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其下轄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全球經濟的重要喘息之機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評論認為,中美就貿易「休戰」90天達成共識,說明經濟理性終於暫時佔據了上風。《法蘭克福匯報》指出,暫緩懲罰性關稅給了全球經濟一個重要的喘息機會,但前景卻並不容樂觀。
哥倫比亞加入「一帶一路」
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巴西、秘魯、智利等拉丁美洲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而該地區已有三分之二的國家簽署了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
德語媒體: 川普远非習近平對手
媒體看中國
周一來自瑞士日內瓦的消息稱,經過兩天的高層磋商,中美宣佈暫停「對等關稅」90天。於是乎,一度劍拔弩張的中美關稅戰終於暫告一段落。
美下調中國「小包裹」關稅至54% 保留每件100美元固定費用
白宮周一發布行政命令,自5月14日起,美國將對來自中國的低價值商品關稅從120%下調至54%,並繼續保留每件100美元的固定費用。
消息人士:中國解除波音飛機接收禁令
在中美雙方達成關稅「休戰」協議、同意在未來90天大幅降低關稅後,消息人士稱,中國已解除禁止國內航空公司接收波音新飛機的禁令,為波音公司重返中國市場鋪平道路。
德語媒體:脆弱的超級大國
媒體看中國
《商報》客座評論認為,川普反復無常的經濟政策,不僅令中國從中受益,長遠來看也將損害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新蘇黎世報》則分析了中美俄三國在印巴衝突中所扮演的角色。
美中同意互降關稅 經濟界歡呼「好消息」
美中高層在瑞士的談判中達成了同時大幅調降關稅的協議,讓全球各國和經濟界鬆了一口氣。但專家也指出,這一措施有90天的期限,美中必須抓緊繼續磋商。
台軍實測美售海馬斯 射程可覆蓋福建沿海
台灣國防部今天在屏東九鵬基地首次試射由美國採購的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該武器系統在烏克蘭戰場上發揮關鍵打擊效能,具備約300公里射程。若台海爆發衝突,可用於精準打擊中國大陸福建沿海目標。
日本或以擴大進口美國玉米換取緩解關稅壓力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國會表態稱,日本不會為了換取美國降低汽車關稅而犧牲本國農業利益。不過他暗示,增加自美國進口玉米,尤其用於生物燃料領域,可能成為妥協選項。
牆外文摘:中國人權倡導者鼓勵美國人「加油」
牆外文摘
中國人權研究者和倡導者王亞秋鼓勵對反抗川普政府的美國人說,展示勇氣不只是一種道德力量,更是反擊逐漸加劇的威權主義的有效策略。「加油!不要放棄!」
川普能否阻止伊朗向中國出口石油?
中國是伊朗最穩妥的石油買家,而石油出口是伊朗經濟的一個重要命脈,美國雖然不斷施壓,試圖削減伊朗的石油出口,但想切斷這條生命線卻顯得愈發力不從心。
德語媒體:中美夾縫中的小國如何捍衛利益?
媒體看中國
本周末,美中兩國高官在瑞士日內瓦展開會談。《新蘇黎世報》指出,瑞士從中斡旋,也有為自己在接下來的貿易談判中爭取利益之動機。《標準報》則將目光投向了在美中之間艱難尋找平衡的東南亞國家。
德語媒體:中國為何「不跪」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認為,早在川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中國就已開始對貿易戰進行準備,這給了習近平「奉陪到底」的底氣。賓士、大眾和寶馬等三大德國車企在華營銷業績均直線下滑,《商報》疾呼,絕不能讓這種局面持續下去。
烏克蘭議會批准美烏礦產協議
雖然這項礦產協議沒有直接換來美國的安全保障,但它仍被看作是基輔取得的外交勝利。
二戰結束80周年:美國遠離歐洲?
8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終結。美國此後提供安全保障,先是為西歐,之後也為東歐。但川普对這一保護提出疑問。
德語媒體:美國正在自毀高科技霸主地位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認為,美國即將生效的《人工智慧擴散框架》打擊面過大,最終將助力中國成為科技強國。《南德意志報》評論寫道,川普的關稅政策最終只能由美國消費者買單,其中也包括離不開芭比娃娃的美國兒童。
歐盟不急於和美簽協議 中國趁機搞魅力攻勢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歐盟領導人就雙方建交50周年互致賀電,中國外交部還稱雙方「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與此同時,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齊則表示,如果美國提出的方案不公平,歐洲人並不急於和美國人達成「糟糕的協議」。
德語媒體: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
媒體看中國
《南德意志報》發表長篇報導指出,隨著同美國關稅戰的不斷升級,中國越來越將經濟合作和政治忠誠相互掛鉤,這一立場使一些國家陷入了兩難境地。《商報》報導稱,大眾中國正在不斷推動本土化進程,儼然變成了一家中國企業。
美國留不住的人才 歡迎來歐洲!
