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習近平
2013年起,習近平任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客座評論:重新審視習近平的一帶一路
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一帶一路十周年之際,看著中方和西方的媒體,感覺就是雙方大多陷入一個自己給自己設計的圈套內。
習近平向西方大國示好,中國戰狼外交稍息?
釋放了一名監禁中的澳洲记者,邀請美國軍方參加防務論壇——中國近期的外交態度似乎有所轉變。路透社的一篇分析指出,習近平在應對國內各種挑戰之際,外交上趨向溫和。
德語媒體:中國需要一種新的經濟
《日報》繼續關注「一帶一路」峰會上習近平與普丁的互動,及其向國際社會傳遞的訊號。《南德意志報》則指出,中國仍有可能阻止房地產經濟崩潰,但還要有多少房企爆雷,才能促使北京採取行動?
長平觀察: 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亡國
《崇禎:勤政的亡國君》一書據稱在中國大陸被要求全面下架。時評作家長平認為,假如明朝統治者抓住了全球化發展的機遇,世襲專制王朝那樣的「國」也是必然要亡掉的。
習近平私約普丁喝茶 中俄關係往哪走?
中俄領導人在約一個半小時的正式會談後,習近平再邀普丁「喝茶」,兩人又單獨談話一個多小時。在結束訪華行程的記者會上,普丁透露與習近平「討論了一些非常機密的問題」。總結這次習普會,DW請專家分析耐人尋味之處。
德語媒體:習近平支持普丁有風險
《商報》指出,儘管普丁訪華似乎暫時擺脫了孤立,但北京與莫斯科走得如此之近,卻影響著中國與歐盟的關係。
以哈衝突:美中俄各有各的盤算
在近期的地緣政治中,很少有像周三這樣充滿變數的日子。俄羅斯和中國領導人在北京會晤之際,美國總統拜登訪問了以色列,而戰火正在加薩地帶和烏克蘭延燒。
德語媒體:「一帶一路」是中國的成功
《新蘇黎世報》評論認為,「一帶一路」對中國而言是一個成功故事,至少在地緣戰略層面上。《南德意志報》則分析了十年後這一倡議面對的困境。
普丁核按鈕手提箱罕見畫面曝光
普丁在北京與習近平會面後,被拍攝到兩名隨同俄羅斯海軍軍官提著所謂核按鈕手提箱。烏克蘭戰爭已將莫斯科和華盛頓之間的緊張關係提升至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以來的最高水準。
習近平: 中國將為「一帶一路」再注資千億美元
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峰會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宣佈將為這一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倡議注資1000億美元,並批評了西方針對中國「去風險」的努力。
「一帶一路」峰會在北京登場
今年是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10 周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0月17日至18日在京舉行。據中國媒體報導,有13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報名參加。其中一些國家在中國的全球基礎設施佈局中扮演重要角色。
"普丁僅會去他覺得絕對安全的地方"
中國"一帶一路"十周年慶祝活動上,一位如今極少出訪的國家領導人特別受到關注:自國際刑事法庭下達逮捕令以來,普丁首次出訪前蘇聯以外的國家。
專訪:習近平為普丁提供舞台
在國際矚目下,俄羅斯總統普丁抵達北京訪問,並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普丁此行帶著怎樣的目的,習近平能否讓他如願?中俄關係研究學者阿列克謝‧戚加代夫(Alexei Chigadaev)就此接受了德國之聲的專訪。
普丁訪問中國的五大看點
誰將主導與俄羅斯軍方的合作會談?中國是否向俄羅斯輸送武器?普習二人友誼的小船將駛往何方?預計普丁將於本周訪華,即將上演的普習會有哪些看點?
「一帶一路」十年:習近平離「中國夢」還有多遠?
2013年秋天,剛剛攀登權力高峰的習近平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要為實現「中國夢」搭橋鋪路。「一帶一路」十週年之際,DW訪問多名專家,試圖梳理習近平「十年一夢」的成敗與轉折。
普丁預計下周到北京 中俄關係將呈現何種走勢?
俄羅斯總統普丁預計下周將前往中國會見他「親愛的朋友」習近平,希望與中方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繫。不過,有鑑於俄羅斯對中國依賴日漸加深,專家認為,在中俄關係裡,中國的主導地位越來越強。
德語媒體:北京表態讓中以關係蒙受重大打擊
網路媒體ChinaTable就哈馬斯恐襲以色列發表分析文章指出,由於中國沒有明確譴責哈馬斯的殘暴行徑,以色列的對華關係可能轉向;《新蘇黎世報》評論認為習近平會見舒默是一次非同尋常的舉動,為11月上演拜習會加大砝碼。
習近平會舒默:「修昔底德陷阱」非必然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周一與到訪的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一行會晤。習近平強調,「修昔底德陷阱」並非必然。專家表示,中國以較高規模接待美國訪團,顯示出兩國正尋求緩和雙邊關係,並為拜習會鋪路。
美參院多數黨領袖敦促中國支持以色列
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向中方高層表達了不滿。一是針對中國在最新巴以衝突中的態度。二是有關美國公司在中國的經商環境。
牆外文摘:台灣「反戰聲明」錯在哪裡?
