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納粹罪行
納粹主義,或國家社會主義,指1933年至1945年間統治德國的獨裁政治,即「第三帝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化仇恨為「蛋糕」
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鄉維羅納,街頭藝術家Cibo利用自己的手藝,將內容陰暗的新納粹涂鴉轉變為色彩明亮的蛋糕圖畫——這就是義大利式的浪漫?
烏克蘭戰爭背景下看「解放日」
77年前的5月8日和9日,隨著納粹德國的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戰場結束。俄羅斯將5月9日看作是勝利日,並在這一天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普丁也利用這一紀念日進一步加大戰爭宣傳。
終戰日和母親節:拜登夫人突訪基輔
在5月8日紀念二戰結束的日子,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再次譴責俄羅斯的侵略暴行。同一天,美國第一夫人「閃電」訪問基輔,與澤倫斯基夫人共度母親節。
大國夢魘:德國還有哪些「第三帝國」建築
納粹時期的實體印記在德國已經不多了。那個時代遺留的一些龐大建築,則從側面見證那一段沉重歷史。如何對待這份遺產,對後人來說是個難題。
91歲老人:躲過了納粹暴行卻命喪於俄軍入侵
80多年前,奧比德科娃在馬里烏波爾(Mariupol)的地下室躲避納粹。由於俄軍入侵,這位91歲的老太太今年再次躲進地下室。她當時在大屠殺中活了下來,但現在卻因俄羅斯的圍攻而死。
究竟什麼是「種族滅絕」?
數天前,美國總統拜登指控俄羅斯總統普丁對烏克蘭實施「種族滅絕」。這一指控在國際社會引起廣泛爭論。那麼,「種族滅絕」這個詞什麼時候使用是正確和恰當的呢?
德國警方搜捕極右團伙
德國警方周三凌晨採取大規模行動,針對多個右翼極端組織展開了搜查行動,行動中共有四名嫌疑人被捕。
TikTok被指在德國審查「彭帥」、LGBTQ和納粹詞匯
根據一份報告,風靡全球的中國社媒平台TikTok對包含某些術語的帖子進行屏蔽。TikTok則表示,這是其算法缺陷所導致的。另一項研究指出,TikTok算法導致用戶會收到有關烏克蘭戰爭的假新聞。
史瓦辛格喊話普丁:"你現在就能停止戰爭"
三月17日,好萊塢影星和前加州州長史瓦辛格發布影片,表示作為俄羅斯人民的朋友,他必須要說出真相,那就是烏克蘭正在發生人道危機。
亞速營究竟是一支什麼樣的武裝力量?
在烏克蘭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抵禦俄軍入侵的主力是亞速營。對於這支武裝力量,人們眾說紛紜,因為其成員當中有很多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甚至也包括極右翼勢力。
烏克蘭有多「納粹化」?
有關當前這場俄烏戰爭的合理性爭端中,烏克蘭國內的「新納粹力量」是挺俄一方願意拿出的論據。德國之聲就此展開了事實核查,看看烏克蘭究竟有沒有「去納粹化」的必要?
軍人假冒難民奇案:法蘭克案庭審仍在繼續
一個名為Franco A.的德國聯邦軍士兵聲稱自己是敘利亞難民,成功騙取難民身份。
德勒斯登紀念二戰大轟炸77周年
1945 年2 月 13 日,德國東部城市德勒斯登(Dresden )遭盟軍戰機大規模轟炸,幾被夷為平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對該事件的記念伴隨著對和平與和解的承諾、對右翼的抵抗。
德國教堂裡為何有希特勒圖像
怪誕且有爭議:教堂裡,希特勒圖像清晰可見。其用意何在?出於哪些藝術家之手?
萬湖會議80周年 德以籲聯合國通過決議制止反猶主義
在德國紀念歷史上臭名昭著的萬湖會議(Wannseekonferenz)80周年之際,德國和以色列共同呼籲聯合國通過決議,制止否認和淡化猶太人大屠殺的行為。
大屠殺前奏——80年前的萬湖會議
1942年1月20日,納粹高層在柏林萬湖的別墅舉行了臭名昭著的萬湖會議。會上討論了「猶太人問題最終解決方案」,是大屠殺的前奏。
與維也納愛樂共度新年
維也納愛樂的新年音樂會享譽全球。今年是由巴倫博伊姆擔任指揮,而且在嚴格防疫措施下,開放觀眾進入金色大廳現場觀看演出。
首位黑人女性入葬法國先賢祠
移居法國的非裔美國藝術家約瑟芬‧貝克本周移靈先賢祠。位於巴黎的先賢祠葬著約80位法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她將成為安葬在這裡第6位女性。她能歌善舞,並且,畢生都致力與種族主義作鬥爭。
「死一個德國士兵,一百平民抵命」
1941 年 10 月 21 日,作為」償命行動"的一部分,德軍在其佔領的塞爾維亞殺害了近 4000 人。死者來自社會各階層,其中還有兒童。
參觀納粹集中營 德國年輕人感受如何?