川普减少對科研領域資助,導致美國科研機構面臨經費削減和人才流失的背景之下,歐盟宣佈了一項高達5億歐元的資金計劃,旨在吸引科學家和研究人員。
美眾院通過法案 指聯大2758決議不涉台灣主權
美國眾院5日通過法案,主張聯大2758號決議不涉及台灣主權問題。兩黨議員皆表示,美國應在各國際組織內抗衡中國扭曲用詞和政策的行徑,避免中國「把國際組織武器化」。此外,眾院也通過多項涉及中國的法案。
川普否認再尋求連任 做完四年就交棒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接受訪問時,首度表態「不連任」,稱他只想當一個做兩任的總統,未考慮修憲等尋求第三任期的可能性。談及對非法移民的法律行動時,川普則說「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應受憲法保障。
川普擬對外國電影徵100%關稅 白宮:未做最終決定
美國政府的關稅大刀如今進一步波及影視業。川普週日以「國安威脅」為由,宣佈對非美國製作的電影徵收100%關稅,但並未提供細節。白宮隨後則解釋,尚未針對該項措施做出最後決定。
巴菲特宣佈年底退休 批評美國關稅政策
美國傳奇投資人巴菲特在其公司的股東大會上宣佈將於今年年底退休。他也罕見地直言批評了美國的關稅政策,強調貿易不應被當作武器,並指出他眼中的一大錯誤。
沒有美企不行?!歐洲支付系統為何難以自主?
Visa、Mastercard、PayPal——這些美國公司在許多歐盟國家的非現金支付領域佔據主導地位。歐洲央行(EZB)對此種依賴發出了警告。歐洲能否擺脫這種依賴?又有哪些替代方案?
越戰結束50年:戰爭對越南社會和集體記憶的持續影響
這場持續了二十年戰爭已過去50年,但仍在退伍士兵的創傷、歷史的敘述、墓地的荒蕪和國家記憶的縫隙裡延續。這場戰爭改變了人們對戰爭的看法,尤其是對戰爭長期後果的認知。
川普又惹議 籌備生日閱兵、發AI教宗圖
美國陸軍將在六月的周年慶典加入大型閱兵式,巧合的是,川普的生日也在同一天,而舉辦閱兵式是一直是他的心願。此外,近日他還在社媒發布了一張具爭議的AI生成圖。
川普政府擬裁減情報機構數千崗位
美媒報導稱,川普政府正醞釀對中央情報局(CIA)及國家安全局(NSA)等情報機構進行大規模裁員,該裁員計劃將持續數年。
歐盟或承諾購買500億歐元美國商品以化解關稅對峙
歐盟貿易專員向《金融時報》表示,歐盟不會接受美國對歐洲商品徵收10%基準關稅作為解決貿易爭端的長期方案。歐盟或考慮通過購買更多美國商品來縮小貿易逆差,以平息美國的不滿。
德國另類選擇黨被定為極右翼 美國務卿怒斥「暴政」
德國憲法保衛局將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列為極端組織,隨即遭到來自大西洋彼岸的強烈批評。德國外交部也迅速對美國國務卿的指責作出回應。
德國為何跌出新聞自由度排行榜前10?
在無國界記者組織最新發布的新聞自由度排行榜上,德國名列第11位,跌出前十名,屬於「狀況尚可」之列,而非「優良」。共有7個國家躋身優良之列,依次為挪威、愛沙尼亞、荷蘭、瑞典、芬蘭、丹麥和愛爾蘭。
中國稱在「評估」美國提出的關稅談判提議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美方近期主動向中方傳遞訊息,希望與中方談,中方正對此進行評估。美國高級官員日前表示,中國上周取消了對美國產品的一系列關稅,」這或許是為了展現誠意「。
中國解除對歐洲議員的制裁 歐洲議會強調不放棄人權立場
歐洲議會證實,中國解除對歐洲議會議員的制裁。這標誌著自2021年歐中因新疆人權問題交惡以來雙邊關係出現轉圜。歐洲議會議長梅索拉多次與中方交涉促成此舉,但議會高層強調,此次讓步並不代表將放鬆對中國人權記錄的監督,歐中關係仍充滿挑戰與複雜性
英偉達CEO警告美國國會:出口管制或反促華為AI實力提升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近日在與美國國會議員舉行的閉門會議上表達了對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在人工智慧領域實力迅速增強的擔憂:美國對其晶片的出口限制可能反而令華為在人工智慧領域迅速崛起,填補英偉達留下的市場空白,甚至在全球範圍內提升市場份額。
美國中情局發漢語短片招募線人
去年秋季以來,美國情報系統加強了招募中國間諜的舉措,中情局局長稱中國是蒐集情報的首要目標。
川普挽留馬斯克:只要願意,隨時可以留下來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公開表示,馬斯克可以「隨時」繼續留任其政府顧問一職。但由於特斯拉業績下滑、品牌受損,馬斯克已宣佈將減少在華盛頓的職責,重新專注於公司營運。此前有報導稱特斯拉董事會已在著手尋找馬斯克接班人,但該消息隨後遭特斯拉否認。
美方正「通過多種渠道」尋求與中國就關稅展開對話?
