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是由其下轄50個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個自治領土及外島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金融時報:中國要求美國放寬晶片限制
先進晶片對人工智慧的高速運行至關重要,而美國則對高端晶片的對華出口實施了限制。在可能的川普与習近平峰會之前,北京正在向華盛頓施壓,要求美方放寬晶片限制。
長崎原子彈爆炸80周年 市長向世人提出警示
在美國原子彈轟炸日本長崎80周年之際,長崎市長警告,人類面臨「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機」,世界正陷入「對抗和分裂的惡性循環」。今年長崎向所有在日本設有外交使團的國家發出參加紀念儀式的邀請,其中也包括俄羅斯和以色列。
TEMU在美國的崛起與衰落
近年來,拼多多海外版Temu憑借大量營銷手段和價格吸引力在美國迅速崛起。然而,自川普政府揮動關稅大棒,尤其是針對來自中國與香港的包裹取消「小額豁免」以來,Temu的境遇急轉直下。
中國指菲律賓在台灣問題上「玩火」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本周五對菲總統菲律賓在侵台情形下「不可能置身事外」的言論嚴厲批評並提出嚴正交涉,敦促菲方在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不要玩火。
美國關稅已啟動 這四國最受傷
川普总統的關稅大棒揮向全球百餘國家,除了中國等幾個少數國家還在同美國進行著談判外,本周四美國新的關稅機制已啟動,其中受影響最大的國家是加拿大、南非、巴西和瑞士。
索羅門群島禁止中國與台灣參加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
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宣佈,將不允許包括中國、台灣和美國在內的非成員國家參加今年9月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PIF)峰會。該決定被認為是為了避免圍繞台灣是否應獲准出席會議而引發的外交摩擦。
中國7月出口激增 原因何在
中國7月出口增幅明顯,超出此前預期。路透社的報導指出,這顯示製造商們正在充分利用中美之間的關稅「休戰」,抓緊發貨、轉運。中國媒體在報導時也提到了 「搶出口」和低基數效應,而這種增長恐難持續。
川普稱台積電將投資3千億美元?台積電未證實
川普5日向CNBC表示台積電將投資美國3000億美元,在台灣內部掀起波瀾,也衝擊該公司股價。台積電並未證實川普的說法,而是回應稱,「目前美國投資計畫就是已宣佈的1650億美元」。
德語媒體:歐洲會淪為中美經濟殖民地嗎?
媒體看中國
《日報》認為,儘管中國的人權狀況惡劣,但是和積極推進綠色能源的中國加強合作,總歸比屈從於試圖破壞氣候的川普好。《商報》則擔心,歐洲的高薪工作崗位會逐漸轉移到海外。
德國再向烏克蘭交付兩套愛國者防空系統
德國政府8月1日宣佈,將向烏克蘭再提供兩套「愛國者」防空系統。作為第一步,德方將在未來幾天交付發射裝置,隨後在兩到三個月內補充更多系統組件,以增強烏克蘭防空能力。
川普关稅8月落地 歐盟談判換來「雞肋讓步」
川普新一輪關稅於8月1日生效,此前,歐盟努力談判,勉強換來美國些許讓步,不過業界直言:付出過多,換來的卻太少。
美國出手打擊中國「茶壺煉油廠」 有用嗎?
