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伊拉克-中國進退維谷
2002年9月13日分析家們認為,中國將會歡迎布希對聯合國的要求,給伊拉克最後一次機會,但說起要積極支持聯合國給伊拉克發出最後通牒,似乎有點「強人所難」。
香港嶺南大學中美關係問題專家哈利斯認為,儘管美國支持了中國反對新疆東突分裂主義者的鬥爭,仍然很難使中國更多地迎合美國。美國支持中國反對東突這一行為,「中國和其他人更願把它看成美國從對巴格達軍事打擊一觸即發的邊緣退回了一步。
布希總統星期四在聯合國的講話裡,要求聯合國迫使伊拉克銷毀武器。中國到現在為止對此的唯一反應是,唐家璇外長在紐約聯合國會議上要求在聯合國這個大家庭的範圍裡解決伊拉克問題。
哈利斯認為,布希的講話給了中國在關於解決危機問題的談判中以新的籌碼。「他們將被捲入這個進程,他們將被捲入聯合國安理會作出針對伊拉克的任何決定中。但他們會找到適當的措辭,最終的結果是使他們能夠對決議作出棄權。」
他還說,根據北京以往的表現,中國利用它作為安理會五個常任之一的權力投否決票的可能性很小。
香港大學中國政治問題專家約瑟夫.程也認為,北京可能會投棄權票,而不會投反對票。他說:「北京的觀點是,它知道,如果美國要打伊拉克,它做任何事都阻擋不住。因此最好的辦法是是在聯合國範圍內交談,施壓要伊拉克作出反應。」
程先生認為,中國長期來一直把聯合國看成一個解決全球問題的全球機構,並希望加強聯合國的這個地位。「對中國來說最壞的處境是,它被迫對允許美國進攻伊拉克的表決投出棄權票。如果發生這樣的事,中國就會在阿拉伯世界裡失分。」
幾周來,美國同意把中國的「東突」視為恐怖組織。星期三,聯合國把這個組織列入了阿爾凱達支持者的行列。哈利斯說:「中國得益於美國對恐怖主義的擔憂,在這個基礎上,美中關係改善了。」
江澤民10月底即將對美國進行的訪問也形成了對北京的壓力:不要破壞9.11以來中美之間來之不易的關係進展。
程認為,布希的聯合國講話給北京造成很大壓力,使它努力去要求伊拉克聽從聯合國,從而使中國可以避免投棄權票的困境。「我們不知道決議最後會是什麼樣子,但中國最多能做到的棄權對美國來說就是令人滿意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