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其下轄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綠色產業補貼爭議:德法經濟部長稱訪美取得進展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和他的法國同行勒梅爾認為此趟華盛頓之行關於《降低通貨膨脹法》的磋商有「實質性進展」,但美方的表態卻保守得多。
拜登國情咨文演說 尋求和中國競爭非衝突
美國總統拜登7日發表國情咨文,就美國經濟、兩黨合作、俄烏戰爭和美中關係等議題發表言論。拜登演說內,提起中國的次數比烏克蘭多,他說了些什麼?中國的回應又是哪些?
沙利文:回溯發現中國偵察氣球在川普时期多次飛越美領空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本周一表示,拜登就任後要求加強國防,防止來自中國的間諜活動,這對上周偵測出中國的間諜氣球起到了作用,並且幫助確認了中國高空氣球在川普政府時期的多次類似飛行。
德語媒體:面對中國 拜登是否過於軟弱?
中美之間的偵察氣球糾紛依舊是德語報刊高度關心的話題。《新蘇黎世報》批評拜登政府在面對中國氣球時行動不夠堅決果斷,《商報》則注意到美國全社會的反華氛圍逼迫拜登必須對華強硬。
客座評論:中美關係在氣球事件後如何「漂流」?
飄蕩在美國上空的中國氣球,算是被擊落下來了,但是各種決定中美關係的因素則變得更複雜。而這個關鍵時刻,如果雙方沒有足夠政治智慧,本來世界期待的布林肯與中方會談中要提出的議題是不可能再有機會得到解決的。
伊辛格:中美應保持暢通的對話渠道
曾長年擔任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的沃爾夫岡‧伊辛格(Wolfgang Ischinger)呼籲中美加強對話,對當前的氣球危機更應低調處理。
美國防次長卡爾:沒有跡象顯示中國兩年內會攻打台灣
據美國《防務新聞》"早起鳥簡報"本周一發布的專訪,國防部負責防務政策的次長科林‧卡爾1月31日表示,沒有跡象表明中國未來兩年內會攻打台灣。先前,美國空軍機動司令部司令米尼漢在一份備忘錄中預測美國將在2025年因台灣與中國開戰。
擔心"次級制裁" 中資銀行迴避對俄業務
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各大銀行也成了西方國家的制裁對象。但得益於各"友好國家"的合作,銀行業務一直得以勉強維持,但現在情況顯然正在發生變化。
美參議員就中俄開發者能獲取臉書個資質疑Meta
相關文件顯示,Meta早在5年前,就知道中俄等國家的開發人員能獲得該公司大量的用戶數據,美國參議員稱資料可能被用於「間諜行動」。
德語媒體:必須阻止中美開戰
中美之間的氣球糾紛依然讓德語報刊高度擔憂。《南德意志報》認為,中國釋放氣球固然是挑釁,美國擊落氣球也是在蓄意升級衝突。《商報》認為,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兩個核大國之間的矛盾升級。《慕尼黑信使報》則呼籲歐洲各界做好對華脫鉤的準備,切勿抱繼續騎
德法經濟部長聯合訪美商討公平競爭
美國在氣候和清潔能源領域推出大量投資補貼和政策優惠,歐盟認為這是對競爭的扭曲,擔心美國的補貼給歐洲的清潔技術和製造業帶來損害。德法兩國經濟部長聯合訪美要求創造公平友好的競爭環境。
中國氣球「誤入」美國 德國政界亦有隱憂
中美關係正因偵察氣球事件趨於緊張,德國政界也對此高度關注。在野黨呼籲盡快出台更加全面的對華戰略,德國政府則開始核查是否在歐洲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氣球入侵事件。中國方面則強調將「維護中方企業的正當權益」。
太晚擊落偵察氣球?拜登政府遭批對中國示弱
雖然拜登政府一再強調是為了人民安全,才選擇待氣球飄至外海再擊落,卻仍遭共和黨抨擊動作太慢,對中國太過軟弱。
拜登: 「成功擊落氣球!」 北京: 美方「反應過度」
經過數天的觀察後,美國戰鬥機發射導彈擊落了中方的氣球。該氣球在過去幾日深入美國領空,被美方認為是中國在進行間諜活動。中方則在氣球被擊落後指責美方對「民用飛艇」「明顯反應過度」。另外有美國官員透露,這並非中國偵察氣球首次進入美國領空。
報告:美國投資者已向中國人工智慧領域投入數十億美元
美國喬治城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美國投資佔中國人工智慧領域投資總額的37%,超過400億美元。美方資本的合作者包括涉嫌參與鎮壓維吾爾族穆斯林相關人權侵犯行為的中國科技公司。
為什麼TikTok被各國政界盯上了?
中國短影片應用的迅速崛起,讓全世界的政治家和數據保護主義者感到憂心忡忡。他們擔心TikTok的原因是什麼?
