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其下轄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新核時代:中美可能簽訂軍控協議嗎?
沙利文本周進行了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八年來對中國的首次訪問。中國不是任何雙邊核軍控協議的簽署國,而且正在大幅增加其核武器庫存,它有可能和美國進行軍控談判嗎?
德語媒體:難以調和的中美矛盾
《商報》擔心,儘管大家都希望中美關係能夠改善,但是兩國的核心利益是完全對立的,雙方都沒有什麼讓步空間。《焦點雜誌》則注意到中國電動汽車的另一項重大優勢:中國的電價只有德國的八分之一。
F-16戰機墜毀後 烏克蘭空軍司令被撤職
烏克蘭從西方獲得的F-16戰機數量本來就很少,而其中一架又在不明情況下折損,這使得澤倫斯基總統立刻採取行動,撤換了空軍司令。
上千項中國專利曾獲美國政府資助
美國專利局的數據顯示,總共1020項由位於中國的研究者申報的專利項目曾獲得過五角大樓、NASA等美國政府部門的研發資金,再次引燃了有關《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的爭議。批評人士認為,中國方面正憑借該協定在生物科技、半導體等敏感領域獲益。
專訪:川普当選對中國來說更糟糕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結束訪華,約定拜登與習近平近期通話。在美國大選充滿不確定風險的背景下,緊張的美中關係面臨怎樣的處境?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就此接受了德國之聲專訪。
川普出新書《拯救美國》 為會晤普丁辯護
即將面世的川普新書中,川普对外國政要的看法格外引人注目。他稱自己與普丁能夠相互理解,關係處得不錯。此外,他還對臉書創立者祖克柏作出批評和威脅。
沙利文會習近平 稱賀錦麗與北京交手有經驗
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週四在北京會見習近平後表示,如果現任副總統賀錦麗贏得了11月的總統選舉,她將致力於「負責任地管控」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關係。與此同時,美國民調顯示,賀錦麗領先川普的幅度增加。
德語媒體:北京更青睞川普?
《新蘇黎世報》認為,沙利文在北京肯定和中國領導人談了賀錦麗今后的对華政策。該報評論員猜測,北京可能更希望川普胜選,因為這有損美國的國際形象。《法蘭克福匯報》則建議德國車企複製中國電動汽車的經驗到其他國家。
「費用可以五五分」——澳總理與美官員閒聊意外被拍
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期間,澳洲总理阿爾巴尼斯和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私下聊天慶賀太平洋警務倡議通過的一段對話被記者錄下,引起不小轟動。
習近平、張又俠分別會見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
8月29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呼籲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當天上午,沙利文罕見與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會面。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中國談了些什麼?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8月27日和28日在北京與中國主管外交事務的最高級別官員王毅以及其他官員舉行了會談。美國白宮簡報稱,美中計劃未來幾周舉行領導人級別通話,美國要防止其先進技術被用於破壞美國國家安全,同時"不會過度限制貿易或投資"。
德語媒體:中美衝突 天長地久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到訪北京,能不能改善美中關係?《南德意志報》認為這不太可能,因為兩國之間的許多實質性矛盾都涉及核心利益,並無調和空間。《法蘭克福匯報》則繼續關注加拿大效仿美國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徵關稅,並分析西方國家的真正動機。
沙利文或替拜習會鋪路 王毅:溝通應更有建設性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周二在北京展開為期3天的訪問。這是8年來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首次訪問中國。據美媒消息,沙利文重申要控管美中關係;中國官媒則稱,王毅說雙方應落實去年「拜習會」的共識。
美軍護送菲律賓艦船?美印太司令官持開放態度
美國軍方對於護送菲律賓艦船在有爭議的南中國海航行持開放態度。美國印太指揮部司令官周二作出這一表態。北京與馬尼拉在爭議水域的敵對增加。
遭北韓驅逐的美國士兵將出庭認罪
美軍二等兵特拉維斯‧金去年越境闖入北韓,經過數周外交斡旋後遭北韓驅逐出境。其律師周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將對包括逃兵在內的五項指控認罪,並對其行為負責。
對中國關稅是否大漲?美國本周宣佈最終決定
是否放寬對中國的關稅是美國政府自7月底拜登退選、副總統卡馬拉‧哈里斯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以來的首個重大貿易決策。
沙利文訪華:「消除誤解、避免競爭變衝突」
在宣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本周訪問北京之後,華盛頓當日又宣佈制裁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的中國企業和個人。北京則對美國喊話稱,反對美國「對華遏制打壓」。專家指出,在美中關係緊張的背景下,高層戰略溝通非常必要。
地緣政治角力加劇下 太平洋島國峰會登場
太平洋島國峰會周一在東加開幕,气候困境及中美等國在該地區的地緣政治角力成為關注焦點。據澳媒報導,索羅門群島將推動取消台灣觀察員地位。
美再製裁涉俄中國企業 北京「強烈不滿」
中國商務部周日表示,對美國再次制裁被指與俄羅斯對烏戰爭有關聯的中國企業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美國印度裔會全力為賀錦麗助选吗?
