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其下轄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美國檢方公佈川普案起訴書:性質嚴重
美國司法部委任的川普私藏機密文件案特別檢察官史密斯6月9日公佈了針對川普的起訴書,總共包含了37項指控,涉及大量國家機密。檢方表示,這是觸及國家安全的重罪,法院應盡快開庭審理。
命運再懸!英法院駁回阿桑奇引渡上訴
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上交到英國高等法院的兩項上訴近日被駁回,無國界記者組織認為,51歲的阿桑奇現在被移交給美國的可能「比以往都要大」。他的妻子透露,阿桑奇下周將在英國發起「最後一搏」。
韓國召見中國駐韓大使抗議其"挑釁行為"
韓國本周五(6月9日)召見中國駐韓大使邢海明,就其對韓美關係的評論提出抗議。邢海明周四在與韓國最大在野黨民主黨黨魁李在明會面時說,美國正竭力打壓中國,有的人賭美國贏、中國輸,這顯然是誤判,沒看清歷史大勢。
被ChatGPT害慘! 美律師闖下大禍
人工智慧程序ChatGPT再次受到熱議。一名美國律師在準備法庭文件時使用這款AI,結果它杜撰了根本不存在的案件和裁決,這不僅讓律師尷尬到社死,並可能導致他面臨法官的懲罰。
美參院外委會通過「結束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法案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全票通過「結束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的法案。該法案要求國務卿致力於爭取在美國參與的國際組織中取消中國享有的發展中國家地位。中國外交部回應稱,把發達國家帽子強加給中國是美國一張牌,「醉翁之意不在酒」。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被「敲骨吸髓」還是經貿轉骨?
台美簽訂首批「21世紀貿易倡議」,遭北京批為不平等的「幌子」協議。這份台美斷交以來最完整全面的貿易協定,是讓台灣擺脫對中依賴?還是如北京所說反被「敲骨吸髓」?DW採訪專家請他們提出觀點。
川普因機密文件案 成首位聯邦政府起訴的美國前總統
美國前總統川普8日表示,他已因機密文件案被起訴,這將使他成為首位被聯邦起訴的美國總統。目前我們知道什麼?
德語媒體:歐洲不應介入中美衝突
一段時間以來,中美關係變得越來越具有火藥味:兩國軍機和軍艦連續發生兩起"險些"相撞事件後,中國國防部長又拒絕了美國防長奧斯汀開展對話的邀請。
美日台共享無人機數據?中國反對、台灣否認
《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說法,稱美國、台灣和日本將共享海軍無人機的即時數據。專家指,此事若屬實顯示三方政治互信程度高。但台灣國防部稍晚否認消息;中國外交部則重申「一中」原則、勿與台開展軍事聯繫。
美駐華大使:中國為政治針對美企 將予以反擊
中國先前對美光祭出貿易禁令,並無預警搜查多家美企。美國駐華大使7日表示,這些行動出於「政治動機」,美方將抵制並進行反擊。
北約將舉行史上最大空軍演習 看點有哪些?
美國和德國官員表示,演習將「絕對令人印象深刻」,並表明北約領土是一條政治「紅線」。 這場以德國為主、北約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空軍演習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看點?
字節跳動前高管稱中共曾訪問TikTok香港抗議者數據
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的一名前高管指稱,公司黨委成員可獲得「超級用戶」資格,也被稱為「上帝資格」,查看字節跳動收集的所有數據,包括美國用戶的數據。該公司否認了這一說法。
專訪:美國是時候表明有對話的意願
中美季辛吉研究所所長戴博(Robert Daly)接受DW採訪時表示,美中軍方開啟對話很重要,為形成這一局面,美國應取消對中國防長李尚福的制裁。
布林肯傳數週內訪華 或見習近平
多家國際媒體引述不具名美國官員消息報導,布林肯將在數週內重啟延宕已久的訪華之旅,或將會見習近平。美國國務院尚未證實,目前已知消息有哪些?
日澳美共同出資擴建太平洋海底電纜
日本宣佈,與美國、澳洲共同簽署一項價值9500萬美元的海底電纜項目,該項目將進一步連接密克羅尼西亞等太平洋島國,改善印太地區通信,而中國正在該地區日益擴大影響力。
中美緊張下 歐盟將如何參與印太安全?
