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其下轄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人權理事會否決新疆動議 維吾爾人發出質疑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6日以些微票數否決針對新疆人權情勢進行辯論。海外維吾爾人表示失望,並對人權理事會的公信力提出質疑。專家認為,投票結果凸顯中國話語權的影響力。
反擊北京「軍民融合」戰略 美國防部禁大疆
俄烏戰爭與台海局勢令無人機應用受到關注。美國國防部近日公佈一批新的中國企業黑名單,稱要反擊北京的「軍民融合」戰略,包含全球無人機製造商龍頭大疆創新等多家公司榜上有名。
朝鮮半島局勢驟升 美日韓反導彈聯合軍演
朝鮮半島局勢最近以來驟然緊張,北韓12天內發射6輪導彈,亦罕見出動戰機升空示威。美日韓各類軍演頻頻登場,外界擔心北韓將持續發展核武器。
德語媒體:從東南亞到烏克蘭的中美較量
德國《時代周報》的一篇評論指出,中國在東南亞苦心經營多年的軟實力,正因北京對鄰國越來越大的威脅而迅速消散。奧地利《標準報》刊文認為,烏克蘭戰爭已經演變為中美之間的代理人戰爭:美國支持烏克蘭,中國支持俄羅斯。
批美航母威脅 北韓再射導彈、機群擾韓
北韓6日再發射兩枚導彈,並派出十多架戰機接近韓國領空。平壤譴責美軍在朝鮮半島外海重新部署航母。有美韓官員警告,北韓可能在中共二十大之後,再次進行核試驗。
蔡英文:不會依賴他國防衛台灣
中國若武力犯台,美國會否派出軍隊協防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在台灣總統蔡英文強調自衛的重要性時,美媒報導,華盛頓正打算將台灣變成大型的武器儲備庫,以抵禦中國。
日本沖繩對美軍基地看法的變遷
幾十年來,日本沖繩的居民一直強烈反對該地區的美軍基地。不過這種情緒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這背後除了經濟挑戰外,還有中國的強勢以及劍拔弩張的區域現狀。
俄烏戰況:澤倫斯基稱南線烏軍進展迅猛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稱,「烏軍在假公投地區又解放了數十座村鎮。」美國承諾再向烏克蘭提供6.25億美元的軍援,其中包括海馬斯火箭炮。
川普状告CNN:稱自己被羞辱、折磨
美國前總統川普认為自己是受害者。他指控CNN試圖毀壞他的名聲,以達到"政治上打倒"他的目的。
美中、英中科研合作正在脫鉤
美國多年來有公共資金資助中國的科研機構,以共和黨為主的國會議員呼籲停止這類活動;在英國,有中資參與的大學合作項目紛紛叫停。脫鉤正在發生。
北韓飛彈過後 美日韓軍演加導彈回應
作為對北韓發射飛經日本領空的彈道導彈的回應,美日、美韓均展開軍演併發射導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北韓回到談判桌。
中美對決:中國經濟真的可以趕超美國嗎?
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是中國的專家學者們還是堅信,到2030年前中國一定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過外國專家對這一預測表示懷疑。而且即便中國GDP趕超美國,可能贏的也只是面子。
中期選舉臨近 美國擔心俄中散佈假訊息
隨著美國中期選舉的臨近,美國政府提醒選舉受到外國干預的可能,而俄羅斯和中國構成最大的潛在威脅。
媒體:美將出台新措施 阻斷中企獲得高性能計算技術
多家媒體報導指出,美國計劃本周宣佈新措施來限制中國公司獲得高性能計算技術。相關措施目的是要阻斷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技術的途徑,目前不清楚哪些中國企業將受到影響。
谷歌停止在中國大陸的翻譯服務
谷歌以使用率低為由,停止了在中國大陸的翻譯服務。由於中國政府對網路的審查,谷歌早在2010年就關閉了在中國大陸的搜索引擎服務。2017年,谷歌開始向中國用戶提供翻譯服務,試圖探索如何在中國市場保持立足點。
劉強東涉嫌性侵民訴案庭外和解 #MeToo的一個勝利?
中國留學生劉婧堯在明尼蘇達州對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提起民事訴訟,指控其進行性侵的案子當地時間10月1日以雙方達成庭外和解而告終。有中國女權運動人士認為,對劉婧堯和#MeToo來說,這都是一個勝利。
俄烏最新戰況:烏軍攻入赫爾松北線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繼利曼之後,烏軍又攻克了赫爾松的兩座城鎮。美國方面表示,只要烏克蘭方面有需要,美國就會繼續提供支援。
美防長:中國不會立即入侵台灣 與北京保持溝通很重要
美國防長奧斯汀2日向CNN表示,他不認為中國會馬上入侵台灣,但也表示北京嘗試透過軍事行動在台灣周圍建立新常態。他重申,華府正努力與北京重啟軍事溝通管道。
美國中期選舉,選民都在關注什麼
對政治走向有著深刻影響的美國中期選舉已經開幕。国土安全、經濟稅收、槍枝政策——選民最看重的問題是什麼?在美華人社區又有怎樣的考量?
