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其下轄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王毅和布林肯秘密會晤說了些什麼?
原本計劃訪華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如今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一個秘密地點與中國外交高官王毅舉行了非正式的會晤。布林肯強調美國「不希望與中國發生衝突」,也不想有「新的冷戰」。
中國去年持美債呈12年來最低
中國在去年大量拋售了美國國債,其幅度高達17%。除對美債和美元信心不足之外,中國也在汲取俄羅斯因發動戰爭受到制裁的教訓。
德美阻擋中集收購案 貨櫃造商MCI另覓買家
丹麥馬士基集團旗下子公司MCI是歐洲最大海運貨櫃制造商。在美國和德國的雙重壓力下,中國中集集團對MCI的收購案被阻擋。無論最終買家是誰,MCI如今都不會輕易出售,因為暫時沒有其他買家願意像中集開價10億歐元。
德語媒體:新冠溯源非科學問題而是外交問題
《每日鏡報》稱,新冠溯源工作不了了之,不是因為科學的無能為力,而是外交問題,批評世衛組織消極對待溯源工作。 《南德意志報》則關注了歐洲政商界與中國的關係變化,提醒歐洲不要被中方近期釋出的善意迷得團團轉。
菲總統:雷射照射事件不足以觸發美菲共防條約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表示,中國雷射照射事件不足以讓他援引與美國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但警告停止這種侵略行為。美國認為中國的「危險行動行為直接威脅到區域和平與安全,侵犯了國際法所保障的南海航行自由」。
英媒:美台將舉行閉門高層安全對話
《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台灣外長吳釗燮和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將訪問華盛頓,與美國副國安顧問等高層官員舉行會談。
美軍宣佈結束氣球碎片搜索打撈工作
美國軍方周五宣佈,在大西洋沿岸被擊落的中國氣球打撈工作已結束,將對碎片進行反情報調查。而對於其他在阿拉斯加和休倫湖被擊落物體的搜索也將中止,這些飛行物很可能是私人企業所有,或是娛樂、氣象追蹤用。
中國脫口秀在美國:那些在國內「不能講」的段子
近年來,脫口秀表演在中國興起。因為牆內愈發嚴格的審查制度,脫口秀節目在嬉笑怒罵時常有觸犯審查紅線的可能。但從年初開始,一些中國脫口秀演員開始在北美巡演。離開了牆內的審查制度後,他們也開始嘗試談論之前無法談論的敏感話題。
德語媒體:北京對莫斯科態度的兩面性
《南德意志報》撰文指出,北京在烏克蘭戰爭中表現出「親俄的中立」。那麼北京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法蘭克福匯報》發表文章認為,通過中美「氣球事件」可以看出,中國政府各機構之間相互不知道其他部門在做些什麼。
金融時報:五角大樓高官蔡斯已抵達台灣訪問
《金融時報》援引消息人士說法,稱美國五角大樓專司中國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蔡斯已經抵達台灣訪問。蔡斯此次訪台,正值美中關係因「氣球事件」降至新冰點。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17日早些時候表示,有關蔡斯訪台的報導「到目前為止還不確定」。
台灣外島靶場撿到中國氣球殘骸
台灣國防部證實馬祖東引島靶場撿到一隻帶有簡體字標示的氣球。國防部初步判斷,這是一隻氣象氣球,而非間諜氣球。國防部長邱國正指出會秉持「料敵從寬」的原則,研究後再做結論。
拜登:不會因擊落中國氣球而道歉
美國總統拜登說,他欲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談話,希望「弄清楚」氣球事件的真相。然而,據中國外交部稍早的說法,卻稱美國「不能一邊要溝通對話,一邊激化矛盾」。美中關係至此還有解嗎?
德語媒體:「如果中國對台灣動武,美國會採取直接軍事幹預」
德國電視二台著名的政治脫口秀節目「Markus Lanz」昨天討論的話題關於美中兩個大國的未來與前景。該電視台駐華盛頓首席記者在節目中表示,「與烏克蘭衝突不同,如果中國對台灣動武,美國會採取直接的軍事幹預」。
中國制裁參與對台軍售的美國兩大軍火商
中國商務部宣佈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雷神導彈與防務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其從事與中國有關的進出口活動以及在中國境內新增投資。
客座評論:「短腿的謊言」和「半危機」
「謊言腿短」 是一句幾乎每個德國人都知道的格言。 意思是,凡是謊言不可能持久蒙騙人的。 這次氣球事件看來又一次驗證了德國的這個格言。但是,實際的發展表明,氣球事件之所以到今天這樣的程度,中方的謊言僅僅是整個故事的一個方面。
美副國務卿:各國都應勸阻中國別對台開戰
面對中國可能侵略台灣,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呼籲,各國都應該告訴中國政府不該這麼做。謝爾曼重申台灣海峽對國際貿易的重要性,並強調美國對台灣的立場不變。
德語媒體:能源轉型中的德國面對中國深陷兩難
《新蘇黎世報》批評美國單邊行動與中國大打科技戰有可能會連累盟友,為盟國的能源轉型製造障礙。《南德意志報》關注到德國在能源轉型中遇到的兩難境地:一方面需要中國生產的綠能設備,但另一方面又可能陷入對中國設備的依賴。
習近平會伊朗總統 籲「妥善解決」核問題
中國與伊朗14日在北京舉行兩國元首會晤,習近平在會中表示,「無論國際和地區形勢如何變化」,中方都將不會改變與伊朗的友好關係,並呼籲全球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面對來自西方的批評與制裁,兩國如何深化合作?