無論賀錦麗 (Kamala Harris,也譯賀錦麗) 未來的總統競選之路如何,她的政治旅程都已開創先河。擁有印度與牙買加血統的她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這標誌著美國印度裔的政治影響力日益增大。她是否會得到美國印度裔的支持?
Meta:伊朗駭客攻擊拜登和川普工作人員WhatsApp賬戶
Meta集團披露,曾被懷疑攻擊過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總統競選活動的同一個伊朗駭客組織,試圖攻擊現任總統拜登和前總統川普的工作人員的WhatsApp賬戶。
北韓譴責美國最新核戰略計劃
朝中社報導稱,北韓將「以各種方式增強其戰略力量,以控制和消除可能因華盛頓修訂計劃而產生的各種安全挑戰」。
小羅伯特‧甘迺迪:暫停總統競選 支持川普
美國獨立總統候選人小羅伯特‧甘迺迪宣佈暫停競選,並轉而支持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這名前民主黨政治世家成員的最新決定將對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產生何種影響?
黑利:孤立主義不健康,支持台灣很重要
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黑利在訪問台灣時表示,孤立主義是不健康的。她還表示,支持台灣、烏克蘭和以色列非常重要。
白宮顧問沙利文下周訪華 將談台灣、南海、烏戰
美國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下周將訪華。沙利文將與王毅會晤。此前媒體引述知情人士報導這一消息,並稱沙利文此行或為拜習會鋪路。
哈里斯:「我不會去討好像金正恩那樣的暴君和獨裁者們」
賀錦麗以风格强硬的演講為在芝加哥舉辦的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畫上了句號。在談到外交政策時,她表示:「我不會去討好像金正恩那樣的暴君和獨裁者們」。
美國高官在紐約會見達賴喇嘛
美國高級官員在紐約會見了達賴喇嘛,「重申了美國致力於推進西藏人民的人權,並支持努力保護他們獨特的歷史、語言、文化和宗教遺產」。
越南新任領導人蘇林為何首訪中國?
越南的「竹子外交」策略有助於提升與所有大國的關係。新任領導人蘇林選擇北京作為其首次出國訪問的目的地,但他仍可能與西方保持密切關係。有消息人士稱蘇林可能會在下個月訪問美國。
「是的,她一定行(Yes she can)」
美國民主黨的大腕們紛紛現身在芝加哥舉行的全國代表大會,力挺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前總統歐巴馬更是將自己當年使用的家喻戶曉的競選口號「是的,我們一定行(Yes we can)」改為「是的,她一定行(Yes she can)」,表達對哈里斯的支持。
拜登:我為祖國奉獻了一切
在美國民主黨全國黨代會上,拜登深情告別黨內同僚,並呼籲大家「為自由而投票」,全力支持哈里斯競逐下屆美國總統。
德語媒體:中國為何如此熱衷於中東事務?
德國《世界報》發表分析文章指出,過去十年來,北京巧妙地擴大了影響力,填補了華盛頓留下的每一個空白。中東的政治穩定符合中國的利益,北京在該地區的和平計劃也並非大公無私。《商報》撰文分析為何希臘對曾經對其慷慨出手救急的中國,熱情態度逐漸降溫?
爭取到美國阿拉伯裔選民的支持 賀錦麗能做到嗎?
許多美國穆斯林對總統拜登在加薩問題上的立場感到不滿。為了贏得大選,賀錦麗需要他們的支持。美國的阿拉伯裔會把票投給她嗎?
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哈里斯的重要舞台
民主黨今年的競選有很不傳統的部分,已經通過線上投票確認哈里斯為其總統候選人。那麼今年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DNC)有什麼值得期待的地方?