媒體: 五角大樓計劃在德國設立烏克蘭指揮部
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五角大樓計劃在德國威斯巴登設立一個指揮部,統籌美軍為烏克蘭部隊提供的培訓服務和裝備援助。不過,美國官方尚未公開討論該提案。
北韓發射一周內第四輪導彈
北韓10月1日發射兩枚彈道導彈,這是該國在一周內進行的第四輪導彈試驗。韓國軍方表示「正在與美國密切協調,保持最大的戒備態勢」。華盛頓和首爾的官員都認為,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正在為核試驗做準備。
美國會議員要求調查美外交官及家屬在華遭強制隔離檢疫
美國兩名國會議員致信國務卿布林肯,要求國務院澄清有關美國外交官及家屬在中國被強制隔離的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周五回應說,中方一視同仁地對中、外籍來華人員採取科學、有效的防疫政策。
二十大前 中國經濟繼續壓力山大
當世界上其他國家正在努力與病毒共存時,中國仍繼續其新冠病毒動態清零政策。這些對企業的生存帶來了許多限制。中國經濟超越美國,變得更加遙遠,甚至不可及。
颶風肆虐佛羅里達 拜登憂慮「重大生命損失」
美國總統拜登計劃訪問受颶風「伊恩」侵襲的佛羅里達州,「伊恩」恐為史上最致命的颶風之一。隨著風暴繼續北上,有關方面已發出新警報。
擔憂中國影響力 美推出太平洋戰略
美國總統拜登29日在華府與十多位太平洋島國領袖會面,承諾美國將強化與該地區各國的關係,並協助他們解決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同日,美國也公佈了其太平洋戰略。
德語媒體:圍繞台灣的戰爭可能會變成核子大戰?
《星期五周報》文章認為,圍繞台灣的衝突隱含著爆發核子大戰的危險。《法蘭克福匯報》關注了拜登邀請12個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到白宮參加峰會反映出的戰略變化。
哈里斯: 「平壤是殘暴的獨裁政權」 北韓再發導彈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在訪問南北韓之間戒備森嚴的邊境地區時,對平壤領導層提出異常尖銳的批評。她也再次強調,美國致力於保衛韓國。北韓則於哈里斯離開韓國之際再次發射彈道導彈。
研究:跨大西洋各國對軍援台灣的支持度極低
由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和貝塔斯曼基金會對跨大西洋地區14個國家進行的調研顯示,更強硬的對華路線得到多數支持;但是在台灣問題上,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在中國武力攻台的情況下,自己的國家應該採取外交或制裁行動,支持向台灣輸送武器和派遣軍隊的比例極低。
堅不譴責俄羅斯 汪文斌稱台灣烏克蘭無可比性
聯合國安理會希望推出一項譴責俄羅斯公投與侵略的決議。中國仍然不明確譴責俄羅斯吞併烏克蘭地區、踐踏主權與領土完整原則,北京稱烏克蘭同台灣完全不可比。
美國、歐盟對俄新一輪能源制裁呼之欲出
面對俄羅斯旨在升級戰爭的部分動員令,並懲罰其在烏克蘭佔領地區「可恥」的公投,美國和歐盟正在醞釀出台新一輪制裁措施。
太平洋島國峰會華府登場 美承諾增加金援與外交互動
美國28日在華府與太平洋島國領袖召開為期兩天的會議。開幕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承諾華府將提供480億美元的援助,以及美國將增加其在太平洋地區的外交勢力。
德語媒體:習近平在第三任期會走與美對抗路線?
《新蘇黎世報》文章探討了習近平在第三任期是否會走與美對抗的路線,並將習近平與普丁做了比較。《法蘭克福匯報》關注了包括中國經濟疲軟在內的亞洲地區面臨的危機。
美國拿出「前所未有」的努力拉攏太平洋島國
為了抗衡中國在太平洋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華盛頓準備了紅毯和美元迎接前來參加峰會的太平洋島國領導人。這是美國第一次邀請這麼多該地區的領導人,並且為他們安排了兩天的充實日程。
哈里斯訪韓前再批北京 北韓發導彈「迎接」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在對駐日美軍的演講中譴責北京在台海「令人不安的」行動,並稱華盛頓將在包括台灣海峽的整個亞洲「毫不畏懼地」開展行動。與此同時,首爾軍方表示,北韓方面於哈里斯訪韓前再次發射兩枚彈道導彈。
美挺台參與國際民航組織 誰支持誰反對?
