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其下轄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不願赴港隔離 香港美國商會會長請辭
香港美國商會長塔拉‧約瑟夫周二表示,她因無法面請香港政府放寬嚴格防疫措施而提請辭職。因為若現在去香港,她將不得不隔離三周。
「拜登不支持台獨」上熱搜 專家:美留模糊空間
眾所矚目的拜習會於北京時間16日結束,台灣議題成為討論焦點之一。在會議結束第一時間,中國社群網站上「拜登不支持台獨」成了熱搜條目,但在白宮聲明中,並無提到這一段話。
"美國再度前進":拜登簽署兆美元基建法案
受通膨、失業、疫情的影響,美國總統拜登的民意支持率幾個月來連續下降。拜登期望,此次簽署這項價值兆美元的基建法案能夠重振美國民眾對政府的信心。
遭緬甸判11年監禁 美國記者獲釋離境
日前遭判11年監禁的駐緬甸的美國記者,在被拘禁數月後獲釋。他向媒體表示在獄中並未挨餓或被毆打,他表示他很健康,很高興能回家。
習近平和拜登 究竟能談些什麼?
美國總統拜登即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虛擬峰會,時間定在美國時間11月15日晚上、中國時間16日上午。在中美關係毫無緩和跡象的大背景下,兩人究竟能談些什麼呢?
宏都拉斯大選在即 專家:美國《台北法》固台洪關係
預計將贏得大選的宏都拉斯在野黨候選人稱當選後將與中國建交,引發台灣各界諸多討論。德國之聲訪問專家,進一步瞭解台洪關係是否將出現變數,以及美國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俄羅斯開始向印度交付S-400防空導彈系統
儘管美國威脅會採取制裁行動,俄羅斯還是開始向印度提供S-400防空導彈系統。首批系統將在今年年底前交付印度。
COP26在最後一刻達成妥協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最後一刻達成「妥協性」協議。《格拉斯哥氣候公約》成果文件草案文本的措辭為「逐步淘汰有增無減的燃煤發電和化石燃料低效補貼」,中國和印度在談判的最後一刻要求對措辭進行修改,最終文本修改為「逐步減少」煤炭使用。
水深火熱:華文媒體圈中的美國
「美國德州電價瘋漲200倍」,「美國豬肉價格漲到飛起」,中國網路及媒體上的這些消息讓一些在美華人不堪其擾。而中美民間社會之間的這種「訊息壁壘」從某種程度也描述著兩國關係的現狀。
美國通膨率創31年來最高紀錄
根據勞工部在華盛頓所公佈的最新統計數字,今年10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上漲趨勢在高水準上加速,並創下1990 年以來的最高通膨率。
路透社: 中國駐美大使館施壓美企反對涉華議案
據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駐美大使館最近幾周向美國的高管、企業和商業團體施壓,要求他們在美國國會反對與中國相關的議案。
從"小甜甜"風靡全球到"解放布蘭妮":她的這些年
美國法院11月12日宣佈,結束對布蘭妮‧斯皮爾斯人身和財產的監護。這意味著,這位美國知名歌手終於自由了!在過去超過13年裡,布蘭妮的財務和生活一直受到其父控制。我們在這裡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布蘭妮的這些年。
APEC會議:全球各國領導人的「年終總結」
這是全球各國領導人本年度的最後一次齊聚。在最新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線上會議期間,各國領導人都發表了對當前世界時局的分析和展望。習近平在會上發出警告稱:亞太地區絕不能回到冷戰時期的緊張局勢中去。
評論:通篇習近平,滿滿自信心
在中國的政治精英會議之後,一個特別具有爆炸性的衝突卻沒有被提及。這是為什麼?
德語媒體:令人鼓舞的好消息
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之際,這兩個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就氣候保護達成了共識。對於人類抗擊氣候變化的努力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獲准獄中結婚
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仍然是美國的頭號通緝犯,他仍然要在倫敦繼續牢獄的生活。但現在對於他來說,這種生活有了新的希望——英國當局宣佈允許阿桑奇獄中結婚。
中美首腦15日線上見 習近平擬邀拜登出席北京冬奧
多家媒體11日報導,美國總統拜登預計15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虛擬峰會,但雙方都未透露會談細節。與此同時,媒體也報導,習近平可能邀請拜登出席2022北京冬奧。如果為真,拜登該答應嗎?
