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其下轄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美倫敦談判 白宮促英國阻止中國蓋新使館
繼今年5月的日內瓦會談之後,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即將在英國倫敦與美國舉行新一輪貿易協商,各界預期談判焦點是中國是否鬆綁對美國的稀土出口管制。在倫敦期間,何立峰也將與英國財政大臣會談;與此同時,中國去年提出的新大使館計劃,再度成為焦點。
長平漫遊:那些連罵都不讓你罵的畢業演講
長平
「哈佛女孩」蔣雨融的畢業演講在中國社群網站引發激烈的爭論。時事評論作家長平推薦「別人家的別人家的孩子」匡靈秀的畢業演講——在中國輿論空間不見蹤影的優秀作品。
俄羅斯民調:德國成為最大敵人
直到去年,美國二十年來一直是俄羅斯人眼中最不友好的國家,今年的調查結果則顯示,德國取代了美國的角色。
川普马斯克吵架 美國太空計劃遭殃?
曾經是親密政治盟友的川普和馬斯克,兩人間如今產生了巨大裂隙。美國總統周四威脅說,要取消與馬斯克的SpaceX公司的聯邦合同;後者也一度威脅說,要封存龍飛船。目前,NASA高度依賴SpaceX的龍飛船,該公司還參與了美國國防部的一些尖端項目
美中代表團將於周一在倫敦繼續貿易談判
川普表示,美中兩國政府高級官員將於周一(6月9日)在倫敦會晤,展開下一輪貿易談判。稀土和其他關鍵礦產是中國手中的重要籌碼。
德語媒體:不應對中國抱有幻想
媒體看中國
《焦點》雜誌發表評論稱,面對全球經濟格局的重塑,越來越多的歐洲企業期望中國能夠替代美國,成為可靠的夥伴。《新蘇黎世報》評論稱,韓國新總統希望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但這種「務實外交」脫離現實。
德語媒體:為什麼不去譴責中國?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評論稱,相較於任何來自歐洲或美國的和平倡議,習近平只需給莫斯科打一個電話,就可以很快結束俄烏戰爭。《南德意志報》寫道,中美之爭早已超越關稅層面,已經蔓延至供應鏈和技術領域,因此解決爭端也將變得更加困難。
美國再次否決 安理會未通過加薩停火草案
在加薩地帶飢荒與人道危機惡化之際,聯合國安理會針對加薩立即且永久停火的草案投票表決,除了美國之外的所有成員國皆投贊成票。美國強調,不會支持未譴責哈馬斯的任何草案;中國代表則質疑美國「濫用否決權」。
德語媒體:歐洲應強化對台關係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當今世界地緣政治緊張和貿易衝突不斷的大背景下,歐洲更應當加強同台灣的夥伴關係。《時代》周報報導稱,美國國務卿盧比奧的「六四」聲明,可能會使本已緊張的中美關係進一步加劇。
梅爾茨與川普会談有哪些棘手話題?
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又譯默茨)將在周四(6月5日)在華盛頓與美國總統川普会面。德美關係中目前有不少的摩擦點。
韓國:國家危機結束
韓國有了新總統。隨著李在明當選,這個病怏怏的東亞民主國家暫時回歸政治穩定。
川普:習近平很強硬 難以達成交易
美國總統川普周三在其社群網站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很強硬,「極難與他達成交易」。
民調顯示:對中國好感上升,美國聲譽下滑
美國民調機構Morning Consult的一項最新分析顯示,全球範圍內對中國的好感度正在上升,而對美國的好感度則持續下滑,川普宣布的「解放日」是一關鍵的轉折點。
德語媒體:中美貿易戰「硝煙再起」
媒體看中國
三周前,中美談判代表就暫緩執行懲罰性關稅達成協議,美國財長貝森特和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在日內瓦湖畔漫步交談的畫面讓全球股市都鬆了一口氣。然而90天的休戰期還沒過去三分之一,雙方又開始相互指責對方違反協定,貿易戰再度升級似乎已經在所難免。
美駐以大使:法國可以讓巴勒斯坦在蔚藍海岸建國
在關於結束加薩戰爭、尋求巴以長期和平的辯論中,法國和美國越來越不同調。針對法國推動巴勒斯坦建立獨立國家的倡議,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要法國拿出自己的一塊領土給巴勒斯坦建國。
德語媒體:有勇無謀的川普对華戰略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對川普来說,遏制中國才是重中之重,其他一切都是配菜而已。《南德意志報》指出,川普正在逆轉華盛頓半個世紀前開啟的親北京政策,但他的對華戰略卻顯得強硬有餘,智謀不足。
德國外長:有信心與華盛頓解決關稅爭端
德國總理梅爾茨本周將前往華盛頓,與美國總統川普会面,而德國外長瓦德富已於上周到訪華盛頓。在這一背景下,瓦德富在周日的電視採訪中表示,有信心與美國就關稅爭端達成共識。
德國總理下周訪美
德國新總理梅爾茨終於敲定了白宮之行。這將是繼基輔之行之後,他上任以來最重要外交行程之一。下周三他將啟程前往華盛頓,與美國總統川普举行首次正式會談。雙方討論的核心議題會是什麼?