德語媒體:北京向華盛頓發出的政治訊號
《法蘭克福匯報》評論指出,中國偵察氣球事件可以視作是北京向華盛頓發出的政治訊號——中國有能力隨時闖入美國領空。目前雙方的反應則顯示誰也不希望事態升級。「明鏡線上」則分析指出,氣球在偵察行動中所能獲得的機密情報非常有限,但它相比衛星卻存在一些
美媒:美國考慮制裁中國監控設備公司
《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人士報導稱,美國正考慮對向伊朗安全部隊出售產品的中國監控設備公司實施制裁,被鎖定的中國監控攝影機製造商天地偉業去年已被美國商務部列入黑名單。
「美海軍艦艇維修成本增加 航行時數減少」
一份報告顯示,由於維修延誤和成本增加,美國海軍艦艇的航行時間越來越少。這些問題令人不安,因為美國海軍不僅正在努力跟上中國的步伐——中國已擁有比美國更龐大艦隊,還要面對俄羅斯等海上對手。
布林肯因氣球推遲訪華 對中美關係有何影響?
由於一顆偵察氣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定對中國訪問推遲。按照計劃,布林肯本來預計2月5日在北京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兩位政治學者都向德國之聲表示,從此事看來,美國和中國仍對彼此相當不信任。
美國:第二個中國氣球正飛越拉美
美國五角大樓周五表示,另一個中國偵察氣球正飛越拉丁美洲。一名美國專家表示,此前發現的第一個偵察氣球可能是由先進人工智慧技術引導,而且擊落氣球的難度比想像中更高。
烏克蘭議員:如中印繼續購買俄能源 美國應予以二級制裁
周三,一名烏克蘭高層政治家在華盛頓表示,如果中國和印度繼續購買俄羅斯能源,美國應對上述兩國實施二級制裁。他呼籲各方團結一致,共同反對莫斯科發動的侵略戰爭。中國方面則在周六表示,與俄羅斯的「政治互信持續深化」。
美國擴大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
目前,美國的軍事部署從日本延伸到索羅門群島,旨在台灣和中國發生任何衝突時保障後勤支持。這些舉動引起中國和北韓不滿。看看美國在亞太地區做了哪些安排。
德語媒體:中國的試探性氣球?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前夕,五角大樓宣稱,他們在美國西北部發現了一個中國的間諜氣球。北京方面則呼籲"在事實澄清之前,猜測和炒作將無助於問題的妥善解決。"
國安隱患?美國叫停中資玉米加工廠
美國軍方人士指出,計劃中的這一中資項目因離一個空軍基地太近存在潛在的安全風險。但美聯社指出,中國國資控股企業在該地早有經營活動。
最新協議:菲律賓將增加四個軍事基地供美軍使用
美國與菲律賓達成了一項協議,菲方將增加四個軍事基地供美軍使用,有效地為華盛頓提供了加強應對對中國威懾的新陣地。
美軍前印太司令訪台 再提中國2027年前或攻台
正率團訪問台灣的美國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周四會晤台灣總統蔡英文。戴維森在兩年前就曾預測,中國對台武力威脅最早在2017年就可能付諸實施。現在,他依然持同樣的看法。
為抗衡中國 美國重開索羅門群島大使館
去年索羅門總理和北京簽署的協議引發西方國家擔憂,本周美國重開了自1993年以來關閉的美國駐索羅門群島大使館,美國務卿布林肯稱這是對印太地區夥伴關係的承諾。
台灣立法院長訪美 談捍衛「民主燈塔」重要性
台海關係緊張之際,台灣立法院長游錫堃訪美,強調台灣是「華語世界唯一的民主政體」,又在國際貿易扮演重要角色,有必要好好守衛。針對麥卡錫或將訪台的消息,游錫堃也做出回應。
德語媒體:晶片爭奪戰中的里程碑事件
有跡象顯示,經過歷時數月的幕後磋商,美日荷三國已經就限制晶片設備的對華出口達成共識。在晶片設備領域,美日荷三國佔據全球領先地位,因此此次禁運行動必將對中國的高科技行業造成重大衝擊。
客座評論:習近平與普丁——逼上梁山還是走上梁山?