有評論認為,戈爾巴喬夫在1986年後發動的「和平攻勢」得到歐美社會的認同,相比較下當前習近平政權的軍事擴張與領土野心更像是法西斯主義的大國復辟,而以自我繳械式的「反戰聲明」訴求和平像極了緣木求魚。
熊貓外交時代結束?熊貓迷依依不捨
居住在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的大熊貓一家——美香、添添和幼崽「小奇跡」即將在今年12月初返回中國,很多熱愛熊貓的美國人都抓緊時間來和它們告別。始於尼克森時代的中美大熊貓交流合作已經持續了50年,會因為雙邊政治上的不信任而走向終結嗎?
德語媒體:大國夾縫間的小國命運
《南德意志報》刊評指出,親北京的候選人當選馬爾地夫總統,並不一定會讓這個印度洋島國的日子更好過,畢竟在中印之間搞平衡具有極高的難度。《新蘇黎世報》則注意到專制國家有結盟對抗的趨勢,認為要想阻止習近平稱霸世界,西方最好先幫助烏克蘭人戰勝普丁。
中美關係緩和?美國參議院多數派領袖訪華
這是2019年之後首次有美國國會代表團到訪中國:在國會參議院多數派領袖舒默的率領下,總共3名民主黨議員、3名共和黨參議員當地時間10月7日下午飛抵上海。中美關係近期出現明顯緩和跡象,兩國元首可能在11月的APEC三藩市峰會期間會晤。
消息人士: 中越正在為習近平下月或訪河內做準備
越南對於中美這兩個超級大國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繼拜登之後,習近平也將訪問河內?據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報導,相關行程在籌備中,但尚未最後確定,雙方對於聯合聲明以及其中是否提到「命運共同體」這樣的具體內容也還在商議中。
德語媒體:習近平能從俄烏戰爭中學到什麼?
國民經濟陷入低迷,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俄烏戰爭毫無停火跡象,在此背景下,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是否會暫時擱置其"統一"台灣的計劃呢?
「拜習會」11月登場?美官員:已開始籌備
在美中尋求恢復穩定關係之際,新一場「拜習會」何時登場也成為關注焦點。據美媒報導,美國資深官員透露「拜習會」很有可能會在11月於舊金山召開,且相關籌備工作已經開始進行。
德語媒體:中國經濟政策或開始重返實用主義
中國國家網信辦近日發布的有關數據跨境流動的法規徵求意見稿明顯放寬了先前擬將收緊的數據跨境流動法規。《商報》文章認為,這可能是中國經濟政策重返實用主義的一個訊號。「金融市場世界」關注了十一黃金周表現出的新趨勢。
客座評論:中共三中全會什麼時候召開?
時間已到10月,但是關於中共三中全會外界沒有聽到半點訊息,這是頗不尋常的,以致許多人懷疑習近平是否會召開這次全會。
十年,一兆:「一帶一路」為中國收獲幾何?
2013年習近平的兩次講話宣告了「一帶一路」倡議的誕生。在這十年裡,該倡議遍及150多個國家,投資總額超過1兆美元。然而輝煌的數字無法掩蓋很多投資項目面臨的問題,如今的「一帶一路」又遇到了哪些新困難?
德語媒體:習近平的「訊息繭房」只會傷害他自己
《世界報》撰文指出,中國前外長和現任國防部長離奇「失蹤」最終只會在習近平周圍建立起一個「訊息繭房」,而這會增加決策者做出錯誤決策的風險。《南德意志報》調查分析為什麼中國大型船舶集團的子公司會對收購德國小型燃氣輪機企業產生興趣?
真情還是假意?越走越近的習近平與普丁
俄羅斯總統普丁預計將在10月前往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這兩個心懷「使命」的大國領導人是如何越走越近的?他們想要實現什麼目標?
德語媒體:「我們需要有態度有支點的政策」
圍繞貝爾博克稱習近平為「獨裁者」的爭論還在繼續。德國漢學家撰寫評論指出,這位德國外長的言論表達了態度,而德國需要有態度、又能站得住腳的政策。這樣德國在為維護人類尊嚴而發聲的時候,才具有可信度。
美國國務院任命資深外交官蘭伯特為中國事務負責人
拜登政府在9月29日任命資深外交官蘭伯特為美國國務院對華政策負責人。蘭伯特將擔任負責中國和台灣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並領導對華政策協調辦公室。
美媒:美中緊張關係趨緩,拜習會有望成形
中國外交部發布消息,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在華盛頓同美國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舉行中美亞太事務磋商。《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美中兩國也正在討論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和外長王毅訪美的事宜。這些都可能是在為習近平與拜登的峰會做準備。
客座評論: 許家印為什麼會走到今天的結局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話用在恆大集團的老闆許家印身上,也很恰當。時評人鄧聿文指出,許家印或許曾幻想著他的地產帝國「大到不能倒」,出了麻煩中國政府會來救。可他沒賭對習近平,習偏不吃這套。
恆大困境加劇中國房市動盪 習近平能救嗎?