在中美因台灣等系列問題陷入外交緊張之際,歐盟派出了一個高規格的代表團參加亞洲頂級安全論壇香格里拉對話,承諾更多參與印太安全,以維護地區穩定。
德國出口4月重新實現增長 從中國進口貨物最多
今年第二季度,德國出口出人意料地出現了穩健增長的勢頭。四月份出口實現了1.2%的增長。不過,經濟學家們預計,來自中美市場的推動力將有所下滑。
美中高層外交官北京會晤 時機敏感惹議
六四紀念日期間,美國一批高級外交官員抵達北京,並於這週一會晤中國官員,遭民運人士批為「在傷口上撒鹽」。此行被視為是美方試圖緩和雙邊關係的另一舉措,雙方談了什麼?
美國印度將加強國防工業合作
印度政府6月5日對外界表示,該國與美國已經達成了一份未來幾年的國防工業合作路線圖。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將讓印度在軍工領域更具雄心。與此同時,德國防長批評印度過於依賴俄羅斯軍火。
德語媒體:中國應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負責任的大國
今年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安全對話變成了中美交鋒的"戰場":中國指責"某些大國"在亞太拉幫結伙,製造紛爭和衝突。而美國則指責中方拒絕中美軍方的溝通和會談,並敦促中國軍隊停止危險的挑釁。
多國海上聯演印尼開幕 美中軍艦均到場
儘管目前美中關係存在不少裂痕,但兩國都選擇派出軍艦、參加周一在印尼開始的多國海軍聯合演習。據法新社看到的一份印尼軍方名單,預計澳洲和俄羅斯也派出軍艦參加演習。
美中軍艦險相撞 白宮:中國侵略性日增恐致傷亡
美中軍艦週末險些在台海相撞,美國白宮週一(6月5日)表示,中國解放軍越來越具侵略性,恐將導致「有人受傷」。不過專家告訴DW,中國對此事的反應也許暗示著中美開啟討論的前奏。
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抵京訪問
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周日抵達北京,並將於接下來一周舉行會晤。美中關係緊張之際,華盛頓尋求加強與中國的溝通。
中國:中美激烈衝突對抗是「世界不可承受之痛」
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在香格里拉對話上表示,如果中美發生激烈衝突對抗,將是世界不可承受之痛,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才是中美相處之道。但他強調,在台灣問題上,中國不會容忍任何挑釁行為。
股市滑坡 百萬富翁人數減少
去年全球低迷的股市,也令很多富豪的財富大幅縮水。百萬富翁俱樂部的人數明顯低於往年。
美國中央情報局長秘密訪問中國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表示,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上個月秘密訪問中國。這位情報官員進行過多次敏感的訪問,包括在 2021 年底訪問俄羅斯,討論莫斯科準備入侵烏克蘭的跡象。
美國防長批北京拒絕對話 中國:責任在美方
美國防長奧斯汀周六在香格里拉對話上強調,台海衝突將造成毀滅性後果。他也表示,美中對話對於避免可能導致衝突的錯誤判斷「至關重要」。此前,北京方面拒絕了他與中國國防部長的正式會面。
美國智庫:中國沒有大規模擴大與俄羅斯的貿易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一項研究顯示,自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等一些國家加強了與俄羅斯的貿易,但其幅度遠遠小於印度、土耳其、希臘等國。此外,有跡象表明,中國在與俄羅斯的經濟交往中保持了一定的克制。
台美貿易倡議簽署協定 中國批美「掏空一中原則」
無視中國的反對,美國周四與台灣正式簽署「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深化雙邊經貿合作關係。中國外交部指責美國的做法是「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的最新例證 」。
報告:中國投資開源情報 蒐集美軍資訊
一家美國情報公司的分析指出,中國官方和解放軍正在美國國防部、智庫和私營企業的公開數據,藉此更瞭解美軍的能力,其中也包含涉及跟台灣有關的防衛資訊。
美國債務上限法案在參議院過關
為了在6月5日的違約最後期限之前讓法案過關,美國國會在跟時間賽跑,最後終於在週四通過法案,可送交美國總統拜登簽署。
馬斯克訪華成中國焦點 傳曾經會晤丁薛祥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6月1日結束炫風訪華行。有外媒報導,他週三曾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會晤,但中國官方尚未證實這項消息。
俄控美用iPhone監控外交官 蘋果否認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稱,他們發現美國政府入侵了俄羅斯數千支iPhone手機,其中包含其他國家在俄外交官的手機。網安公司卡巴斯基說,有數十名員工的設備在這次行動中遭到破壞,但該公司並未直接將此歸咎於美國。
李尚福簽署備忘錄 將與新加坡開設國防高層熱線
中國與新加坡周四為設立一條國防領導人熱線電話奠定基礎。新加坡是美國在亞洲的緊密夥伴國。此次備忘錄簽署正值北京部分暫停與華盛頓高層對話之際。
李尚福拒絕會晤 美防長:令人遺憾
《華爾街日報》29日報導,中國拒絕了美國提議雙方國防部長於新加坡會晤的請求。對此,美國防長奧斯汀表示「令人遺憾」,中國則要求美國「展現誠意」。為什麼中國拒絕此提議?
