分開 北京會接受嗎?
在中美外交緊張的背景下,美國氣候特使克裡周三在與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會晤時表示,氣候變化是「全球性威脅」,應與外交問題分開對待。他也呼籲中方在杜拜氣候大會前齊心協力。習近平則於周二表示,中國將按照自己的節奏減排。
郭台銘:民進黨拒"九二共識"致兩岸情勢加劇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批民進黨對"九二共識"必除之以後快。郭台銘稱,唯有在"一中各表"框架下,與中國共同推進,才能達到目標。台陸委會批郭台銘"不是完全不瞭解中共對臺的政治圖謀,就是故意美化中共消滅中華民國、併吞臺灣的企圖"。
以色列總理將訪中美 大國競爭延燒中東
中美兩國在中東地區的競爭日益顯著。美國總統拜登17日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通話,正式向他發出訪美邀請。與此同時,內塔尼亞胡也預計本月出訪中國、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主管被查 「澎湃新聞」不再「澎湃」?
上海市紀委宣佈,上海報業集團副總經理,同時也是「澎湃新聞」的掌門人程峰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上海宣傳系統近幾個月來不斷有「大咖」落馬,顯現了習近平二十大後「反腐」的又一處重地。
二十大後最大的「老虎」上海高官董雲虎落馬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董雲虎本周傳出因「嚴重違紀違法」,正受到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這也是自二十大以來首位正部級「老虎」落馬。董雲虎為人權學者出身,兩天前還曾現身公開活動。
中俄雙邊貿易6月創新高 普丁訪華已上議程
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與俄羅斯的雙邊貿易額升至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的最高水準。此前,克里姆林宮剛剛表示,普丁訪華已列入議程,並稱這是維護兩國友誼的好時機。
媒體:中國將推新規加強監管生成式AI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有意收緊早前針對AI提出的規範草案,規定企業應先取得牌照,才能發佈相關產品。分析指出,此舉顯示北京正設法在科技發展及內容審查之間取得平衡。
擔憂中國索羅門合作 澳要求公佈警務協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下午會晤索羅門群島總理,承諾提供建設、執法方面的協助,並簽署協議。此舉引來周邊國家的憂心,澳大利亞外交部呼籲兩國立即公佈警務協議,向澳大利亞和涉及地區公開其意圖。
牆外文摘:習近平和普丁,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嗎?
有評論認為,在華格納事件之後,習近平仍然沒辦法徹底拋棄普丁。他在這段關係上投入了太多,而且俄羅斯對中國仍然有用。但他們在西方引起如此多擔憂的兄弟情可能已經到頂了。
中國軍機再越台海中線 耶倫籲美中多溝通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訪華第三天,她在氣候專家圓桌會議表示兩國應加強在氣候方面的合作;在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會面時也稱美中應該直接溝通、減少誤解。與此同時,台灣稱又發現解放軍機越過台海中線。
專訪:美國可能意識到中美關係或許要失控了!
美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耶倫先後訪問中國,這是否意味著雙方關係或迎來轉機?美國何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主動與中國互動?經濟外交會打開中美新常態嗎?中國問題專家劉亞偉對此進行分析,他指出,若美國有一兩件事兒做得讓中方覺得有誠意,雙邊關係就有穩定的希望。
專訪沈棟:習近平擅權鬥但愚蠢
目前流亡英國的中國商人沈棟在英國牛津接受DW專訪,他認為中國經濟不能靠官方數字分析,要透過第一線的經營者回報現場狀況。在他看來,習近平的一系列政策不但導致財政失靈,中國在國際上也越來越不受歡迎,而拿下台灣的變數也越來越多。
《紅色賭盤》作者沈棟:在牛津踰越恐懼
流亡英國的中國商人沈棟在英國牛津接受DW專訪,坦誠暢談他眼中的習近平,以及如何面對有一天可能會被中共海外國安力量「綁架」的恐懼。
上一頁
第17 頁,共8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