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其下轄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川普遇刺事件仍疑點重重
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在一次競選活動上遭到槍擊的事件已經過去近一周,但案情仍撲朔迷離,凶手的作案動機是什麼?保安人員為何未能及時阻止事件的發生?
客座評論:北約中國正式對立,警惕引來三戰
鄧聿文
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北約和中國的正式對立,讓這個動蕩不安的世界又增添了一對危險的矛盾,不排除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
假如我是總統:川普的競選承諾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表示,一旦他再度入主白宮,他將驅逐數以百萬計的非法移民,提升關稅以重塑貿易關係。川普在選戰中,做出的承諾還有哪些?
在川普提名大會上的德國議員:美國仍是歐洲的安全保障
數千名共和黨人齊集美國威斯康辛州,參加提名川普为總統候選人的黨代會。DW華盛頓記者採訪了在場的德國基民盟議員施潘,談及川普可能的第二任期對跨大西洋關係的影響。
將川普置於「靶心」?槍擊案後拜登承認用詞有誤
拜登因為上個月辯論表現不佳成為輿論焦點,他希望人們更多關注川普的言行,「是時候把川普置於靶心了。」川普遭遇未遂暗殺之後,拜登接受採訪承認用詞有誤。
川普若當選 中國將成為「最大敵人」?
川普已在共和黨的代表大會上被正式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在上屆任期內,川普对中國發動了貿易戰。這一次他有哪些指向中國的政策主張?
美國聯邦法官駁回川普机密文件案
川普任命的美國聯邦法官坎農駁回了對川普在卸任後非法持有機密文件的刑事案件指控。特別檢察官史密斯表示將提起上訴,繼續尋求對川普的審判。
媒體:俄分享對付美國武器經驗給中國?美國會擔憂
據報導,美國國會跨黨派的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周一(7月15日)致信白宮,要求提供相關訊息:俄羅斯是否將對烏戰爭中應對美國武器的經驗分享給中國。
川普正式獲共和黨提名 副手萬斯是誰?
美國前總統川普15日正式獲得共和黨提名,出戰今年底的總統大選。川普也宣佈由參議員萬斯擔任副手;年僅39歲的萬斯初入政壇不久,過去曾發表反對川普的言論,如今為何獲川普重用?他各項議題的立場又為何?
川普遇刺受傷 全球震驚
美國前總統川普7月13日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次競選集會上遇襲受傷。1名現場觀眾被打死,兩人受重傷。槍手被安全人員擊斃。該事件是自1981年雷根遇刺以來美國發生的最嚴重的政治襲擊。
中國請求WTO設專家組解決與美國貿易爭端
由於未能與美國通過磋商達成《通膨削減法》有關新能源汽車補貼爭端的解決方案,中國商業部表示已向世貿組織提出設立專家組請求。
川普遇襲可能引發政治暴力不斷升級
美國前總統川普遇襲事件發生後,對美國政治暴力繼續升級的擔憂也變得更為普遍。事實上,學術研究一直在對美國政治暴力抬頭的趨勢提出警告。美國社會的分化和對立,還能被阻止嗎?
社媒上熱搜 官媒低調處理——川普遇刺在中國的反應
川普遇刺的消息在中國公眾中引起極大關注,其當選概率增加成為社群網站談論焦點。而全國性官媒《人民日報》只簡短報導川普遭槍擊,習近平向他表達慰問,重要官媒中國網發表"川普遇刺是美國政治暴力的縮影"一文,稱該事件無疑會加劇美國內部的撕裂。
事實核查:川普遇刺未遂,槍手到底是誰?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次競選集會上遭遇未遂暗殺。這一事件在社群網站上引發了大量虛假訊息的傳播。
分析:川普遇刺會否撼動美國大選?
美國前總統川普13日遭遇暗殺未遂事件震撼世界。現任總統拜登除了譴責政治暴力外,也呼籲各方團結。這起刺殺案是否會為選情投下變化球,使選情對川普更加有利?
川普突遭槍擊 目擊者稱:槍手就在屋頂上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一場活動發表演講時遭遇襲擊,當時情況怎樣?嫌犯是誰?目擊者怎麼說?
美國前總統川普遇刺右耳受傷 各國領導人譴責暴力
美國前總統川普7月13日在賓夕法尼亞州的政治集會上耳朵中彈。聯邦調查局證實,這起槍擊事件被視為一次暗殺企圖。美國特勤局通報,槍手已被擊斃,集會觀眾中1人死亡2人受重傷。
感染牛群的禽流感向潛在大流行邁進?