陷入債務危機的恆大集團本週負面消息不斷,創始人許家印遭警方監視居住並控罪。專家分析,習近平出手打擊產業大老,可能為業界帶來「深遠影響」;而持續惡化的房市困境,恐使北京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
客座評論:一國兩製為何注定失敗?
北京與香港對於「一國兩制」的定義差異甚大,有如巧克力牛奶中的「巧克力」與「牛奶」兩種味道的互斥。2019年以來,北京更是徹底「不演」,透過國安法與愛國教育,讓香港變成只有一種味道的飲品。
德國外長:與中國發生衝突的風險正在升高
本周四,德國聯邦外長貝爾博克在聯邦議院參加有關「中國戰略」的辯論時警告說,與中國發生衝突的風險正在升高。她指出中國更多地正在變成系統性對手。左翼黨和選項黨則指責貝爾博克,通過批評性言論和故意區隔的方式煽動與中國的衝突。
德語媒體:「我們有理由對普、習努力建立的世界秩序保持警惕」
《時代周報》發表評論分析認為,中國不想被貼標籤,但是正在拉貼著標籤的朋友圈,「中國的外交政策似乎正在迷失方向」。《南德意志報》認為,中國和菲律賓雙方都應該通過一切外交手段努力緩和局勢,否則,被視為世界貿易生命線的海域就有可能發生軍事衝突。
習近平主動提訪韓 學者:牽制朝鮮
韓國官員24日透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晤韓國總理韓德洙時,表示將認真考慮訪韓事宜。韓方也積極和中方進行協商,希望能促成習近平自2014年至今的首場訪韓行。學者向DW表示,習近平主動提及訪韓,或許是想藉由打出「韓國牌」,隔空向朝鮮展現態度。
德語媒體:稱習近平是「獨裁者」的德國外長為什麼不擔心中國報復?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稱作「獨裁者」之後,中國外交部表達了嚴正抗議。就連德國國內也有一些意見看法認為她的這一表述不夠專業。《世界報》分析貝爾博克為何能平靜對待這些抗議和不滿。《法蘭克福匯報》撰文探討台灣的「護國神山」可能正在動
牆外文摘:中國防長不好當 李尚福凶多吉少
有評論認為,雖然李尚福也是紅二代,但是與習近平交情不如張又俠深厚,他成為這波軍隊將領整風的指標,可以借由打貪腐又可威嚇蠢蠢欲動的大佬與太子黨。可見李尚福是凶多吉少。
習近平協助阿薩德重返世界舞台?
由於在內戰中的所作所為,敘利亞領導人阿薩德在國際上遭到孤立。現在他訪問中國。習近平希望與敘利亞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習近平亞運會忙外交
在中國舉辦亞運會前夕,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展開了一系列外交會面。他在杭州與前來參加亞運會開幕式的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會面。雙方宣佈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本屆亞運會開幕式於本周六(9月23日)舉行,為期共15天。
德語媒體:可以將習近平稱作"獨裁者"嗎?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直呼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為"獨裁者"的事件仍在發酵,中國外交部為此召見了德國駐華大使,但令人不解的是,這一令中國"強烈不滿"的事件,中國官方媒體卻鮮有報導。
敘利亞總統訪華尋求擺脫孤立 習近平目的何在?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本周四抵達杭州。他將出席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並於本周五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此行是他自2004年以來再次訪問中國,被認為是其政權殘酷鎮壓反對派十多年後重返國際舞台的重要一步。
王毅會普丁:中俄須加強合作 "維護兩國正當權益"
中國最高級別的外交官員王毅在聖彼得堡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晤。普丁表示很高興接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邀請於10月訪華。
德語媒體:外交部長不宜實話實說
德國外長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將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同普丁相提並論,並直言習近平是"獨裁者"。此番表述引起中國官方"嚴重不滿",也在德語媒體中引發熱議。
客座評論:習近平反腐的「三底線」是否會因李尚福而破
時至今日,中國官方依然沒有透露國防部長李尚福的動向。政論家鄧聿文認為,如果李尚福因貪腐被調查,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李尚福「失蹤」啟示錄:習近平「能賞能抓」
自8月29日至今,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已約3週未在公眾場合露面,路透社等媒體報導稱他捲入軍購腐敗案,正在接受調查。專家認為,這一方面看出中國領導體系並不穩定,一方面卻也顯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個人的權柄更為牢固。
上一頁
第15 頁,共8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