國際民航組織大會27日於加拿大登場,各界聚焦的其中一個議題,是台灣能否參與該組織。美國交通部長布蒂吉格表態,呼籲讓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該機構的工作。
Meta稱阻止了中國、俄羅斯的假訊息行動
擁有臉書和Instagram的美國公司Meta集團稱,近日阻止了一些偽裝成美國人的中國帳號,以及一個源於俄羅斯的大型政治宣傳行動。
核專家:三種情況可能導致普丁動用核武器
面對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節節失利,普丁宣佈了部分動員令,並且再次威脅不排除核武器選項。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核專家阿克頓在接受DW採訪時分析指出,有三種情況會增加俄羅斯動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洩密者」斯諾登成為俄羅斯公民
他多年前的爆料讓世人得以瞭解美情報機構在全球間諜活動之甚。現在,前美國國家安全局工作人員斯諾登被克里姆林宮領導人普丁批獲俄公民身份。
蓬佩奧訪台稱台是獨立國家 籲美中經濟脫鉤
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訪台,週二(9月27日)他在一場論壇發表演說時再稱,「台灣不需宣佈獨立,因為已經是個獨立的國家」,並呼籲美國與中國經濟脫鉤,轉向台灣。此前,中國官媒發文再指控蓬佩奧訪台是為圖謀私利。
德語媒體:習近平的霸主計劃需要俄羅斯
《新蘇黎世報》文章分析了習近平對待普丁的戰略,認為俄羅斯的衰弱對北京當權者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法蘭克福匯報》關注了戴姆勒卡車公司在中國投資建廠的5億歐元大項目。
烏克蘭和台灣深化雙邊交流 傳北京嘗試干預
近來,烏克蘭和台灣的國會議員開始通過在議會建立友好小組來深化雙邊交流。然而,烏克蘭議員卻向媒體透露,中國試圖阻礙烏克蘭國會成立該小組,並批評中國向俄羅斯購買石油的舉動。
劍指中國對台灣威脅 美菲擴大軍事合作
繼拜登與小馬克斯上周會談之後,美國同菲律賓重新調整並加深了軍事領域的合作關係。美國希望協防台灣的必要時刻,能夠使用菲律賓軍事基地。
特拉斯籲減少對中國依賴 承諾確保台灣自衛能力
英國首相特拉斯向美國媒體CNN表示,各國應堅定支持烏克蘭,並呼籲盟國加強在中俄相關議題上的合作。她重申,若中國入侵台灣,將與盟國確保台灣有自衛能力。
俄烏戰爭:阿拉斯加漁民的希望與失望
到目前為止,烏克蘭戰爭對阿拉斯加的影響甚微。但現在美國禁止從俄羅斯進口所有魚類。阿拉斯加漁民想要填補這一市場空白,即便俄羅斯一再規避相關制裁。在此其中,中國也扮演了一定角色。
客座評論:如果中西脫鉤,經濟將會如何?
最近歐洲、尤其是德國也開始討論和中國經濟脫鉤的可能性。經濟鐵幕當然不會即刻落下,但是未雨綢繆,吃瓜群眾還是應該想一想:如果真的中西方經濟全面脫鉤,我們的生活將會如何改變?
中美外長會晤「直接坦率」談台灣問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中國外長王毅在紐約聯大會議間歇進行了長達90分鐘的會談,主要聚焦台海局勢。布林肯呼籲中方在台灣問題上「保持冷靜」,王毅則批評美國向台灣發出「非常錯誤且危險的訊號」。
專訪:普丁尋求「在俄耗盡士兵之前讓烏耗盡子彈」
一位安全專家告訴德國之聲,俄羅斯部隊已經精疲力盡,這次部分動員可能是它在烏克蘭最後的一次機會。烏克蘭能否成功防禦則取決於西方能否進一步及時提供武器。
台灣國安官員:封鎖、奪取外島均屬於戰爭行為
台灣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級國安官員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如果中國大陸對台灣採取封鎖或者奪取一個外島,都將被視為戰爭行為,台灣將不會投降。
拜登小馬科斯首次會晤 聚焦南海緊張局勢
美國總統拜登與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週四(9月22日)在紐約會晤,雙方強調對維護南中國海航行和飛越自由的支持,以作為中國在此爭議水域施加影響力的回應。這是兩位美菲領導人首次會面,他們還談了什麼?
美國三大銀行:若北京侵台將撤出中國
美國聯邦銀行、花旗銀行和摩根大通的負責人週三(9月21日)表示,一旦台海發生衝突,台灣受到北京攻擊,他們將聽從華盛頓的命令,退出中國市場。
上一頁
第57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