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納粹罪行
納粹主義,或國家社會主義,指1933年至1945年間統治德國的獨裁政治,即「第三帝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聯邦士兵之楷模:施陶芬貝格
11月15日是二戰時期德國推翻納粹統治行動中最著名的仁人志士克勞斯-格拉夫-申克馮-施陶芬貝格誕生100周年紀念日。德國郵政為此專門發行了特種郵票。斯圖加特市不但建立了施陶芬貝格博物館,還成立了施陶芬貝格協會。美國好萊塢還就施陶芬貝格1944年7月20日暗殺希特勒的事跡,新拍攝了一部電影。
德國人該怎樣去發揚「愛國主義」?
德國有些批評家把「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劃上等號,它也被自稱愛國的民族主義者作為掩飾其意識形態的盾牌。但最新的社會心理學研究指出,積極的愛國主義和受唾棄的民族主義或沙文主義之間存在天壤之別。
德國人對納粹時期心懷留戀?
四分之一的德國人認為,並非所有納粹時期的東西都是糟糕的。這是福索社會研究所一份最新調查得出的結果。在1千多位受訪者中,有25%的人表示,希望一些納粹時期宣揚過的價值與觀念能在當今社會得到重視。
新納粹朝聖希特勒山莊
德國南部的一個希特勒假日山莊舊址成為新納粹分子「朝聖」的地方,當地政府雖然視起為眼中釘,但是卻難以將其拔掉。
威森塔爾中心:德國司法查辦納粹不力
西蒙-威森塔爾中心認為,德國近年來對納粹殘留犯罪分子追緝不力,德國是全世界在這方面「最大的失望」之一。德國之聲記者據德新社和其它背景資料報導如下。
史達林給劉少奇看的是德國爆炸片?
兩年前以一本《希特勒的炸彈》大膽提出「納粹政權在滅亡之前已經擁有核武能力」的德國歷史學家萊納•卡爾施語不驚人死不休,繼續向讀者講述撲朔迷離的歷史情節。1949年7月,劉少奇率中共代表團訪問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宮觀看了一部據稱是蘇聯核爆炸場景的影片。但蘇聯首次成功進行核試驗是在1949年8月29日。那麼,史達林給中國人看的究竟是什麼片子呢?對此,德國學者有一個新解。
她一直是個謎:揭密一名反納粹的女性
在人們的印象中,代表德國國內反對希特勒第三帝國的另一股力量都是些男性人物。但近期已有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當時也存在一些不願順從納粹統治,甚至採取積極行動的女性反抗者。德國之聲特約記者為我們介紹了一位迄今不為人所知的女性反納粹主義者。
德刑警局原被納粹掌控?
德國聯邦刑事警察局(BKA)最近召開研討會,檢查它在50年代創立之初是否被前納粹分子所掌控。據一位前BKA官員著書披露,二戰後建立該局的領導層大都是納粹分子,他們的影響至今依稀可辨。
「良知勝過服從」 — 刺殺希特勒行動唯一倖存者訪談
菲利普•弗賴海爾•馮•勃澤拉格(Freiherr von Boeselager)是1944年7月20日刺殺希特勒行動中唯一仍然在世的參與策劃者。他接受了德國之聲記者的採訪,談到了反抗、良知還有湯姆•克魯斯:
訪暗殺希特勒英雄之子
六十年,活生生的經歷演變為歷史,其中有多少虛實?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暗殺希特勒的施道芬貝格之子,試圖為您展現他人生經歷,也是歷史長廊中的另一個片斷。
調研結果:新納粹在鄉村紮根
隨著極右組織或者新納粹在德國罪行的不斷曝光,聯邦議會的綠黨議員希望清楚瞭解,極右思潮是否真在德國深得民心?因此,他們委託專家搞了一個民意調查。研究人員以德國兩大區域為例採集樣本,結果發現:新納粹意識形態在某些地區並非只是邊緣群體的個別現象,而是具備廣泛的群眾基礎。這在鄉村尤其如此。
德東在鬧「解放區」
2006年,德國記錄在案的極右分子刑事犯罪案件共有1萬8000起,與前年相比增加了2000多起。數字之高令人頗感吃驚。德國極右政黨國家民主黨已進入兩個州的州議會,尤其在德東某些地區,數年來出現了由右翼極端分子稱霸的所謂「民族解放區」。那麼,人們將採取哪些應對措施?本周五,德國聯邦議院就此議題展開了廣泛的討論。
怎樣對待納粹,仍是衡量政治家的標準
近日,德國政壇對巴登符騰堡州州長、基民盟政治家奧廷格的一番言論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事情的起因是奧廷格在他的前任費爾賓格的追悼會上,稱費爾賓格是二戰中反法西斯的鬥士。歷史學家則認為,費爾賓格在二戰快結束的時候作為當時德國納粹海軍的法官,曾經判處德國士兵死刑。巴符州州長奧廷格雖然已經公開道歉,但是對他表述的辯論仍在繼續。為此,該黨主席梅克爾將他找到柏林,迫使其收回原來稱費爾賓格是納粹鬥士的說法。
台灣的新納粹組織是怎麼回事?