維達、安娜和伊內斯從未去過奧斯威辛。現在,他們作為一個跨宗教團體的成員,一起參觀這個最大的納粹集中營。此行的組織者希望能夠與德國的反猶太主義和反穆斯林情緒做鬥爭。這當然在年輕女性中引發了很多思考。
96歲前納粹集中營秘書坐輪椅出庭
本該在9月底進行的廷訊因為96歲被告逃逸而被推遲。為重建歷史公正,法庭會做出怎樣的判決,人們拭目以待。
百歲高齡前納粹集中營看守出庭受審
因被控在3500多起案件中協助謀殺,納粹德國薩克森豪森(Sachsenhausen)集中營一名年過百歲前看守被送上法庭。
種族歧視 納粹三K 特斯拉遭受指控
電動車巨頭特斯拉被以種族歧視罪名告上法庭。一名特斯拉前黑人員工稱,特斯拉工廠工作環境之惡劣,外人根本無法想像。此前,特斯拉也曾收到類似的指控。
長平觀察:謝霆鋒和趙薇的距離有多遠?
演員謝霆鋒宣稱 「已經在申請退掉加拿大國籍了」。時評人長平認為, 普通人也在參與專制機器的建設。謝霆鋒「求生欲「越強,他和趙薇之間的距離就越近。
在南斯拉夫對抗納粹的德意志游擊隊
二戰期間,南斯拉夫游擊隊內有一支特殊的「台爾曼營」部隊,積極抗擊納粹德國侵略者。這也是整場戰爭期間,盟軍陣營內唯一一支全部由德意志人組成的部隊。
羅姆人大屠殺紀念日:聆聽受害者的聲音
1944年8月2日,4300名辛提和羅姆人在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被殺害。這一天成為歐洲辛提人和羅姆人大屠殺紀念日。今年,人們可以線上上傾聽受害者的遭遇。
納粹屠殺「地獄梗」翻車 奧運表演總監遭解僱
就在東京奧運開幕的前夕,負責開幕式的表演總監小林賢太郎因曾開過猶太人大屠殺的玩笑而被解僱。他說了什麼?
「我的父親曾去刺殺希特勒」
1944年7月20日,納粹德國國防軍上校施陶芬貝格等人試圖刺殺希特勒、結束戰爭,起義並沒有成功。如今,德國官方每年都會為這場失敗的起義舉行紀念活動。對於施陶芬貝格的兒子而言,7月20日更是一個永生難忘的日子。
80年前德國入侵蘇聯
早在1933年納粹德國就開始準備進攻蘇聯的計劃。八年之後付諸行動:1941年6月22日德國百萬大軍揮軍東歐,掀起一場腥風血雨。80年後的今天,大家不敢忘記這場慘絕人寰的戰爭。
紀念納粹侵蘇80周年 德國總統:我們父輩的罪行
納粹德國「巴巴羅薩行動」80周年紀念日將至,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強調,前蘇聯人民的痛苦應 "烙在德國的集體記憶中"。
「勝利日」紅場閱兵 普丁稱堅決捍衛國家利益
莫斯科周日舉行了慶祝二戰勝利76周年的閱兵儀式,這是疫情背景下的第二次紅場閱兵。普丁發表講話,強調俄羅斯堅定捍衛國家利益的決心,同時也警告「納粹意識抬頭」的風險。
梅克爾緬懷納粹暴政受害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76周年之際,德國總理梅克爾呼籲永遠銘記受害者。社民黨政治家表示,應設置中央紀念場所。
大國夢魘:德國還有哪些「第三帝國」建築
納粹時期的實體印記在德國已經不多了。那個時代遺留的一些龐大建築,則從側面見證那一段沉重歷史。如何對待這份遺產,對後人來說是個難題。
我們家族的納粹史
納粹政權統治期間,你的祖輩在做什麼?許多德國人在社群網站上提出這個問題,引發彼此深入探究自己家族的歷史過往。
猶太人大屠殺:他用照片拒絕遺忘
他曾是夜總會門衛,玻璃清潔工,也曾修過屋頂,烤過披薩。在成為攝影師之前的豐富人生歷練,讓他現在更為成功。現在他正在進行一項名為「反對遺忘」的計劃:拍攝大屠殺倖存者,以此對抗反猶主義和種族歧視。在巴黎、紐約和柏林街頭,人們可以看到他的大幅作品。
追溯納粹罪行 德美做法分歧
美國日前將一名95歲的前納粹集中營看守引渡德國,但德國司法機構處理該案的做法卻令美方失望。這起案件凸顯出兩國在大屠殺犯罪追溯上的分歧。
維也納討論 「希特勒陽台」 開放問題
奧地利歷史之家希望向博物館客人開放維也納霍夫堡宮陽台,重新定義希特勒宣佈奧地利「並入」德意志帝國的這一地點。
愛因斯坦為何吐舌頭?