北京回應美防長:勿把台灣當籌碼,亞太或成「火藥桶」
華盛頓與北京關係緊張之際,美防長赫格塞斯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的發言引發了風波。他表示:「中國構成的威脅是真實的,而且可能迫在眉睫。」中國外交部回應對方兜售陣營對抗的冷戰思維,抹黑中國,並指美國在亞太地區煽風點火,正將亞太地區變成「火藥桶」。
歐盟高官卡拉斯:警惕中俄聯手改變全球秩序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表示,歐洲在「川普政府的嚴厲關愛」後已加大國防開支,同時她呼籲與美英及印太夥伴聯手應對中國的「經濟實力」。
美國防長:中國若攻台將帶來「毀滅性後果」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周六表示,如果中國試圖「征服」台灣,將會帶來「毀滅性後果」。《華爾街日報》指出,這是自赫格塞斯今年一月上任以來就台灣問題發表的最強硬的聲明。
所謂的美國人「囤貨潮」從何而來?
「美國消費者恐慌囤貨」、「美國人『打飛的』來中國掃貨」……,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大量類似的訊息充斥中國輿論場。法新社的一篇報導指出,這些說法背後是中國官方意志,而此類不實訊息給中美貿易休戰蒙上陰影。
美國挺台升級?川普2.0擬加碼對台軍售
美國官員透露,美國計劃增加對台軍售,規模將超過川普第一任期的水準。同時,美國敦促台灣在野黨不要反對政府將國防預算提至GDP3%的計劃。中國外交部回應表示,美國應停止製造台海局勢緊張因素。
德語媒體:影視領域的中美脫鉤
媒體看中國
《商報》文章指出,川普要讓「美國電影再次偉大」,習近平則希望影視作品「講好中國故事」:中美之爭並不僅侷限於關稅和貿易,文化領域的爭奪也同樣激烈。《法蘭克福匯報》評論寫道,隨著美國進一步收緊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政策,中美學術領域也在脫鉤。
馬斯克退出川普政府,結束動蕩的改革之路
馬斯克將離開川普政府,結束其作為「特殊政府雇員」的130天任期。此間他大刀闊斧推進裁員改革,但未能實現所承諾的聯邦開支大幅削減。 4月馬斯克公開表達對「對等關稅」政策的不滿並向川普首席貿易顧問開炮。日前,馬斯克又批評共和黨主導的稅改法。
德語媒體:川普将亞洲推入中國的懷抱
媒體看中國
在台灣遭到攻擊時站在哪一方?與誰在人工智慧與半導體領域合作?由誰來建設本國的港口和鐵路?在所有這些東南亞國家遇到的問題上,《法蘭克福匯報》認為,川普都提升了中國的機會。
賴清德承諾購買更多美貨 強化台灣抗壓性
台灣面臨川普政府可能徵收32%關稅的威脅。賴清德表示,擴大採購美國商品將有助於促進雙邊貿易平衡,減少貿易逆差,並強化台灣在國際能源市場的多元性與抗壓性。
美國擬暫停受理國際學生簽證面談 擴大審查社媒
多家媒體27日引述美國國務院內部電報指,美國將暫停接受新的學生簽證面談預約,且準備擴大審查簽證申請人的社群媒體帳號。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未直接證實電報內容,僅強調會「運用一切工具」審查所有欲入境美國者。
歐盟議會代表團、美國關島總督訪台
歐盟議會一個代表團周日抵達台北,並將與台灣總統賴清德會晤。與此同時,美國關島總督也訪問台灣。關島被認為一旦台海發生衝突將成為美方關鍵的軍事部署據點。
佛洛伊德死亡事件五周年 BLM運動面臨重重壓力
五年前的這一天,美國黑人佛洛伊德之死震驚世界,並嫌棄了全球性的「黑人的命也是命」( Black Lives Matter)抗議浪潮。五年後的今天,隨著川普出任美國總統,BLM運動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昔時瑰玉 今日負擔:哈佛大學的中國緣
川普政府不準哈佛大學繼續招收國際留學生,除了指責其「反猶」之外,另一大緣由就是認為這座頂尖學府「過於親共」。事實上,與中國的科研合作,以及歷屆眾多中國留學生,都曾讓這所高校獲益匪淺。但是近年來,這層關係不斷遭到美國政界的非議。
川普威脅對蘋果等智慧型手機徵收25%關稅
川普再掀貿易保護風暴,要求蘋果等公司將智慧型手機生產遷回美國,否則將面臨高額關稅。
台灣加速無人化軍力建設 應對中國武力犯台威脅
在面對中國可能於2027年前對台動武的威脅下,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近日表示,將於今年正式列裝首批無人機部隊,並以此逐步替代老舊戰車,推進武庫現代化。台灣此舉受到烏克蘭戰場經驗啟發,旨在增強低成本、高機動性的防禦能力。
美國靠不住,烏克蘭望歐盟進一步力挺
川普在周一與普丁通話後選擇不實施新的對俄制裁,這顯然讓烏克蘭感到失望。有報導稱,烏克蘭將向歐盟提出針對俄羅斯的更嚴厲的制裁計劃。在華盛頓政策搖擺的背景下,基輔希望歐盟能承擔起新的領導責任。
美國警告使用華為晶片 北京稱「霸凌」
美國上周警告使用華為人工智慧晶片後,北京本周三予以譴責,並誓言將採取措施打擊美國的「霸凌」行為。與此同時,正在台灣的英偉達總裁黃仁勳在一次科技展上表示,美國政府對華人工智慧晶片出口管制是「失敗的」。
德語媒體:「硅盾」還能保障台灣安全嗎?