稱為茶壺煉油廠的小型中國煉油廠,是中國煉油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購買伊朗石油的一隻主力軍,儘管這違反違美國的伊朗石油禁令。然而,它們依靠大幅折扣購油的商業模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
川普将對加拿大的關稅從25%提高至35%
美國方面宣佈,將對加拿大商品徵收的關稅從25%提高至35%。加拿大總理卡尼表示,美國的關稅將嚴重影響木材、鋼鐵、鋁和汽車。他誓言採取行動保護加拿大的就業機會,購買加拿大產品,投資於工業競爭力,並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
關稅飆至39%,瑞士稱令人費解
瑞士政府周五(8月1日)表示,白宮宣佈對來自瑞士的進口商品加徵39%關稅、是全球最嚴厲關稅之一,令兩國貿易戰加劇,瑞士正在評估相關局勢。此外川普周四公佈最新對等關稅列表,將於8月7日生效。
美國公佈對台關稅20% 賴清德稱「暫時性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在8月1日談判期限截止前簽署行政命令,公佈對多國課徵的對等關稅稅率,其中對台灣的稅率為20%,低於最初設定的32%。台灣政府稱此稅率為「暫時性關稅」,在雙邊完成談判後還可能降低。
美國下周將對巴西加徵40%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周三簽署行政命令,對一系列巴西進口產品加徵40%的關稅,稱原因是對美國國家安全、外交政策和經濟利益的威脅。
德語媒體:美國不再歡迎台灣總統?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認為,如果美國總統川普为了同北京達成貿易協定,而拒絕讓台灣總統賴清德出訪行程中過境美國,那無疑是向台灣發出了一個危險訊號。《世界報》發表評論稱,中美關稅戰的結局將決定未來國際貿易的走向。
台灣連續兩日被曝外交挫折:賴清德遭拒過境、顧立雄會晤被取消
繼《金融時報》昨日披露台灣總統賴清德計劃過境紐約遭川普政府拒絕後,該報今日再度報導,上個月美國臨時取消了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與美方官員的會晤安排。美國前中央情報局官員分析認為,現在台灣在美國政府內部的盟友不如過去那麼多。
美中瑞典談判無重大進展 將延長關稅「休兵」期
美中為期兩天的貿易談判落幕,雙方稱會議相當有建設性,有望再把關稅談判期延後90天,但並未簽署協議。對於外界關注川普和習近平是否將會晤,美國官員則稱未討論。
台灣「大罷免」為何慘敗? 賴清德面臨哪些壓力?
有學者認為,結果顯示多數民意反對無差別的全面罷免,但未必代表支持國民黨,關鍵是中間選民的「懲罰性投票」;對於民進黨「抗中保台」論述未來是否受到挑戰,專家有不同見解,但都指出北京樂見台灣社會對立加劇。
德語媒體:被美中夾擊的歐洲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指出,雖然歐盟喜歡向美中兩國強調其擁有4.5億人口的龐大內部市場,但在「鬥爭」中,歐盟卻缺乏任何可以強化其論點的「棍棒」。《柏林報》關注到中資企業在德國的收購攻勢已經開始在大型工業領域展開,甚至波及到關鍵基礎設施。
五十天變十幾天 川普向普丁發出最後通牒
川普周一(7月28日)向普丁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在10至12天內在烏克蘭停火,否則將面臨嚴厲制裁。此舉將此前設定的50天期限大幅縮短,顯示川普对和平進程缺乏進展的失望。烏克蘭對此表示歡迎,但俄羅斯則警告美國勿玩「最後通牒游戲」。
加薩人道困境:德國啟動空投 美國稱聯合國會議「公關噱頭」
因戰爭狀態下加薩地帶的人道主義困境,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壓力增大。德國與約旦共同啟動向加薩空投救援物資。
賴清德欲過境美國遭拒?台灣外交部否認
據《金融時報》等媒體消息,美國拒絕讓台灣總統賴清德過境紐約,分析指這可能是擔心破壞美中貿易談判,以及美中元首會晤的安排。中國外交部上週已表態反對賴清德赴美,稱其為「竄訪」;台灣政府則表示賴清德近期無出訪行程,因此沒有所謂「美方不同意過境」。
國際媒體看歐美關稅協議: 「歐洲人投降了」
德正
根據美國總統川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周日達成的協議,今後歐盟出口美國的絕大多數產品將需繳納15%的關稅。儘管歐美爆發貿易戰的風險暫時得到緩解,但絕大多數德語及國際媒體都對這份協議持批評態度。
