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其下轄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烏克蘭戰雲密佈 拜登向俄羅斯公民喊話
美國總統拜登15日就俄烏危機發表演說,警告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遭受巨大的代價。與此同時,烏克蘭官方稱該國遭受網絡攻擊,並將矛頭指向俄羅斯,拜登也稱美國已準備做出回應。
奧密克戎更溫和?美國死亡病例數居高不下
為什麼面對更溫和的奧密克戎變種,美國的新冠死亡數字仍在節節攀升?美國的新冠病死率為何又遠遠超過其他西方發達國家?
烏克蘭憂今明開戰 美俄持續外交角力
美國2月14日表示,會暫時遷移其大使館,但與俄方都強調要用外交緩解俄烏緊張局勢。就在危急逐漸升溫,甚至傳出明確開戰日期的同時,英德加與聯合國都各自做出努力,避免戰事爆發。
將阿富汗外匯儲備挪為己用 美國遭批評
美國政府宣佈,將所凍結的阿富汗央行外匯儲備的一半留在美國,可能的用途包括向9-11恐襲受害者支付訴訟賠償。這一消息引起阿富汗各界的憤怒。
領歐盟挺立陶宛 法稱反脅迫草案進行順利
法國貿易部長13日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表示,中國過去幾個月用貿易與「經濟武器」對立陶宛與歐盟施壓。他也重申,歐盟正準備通過反經濟脅迫相關的法案。
美國「印太戰略」:加大努力抗衡中國 台灣提法略有不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印太地區之際,白宮公佈「印太戰略」,承諾為該地區投入更多外交和安全資源抵禦中國,其中也包括重開美國駐索羅門群島大使館。
華盛頓稱俄羅斯隨時可能入侵烏克蘭 呼籲美國公民離境
美國方面的情報顯示,俄羅斯可能打算在北京冬奧會結束前攻擊烏克蘭。此前,美國總統拜登已經敦促烏克蘭境內的美國公民「立即離境」,警告當地情勢可能很快遽變。德國等國也呼籲國民離開烏克蘭。鑑於緊張局勢飆升,拜登將在周六與普丁通電話。
客座評論:自食苦果——西方對中俄的誤判
烏克蘭危機持續續不斷,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叫陣」,而中國與西方之間的隔閡與分裂也日益明顯。甚至已經有人表示,目前的世界已經進入「新冷戰時期」。政治學者張俊華則認為,不管是對俄還是對華政策,很多苦果都是由西方對對方的誤判和政治短視造成的。
川普將白宮馬桶當碎紙機?
有關美國前總統川普如何對待白宮文件的報導聽起來越來越離奇。《紐約時報》的一名記者最近透露,川普曾將文件扔進白宮的廁所裡沖掉。
美國一法院要求郭文貴5日內交清1.34億欠款和罰款
美國紐約州一家法院裁定,出逃美國的中國億萬富翁郭文貴須在5日內支付1.34億美元,否則將面臨被捕。
印尼向法國購買數十架戰機 美國預告對印尼軍售
在各界持續關注中國與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勢力競爭之際,印尼週四宣佈向法國訂購42架戰機,並預計將向法國購買兩艘潛艇。此外,美國同日也宣佈可能對印尼進行軍售。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將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即將出席下周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會議期間,烏克蘭危機將是她與盟國代表商談的重點話題。普丁和俄羅斯其他高階官員都選擇不出席本屆慕尼黑安全會議。
戴不住了 美國多州宣佈放寬口罩令
美國確診人數持續下降,多個民主黨州政府認為疫情高峰已過,決定松綁口罩規定,室內或校園不需要配戴口罩,但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建議,因入院與死亡率仍高,尚未到全國松綁的時候。
索馬利蘭訪台談合作 中國:破壞別國獨立和統一
台灣與索馬利蘭在2020年互設官方代表機構。近日索國代表訪台,台北以民主為名大動作宣示各項合作,但背後還是有濃濃美中對抗的煙硝味。
美國商會稱拜登考慮對中國另啟貿易調查
美國商會透露,拜登考慮對中國啟動貿易調查,並可能對華會實施新的關稅。與此同時,美國還可能和歐洲和其他盟友更緊密合作,向中國要求為國際企業提供更公平的競爭環境。
加拿大卡車司機封堵通往美國的橋樑
加拿大卡車司機反政府防疫措施浪潮高漲。繼封鎖首都渥太華交通後,卡車司機又封住了通往美國的重要橋樑。
中美貿易戰:數據曝北京採購承諾存巨大缺口
美國公佈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國的採購遠不及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的承諾,美國官員呼籲中國採取「具體行動」,對此中國如何回應?中美下一步會如何談判?