馬克宏:法美開啟兩國關係「新時代」
今年9月,澳洲因为與美英兩國達成採用美英技術來打造核動力潛艦交易而造成法國價值660億美元的訂單合同遭取消,此後法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急轉直下。現在美國副總統哈里斯訪問巴黎希望可以給兩國關係止損。
今年德國依舊是全球第二大電動汽車市場
一項調查顯示,歐洲消費者如果考慮購買電動車,最看重的依舊是續航裡程。美國和中國電動車市場上以純電動車為主,但是歐洲市場上混合動力車佔據了半壁江山。
美中貿易協議:中國未達標 戴琪仍稱談判有進展
距離2021年結束剩不到兩個月,中國僅達貿易協議承諾目標的六成。外界關心中國若未履行承諾,華府會有什麼行動,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也對此發表談話。
澳前總理稱新核潛艇交易保護的只是美國
澳洲前总理基廷周三在國家記者俱樂部表示,澳洲购买美國核技術驅動潛艇的交易旨在保護美國免受來自中國的核打擊,同時改變了澳中關係。
客座評論:交卷之後的台積電還是「護國神山」?
一如預期,台積電准時交出了美國商務部要求的問卷,並且強調沒有洩露客戶機密。但美國對於台積電的「期望」就此告一段落了嗎?德國之聲客座評論作者烏凌翔的觀點是:恐怕未必如此。
美國議員訪台:展現台美關係或加劇兩岸緊張?
美國議員今年二度訪問台灣,中國再次警告民進黨「倚美謀獨注定失敗」,這是否會導致兩岸情勢升溫,為何有學者稱可能會使蔡英文政府陷入尷尬處境?
拜習會前夕 美延長中國「涉軍企業」投資禁令
彭博社報導,消息人士稱拜習線上會面最快下周登場,但白宮官員已表示「目的不在尋求明確成果」。而在此前夕,拜登宣佈將延續川普时代禁令,禁止美國實體投資被與中國軍方有關的中國公司。
美國議員乘軍機訪台 中國東戰區聯合戰備
台灣官方證實,周二有美國議員搭乘軍機到訪台灣。北京再次發出嚴正警告,同時中國東戰區組織兵力在台海方向進行聯合戰備警巡。
美聯準憂恆大危機影響美國
雖然中國恆大集團10月底宣佈陸續復工,但恆大債務持續影響投資者的情緒,動搖中國龐大的房地產市場。現在美國發出警告,指這樣的壓力可能會蔓延至全球,並影響美國。
明斯克:一名美國人在白俄尋求政治庇護
白俄羅斯官方媒體報稱,一名因 1 月份參與暴力衝擊美國國會大廈而遭警方通緝的美國公民在白俄羅斯申請給予政治庇護。
日本前防務大臣將出任人權事務首相輔佐官
日本媒體報導稱,安倍內閣期間曾擔任防務大臣的中谷元即將出任負責人權事務的首相輔佐官。中谷元主張日本在涉及新疆和香港人權的問題上對北京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
台積電向美國商務部提交晶片供應鏈訊息數據
台灣晶片代工龍頭企業台積電證實已向美國商務部提交晶片供應鏈訊息數據,但強調沒有揭露特定客戶資料。據悉,半導體大廠美商英特爾、德國大廠英飛凌尚未提交相關問卷。
20個月後重開邊境 美預計湧現旅客潮
封鎖20個月後,美國在11月8日重新向國際旅客開放陸空邊境,除了大量湧入的人潮讓邊境管制單位如臨大敵,歐洲新一波疫情也為這項政策帶來變數。
以色列拒絕美國在耶路撒冷恢復領事館
美以巴之間再出難題:川普政府下令關閉的領事館應該在哪裡重開?巴勒斯坦人認為當然在耶路撒冷。但以色列方面卻堅持首都無法讓地給這樣一個建築。
牆外文摘:美國應該幫助台灣「維持現狀」?
有評論認為,台灣的大多數人希望維持某種形式的現狀。現狀意味著保持事實上的獨立,但避免來自中國的報復。美國的回應必須跟隨台灣的步伐,否則就會存在風險。
伊拉克總理官邸遭無人機攻擊
伊拉克總理卡迪米周日在官邸遭遇無人機襲擊,軍方認為這是一起未遂暗殺。卡迪米本人並未受傷。美國及伊朗紛紛譴責這起襲擊事件。
美司法部:首名被引渡至美受審中國情報官罪名成立
美國聯邦陪審團裁定一名中國國安官員串謀和企圖從事經濟間諜活動以及竊取商業機密罪名成立,最高面臨60年有期徒刑。據悉,被告是首位被引渡至美國接受審判的中國情報官員。
美國懸賞1000萬捉拿「黑暗面」頭目
美國政府懸賞1000萬美元,查找犯罪組織「黑暗面」(DarkSide)頭目的訊息。此外還提供高達500萬美元的賞金,保護全球範圍內該勒索軟體團體的受害者。
歐洲議會代表團訪台宣示立場 北京強硬回應
歐洲議會首次向台灣派出的官方代表團在訪台最後一天召開記者會,重申保護台灣的意義。此前一天,德國之聲記者在美國國務院的記者會上再三追問:美國支持台灣自衛是否包括軍事行動?
