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其下轄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向中國出賣機密 美國退伍軍人被捕
一名美國退伍軍人10月6日從香港返回三藩市時在機場被捕,他被指控非法持有並試圖轉交機密國防訊息。美國聯邦司法部稱,這名退伍軍人此前還試圖通過電子郵件向中方提供機密資料。
消息人士: 中越正在為習近平下月或訪河內做準備
越南對於中美這兩個超級大國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繼拜登之後,習近平也將訪問河內?據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報導,相關行程在籌備中,但尚未最後確定,雙方對於聯合聲明以及其中是否提到「命運共同體」這樣的具體內容也還在商議中。
拜登180度大轉彎:宣佈延建邊境牆
拜登政府宣佈延建邊境牆。他表示別無選擇,因為根據法律,川普政府撥付的建牆資金必須在2023年用完。
彭博社:五角大樓加快為指揮官開發人工智慧工具
據彭博社報導,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凱瑟琳‧希克斯表示,五角大樓正加快為印太美軍指揮官開發人工智慧工具。
客座評論:中美競爭,前景如何?
本文作者認為,無論華為為代表的高科技民營企業,還是過去十幾年長足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都預示著中國經濟未來中短期內的產業升級,可能無懼於美國的封鎖和打壓。
芬太尼泛濫成災 美國宣佈對中國實體和個人實施制裁
周二,美國宣佈對中國一個生產和銷售毒品用化學品的網路實施制裁,這些化學品當中也包括在美國引起毒品危機的芬太尼。
德國8月出口連續第二個月下降
因全球市場需求疲軟,德國8月份出口連續第二個月出現下滑,進口也意外出現下降。德國8月對中國的出口環比增長1.2%。
台企助華為建廠?台灣政府:無涉半導體
有外媒點名4家台灣企業幫助華為相關企業,在中國深圳興建半導體廠,或有違反美國制裁令之嫌。台灣政府官員週三回應強調無涉關鍵技術,但官方將展開調查,涉事四家公司也紛紛表態。
美參院代表團將訪中日韓 多數派領袖舒默領銜
由美國兩黨參議員組成的代表團10月將訪問中國、日本和韓國。參議院多數派領袖舒默的辦公室周二宣佈了這一消息。
TikTok周三起停止印尼電商業務
短影片平台TikTok宣佈,從周三起將停止在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度尼西亞的電商業務。上周,印度尼西亞政府發布新規定,稱為了保護數百萬小型企業的利益,今後將不得在社交平台從事直接銷售。
德語媒體:晶片之爭,中國巧妙出牌
《新蘇黎世報》的一篇評論指出,中國冷靜面對美國在晶片領域的制裁和管制,沒有憤怒地拍案而起,而是深思熟慮、巧妙出牌。《商報》則發表評論稱「中國風電企業做對了很多事情」,因此可以突飛猛進、進入新市場。
美國政局影響對烏援助 拜登與盟友磋商
美國政府不久前成功避免了停擺,但華盛頓對基輔的新援助在達成臨時預算之後仍處於停滯狀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被罷免給事態更添變數。白宮表示,若沒有國會額外撥款,美國對烏援助只能再持續幾個月。總統拜登正在努力進行協調,他在周二致電主要盟友。
史上首次 美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遭罷免下台
今年初才上任的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意外遭到罷免下台。麥卡錫數月前曾與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加州會面、引發中國不滿,因而為兩岸民眾廣知。他這次為何遭共和黨內「逼宮」?