迄今為止,儘管俄羅斯似乎在努力把習近平「逼上梁山」,但後者依然沒有在軍事上全力支持俄羅斯。但是,目前發生的一切並不利於習近平解決台灣問題的計劃。這樣,世界就有理由擔心,習近平是否會自己主動「走上梁山」,聯合普丁。
美國報告:中國假冒盜版居世界首位
美國最新發布的「假冒與盜版惡名市場報告」中說,中國在假冒和盜版產品方面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微信是「最大的假冒商品平台之一」。
美印組高科技抗中同盟 著眼半導體供應鏈
中國持續拓展軍事與經濟影響力,美國、印度兩國以民主為號召,攜手深化高科技合作。與此同時,美國暫停對華為公司的部分產品出口,遭中國批為「赤裸裸的科技霸權」。
拜登將在布林肯訪華後發表國情咨文 談中俄挑戰
美國白宮週二表示,布林肯於2月5至6日訪華時,將與中國官員討論俄烏戰爭,其後,拜登將於7日發表國情咨文,屆時將談及俄羅斯和中國構成的威脅。
拜登政府5月將結束新冠防疫緊急狀態
按照拜登總統的計劃,美國應對新冠疫情的公共衞生緊急狀態將在今年5月結束。屆時政府的一些臨時權限將被取消,包括在防疫管理方面。
德語媒體:北京又在老調重彈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前夕,中美兩國間的唇槍舌戰仍在升溫。美國指控中國國企暗中向俄羅斯提供幫助,而中方則回應稱,"美國才是烏克蘭危機的始作俑者和最大推手...
《流浪地球2》美國上映:文化輸出?普世價值?
最近在北美華人圈子裡,相約看《流浪地球2》成了一種新的流行。這部電影最初只在一些華人較多的大城市裡上映,但上座率和票房表現都不錯,也成了華人,特別是留學生們競相討論的話題。
為消資安疑慮 TikTok執行長將出席美聽證會
面臨美國對中國短影音平台抖音國際版TikTok的資安疑慮,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已同意3月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澄清說明相關情況。
斐濟終止與北京警務合作 專家:打擊中國的野心
斐濟新政府上任後,上週隨即宣佈將終止與中國的警察培訓與交流協議。專家認為,此舉將打亂中國欲在太平洋地區建立安全網絡的野心,但並不會對中國與斐濟的雙邊關係造成根本上的影響。
美中2年後開戰?共和黨高層:可能性極高
在美國空軍四星上將27日發給屬下的備忘錄說中美將在2025年交戰後,美國國會一位共和黨高級官員29日表示,美國和中國因為台灣問題而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很高。
美國孟菲斯: 非裔男子遭警察毆打致死的影片公佈
孟菲斯警方發布的一段令人痛心的影片顯示了非裔男子尼柯爾斯被警察暴力毆打的過程。拜登表示,他對這段影片感到「憤怒和深深的痛苦」,並呼籲抗議活動保持和平。
美將軍預測:2025年習近平準備充足 美中或交戰
一位美軍將軍警告,美國很可能在2025年就會因台灣問題與中國發生衝突,屆時習近平將準備充足。他敦促其下屬指揮官們盡力讓部隊在今年達到最佳的作戰準備狀態。
中美貿易爭端再起 WTO上公開互嗆
世貿組織WTO本周五召開的會議上,中國與美國駐世貿代表發生口水戰,中方批評美國是「 單方面惡霸」。美方不甘示弱,稱中國採取非法的報復措施。與此同時世貿組織將介入歐盟與中國在立陶宛的貿易爭端。
蓬佩奧回憶錄爆料:金正恩稱防範中國需要駐韓美軍
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在剛剛出版的回憶錄中透露,印巴之間2019年2月險些爆發核戰。而金正恩曾向他表示,美軍駐守韓國,可使北韓免受中國威脅。
坦克之後還送戰機? 美表示不排除向烏提供更多
宣佈向烏克蘭提供坦克後,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芬納表示,不排除向烏克蘭援助戰鬥機的可能。俄羅斯指責美國將衝突延長,拜登本可結束戰爭。
媒體: 日、荷將加入美對華半導體技術出口限制
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日本和荷蘭將很快同意與美國一起限制向中國出口半導體制造的技術與材料。相關談判最早將在本周五結束。
被指協助「華格納」侵略烏克蘭 中企遭美制裁
華格納集團在俄烏戰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視為俄羅斯的僱傭軍集團。一家中國公司遭控向該組織提供了烏克蘭的衛星圖像,以協助俄軍入侵作戰,因而遭到美國鎖定。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則表示,指控中國協助俄羅斯的說法「沒有事實根據」。
中國工程師從事間諜活動 被美國判刑8年
一位31歲的中國留美男性工程師,被控替中國政府從事間諜活動後,遭到美國判刑8年,他到底做了什麼?
在港美國人離開過萬 美國延長「避風港」待遇
美國駐港澳總領事表示,在過去兩年大約20%的在港美國人離開香港,香港嚴厲的新冠疫情防治措施和「不斷減少的自由」明顯影響了這座城市及其居民。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對其發言表示「嚴厲譴責」。
Meta宣佈將恢復川普Facebook帳號
美國國會2021年初發生致命暴動,川普的Facebook和Instagram帳戶遭停權至今,但Meta近日宣佈該帳戶將在未來幾週內重啟。對此,川普回應表示,帳戶停用「不應該再發生在現任總統身上」。
上一頁
第51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