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習近平
2013年起,習近平任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危機重重的歐中關係
新冠疫情之後,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一向很少出國訪問,也正因為如此,此次習近平的歐洲之旅,也就格外引人關注。
中資企業在塞爾維亞:污染與抗議
習近平上一次正式訪問塞爾維亞時,中國河鋼集團高調收購了當地一家鋼鐵公司。目前,這家工廠附近村莊遭到嚴重污染,癌症病例增加了四倍。
客座評論:520前的大陸對台政策及展望
鄧聿文
習馬會後,大陸官方確立了對台懷柔的政策主基調,拋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論調。不過,時事評論員鄧聿文認為,這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策略,是把球踢給賴清德。
習近平訪法:聯合聲明談中東未提俄烏
時隔5年出訪歐洲,習近平首先到法國會晤馬克宏,會後針對中東局勢等4項議題分別發佈聯合聲明。在會後記者會上,還談到了台海局勢和俄烏衝突。
習近平對歐「分而治之」 首站先會法歐領袖
習近平展開5年來第一次訪歐之旅,第一站來到法國巴黎。在這裡,他將面臨法國總統馬克宏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壓力,特別是貿易與俄烏戰爭議題。在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習近平則可能受到更友好的歡迎。
停止烏戰、公平貿易:馬克宏、馮德萊恩向習近平施壓
周一,法國總統馬克宏、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巴黎與習近平會晤,呼籲習近平使用北京的影響力,阻止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同時,二人還呼籲這位中國領導人接受公平的全球貿易秩序。
德語媒體:習近平歐洲之行背後的訊號
德語媒體關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本周對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三國的訪問。他懷著怎樣的目的再次造訪歐洲?他與此間政治高層的互動又會給歐盟對華政策帶來哪些影響?
香車、美酒、化妝品:法中貿易的摩擦議題
習近平訪法,預期雙方談及的貿易爭端議題包括電動汽車、干邑、化妝品領域。
馬克宏欲就貿易和烏克蘭問題向習近平施壓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周日展開歐洲之行,首站訪問巴黎。法國總統馬克宏或將在與習近平會談時敦促中國減少貿易失衡,並在烏克蘭問題上對俄羅斯施加影響力。
專訪:馬克宏再會習近平 俄烏議題難有進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訪問歐洲三國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儘管愛麗舍宮將俄烏戰爭列入核心議題之一,但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中國問題專家Bertram Lang博士認為,在烏克蘭問題上,馬克宏難於與習近平取得進展。
客座評論:習近平在歐洲要啃的硬骨頭和軟骨頭
張俊華
習近平此行歐洲身負重任。用通俗的話來說,他這次來,要在法國啃硬骨頭。但好在這個艱難日子之後,他會飛到塞爾維亞和匈牙利,輕鬆一下,去啃一下軟骨頭。 但從這次雙方的期待來看,很難想像雙方即中國和歐盟會獲得理想的效果。
德語媒體:習近平來歐洲幹什麼?
習近平即將前往歐洲訪問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三國。這是5年以來的習近平首次出訪歐洲,他此行所求為何?與此同時,亞洲大國印度是否會取代中國成為下一個工廠也成為德媒關注的話題。
習近平訪法前夕 馬克宏批中國不尊重貿易規則
習近平即將訪法,法國總統馬克宏透露雙方將重點討論中國在全球關鍵安全問題上的影響力。他稱,歐洲需與中國合作建立和平;但也強調,過去30年各方極力把中國帶進世界貿易組織體系,但中方並未尊重國際貿易規則。
皮尤報告:連續五年 八成美國人對華持負面看法
皮尤研究中心周三(5月1日)發布的年度調查報告顯示,連續第五年,八成受訪美國人對中國持消極看法,對習近平的評價類似。
涉協助俄軍工產業 20家中港企業遭美制裁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及國務卿布林肯不久前剛結束訪中行程,美國政府5月1日便以涉及協助俄國在烏克蘭的戰爭為由,制裁近300名個人及實體,其中包含20間中國及香港企業。中國表示反對,中國外交部一名發言人敦促美國停止對中企進行單邊制裁。
中國惠台出新招 是利多還是陷阱?
17位國民黨籍的台灣立委上週出訪中國,在北京會晤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等官員,隨後中方釋出一系列「惠台」措施。國民黨稱此行「成果豐碩」,但台灣內部不乏對中方「操作分化」的質疑聲浪。台灣專家和民眾怎麼看?