媒體看中國
《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稱,美國前總統川普高關稅措施以及推動高科技企業回流美國的政策,不僅對台灣的晶片產業構成了威脅,同時也有可能會削弱台灣的「硅盾」,即晶片產業帶來的地緣安全保障。
中俄計劃在月球修建核電站
按照計劃,這座核反應堆在2035年落成之後,將為月球國際科研站項目提供能源,以支持對月球南極的研究和探索。
德語媒體:迅速崛起的中國軍火工業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認為中國軍火的價格相對低廉、不提政治附帶條件,而且無需給出用途說明,使其在一些政治複雜或財力有限的國家中越來越具有吸引力。《法蘭克福匯報》則關注了中國政府新近推出的公務接待中的全面「禁酒令」及其對中國職場酒文化的挑戰。
美軍基地下的沖繩:安全保障,還是不公遺產?
沖繩,這個位於日本最南端的群島,既是風景如畫的渡假天堂,也是美日安全同盟的戰略前哨。二戰後遺留下來的美軍基地,佔據了四分之一的島嶼土地,至今仍深深影響著當地人的生活。沖繩人在矛盾中生存:渴望和平與發展,卻不得不面對戰爭風險與歷史創傷的延續。
客座評論:印巴空戰是否會增強北京武統台灣的信心
鄧聿文
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最近印巴空戰中國出口武器的首次戰場勝利,是否會極大增強北京在解決台灣問題上對台動武的可能性,這是外界在目前兩岸緊張態勢下評估北京的對台戰略時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川普与普丁通話前夕 俄軍發動開戰後最大無人機襲擊
美國總統川普称 ,下周一他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展開通話,力促結束俄烏衝突中的「血腥屠殺」,克里姆林宮稱正準備此次通話。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再次呼籲國際社會對莫斯科實施新的制裁。
「休戰」90天 中國對美出口商謹慎樂觀
中美代表就暫停執行「對等關稅」九十天達成協議,這對於過去一個月來對美業務幾乎停滯的中國出口商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但對大多數商家來說,現在畢竟只是暫時「休戰」,未來的不確定性仍揮之不去。
美國將放鬆制裁 敘利亞有望迎來投資潮
T川普宣布將解除對敘利亞的制裁,大馬士革一片歡呼。不過,制裁多快能夠解除呢?敘利亞經濟比戰前縮水了85%,百廢待興。新領導層面臨著重建國家的艱巨任務。
德語媒體:「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
媒體看中國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中美關稅之爭剛剛宣佈「休戰」,北京就發布了國家安全白皮書,也許這只是時間上的巧合,但白皮書發出的訊息卻非常明確:在北京看來,中國同美國以及西方陣營的對抗態勢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美國第一夫人銅像在斯洛維尼亞失竊
一座與真人大小相同的美國第一夫人梅蘭妮亞·川普的青銅雕像在斯洛維尼亞被盜。警方證實,該雕像在5月13日突然不翼而飛。銅像被從腳腕處鋸斷。
「我們被拜登騙了」 美國記者出書揭內幕
兩名美國資深記者合著的一本書揭露,儘管種種跡象顯示前總統拜登的體力和精神衰退嚴重,他的團隊卻竭力掩蓋、拖延行動。民主黨不得不在選戰後期臨陣換帥,最終不敵川普。
APEC未談美關稅對策 同意須改革WTO
本次APEC會議未討論如何共同應對影響許多成員國的美國關稅問題。不過,會後的聯合聲明中不僅強調了世貿組織的重要性,也指出世貿組織有必要進行改革,以使其更符合當今現況。
德語媒體:北京的台灣戰略
媒體看中國
《商報》評論認為,北京也深知武力攻台並無絕對把握,因此中國更傾向於以軍事施壓、輿論操控和政治干預的方式令台灣不攻自破。《南德意志報》評論指出,只有調整自身的財政和產業政策,歐洲才能在中美貿易衝突中立於不敗之地。
自由歐洲電台收到部分經費 數千萬美元仍然懸置
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全體法官作出裁決,要求美國全球媒體總署(USAGM)向包括自由亞洲電台、自由歐洲電台等在內的公共媒體發放國會指定撥款。自由歐洲電台表示收到本應由4月份撥付的一筆經費。
川普民調支持率回彈
在關稅貿易戰出現緩和跡象的背景下,美國總統川普的國內支持率出現回升,民眾對其經濟管理能力的認可也有提高。
上一頁
第5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