德語媒體:台海戰爭是顯而易見的危險
《商報》指出,北京可能擔心隨著時間推移,對台動武的成功機率會下降,或許會想抓住當前時機發動進攻。《時代線上》認為,中國電動車在價格、性能和軟體上還未優於德國競爭對手,但若忽視其潛力就太傻太天真。
IMF主席支持改革擴大中國投票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對可能賦予中國更多投票權的改革表示支持。她同時警告,若該組織仍沒有足夠財政支援來援助陷入困境的國家,將造成「毀滅性」後果。
諾貝爾醫學獎揭曉 匈美科學家分享殊榮
10月2日,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宣佈,本年度諾貝爾醫學獎授予匈牙利科學家卡裡卡(Katalin Karikó)和美國科學家魏斯曼(Drew Weissman)。
英國簽40億英鎊合同打造核潛艇抗衡中國
英國國防大臣對美英澳AUKUS聯盟的核動力潛艇項目發表聲明稱,英國與軍工企業貝宜系統簽訂40億英鎊合同打造新潛艇,此舉是為抗衡中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野心。
增加軍援未寫入過渡預算案 拜登讓烏克蘭放心
雖然美國國會在最後一刻達成的過渡性預算案並未包含增加對烏軍援的款項,但是總統拜登向基輔方面保證,會繼續支持烏克蘭。隨著戰爭時間不斷拉長,共和黨陣營反對增加援助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收買網紅、控制外媒 中國遭美批操弄資訊
美國政府28日再度發表報告批評中國在全球操縱資訊,詳列各種例證,直指北京不只透過網路社交媒體影響全球輿論,更在非洲等地區控制媒體,藉此傳播虛假、帶有偏見但有利於中國官方的訊息。對此,中國外交部反駁稱美國「炮製」虛假訊息。
牆外文摘:美國拋棄台灣會增加更大戰爭風險
有評論指出, 2024年總統選舉是美國從中國帶來的雙重震撼中驚醒後的首次大選,然而,候選人對這一話題的討論卻少得可憐,讓人訝異。低估中國風險是美國長期以來的戰略錯誤,拋棄台灣會增加今後爆發更大戰爭的風險。
預算案達共識 美國政府暫不「停擺」
在最後期限前三個多小時,美國國會兩黨終於就過渡預算案達成妥協,暫時避免了美國政府遭到「關門」。然而,這份預算案仍然不包括援助烏克蘭的支出,朝野兩黨在其他方面的分歧也依然嚴重。
美國國務院任命資深外交官蘭伯特為中國事務負責人
拜登政府在9月29日任命資深外交官蘭伯特為美國國務院對華政策負責人。蘭伯特將擔任負責中國和台灣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並領導對華政策協調辦公室。
暴雨圍城! 紐約交通癱瘓全市進入緊急狀態
本周五紐約市遭遇破紀錄的傾盆大雨,幾條主要道路被洪水淹沒,街上的汽車被洪水淹沒,交通大堵塞。有居民抱怨說,他們未收到有關洪澇的任何官方警告
預算談不攏 美國政府停擺迫在眉睫
美國政府正處於停擺邊緣,民主黨和共和黨希望在最後一刻避免政府停擺,但共和黨強硬派拒絕提供臨時資金,要求大幅削減開支和加強邊境安全,民主黨人和白宮認為這些要求過於苛刻。若美國政府停擺,數十萬公務員將被迫休無薪假,許多公共機構將暫時關閉。
人氣不再 外企對中國信心難拾
中國去年年底取消了嚴格的清零政策,重新打開國門。然而,難以預測的新政、與政府部門溝通不暢等等, 中國對於外資企業的吸引力已今非昔比。
誰會是晶片大戰的贏家?
目前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生產所有類型的晶片,有專家認為,中長期看,中國是唯一有可能做到晶片自給自足的國家。
共和黨初選辯論川普缺席仍是贏家 中國被提及
在美國共和黨總統初選第二場辯論中,川普的黨內競爭對手進行了一場混亂的角逐。缺席的川普、現任民主黨總統拜登受到攻擊。競爭者之間也就中國、移民和經濟議題發出指責。
美國預計將無限期延長韓晶片商對華出口豁免
據韓聯社報導,美國商務部預計將無限期延長韓國晶片製造商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對中國半導體相關設備出口管制措施的豁免。
「中國芯」真的要「遙遙領先」?
中國的科學家們宣稱已經初步掌握了利用粒子加速器生產先進晶片的相關技術。如果成功,將意味著中國可以擺脫美國的制裁,真正走上晶片自產的道路。但同時,低迷的經濟,也讓中國的晶片研發產業面臨「貧血」的困境。
又有三家新疆企業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
美國國土安全部日前宣佈對三家新疆企業實施進口禁令,使得相關實體名單上的中國企業數量增加到27。中國外交部回應譴責美方「污衊抹黑」,「打著人權幌子干涉中國內政」。維吾爾團體則對美國相關制裁措施的進度感到不滿。
北韓驅逐非法越境的美國士兵 美官員:已被關押
平壤周三透露,決定驅逐非法入境的美國陸軍二等兵金,稱他此前非法進入北韓是因對美軍內部「非人虐待和種族歧視感到不滿」。晚些時候,美國官員透露,該士兵已經在中國被移交給美國關押。
華盛頓與太平洋島國建交 意在沛公?