客座評論:中國當局對社會穩定的焦慮
鄧聿文
有權威學者透露,中國當局目前最關注的不是經濟問題,而是社會穩定,穩定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比經濟情況更嚴重。政治時評人鄧聿文認為,如果這個訊息屬實,說明當局已經預感到社會大變革正在迫近。
習近平訪問歐洲三國 將與馬克宏討論烏克蘭戰爭
習近平上次訪問歐洲是在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中國外交部稱,此次對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的訪問將推動中歐關係,並為世界和平發展注入新動能。
布林肯離京前小插曲引關注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結束訪華行程時造訪了北京的一家唱片店,分別購買美中兩大歌星的專輯。媒體分析此舉意義。此外,美國駐華大使館發布標有多處「聽不清」的文字稿引起嘩然。
布林肯會晤習近平 稱中國對俄軍工支持引憂
布林肯訪華行程尾聲之際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布林肯談及北京提供的物資支持了莫斯科軍工業,敦促中國應對這一問題。此外,他還談及台灣、南中國海、人權等議題。
普丁宣佈5月訪華 歐美再批北京援俄
距離上次造訪中國僅半年多,俄國總統普丁即將再度訪華。在他宣佈這趟旅程的同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正好在北京,向中方提出對其援助俄國軍工產業的憂慮。北約秘書長也罕見以較嚴厲的用詞要求中國停止援俄。
賴清德公佈新國安團隊 籲中國「有自信」面對台政府
民進黨籍的賴清德將於今年5月20日宣誓就職。他表示,面對中國進逼,台灣新的國安團隊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他一方面宣佈人事佈局,一方面也對中國釋放訊息。
金融貪腐案連連 中國銀行原行長認罪
中國銀行原行長劉連舸被控非法索取收受1.21億元,違規放貸33.2億元。近來有多名中國銀行金融高官因貪腐罪名被控。
布林肯飛抵上海 開始三天訪華行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三抵達上海,開始為期三天的訪華行程。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中美關係有所緩解,但仍存在一系列足以危害雙邊關係穩定的爭執議題。
牆外文摘:藍營訪陸團與王滬寧對台新策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在「馬習二會」的「溫情喊話」是王滬寧對台「迂直之計」之一。王滬寧主導聯美制台是為了「防獨」,拉攏非綠則是為了「促統」,其目的都是指向賴清德。
布林肯下周訪華 談俄烏戰爭、台海、經貿
美國官方證實國務卿布林肯將於下周三(4月24日)再次訪問中國。此前北京已表示歡迎布林肯訪華。目前國際局勢和美中關係均呈緊張勢態,布林肯的議題清單相應很長。
客座評論:習近平會邀金正恩訪華嗎?
鄧聿文
政治時評人鄧聿文認為,莫斯科如今是平壤的「一哥」,普丁比習近平對金正恩更有影響力。雖然這一情況未來隨時會發生改變,但北京當下可能不會滿足平壤的獅子大張口。
德語媒體:肖爾茨重蹈了梅克爾覆轍
德語媒體《商報》指出,肖爾茨在北京犯了與前任梅克爾一樣的錯誤,過於以大型企業利益為導向,而不是為德國爭取利益。德國網路編輯部發表評論寫道, 為了防止中國過剩的光伏產品破壞歐洲市場,歐盟必須推出長期產業政策。
布林肯指責北京幫助俄羅斯重振國防工業
周四在義大利舉行的七國集團外長會議上,美國指責北京在為俄羅斯的軍事擴張提供幫助,並呼籲歐洲各國就此問題對北京施加壓力。
中國央行前副行長出庭受審
周四,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稱,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范一飛因利用職權接受賄賂出庭受審。這是中國過去十年來一系列官場反腐行動中最新公佈的大案要案。
德語媒體:肖爾茨在北京碰了軟釘子
德國總理對中國的訪問幾天前就已結束,但德國媒體對此次中國之行的討論仍在繼續。《南德意志報》認為,肖爾茨在北京在關鍵議題上毫無斬獲;《法蘭克福匯報》指出,歐洲人無法讓習近平放棄與普丁的盟友關係。
德語媒體:言辭多多 成果寥寥
在肖爾茨總理結束訪華之際,《新蘇黎世報》發表文章為企業不放棄在華業務、同時不忘去風險出謀劃策;《日報》則發現,德中領導人談論的雖不少,但多為各說各的。兩國關係上,德國對中國更為依賴,而不是相反。
美控北京補貼芬太尼出口 中國:危機非中方造成
美國國會委員會報告指控中國政府補貼芬太尼化學物生產及出口。美國前司法部長稱,如果不是因中國生產及出口,美國就不會出現芬太尼危機。中國駐美大使館怎麼回應這樣的主張?