美國安高官:中國的網路攻擊能力和資源領先全球
在美中雙邊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美國安全部門對中國的「網路戰」威脅的警惕度越來越高。華盛頓認為,中國已成為美國在網路安全方面需要應對的頭號對手。有官員指出,有中國駭客背景的網路安全案件「幾乎不間斷」地發生。
客座評論:中國鼓勵伊朗報復以色列?
鄧聿文
時評人鄧聿文指出:以色列暗殺哈馬斯政治領導人在中東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世界引起的反彈,中國不太可能直接勸說伊朗放棄報復以色列,而會以一種模糊的態度來處理。
伊朗賬戶利用ChatGPT影響美國大選
據OpenAI披露,繼俄羅斯和中國賬戶之後,來自伊朗的賬戶網路也利用ChatGPT生成虛假宣傳文本。
美國大選:沃爾茲的中國歷史成為「靶心」
在美中關係日益緊張的背景下,美國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沃爾茲在中國的經歷成為政治對手攻擊他的「靶心」。共和黨人指控他與共產黨的中國保持了數十年的聯繫。
中國限制關鍵戰略金屬銻出口 歐美料受衝擊
中國商務部15日以國安為名義,宣佈對「銻」及相關元素實施出口限制。中國銻礦產量佔全球的48%,美國則是最大買家。專家認為北京此舉是想釋出「報復訊號」。
美國務院批准向德國出售600枚「愛國者」導彈
五角大樓表示,擬售的600枚「愛國者」導彈將支持德國的國家防禦以及更廣泛的北約防務。自2022年以來,德國已向烏克蘭捐贈了三套「愛國者」防空系統。
德語媒體:中國與全球南方
談到懲罰性關稅,人們首先會想到美國歐盟和中國之間持續不斷的貿易爭端,然而,事實上,全球南方的貧困國家同中國之間,貿易領域的矛盾也在不斷激化。
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宣佈辭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米努什‧沙菲克(Minouche Shafik)周三(8月14日)宣佈辭職。此前她對校園內親巴勒斯坦示威活動的處理方式一直受到批評。
美國兩黨副總統候選人同意在10月1日參加電視辯論
美國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沃爾茲同意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邀請,與共和黨副總統競選人萬斯一起參加電視辯論會。萬斯也曾多次表達想和沃爾茲一辯高下的意願。
突襲俄羅斯,烏克蘭意欲何為?
俄羅斯發動侵烏戰爭以來,首次有烏克蘭正規軍開進俄羅斯本土。西方專家普遍認為,這是烏克蘭方面開始採用新戰略的跡象,不過,也有人認為此舉暗藏著極大的風險。
德語媒體:為什麼外國人不想去中國工作了?
中國德國商會(AHK)調查發現,同新冠疫情前相比,西方企業派往中國的員工數量明顯減少,而且這一趨勢在數年前就已經形成。《經濟周刊》撰文分析其中的原因。
德語媒體:美國大選與中國
如果哈里斯當選總統,她的對華政策與川普会有何種區別?《法蘭克福評論報》予以分析。《每日鏡報》客座文章則認為,北京正在集中精力為川普再次上台做準備。
美國取代中國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過去八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但今年上半年的進出口數據顯示,德美貿易已經超過德中貿易。
大熊貓重返聖地亞哥動物園
雲川和鑫寶是二十多年來首次從中國入境美國的大熊貓。它們本周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動物園露面,重啟了北京與華盛頓之間長期停滯的「熊貓外交」。
涉新疆強迫勞動 美國再拉黑五家中企
美國政府發佈最新公告,以涉嫌在新疆強迫勞動為由,再度將5家中國企業列入制裁名單禁止進口。如今已有超過70家公司因強迫勞動被美方列入黑名單。中國則再度批評美國此舉「破壞新疆穩定、遏制中國發展」。
德語媒體:興奮劑問題上,西方是否搞雙重標準?
《南德意志報》繼續關注巴黎奧運會上的興奮劑疑雲,認為指責中國運動員服用禁藥的西方國家,其實自己也並不干淨。《商報》的一篇客席評論,則建議歐洲不要像美中兩國那樣針鋒相對,而是要保持開放性從而獲得競爭優勢。
拜登對若川普败選和平權力交接「毫無信心」
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CBS採訪時發出警告,如果川普在11月的大選中落敗,他對將權力和平移交給哈里斯(亦稱「賀錦麗」)「毫無信心」。
上一頁
第20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