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飛機乘客數據協議八一生效
2007年8月1日如今,從歐洲飛往美國的乘客,最好不要有任何隱瞞。因為有關此類乘客的數據已完全被儲存下來。姓名、地址、電話號碼、信用卡訊息、旅遊目的地、旅行時間、飛機上的座位以及身體的殘疾程度等一律被記錄在案,甚至包括一些敏感數據,比如宗教信仰、種族及政治面貌等無一例外。但美國有關當局只有在突發緊急危險情況時才得以查閱嫌疑人的相關數據。
歐盟與美國簽署的有關飛機乘客的新協議使美國國土安全部有權查閱有關某一入境美國的歐洲乘客的近30個數據。而且這些數據得以保留15年。
此舉旨在便於偵破恐怖分子嫌疑人。德國內政部長朔伊布勒早在德國出任歐盟輪值國期間就已與美國於今年6月就相關協議達成一致。朔伊布勒堅信:「在可行的框架內,為了預防國際恐怖主義和其他危機源的危險,蒐集和儲存相關數據是正確之舉,也是十分必要的。」
早在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不久,美國政府就已要求儲存班機的所有數據,美國安全部門還希望額外獲得所有入境美國乘客的訊息。美國政府為此施加壓力,並表示,所有拒絕提供相關數據的班機將被取消著陸美國領土的許可。
2004年5月,歐盟與美國之間首次簽署了儲存和調查飛機乘客數據的協議,然而兩年後,歐洲法院以缺乏法律基礎為由,宣佈該協議無效。
新近簽署的協議則不會再發生同樣的問題。歐盟與美國代表歷經數月之久展開了深入廣泛的談判。參加關鍵性談判的是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德國和歐盟委員會的代表,以及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切爾托夫。切爾托夫表示,此項協議是偵破跨大西洋班機上恐怖分子嫌疑人的重要工具。
另外,切爾托夫還表示,他支持將相關數據保存15年的做法,因為他認為:「我認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恐怖分子總是花上好幾年時間,策劃恐怖活動。」
飛往美國的歐洲乘客必須接受美國人掌握的資料有可能多於其個人的現實。但值得安慰的是:一旦某人獲知其相關數據出現錯誤,歐盟公民有權要求美國相關機構作出更正。另外,有關其性生活和健康狀況的數據不在被電腦儲存范疇之列,一旦出現應立即被銷毀。
歐洲數據保護者們擔心,歐洲人過早地屈服於美國人提出的蒐集乘客所有數據的要求,但這一擔心沒有能獲得歐盟總部的理解和支持。相反:歐盟委員會也計劃為歐洲班機乘客建立類似的系統,歐盟委員會將在歐盟範圍內建立相關的乘客資料庫。位於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已開始起草一份相關的協議。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