紐約警官捲入中國「獵狐行動」案件開審
一名前紐約市警官被指控為中國特務,涉嫌恐嚇在美國的「中國逃犯」,試圖脅迫他們返回中國。美國週三在紐約針對涉及中國「獵狐行動」的此案,展開首次聯邦審判。
德語媒體:北京拒絕中美防長對話
中美關係不斷緊張化之際,華盛頓方面非常希望中美兩國防長能夠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期間舉行會晤。但中國方面已經明確表示,目前並不具備中美雙方開展平等對話的條件。
美商務部去年拒絕四分之一出口中國的許可證申請
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在本周二公佈的一項書面證詞中說,美國商務部正密切審查向中國出口商品的許可證申請,去年對26%的申請予以拒絕或退回,目的在於阻止可能會推進北京軍事化的出口。
AI威脅堪比核戰?東西方態度不同
ChatGPT問世以來,人工智慧(AI)成為關注焦點,但一批全球頂尖科學家和企業領袖,近日卻要求正視人類文明可能毀滅的風險,其中包含ChatGPT母公司的執行長。他們的擔憂為何?東、西方對待AI發展的態度又有何不同?
南海較勁:美稱中國戰鬥機逼近挑釁攔截
美國週二指控,一架中國戰鬥機日前在南海國際空域,對美軍偵察機進行「不必要的挑釁攔截」,最近距離僅400呎;中方則呼籲美國「停止危險的挑釁行為」,勿卸責中國。這是今年以來,美中兩軍最激烈的摩擦事件之一。
打擊芬太尼 美國制裁中國13個實體與個人
為了打擊芬太尼的濫用,美國政府週二宣佈制裁中國和墨西哥的17個實體與個人,引發中國駐美大使館的抗議。
美歐經濟高官會晤 協調經貿政策應對中國
本周,美國和歐盟高層官員在瑞典會面,討論跨大西洋兩岸的貿易和科技協作。有消息人士透露,由於歐洲方面的堅持,會議聲明的最終文本在有關中國的多個地方做了軟化處理。
美國工廠加班為烏克蘭生產彈藥
為了滿足烏克蘭對武器的需求,美國兩家工廠正在加班加點生產彈藥。德國之聲記者獲准進入了其中位於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的一家工廠。
盧拉會見馬杜羅 巴委跨入「新時代」
委內瑞拉領導人馬杜羅在出席於巴西利亞舉行的地區峰會之前會見了巴西左翼總統盧拉。此前,盧拉的右翼前任博爾索納羅禁止馬杜羅進入巴西。
與美國「太空競賽」:中國再有三名太空人升空
中國成功運作著自己的空間站「天宮」,並與美國一樣計劃近些年內實現載人登月。周二,中國再次將三名太空人送入太空,接替「天宮」現有太空人。
客座評論:中美春暖花未開
時評人鄧聿文觀察到,中美高層近期接觸似乎更多由美方主動發起,中方處於冷靜觀察狀態。他認為,用"春暖花未開"來描述近期的中美關係,可能是恰當的。
美欲限縮中國晶片發展 出口管制有用嗎?
美國及其盟友近日加大力度、限制中國獲得先進的半導體晶片製造設備。專家表示,這些措施可能影響中國相關產業的發展,但此舉也會對美國公司造成附帶損害。
南海情勢升溫 美日菲將首次舉行海防聯合演習
雖然菲律賓官員強調這只是例行演習,但美國、日本和菲律賓的海岸警衛隊將首次在南海舉行3國海上演習,此舉被認為是因應中國在該區域的擴張與軍事行為。
百歲季辛吉如何評價自己與世界?
季辛吉在他百歲生日之際接受了德國《時代周報》採訪。這位美國前國務卿談到了俄烏戰爭、中美關係、人工智慧等多個當下的熱門話題,也回應了「是否應該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拜登和習近平是否擁有足夠的智慧、解決美中對抗」等問題。
義大利總理:退出一帶一路仍能與中國友好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日前表示,即使義大利退出「一帶一路」協議,仍可能與中國建立良好關係。與此同時,義大利政府正在審查中國投資者在義大利企業的股東更新案,顯示該國開始忌憚中國的影響力。
上一頁
第42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