提到愛因斯坦,許多人會聯想起他吐舌頭的照片。這張愛因斯坦最出名的經典照是在70年前他的生日宴後拍攝的。為何愛因斯坦當時會對鏡頭吐舌頭呢?
希特勒父親信函曝光
史學家通過研究希特勒父親信函得出結論,這對父子在專制霸道、過度自負方面有很多共同之處。
長平觀察:納粹集中營始於「再教育」
納粹集中營是怎樣逐步建立起來的?歷史總在驚人地重複——這是時評人長平的摘自英國歷史學家埃文斯納粹歷史研究著作的讀書筆記。
稱美國像納粹德國 「星戰」女星被炒魷魚
在公開討論中將現時社會的某些現象跟納粹歷史作比較,是公眾人物的大忌。在演藝界,這更是無異於自毀前程。
命運坎坷的納粹德國混血兒童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佔領德國的法軍士兵許多都來自亞洲或非洲殖民地,他們與德國女性相愛生子。這些混血兒童遭遇了悲慘的命運。
德國1951:聲援大屠殺凶手
70年前,巴伐利亞州蘭茨貝格(Landsberg)數千市民示威集會,反對判處多名納粹戰犯死刑。這一事件顯示,很多德國人頭腦裡的認罪意識有多低。
德國加強對警察紋身的限制 違規者或遭解僱
德國聯邦內政部長提出一項法案,要求今後對德國警察及聯邦國防軍士兵紋身做出限制。如果警察身上的紋身有可能會損害到工作職能,就需要考慮去除或遮蓋紋身。目前聯邦政府已經為這項法案亮出綠燈。
納粹海報:宣傳的藝術
希特勒和戈培爾注重運用廣告心理學,以鞏固其恐怖統治。藝術史家文德利希(Sylke Wunderlich)的一冊圖集展示了這一情況。
美國唯一的安妮‧弗蘭克雕像遭玷污
美國愛達荷州有一座被納粹殺害的德國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的紀念雕像。近日,這座雕像被人打上納粹十字,並配以威脅口號,引起公眾震驚。
聯邦議院驚現納粹萬字 德國警方展開調查
一名德國綠黨議員的助手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張圖片,顯示有人在聯邦議院辦公樓內地電梯門上劃上了納粹標誌。在德國,展示納粹符號是違法行為,可被判最高三年刑期。
語出驚人!「橫向思考者」自比反納粹英雄
德國一位反對新冠防疫措施的年輕女性將自己與被二戰時期德國反抗組織白玫瑰的成員索菲‧紹爾相比較,因而成為眾矢之的。聯邦外長馬斯以及其他政治家和民眾紛紛表示了震驚和憤慨。
紐倫堡納粹戰犯大審判
那是一次世紀大審判:1946年10月1日在紐倫堡對納粹首要人物進行了判決。這一空前的審判也為後來的一系列國際法奠定了基礎。
紐倫堡審判的重要推手—本傑明‧費倫茨
沒有他,或許就沒有紐倫堡審判。費倫茨在納粹檔案和集中營裡收集了大量證據,為日後的紐倫堡審判做了準備。1947年,年僅27歲的費倫茨以最年輕首席檢察官的身份參與紐倫堡後續審判。
上一頁
第3 頁,共1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