肖爾茨籲對俄施壓 習近平稱中德合作無風險
在與到訪的德國總理肖爾茨會晤時,習近平表示,中徳互不構成安全威脅,並指中國出口產品緩解全球通膨壓力。肖爾茨則呼籲習近平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對俄羅斯施壓,並表示德中將共同努力促成在瑞士舉行和平會議。
會晤肖爾茨 習近平籲「警惕保護主義抬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在北京與德國總理肖爾茨會晤。習近平表示,中德互不構成安全威脅,並指中國出口產品緩解全球通膨壓力。肖爾茨則提及烏俄戰爭,盼雙邊對烏克蘭的公正及和平做出更多貢獻。
兩天經濟 一天政治:德國總理肖爾茨二度訪華
周日,德國總理肖爾茨開始了其為期三天的訪華行程。他將先後到訪經濟重鎮重慶和上海,最後在周二抵達北京開始政治會談。伊朗對以色列發動的大規模襲擊行動,為肖爾茨的訪華行程蒙上了陰影。
牆外文摘:馬英九口中的「中國人」是誰?
有評論指出,台灣政大最新調查顯示「自認中國人」比率再創新低,僅有2.4%,馬英九卻仍在習近平面前一口一個「兩岸中國人」、「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講得極為順口,違背了台灣主流民意。
德語媒體:肖爾茨必須捍衛德國核心利益
德國總理肖爾茨本周末啟程訪華。《明鏡》指出,肖爾茨必須捍衛德國核心利益,如同北京自信地捍衛其利益般。德國編輯部網路認為,選擇對話而非敵對是正確做法。
德國總理訪中:俄烏戰爭下的外交挑戰
德國總理肖爾茨在2022年首次訪問中國時,成功讓習近平表態反對核威脅,這被視為是對普丁的警告。肖爾茨此次再度造訪北京,是否能在烏克蘭問題上爭取到中國支持?
肖爾茨將率德企訪華 專家:掩蓋不了分歧
德國總理肖爾茨13日將率一批頂尖企業代表前往中國,並預計在訪程最後一天與習近平會晤。這將是柏林繼去年發佈「對華戰略」後,德中兩國領導人首度實體會面。藉此機會,他們分別想和對方談什麼?
兩岸民眾怎麼看「馬習二會」?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4月10日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再度會晤。兩岸民眾如何看待「馬習二會」?
客座評論:習沒矮化馬 卻矮化了台灣
鄧聿文
習馬二會落下帷幕,本文作者認為,中國大陸今後幾年以經濟發展為重,需要習近平親自出面對台灣釋出軟調子為兩岸緊張情形降溫,於是,馬英九充當了這樣一個「工具」,而且樂於扮演這個角色。
分析:「習馬二會」釋信號?能否奏效?
時隔9年,「習馬二會」在北京登場,習近平與馬英九同聲強調「中華民族」的民族主義敘事,「九二共識」也再次被提及。有學者向DW指出,這顯示北京目前仍傾向通過贏得民心的方式實現「和平統一」。
客座評論:「功成」的習近平與「名就」的馬英九
詹威克
台灣的前總統馬英九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馬習二會」落幕並回到了台灣。馬英九「雖千萬人吾往矣」、不計毀譽、不論成敗,也希望能和習近平再次會面,這是為什麼?兩人說的話中又有何涵義?
德語媒體:耶倫艱難的中國之行
美國財長耶倫一向被視為拜登政府中的對華鴿派,她此次中國之行的目的本是想化解經貿領域的中美爭端。但為期四天的訪華行程結束之際,耶倫還是對中國政府提出了措辭強烈的批評。
「馬習二會」北京登場
備受矚目的「馬習會」4月10日在北京舉行。馬英九與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面,兩人握手寒暄時習近平對馬英九說「你都沒變」。習近平致詞時表示,兩岸同胞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馬英九則提及一中各表、反對台獨。
「習馬二會」登場 雙方互稱「先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三下午4點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會見台灣前總統馬英九。習近平在會見時表示,「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勢」。馬英九則表示,兩岸的中國人絕對有足夠的智慧和平處理兩岸爭端,避免走向衝突。
「馬習二會」週三下午在北京登場
繼2015年的新加坡「馬習會」之後,台灣前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隔9年再度會面。之前台媒消息稱,有些記者收到通知在10日做2次核酸檢測,並於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集合採訪。
習近平會見俄外長 普習會即將登場
周二,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會晤了來訪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克里姆林宮表示,拉夫羅夫此次北京之行可被視為對下一輪中俄峰會的籌備。
中俄齊抗西方制裁 王毅:反對「築牆設壘」
中俄外長會9日登場,在俄烏戰爭持續超過2年的當下,中俄兩國的密切往來再度引發歐美質疑聲浪。美國財長耶倫8日也在北京,警告中企不得提供物資支持俄國的戰爭;對於歐美制裁,王毅與拉夫羅夫怎麼回應?
上一頁
第10 頁,共8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