中美貿易談判關鍵期 美國會兩黨參議員將提出涉疆涉台新法案
在川普政府聚焦中美貿易談判之際,美國國會兩黨參議員計劃推出三項對華法案,針對中國在新疆人權、對台灣施壓以及跨國鎮壓行為,凸顯國會在對華安全與人權議題上的強硬立場。
歐盟砸重金敲定對美貿易框架 川普關稅降至15%
經過數個月的談判後,美國及歐盟領導人週日對貿易協議框架達成共識。川普宣佈將汽車等歐洲商品關稅降至15%;歐盟則同意購買超過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並採購大量軍武,還會額外投資美國6000億美元。
不顧美方警告 印度公司向俄羅斯出口軍用炸藥
儘管美國威脅制裁,路透社獨家披露,一家印度公司去年12月仍向俄羅斯輸送了價值140萬美元的軍用級HMX炸藥。美方已將HMX列為俄羅斯維持戰爭的關鍵物資。此事件凸顯了印度在西方制裁與俄印長期關係間的複雜平衡。
歐美擬就15%關稅達協議 或比照日本架構
據歐盟外交人員說法,歐盟和美國即將針對貿易協議達成共識,川普政府將對進口至美國的歐盟商品徵收15%的廣泛關稅,可能涵蓋汽車,且預計倣傚美國與日本達成的框架。
再退「群」!美國再次宣佈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美國總統川普周二(7月22日)宣佈,美國將再次退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該決定將於2026年12月底正式生效。川普表示,繼續留在該組織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俄無人機對烏密集空襲 西方防長緊急磋商援助計劃
俄軍無人機攻勢進入新階段:從伊朗引進,到升級改造、量化生產,再到為無人機建獨立軍種,俄迅速重塑其無人機戰力體系。英、美、德等國防長周一召開視訊會議,協調新一輪軍援計劃,重點加快防空系統交付進程。
繼銀行高管後 美國商務部員工訪華遭限制出境
在美中關係因貿易問題緊張之際,過去幾週以來頻傳美國公民在中國被限制出境。美國政府本週證實,一名以個人身份前往中國的商務部員工被中方禁止離開,並表示美方正密切關注該案。
德語媒體:謎一般的川普对華戰略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發表長篇分析文章認為,川普开啟其第二個總統任期至今,除了出台了一系列變幻無常的關稅政策之外,並沒有拿出線路明晰的對華戰略。《法蘭克福匯報》則關注到了英偉達總裁此前訪華時的雙重角色。
中國對美稀土出口回升 兩國領袖會晤有譜?
隨著美中貿易戰休兵,中國6月輸出美國的稀土量是前一個月的7倍以上。此前,兩國達成協議,中國恢復稀土出口,美國也重新開放輝達的H20晶片輸往中國。另外有消息稱,川普與習近平可能在今年10月底的APEC峰會之前或會議期間會晤。
美軍將領稱北約可以「前所未有速度」攻下加裡寧格勒
據《新聞周刊》報導,美國駐歐洲與非洲陸軍司令多納休在德國出席「美陸軍歐洲陸地會議」時表示,若有必要,北約可在極短時間內攻佔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戰略飛地加裡寧格勒。
酷玩演唱會上出軌被「抓包」 科技公司CEO醜聞曝光後辭職
美國軟體公司Astronomer證實,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安迪‧拜倫 (Andy Byron)已經辭職。數日前,拜倫與同公司人力資源主管在英國樂團酷玩(Coldplay)美國波士頓的演唱會上親密相擁的鏡頭登上大屏幕,雙方疑似婚外情曝光,引發軒然
德語媒體:川普让中國贏了又贏
媒體看中國
意識到普丁缺乏和平誠意的川普威脅要對俄羅斯石油的主要買家加徵高額關稅,奧地利《標準報》指出,這很可能重燃損人不利己的美中貿易戰,而且會在其他方面加強北京的競爭優勢。《萊茵郵報》則指出,川普的關稅會讓其他國家投入中國懷抱。
以色列與敘利亞達成停火協議
在美方斡旋下,以色列與敘利亞臨時政府就蘇韋達地區衝突達成停火協議。以色列數日前介入鄰國敘利亞衝突,對大馬士革發動了空襲。連日來,蘇韋達地區爆發的族群衝突已造成超過700人死亡、近8萬人流離失所。
微軟不再用中國工程師為美軍提供技術支持
微軟公司7月18日表示,不再使用位於中國的工程師為美國軍方提供技術支持。此前,一篇深度調查新聞報導揭露了微軟使用中國工程師參與美軍雲計算系統的研發,但是其雇傭的安防人員卻缺乏足夠的能力來判斷中國工程師會否構成威脅。
「四兆男」黃仁勳在中國都講了些什麼?