歐盟追加150億補貼歐洲晶片產業擴大市佔率
歐盟委員會打算向具有戰略意義的晶片產業提供數百億歐元的補貼。歐盟委員會表示,將推動公共和私人投資振興歐洲的半導體產業。
為中國冬奧奪金 「雪上公主」難繞開政治?
代表中國隊參賽的中美混血姑娘谷愛凌2月8日在北京冬奧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決賽中憑借驚人的最後一跳反超對手摘金。這位18歲的"雪上公主"在中國早已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備受中國媒體寵愛,儘管她從來避而不談自己的國籍問題。
烏克蘭危機:北約東南歐國家態度不同
俄羅斯和西方陣營就烏克蘭問題形成了劍拔弩張的緊張局勢,但北約內部,各國立場並不相同,這一點在東南歐的北約成員國當中表現的尤為明顯。
美國檔案館收回川普“情書」
任期結束時,前美國總統川普违反規定,將大量文件從白宮轉移至他的豪華海湖莊園,文件中包括他所稱的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給他的「情書」。
客座評論:俄烏衝突 北京倒向莫斯科
前蘇聯曾是中國的「老大哥」,但隨著蘇共政權的垮台以及中俄實力的此消彼長,雙方的關係已經發生巨大變化。但是出於各種因素,中國和俄羅斯在外交舞台上依然經常彼此支持,「抱團取暖」。儘管如此,政論家鄧聿文認為,北京政府在烏克蘭危機中如此明顯「站隊」
拜登政府二度批准對台軍售 北京強硬回應
美國政府2月7日宣佈核准拜登上任後第二批對台軍售,內容是為期5年丶價值1億美元的愛國者係統工程勤務計畫。次日中國外交部強硬回應。
客座評論:中國經濟下滑?別開玩笑了吧!
中國經濟學者沈凌此前發文對美國的國債做了一點討論,對未來升息背景下的宏觀經濟政策表達了悲觀的預期,覺得美國可能要面臨貨幣和財政的雙收縮。那麼作為美國的最大競爭對手,中國的情況又如何呢?
德法穿梭外交忙 烏克蘭危機降溫難度高
本周一,德國聯邦總理肖爾茨赴美與拜登舉行會晤,法國總統馬克宏前往莫斯科與普丁舉行會面,德國外長貝爾博克飛往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舉行磋商,這一系列的穿梭外交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為烏克蘭危機降溫。
美國:耐心消失殆盡 中國應有「具體行動」
在美國政府公佈2021年貿易數據前一天,美國官員本周一呼籲中國採取具體行動,兌現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進口承諾。一名官員表示,「我們的耐心正消失殆盡」。
美稱俄恐近日入侵烏克蘭 歐盟盼與普丁對話
在全球持續關注烏克蘭危機之際,美國白宮安全顧問沙利文6日向媒體表示,俄羅斯可能在未來幾天或幾周入侵烏克蘭,但稱外交途徑仍為避免衝突的可能選項。此外,多名歐盟領袖預計將出訪俄羅斯。
德國總理肖爾茨首訪美國
德國總理肖爾茨周日啟程,開始上任後對美國的首次訪問。此行正值德美在一些國際議題上的分歧凸顯。不過肖爾茨和拜登或許會發現他們之間有一些共同語言。
船隻隱形技術令制裁令形同虛設
長期以來,隱蔽船隻位置一直是軍方才能掌握的技術,但由於伊朗、委內瑞拉政府以及一些船運公司需要規避美國制裁令,秘密非法運送原油產品,船隻隱形技術的應用和需求也變得越來越普遍。
客座評論:美國經濟會面臨貨幣財政雙收縮嗎?
美國的經濟年度報告出爐了,作為依然的世界頭號經濟體,美國經濟的未來走向自然會有全球性的影響。中國經濟學者沈凌繼續幾年來的習慣,對比一下中美之間的差距,展望一下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針抵抗所有新冠?美軍研發「超級疫苗」
美國陸軍研發俗稱「全能疫苗」的「泛冠狀病毒疫苗」(SpFN ), 用於預防現在的以至將來的所有冠狀病毒,且要使常規加強接種不再必要。是否真能達此目標,尚待觀察。
烏克蘭請求德國提供「防禦性」武器
與北約盟友英國和美國不同,德國拒絕向烏克蘭運送武器、幫助該國抵禦俄羅斯可能發起的侵略。基輔希望柏林能改變此一政策,並提供武器協助。
習近平普丁於北京會晤 實現 「冬奧之約」
自新冠疫情以來未曾見過面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丁今日下午於北京進行會晤,雙方就軍事政治和經貿等方面發表《聯合聲明》,並簽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
美軍突襲敘利亞 伊斯蘭國領導人自爆身亡
美軍在敘利亞發動夜間突襲行動,導致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首腦自行引爆炸彈身亡,但這次行動造成至少13人喪命,包括6名孩童與4名婦女。為何美軍再度出動?