雷射照射事件:美國稱同盟友站在一起
南海雷射照射事件曝光後,菲律賓政府向北京正式遞交外交抗議照會。美國國務院表示,一旦菲律賓受到外來武力襲擊,美國將依照互防協定捍衛盟友的利益。
美媒:中國4年前已披露無人飛艇飛越北美
《紐約時報》記者調查發現,中國頂級飛艇科學家早在4年前就曾公開宣佈,中國研發的平流層飛艇飛越過北美上空。這名科學家參與成立的3家企業不久前都被美國商務部列入黑名單。
關於近日的氣球與「不明飛行物」有哪些已知與未知?
數天以來,北美上空已經數次發現並擊落不尋常的飛行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目前有哪些已知與未知的內容?
德語媒體:在對華政策方面 歐洲應走自己的路
中美兩國因氣球事件吵得不可開交之際,中國負責外交事務的最高官員王毅於本周二開始了他的歐洲之旅。中國官媒證實,中共中央外事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本月將訪問法國、義大利和匈牙利...
「氣球」事件加劇美中兩國緊張關係
美軍在2月4日擊落一個中國疑似間諜氣球之後,現已打撈到包括主要的感測器和電子裝置在內的一些重要殘骸。中國堅稱該高空氣球是誤入美國領空的民用性質的無人飛艇,同時指責美國反應過度。
傳布林肯將會晤王毅 美國務院:尚無規劃
路透社消息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中國外交官王毅可能在慕安會上會面。對此,美國國務院稱現階段還沒有相關規劃。與此同時,「氣球事件」繼續延燒;針對近期美軍擊落的「不明飛行物」,美國政府還無法確認它們究竟是什麼。
慕安會發布安全報告 中國宣佈派王毅與會並訪俄
慕尼黑安全會議2月17日即將召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近一年後。多級世界中的新衝突主導著這次會議,而新的聯盟也在形成。慕安會在周一發布了年度《慕尼黑安全報告》,為今年的會議定下基調。
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參加美海軍南海軍演
美中緊張關係因一個來自中國的疑似間諜氣球而進一步加劇之際,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在南中國海地區舉行軍演。
北京:美氣球十餘次飛過中國領空 美國否認
美中之間圍繞氣球事件的糾紛仍在繼續。在美國連續擊落4個飛行物後,中國政府表示,去年以來美國氣球「十餘次非法飛越」中國領空。但白宮方面否認釋放監控氣球。
日經:美眾議院中共特設委員會有意率團訪台
共和黨議員魏特曼告訴《日經亞洲》,美國眾院中共特設委員會打算率團出訪台灣。此前,眾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等人也曾表態有意訪台;眾院議長麥卡錫則說過,中國管不了他要去哪裡。若眾多美國議員皆訪台,對美、中、台三方將帶來什麼衝擊?
憂捲入台海衝突 菲總統盼與日本簽署軍事協議
菲律賓有意與日本加強防務合作,以允許雙方在彼此土地上部署軍隊。繼菲國與美國擴大軍事合作後,這項行動會否觸怒中國?對此,菲國總統表示將謹慎行事,並在接受《日經新聞》專訪時澄清,這些行動都「不是針對中國」。
媒體:台灣近年出現數十個中國氣球
據《金融時報》報導,近年來台灣上空曾出現數十個中國軍方氣球。而在北美,繼週五、週六分別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擊落「不明飛行物」之後,週日在密西根州又上演類似劇情。另外,中國也稱在山東日照附近海域「發現不明飛行物並正準備擊落」。
媒體:華盛頓擬禁美企投資部分中國科技公司
據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計劃出台政令,禁止美國企業對一些中國科技企業進行投資。相關計劃將在徵求經濟界意見之後生效執行。觀察人士猜測,在「氣球事件」之後華盛頓可能會對華採取一系列懲罰性措施。
日媒:中國考慮增加核彈頭數量 2035年達900枚
據日本共同社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考慮將核彈頭儲備到2027年建軍百年時增加到550枚,到2035年增加至900枚。消息人士還表示,中央軍委近期分析認為,正是俄羅斯強大的核威懾力讓北約有所忌憚。
媒體:美有方法追蹤中國間諜氣球
有知情人士向美媒透露,美情報部門已研發出追蹤中國間諜氣球的方法,這種技術去年就已投入使用,能夠在全球範圍內近乎即時地追蹤這些氣球。有專家評價認為,間諜氣球事件不一定是壞事。
德語媒體:面對中國 拜登比川普更強硬
美軍又在阿拉斯加上空擊落了一枚來源不明的飛行物,《奧格斯堡匯報》認為,儘管暫無證據,但中國的嫌疑依然很大。《世界報》則感嘆,常常被指責對中國過於軟弱的拜登總統,其實是真正的鷹派。