H5N1禽流感病毒在美國奶牛中傳播,引起廣泛關注。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該病毒可以通過牛奶感染其他哺乳動物,同時具有有限的空氣傳播能力。
歐洲新一輪軍備競賽?美將在德部署遠程武器
美國計劃在德國部署遠程武器,這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首次此類計劃。德國左翼與右翼黨派均對出現新一輪軍備競賽發出警告。
中國強烈反對美國涉藏法案 誓言捍衛自身利益
中國對美國總統喬‧拜登簽署的一項法案表達了強烈反對,該法案敦促北京解決西藏自治權爭議,中國誓言將「堅定捍衛」其利益。
中國能否超越美國成為第一經濟大國?
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雄心歷經了新冠疫情的打擊和房地產危機的影響,同時還受到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提升經濟增長將成為中共三中全會的首要關注點。
拜登健康疑慮加深 選前風波不斷
有報導指出,一位帕金森病專家在八個月內八次造訪白宮,引發外界對總統健康狀況的嚴重關切。
德國總理:在德國部署遠程導彈是一項「很好的決定」
在北約峰會在華盛頓結束之際,美國和德國發表聯合聲明,宣佈計劃從2026年開始,重新在德國部署遠程導彈。這是三十多年來的首次此類計劃。莫斯科已對此發出警告。
媒體:俄計劃謀殺德軍火商巨頭萊茵金屬總裁 被破獲
美國CNN電視台周四引述知情官員稱,美情報部門獲悉俄羅斯計劃謀殺德國軍火商萊茵金屬總裁帕佩爾格,將情報告知德方後,德方對帕佩爾格實施個人保護。德內政部長費澤爾周五表示,非常嚴肅地對待「顯著增加的威脅」。
客座評論:英美大選對中港的諷刺
曾志豪
英國選舉結束,保守黨慘敗、工黨上台;美國大選的候選人辯論激烈,拜登也被呼籲退選。這兩件事,對中港政治,帶來甚麼諷刺呢?
走線美國人數暴漲 他們為何急著潤?
最近幾個月以來,已有超過 3萬走線潤美的中國公民從南部邊境進入美國。德國之聲訪問了加利福尼亞州的邊境城鎮,與走線群體進行對話,他們為何急於前往美國?這與美國大選又有何關係呢?
中國軍艦現身阿拉斯加近海 美軍:符合常規
美國軍方稱,在臨近阿拉斯加的白令海國際水域發現多艘中國軍艦,其行動「符合國際規則」。根據美國公佈的訊息,最近10年間,中國軍艦已多次出現在白令海。
北約迎來75周年:問題多多 何去何從
北約領導人聚集在華盛頓舉行峰會。這次會議的議程不僅僅是慶祝成立75周年,還將討論對俄烏戰爭的應對措施,以及求索未來之路。
北約峰會彰顯實力 歐美政局均有挑戰
北約32國峰會旨在彰顯力量與團結。不過,歐洲仍有不確定感,其中也包括美國總統大選川普是否再次當選的因素。
阿斯麥總裁:中美晶片戰不應繼續升級
荷蘭晶片設備製造商阿斯麥(ASML)新任首席執行官富凱(Christophe Fouquet)發出警告稱,一旦中美晶片戰繼續升級,將會給歐洲帶來嚴重後果,因為歐洲的晶片產能連自己的一半需求都難以滿足。
選戰團隊準備好問題 拜登媒體採訪引爭議
美國總統拜登在首場電視辯論後接受媒體採訪。然而,兩位電台主持人表示,拜登的競選團隊為其提供了具體的問題供其使用。這引發批評。
牆外文摘:「愛國人士」的潛在暴力沒有消失
有文章指出,網路用戶對於日本的態度,已從早些年的敵視,逐漸轉變成為仇視。這種潛在的暴力,並沒有隨著中國政府對「仇日極端言論」的打壓而消失。
前ASML首席執行官:美中晶片爭端可能持續數十年
荷蘭晶片設備製造商ASML的前任首席執行官溫尼克認為,美國與中國在計算機晶片領域的爭端短期內不會結束。對於這家全球領先的晶片製造設備供應商來說,情況非常困難。
拜登打破傳聞:沒有計劃辭職
在一場重要的美國選戰採訪中,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只有上帝才能讓他辭職。
美國大選:民主黨會換下拜登嗎?