中國官媒稱從消息人士處獲悉,美國官員「通過多種渠道主動與中方接觸」,希望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美國財長貝森特等高層官員表示,相信中國期待達成內容廣泛的協議。
德語媒體:美國正在變得越來越像中國
媒體看中國
德國《焦點》雜誌發表客座分析性文章,作者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會長弗羅曼(Michael Froman)指出,過去幾十年的時間,「美國並沒有讓中國變得更像自己,反而是美國越來越像中國。華盛頓早已成為北京世界的一部分」。
美國取消中國小額免稅:幾家歡樂幾家愁
美國5月2日起將正式終止中國低價商品的進口免稅政策,消費者和依賴中國製造的商業模式將受到影響,美國本土製造商則可能迎來喘息的機會。
一季度美國經濟意外萎縮0.3%
根據周三(4月30日)公佈的最新數據,今年前三個月美國經濟意外萎縮,主要原因是美國總統川普实施全面關稅前進口激增造成的落差。
德語媒體: 未富先衰–中國的棘手問題
媒體看中國
《世界報》評論指出,中國光鮮自信的表象之下,其實面臨著人口老齡化、房地產泡沫、增長乏力與對外關係緊張等諸多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法蘭克福匯報》報導稱,在中美關稅戰問題上,一些金磚國家寧願選擇中立。
越戰結束50周年:政權的「勝利日」,逃亡者的「黑色四月」
越南隆重慶祝越戰結束50周年。這個政權的「勝利日」,也是百萬逃亡者的「黑色四月」。這個日子也再次凸顯了越南與美國及中國的複雜關係。
川普关稅施壓之際 親信珀杜將出任駐華大使
本周二(4月29日),美國參議院批准通過前聯邦參議員戴維‧珀杜(David Perdue)出任駐華大使。美聯社指出,目前正值美中兩國陷入關稅對峙之際,此舉或將重塑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外交關係。
德語媒體:新冠溯源絕非兒戲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評論認為,白宮以「驚悚片廣告」的方式更新新冠訊息網站只能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因為「同缺失的訊息相比,錯誤的訊息更為可怕」。《法蘭克福匯報》則認為,中國電動車要想在德國市場立足,必須建立起廣泛的經銷商網路。
智庫:全球軍費增幅創冷戰後新高 中國居亞洲之首
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從歐洲到亞洲,各國的軍費支出普遍呈上升趨勢。根據瑞典智庫報告,去年全球軍費增長9.4%,創下冷戰結束之後最高紀錄。其中,中國仍是亞洲最大軍費支出國,去年軍費上升7%。
中國否認習近平與川普通話 美財長也稱:不知情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宣稱接到習近平的電話,但遭到中國官方一再否認,重申「中美雙方並沒有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更談不上達成協議」。美國財長接受訪問時也表示,他對於川普是否真的和習近平通話一事「不知情」。
美菲大規模聯合軍演 模擬沿海防禦
美國和菲律賓本周日在菲律賓北部沿海的聯合軍事演習中發射了導彈。本次演習多達1.7萬人參加,模擬「全面作戰場景」。
美國精英大學的資金從哪來?
川普挥刀大砍高校科研經費,美國最富有的大學也面臨嚴重衝擊。美國的精英高校擁有複雜的的財政結構,它們的資金從哪來,又是作為哪些用途?
英美財長就貿易協議舉行會談
英國財政大臣裡夫斯(Rachel Reeves)周五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會面,就雙邊貿易協議進行討論。此外裡夫斯還與德國、中國財長進行會晤。此前不久,裡夫斯曾表示,加強與歐盟的商業關係「或許更為重要」。
美國要俄做出何種讓步?彭博:接受烏克蘭擁有軍隊
據彭博社消息,美國要求俄羅斯接受烏克蘭擁有軍隊和國防工業的權利。美媒先前報導,美國將承認克裡米亞地區屬於俄羅斯,並凍結目前的戰線,將俄羅斯佔領的烏克蘭領土置於俄控制下。
德語媒體:歐盟會走「親華疏美」路線嗎?
媒體看中國
歐盟和德國一直在呼籲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但自從川普挑起關稅戰以來,歐盟內部有關調整對華關係的聲音也變得越來越多。對於歐盟的這一變化,北京顯然樂見其成。
上一頁
第6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