美核潛艇南海撞山後續: 指揮官等3人被解職
美國海軍11月4日表示,解除事故核潛艇上三位擔任領導工作的海軍人員職務,該核潛艇上月在南中國海撞山。中國則再次要求美方詳細說明事故情況,「停止四處滋事挑釁、炫耀武力」。
美議員推《台灣嚇阻法案》 供資金強化台防衛能力
美國參議院三天內兩度提出台灣安全相關法案。繼2日《武裝台灣法案》後,共和黨籍議員又提出《台灣嚇阻法案》,將提供「外國軍事融資」,協助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
多國承諾淘汰燃煤 中美印澳未簽署協議
數個主要的燃煤國4日在聯合國氣候峰會宣佈將採取措施停用煤礦,並停止建造新的燃煤發電廠。然而,批評者稱,相關的願景仍模糊不清,因為幾個主要的燃煤國並未簽署協議。
美國海關扣留隆基光伏產品 被指使用新疆多晶矽
光伏巨頭隆基公司產品被美國海關扣留導致其股票跳水、在中國引起輿論關注。據報導,光伏產品被扣是因為美國認為其中含新疆生產的多晶矽。不過隆基方面表示,暫扣令暫未對其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也可以證明被扣組件「改採用的硅原料符合美國政府的監管要求」。
美國防部:中國核彈量可於2030年達千枚
美國國防部周三推出中國軍力報告,警告中國的核彈頭數量比之前預想還多,預計能在2030年增加至1000枚。此外,美國也引述中國媒體報告,預測中國可能在2027年逼台灣依其條件談判。
德語媒體:氣候保護需要務實態度
在遏制氣候變暖的問題上,人類需要的不是空想家和兩面派,而是需要各國政府以務實態度採取共同行動。
中國教育部:美國邊檢無端盤查中國留學生
中國教育部近日向赴美留學生發布"安全風險提示",稱發生多起中國留學生入境時被無端盤查,甚至拒絕入境遣返的案例。北京呼籲美方停止無理滋擾、打壓中國學生學者。
美國為5至11歲兒童群體開放疫苗接種
美國疾控中心CDC已經為大約2800萬兒童接種BioNtech輝瑞疫苗開放了綠燈。拜登總統期望,今後幾天內就可正式開啟疫苗接種工作。
揚金贏得弗州州長競選 吳弭當選波士頓市長
共和黨候選人揚金有望贏得弗吉尼亞州州長競選,給拜登的民主黨造成打擊。台灣移民第二代、市議員吳弭贏得選舉,成為波士頓當選的第一位女性和亞裔市長。
調查:中國網民怎麼看美國和中國?
美國卡特中心近期對3000名中國網民進行了調查,問詢他們對於美國和中國國際形象的看法。結果顯示,超過6成受訪網民對美國的看法比較負面,同時,近8成對中國的海外形象很有信心。
未獲影片連結 習近平缺席氣候峰會
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無法以影片現身,僅透過書面方式做出三點建議。美國總統拜登則為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致歉,也承諾美國將在對抗氣候變化中扮演領導角色。
英媒:中國恐爆西方企業高管出走潮
近日中國疫情再起,防疫管控強度也再次回升。《金融時報》報導,在中國的西方企業高管恐爆發出走潮,因為他們預期在明年二十大舉辦之前,中國恐怕不會鬆綁防疫管制。
拜登再批中俄缺席氣候峰會 國際領袖承諾保護森林
美國總統拜登周二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再次公開批評中俄領袖缺席峰會一事。中國氣候特使解振華則捍衛中國立場,並說北京認為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應該為對抗氣候變化做更多努力。
客座評論:如果台海發生代理人戰爭?
台海局勢風雲叵測。政論家鄧聿文認為,儘管自中共建政以來,台灣在台海局勢的僵局裡一直扮演「美中代理戰爭前線」的角色,然而這次比起以往格外使人感到凶險。
上一頁
第74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