美國總統大選首場電視辯論結束,現任總統拜登表現不佳,黨內開始討論拜登退選是否會對民主黨更有利。拜登退選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退選,誰來補位?
AI大會上海舉行 中國努力追趕美國
7月4日至6日,世界AI大會再次在上海舉行。德廣聯記者走訪現場後發現,許多中國企業都在大力研發人形機器人。業界專家則指出,人工智慧領域中國依然落後於美國,但是前者正在各種不利條件下努力趕超。
上合中亞峰會:普習推動對抗西方聯盟
俄羅斯總統普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習近平呼籲與會國"抵制外部干涉",普丁則稱多極世界已成為現實。7月4日,上合組織正式接收白俄羅斯為成員國。
美國實體清單新增六家公司 四家涉培訓中國軍人
美國商務部本周二(7月2日)將六家公司列入貿易限制名單,其中四家被指與培訓中國軍隊有關。
拜登:「幾乎在辯論台上睡著」 民主黨內表示擔憂
美國總統拜登在上周與川普的辯論中表現不佳,拜登將其歸因於國際旅行帶來的疲勞。這一表現引發了民主黨內部的廣泛討論和擔憂。
時隔5年,美國首次包機遣返逾百名中國非法移民
美國國土安全部表示,上周末通過包機的形式將116名非法入境的中國移民遣返回國。這是5年來的首次。去年美國在南部邊境逮捕了37000多名中國公民,是上一年的10倍。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將訪華:既要又要的平衡之旅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曾以對華政策強硬派的形象引人注目,其當選後義大利便退出習近平大力推動的「一帶一路「。她下個月前往中國訪問,究竟會帶著怎樣的「願望清單」,而習近平又是否能讓她滿意?
血色香蕉: 美國法院判「金吉達」違反人權應賠償3800萬
美國佛州一家法院判決,國際知名香蕉公司金吉達 (Chiquita) 因資助准軍事組織「哥倫比亞聯合自衛軍」(AUC),必須向被該組織暴力殺害的8名受害者家屬支付3800萬美元賠償。此案雖有上訴餘地,但被視為是為受害者討回公道邁出的第一步。
客座評論: 「三明治」裡習近平的平衡術
張俊華
美國和北約對中國最近再次提出警告,規勸中國不要在軍事上幫助俄羅斯,並指出如果中國不接受勸告,則將要採取措施。但另一方面,普丁也在用各種手段來警示北京,不要跟西方走得太近。
入獄四個月 川普盟友班農開始服刑
班農 –這位川普前白宮首席戰略顧問已於本周一(7月1日)到聯邦監獄報到,開始了為期4個月的服刑。這位極右翼人士稱自己是「政治犯」,且「自豪入獄」。
川普的又一次勝利:最高法院裁定其公職行為享有豁免權
美國最高法院周一裁定前總統對於其任內改採取的所有公職行為享有豁免權,至於哪些行為屬於公職範圍則交由下級法院裁定。這意味著川普在11月大選之前幾乎不可能面臨與2021年1月6日國會山騷亂事件相關的起訴。
北韓稱成功試射新型導彈 韓國質疑
北韓官方媒體周二表示,該國成功試射了一枚新的戰術彈道導彈。分析人士認為,這種武器可能具備核能力。但韓國方面指出,成功發射的說法是「謊言」。
憂中美貿易戰 中國7月大豆進口將攀新高
由於擔心川普再次入主白宮會導致中美貿易戰升溫,今年7月中國的大豆進口量可能創下歷史新高。目前全球大豆價格走低,不少進口商準備趁機囤貨。美國曾是中國最大的大豆進口來源國,而現在的外貿商則從巴西大量進口。
害怕被「卡脖子」 中國IT正在「去美化」
中國當局正在努力擺脫IT領域對美國技術的依賴。全國的政府機構、國有企業正在逐步汰換美國的硬體設備。這一雄心勃勃的全國產目標能夠實現嗎?又會面臨多高的成本?
美譴責北韓向俄提供武器 俄羅斯或恢復生產中短程導彈
美國及其盟友在聯合國指責北韓向俄羅斯提供用於烏克蘭戰爭的武器,違反相關制裁。另外,俄羅斯總統普丁表示,俄羅斯應恢復生產中短程導彈。
欲拒還迎 美國人為何對電動汽車如此糾結
不久前,美國政府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100%關稅,稱旨在保護本國汽車業免受中國不正當競爭的衝擊。但是這導致美國市場上電動汽車價格居高不下,阻礙美國交通的電動化轉型。
上一頁
第22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