美軍駐歐前總司令: 提供戰機能幫烏克蘭快速獲勝
美國駐歐洲陸軍前總司令霍奇斯告訴德國之聲,西方應該向烏克蘭提供戰鬥機。他說,提供戰鬥機可能會幫助烏克蘭在年內取得勝利。否則按照西方目前的援助水準,可能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才能擊敗俄羅斯。
氣球再掀風波 美將參與計劃中企打入黑名單
間諜氣球事件繼續發酵,美國商務部周五宣佈,將涉及與氣球計劃相關的6家中國公司列入黑名單。
美軍又擊落一高空飛行物 來源暫不明確
白宮2月10日晚間通報,在阿拉斯加海岸、美國領空內,空軍戰機又擊落了一枚高空飛行物。和一星期前擊落的中國氣球相比,這次的飛行物體積小許多,高度也較低,對民航航線造成了干擾。美方強調,暫不清楚飛行物的來源。
美防長上周六尋求與中國防長通話被拒絕
美國防部稱,奧斯汀防長上周六向中方提出希望就高空氣球與中國防長通話,遭到拒絕。中國國防部本周四發表聲明稱,美方「執意動用武力襲擊中國民用無人飛艇」這種「不負責任的嚴重錯誤做法沒有為兩軍開展對話交流創造應有的氛圍」,中方不接受美方的通話提議。
夏威夷夜空突降綠色光幕 疑來自中國衛星
1月底,日本國家天文台設在美國夏威夷的昂星團望遠鏡拍攝到了一組奇怪的畫面:夜空中突然出現了數條綠色雷射束,宛如幕布一般快速移動,前後只持續了約1秒。現在,日本國家天文台基本判定,光幕來自一枚中國大氣監測衛星。
德語媒體: 「氣球鬧劇」暴露了北京的政壇亂象
在擊落了一枚來自中國的高空氣球後,華盛頓日前又披露了更多細節以證實此前的間諜指控。美國方面稱,這枚氣球是中國大規模全球監控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北京則反唇相譏稱美國在發動「訊息戰」。
美國聯邦及多個州考慮立法限制中國實體購買美國農地
來自中國的實體和個人擁有的美國農田近年急劇增加,引起美國農民對自身安全以及政界對食品安全、國家安全的擔憂。美國國會參議員近日提出議案,要求出於國安考慮禁止中國等國的實體和個人在美購置土地,多個州也考慮採取制定相關法律。
拜登:沒有人會羨慕習近平
在2月8日的一次電視專訪中,美國總統拜登一方面試圖緩和當前緊繃的中美關係,另一方面又稱沒有任何其他國家的領導人願意去坐習近平的位子。中國外交部則駁斥拜登言論有損外交禮儀。
五角大廈:2030年前中國不會大規模犯台
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9日在國會表示,中國犯台並非即將發生或無可避免,並且確信中方在2030年前,不會大規模侵略台灣。
美眾院通過決議譴責中國 國務院揭氣球細節
美國眾院以419人贊成、0人反對的票數,一致通過決議,譴責北京政府「明目張膽侵犯美國主權」的行徑。國務院則釋出新的氣球殘骸資訊,認定氣球廠商跟解放軍「直接相關」。
減少依賴?德中、美中2022年貿易額雙雙創新高
儘管德國政界不斷呼籲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但過去一年德中貿易仍再創新高。與此同時,儘管美中政治關係持續緊張,但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總額也創下了新高,進出口達到6906億美元。
德語媒體:氣球預示中美必有一戰?
《巴登報》感慨,假如美國打撈上來的氣球被證實確實是間諜氣球,那麼原本只是延期的布林肯訪華行程將更加不可能。《美因茨匯報》則擔心,氣球事件後中美關係將繼續惡化。
炸毀"北溪"是美國人幹的?中情局堅決否認
知名調查記者赫什(Seymour Hersh)發表了有關去年九月北溪二號輸氣管道被炸事件應由美國海軍負責的報導後,美國政府駁斥了這一說法。
東南亞調查報告:中國的地區影響力在下降
新加坡智庫東南亞問題研究所發表的最新年度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仍然被認為是該地區最有影響力的政治經濟大國。但如果被迫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美國則比中國更有優勢。報告同時指出,日本仍然是東南亞國家最信任的大國。
德語媒體:不惜一切代價用大炮打蚊子
雅虎德國網站刊評指出,假如中國發現一枚美國氣球闖入,一定會大發雷霆,因此西方今後在和中國打交道時必須嚴格遵守對等原則:凡是中國禁止西方企業的事情,中企在西方也不會被允許。《西德意志報》則感慨中美雙方都在不計代價地小題大做。
綠色產業補貼爭議:德法經濟部長稱訪美取得進展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和他的法國同行勒梅爾認為此趟華盛頓之行關於《降低通貨膨脹法》的磋商有「實質性進展」,但美方的表態卻保守得多。
上一頁
第50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