連川普都為他驕傲。「四兆男」黃仁勳再訪華,此次他不僅帶來H20解禁,想賣更強的晶片!他為何高調盛贊華為,甚至反問「誰能更強」?
德語媒體:寅吃卯糧- 中國經濟增長的背後
媒體看中國
《經濟周刊》評論認為,中國經濟第二季度雖然實現了5.2%的增長,但這一數據並不能說明中國經濟已經恢復了活力。《法蘭克福匯報》指出,禁止向中國出口高端光刻機,只會激發中國自主研發相關技術的動力。
川普手背瘀青引關注 白宮:太常握手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出席公開活動時被發現手背有瘀青,引發各界討論。白宮發言人萊維特7月17日解釋,這跟川普频繁握手帶來的「軟組織刺激」有關,也是服用阿斯匹靈「眾所皆知且良性的副作用」。川普服用阿斯匹靈,是為預防心血管問題。
川普要求公佈愛潑斯坦案相關文件
美國總統川普7月17日威脅要起訴《華爾街日報》,指責後者發表了他曾在2003年給愛潑斯坦寫過一封充滿猥褻的生日賀信之「虛假報導」。川普还要求司法部長邦迪在法庭批准後公佈與愛潑斯坦案相關的大陪審團證詞。
富國銀行高管遭中國禁止出境 暫停赴華商旅
據《華爾街日報》、彭博社等媒體消息,一位在美國富國銀行任職、出生於中國的女性近期在中國遭禁止離境,再度引發外企人士對於前往中國出差、在當地開展業務的疑慮。
蘋果斥資5億 採購美國本土稀土磁體
幾乎壟斷全球稀土市場的中國,屢屢將這種關鍵原材料作為貿易戰的槓桿,北京正在不斷收緊對各類稀土材料的出口管制。現在,蘋果公司與一家美國本土稀土供應商簽署了長期協議,購買稀土磁體材料,並在加州建設最先進的稀土回收設施。
美駐聯合國大使提名人:封堵與應對中國影響力
川普提名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人選沃爾茨周二表示,聯合國已經偏離了其最初的和平使命,美國必須發出強有力的聲音,以對抗中國的影響力。
客座評論:川普對俄下最後通牒 戳破習近平和普丁的同床異夢
黃錦鐘
DW中文客座評論員黃錦鐘分析指出,中俄一再重申「上不封頂」的友好關係,實際上雙方互動充滿算計,只是彼此利用的「投機」結盟,互信薄弱,有變節可能。川普要求普丁50天內與烏克蘭達成協議,揚言課徵「次級制裁」,對中俄關係是一大考驗。
歐洲在中美之間的平衡術
威脅加徵關稅之後,美國這個老盟友在還能信任嗎?共產主義中國是否是歐洲的選項?全球化需要共同行動,而歐盟正陷於兩難之中。
黃仁勳帶來「非常非常好的消息」: H20晶片解禁
正在訪華的黃仁勳表示,美國政府已經允許英偉達向中國恢復出售H20人工智慧晶片,「我對此感到非常高興」。這已經是這位英偉達CEO今年以來第三次到訪中國。
賴清德傳將訪巴拉圭、過境美國 北京:反對「竄訪」
巴拉圭總統貝尼亞本週透露,台灣總統賴清德即將在未來一個月內出訪該國,引發賴清德可能過境美國的猜測。台灣外交部未證實該項說法,僅表示若有安排將適時對外說明。
上一頁
第2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