美軍突襲敘利亞村莊 至少13人死亡
五角大樓表示,美國在敘利亞西北部的這場反恐行動是一次"成功 "的任務。急救人員和活動人士說,這次行動造成至少13人死亡。
德語媒體:不差錢的中國離冬季運動強國有多遠
中國會成為一個冬季運動強國嗎?《新蘇黎世報》報導指出,中國最不缺的就是錢。那麼在通往冬季運動強國的道路上,中國現在缺少的是什麼呢?《時代》雜誌分析為什麼小國立陶宛敢於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叫板。
該如何描述當代中國?《華郵》評論文章惹爭議
中國是專制國家、威權國家、或者極權國家?還是這些稱謂已經不足以描述當下的中國?近日一篇評論文章關注了該話題,呼籲將中國稱作「法西斯國家」。這篇文章在社媒上引發熱烈討論。不少人表示,文中描述聽起來「更像是美國」。作者本人則駁斥了這種說法。
從美國到歐洲再到中國:回歸正常生活?
深夜派對狂歡、擁擠的電影院、公共場所不戴口罩——北美和歐洲的許多地方似乎正在回歸新冠疫情前的生活,逐步放鬆防疫措施。不過在德國等地,新冠感染數字持續飆升,世衛也警告各國不能放鬆警惕。
美國向歐洲增派軍隊 稱不進烏克蘭作戰
俄羅斯與烏克蘭局勢緊張之際,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批准增兵到歐洲,共派出2千名士兵前往德國及波蘭,此舉會否導致情勢升級?
德語媒體:中俄之間的「瓷」是陶瓷還是鐵磁
兩年沒有與外國領導人舉行面對面會晤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歡迎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到來。《法蘭克福匯報》分析普丁是否會在冬奧會期間搶了北京的風頭。《南德意志報》發表評論抨擊國際奧委會對中國踐踏人權的現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奧運開幕在即 俄中展示緊密關係
本周三,新冠疫情和俄烏緊張關係的陰影籠罩下,雙人混合冰壺比賽為本屆北京冬季奧運會拉開了序幕。俄羅斯總統普丁即將開始的訪華行程,也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民調:近半數美國人贊成抵制北京冬奧
美國民調顯示,有46%的美國人表示支持針對北京冬奧的外交抵制活動,但也有兩成的民眾表示不贊成。該民調也公佈了有多少美國人視中國為敵人或競爭對手。
FBI局長:中國政府對西方的威脅更加肆無忌憚
中國政府對西方的威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 "更加肆無忌憚", 更具破壞性--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伊本周一在一次講話中這樣說道。他稱,中國政府駭客竊取的個人和公司數據比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還要多。
北京貿易承諾未兌現 美再推商業法案抗中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承諾購買的美國商品量遲遲未能達標,華盛頓就此與北京展開的談判進展也不順利。現在,美國國會又積極通過與中國競爭的商業法案。兩國2022在貿易上持續龍爭虎鬥。
美俄聯合國交鋒 新制裁鎖定普丁好朋友
美國1月31日與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就烏克蘭危機正面交鋒。華府稱俄羅斯的部隊集結是對「國際和平」的重大威脅,但莫斯科將此次會議斥為華府的「公關噱頭」。
美議員:政府應保護敢於直言的冬奧選手
美國民主黨參眾議員周一(1月31日)敦促美國奧運官員做好保護運動員的準備,他們指出,若有美國運動員在下個月的北京冬奧期間對中國的侵犯人權的行為發表意見,可能會因此受到中國政府的報復。
美台副總統宏都拉斯同台 北京游說盟友杯葛就職儀式
美國與台灣兩國副總統在宏都拉斯總統就職儀式同台寒暄,提升台灣外交籌碼。北京也不示弱,游說盟友取消或降低出席代表級別,防止台灣藉此增加國際曝光度。
中國官媒:美國試圖慫恿運動員「擾亂」冬奧會
《中國日報》本周五報導稱,有消息人士聲稱,華盛頓計劃慫恿運動員在冬奧會期間批評中國、消極比賽,蓄意破壞、政治化這項體育盛事。美國駐華大使館則否認了這一說法,稱中方「試圖誤導公眾」。
烏克蘭總統:西方不要借由俄烏局勢製造恐慌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說,西方國家和媒體渲染其與俄羅斯衝突的方式將「使烏克蘭人付出沉重的代價」,又稱拜登總統的強硬言辭是一個「錯誤」。
賴清德再與美方互動 中國駐美大使提出罕見警告
在從宏都拉斯返回台灣的途中,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再次在美國停留,並與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進行連線。此前,賴清德已經在宏都拉斯與美副總統哈里斯有所互動。這引起北京強烈不滿。中國駐美大使警告,如果美國支持台灣獨立,中美可能會有軍事衝突。
上一頁
第69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