美國宣佈承認庫克群島和紐埃島為「主權和獨立國家」,會與其建立外交關係,此舉或旨在遏制中國進一步進入太平洋地區。
美國正致力翻新老化的核武庫
美聯社獲得了難得的機會進入高度機密的核供應鏈關鍵設施,一窺技術人員如何進行老化核武庫的艱巨維護工作。美國能源部計劃,將美國核彈頭鈈芯產量提升至每年80個。
下大單?越南欲購美國F16戰機
據兩名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正在與越南就一項兩國最大一筆軍售進行磋商。這一協議可能激怒中國,若是協議達成,這會鞏固華盛頓和河內之間新升級的夥伴關係。目前的討論仍處於初期階段,具體條款尚未敲定。
中國異議人士陳思明離開台灣 稱已抵加拿大
因參與維權活動而多次受到拘捕的中國異議人士陳思明8日稱,他已抵達加拿大溫哥華,並感謝各界支持與協助。此前他曾滯留於台灣的桃園機場,並表示希望不要被遣返回中國。
只許實干家發言的「氣候雄心峰會」
9月20日,氣候雄心峰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與會者包括各國領導人、商業巨頭和專家學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主持了開幕式。中美兩大二氧化碳排放國的缺席,卻為峰會蒙上了陰影。
任正非自稱「果粉」 華為將成蘋果的威脅?
華為推出使用自制晶片的高階手機,有人認為這或許會帶給蘋果威脅,而華為總裁任正非也在一次活動中表示把蘋果視為「老師」、「說我是果粉也不為過」 。與此同時,路透社稱華為旗下的海思開始供應晶片給監控攝影頭企業。
歐美商會:中國想與外商有何種關係?
在華外企表示,中美之間就技術、貿易等的緊張關係,以及中國政策的不確定性,都影響著營商環境,導致部分企業重新考慮對這一巨大市場的投資。
美媒:中國前外長秦剛因婚外情被免職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稱,中國高級官員已被告知,今年7月被免職的中國外長秦剛在擔任駐美大使期間曾發展婚外情。目前他正在配合調查,而調查的重點是他的婚外情或者他的行為是否損害了中國的國家安全。
客座評論:解析侯友宜的兩岸「3D戰略」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在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就兩岸關係提出了所謂的「3D戰略」,這個論點看起來似乎四平八穩,但是細究起來卻又可能讓某些人不開心。
王毅見俄外長:推動全球治理更「公平合理」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週末會見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後,馬不停蹄前往莫斯科會見俄方盟友。與此同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在聯合國大會場邊會晤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兩人都同意應該好好處理兩國當前的關係。
德語媒體:中國人的忍耐也是有極限的
進出口數據急劇惡化、失業率居高不下、一些企業和機構開始降薪和拖延薪水。中國經濟陷入了過去幾十年從未有關的艱難境地,當前的局勢對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想必也是一場嚴峻的挑戰。
澤倫斯基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發出警告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啟程赴紐約參加聯大一般性辯論前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對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發出警告,並將普丁比作希特勒。
「三方經濟走廊」能否抗衡「一帶一路」
這個取名為三方經濟走廊的大型基建項目在很多人眼中是沖著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而來。專家認為,關鍵是需要快速施工、快速投入營運。
美越夥伴關係:兩情相悅還是各懷鬼胎?
就在幾天前,美國總統拜登訪問越南,兩國正式締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這對曾經的冤家能把酒言歡,顯然和越南的北方鄰居中國有關。中、美、越這組三角關係,將在今後的亞太地區越發凸顯其重要性。
俄載人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後,太空研究是美國和俄羅斯為數不多仍然維持合作的領域。周五,俄羅斯「聯盟MS-24」載人飛船在哈薩克斯坦升空,並在三個小時之後抵達國際空間站。
布林肯:後冷戰時代已經終結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表演講指出,自二戰結束以來基本穩定的國際秩序已經因為專制者崛起、新冠疫情等因素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美國在新時期的成功將有賴於以靈活的身段與新夥伴的合作。
客座評論:郭台銘與「人選之人」的副手人選
要獨立參選台灣總統的郭台銘宣佈他的副手是台灣資深藝人賴佩霞,這個副總統人選姑且不論適當與否,著實話題性十足。
拜登之子購槍瞞毒癮遭起訴 美史上首次
美國總統拜登之子亨特14日遭到起訴,這是美國歷史上首度有現任總統子女面臨此處境。此前,眾議院才剛對拜登展開彈劾調查,亦涉及亨特在海外的爭議。
客座評論:靠近美國的越共不怕得罪中共?
越美關係的升級是否會讓河內在對中美的選擇中事實上倒向美國,加入美國的反中陣營?政論家鄧聿文認為,河內在強化對美關係的同時也會小心翼翼,避免觸怒中國。
上一頁
第35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