台灣一個新納粹組織忽然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兩天來,美聯社、路透社、德國明鏡周刊線上都作了報導。這個組織本周六(3月17日)在台中市開「黨大會」。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呢?德國之聲記者也作了一番探索。
以和解為核心的德波教科書委員會
德國和波蘭之間的矛盾和仇視歷來難以調和。遠的暫且不提,納粹發動二戰的侵略戰爭第一仗就是在鄰國波蘭本土上進行的。戰後,波蘭國界西移,德國領土受損,加上波蘭戰後驅趕德裔居民,再次為德波兩國關係雪上加霜。現在都進入歐洲大家庭的德波兩國,怎樣反省歷史,怎樣教育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凸現為兩國關係間十分重大的課題。
德國人對納粹史為何如此敏感?
今年67歲的聰德爾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並且不得提前釋放。罪名是:煽動民族仇恨。這一判決顯示,猶太大屠殺在納粹政權結束60多年之後仍舊是德國的一個嚴肅的話題。公開否認大屠殺存在的人將會受到法律的懲罰。
納粹大屠殺不容否認—伊朗陷入孤立境地
1月27日是「緬懷大屠殺遇難者國際紀念日」,聯合國大會於本周五在紐約通過了一項決議,呼籲該組織全體成員譴責和駁斥任何否認納粹大屠殺歷史事實的行為。伊朗是唯一一個拒絕接受由美國起草的這份決議案的國家。
請拯救我,如果我還有救的話
已有很長一段時間沒出現過在上演之前就如此遭人議論的德國電影了。雖然丹尼•雷維導演的黑色喜劇片「拜見希特勒」迄今僅舉辦了少數幾場媒體試映會,但新聞記者、歷史學家、知識分子、報章雜誌、廣播及電視節目都在談論著這部影片,其中許多人甚至連片子都沒看過。這部電影又引起了人們就「是否能把希特勒及納粹主義當笑話處理」的爭論。
中華文化是他家族傳統的組成部分
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本周對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奧爾默特此行除了公務外,還有一層私人的含義:1917年,因沙皇俄國迫害猶太人,奧爾默特的祖父母逃到哈爾濱。奧爾默特的父母在哈爾濱長大,會說中文。用奧爾默特的話說,中華文化是他家族傳統的組成部分。法蘭克福匯報在敘述了奧爾默特家史和猶太人在哈爾濱的歷史後寫道:
伊朗要開質疑「大屠殺研討會」
伊朗政府正式邀請有關人士參加12月11日和12日兩天,在德黑蘭召開的所謂「質疑納粹大屠殺研討會」。不過現在已可確定是,它將不會是一項態度嚴謹的學術會議。而更傾向是德黑蘭領導層的一個宣傳活動。
北韓低頭與好納粹拉貝
凍結了一年的朝核問題六方會談有望在近期重新啟動。柏林出版的《日報》對一個月前曾以首次核試驗顯示其強硬立場的北韓領導人何以會願意重返談判桌提出自己的看法。該報寫道:
奧地利展出猶太「白求恩」生平
今年是中國和奧地利建交35周年,奧地利將2006年定為「中國年」。作為「中國年」活動的組成部分,維也納猶太人博物館舉辦一場有關奧地利籍猶太醫生羅生特(Jakob Rosenfeld)生平的展覽。羅生特是在中國抗戰時期第一個加入新四軍的國際主義人士,在新四軍中被譽為「大鼻子神醫」。
專訪:納粹高官之子 中國建築之星
德國著名城市規劃人和建築設計師之一-阿爾伯特-施佩爾於1934年在柏林出生,父親施佩爾曾為納粹主建築師和軍備部長,祖父也是建築師。下面是阿爾伯特-施佩爾接受德國之聲中文網的專訪。
猶太人:尋常日子開了頭
那一段血腥年代,德國人不堪回首,卻又不敢忘記。一些概念,某個地名都會讓人說不清道不明地觸目驚心。六十餘年後,猶太教在德雷斯頓為三名經師授予聖職。猶太人的德國生活就這麼走回了正軌。
中國不能公開評論毛和文化大革命
毛澤東去世三十周年之際,中國政府沒有舉行紀念活動,也沒有人提到三十年前的這一天意味著文化革命的結束,大多數中國人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日子。相反,毛澤東的肖像成了打火機、手表、提袋等日常用品的裝飾。商報記者在北京觀察到以上現象後,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德黑蘭辦「納粹大屠殺漫畫展」反擊西方
「納粹大屠殺漫畫展」於8月14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揭幕。這是針對刺傷許多穆斯林情感的「穆罕默德諷刺漫畫」所作的回答。展覽會組織者之一-「伊朗漫畫博物館」主任蘇加爾說,我們想以此試探西方言論自由的底線。總共兩百多幅作品的展出日期大約為一個月。這是伊朗最大報紙「Hamshari」於今年二月發起的一項國際漫畫比賽的入選作品。下面是記者發給德國之聲的現場報導。
伊朗漫畫展挑戰西方言論自由底線
一項「納粹大屠殺漫畫展」於8月14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揭幕。這是針對刺傷許多穆斯林情感的「穆罕默德諷刺漫畫」所作的回答。展覽會組織者之一-「伊朗漫畫博物館」主任蘇加爾說,我們想以此試探西方言論自由的底線。總共兩百多幅作品的展出日期大約為一個月。這是伊朗最大報紙「Hamshari」於今年二月發起的一項國際漫畫比賽的入選作品。德廣聯記者 Martin Ebbing 參觀了展覽會,請看他現場發回的報導:
遲來的懺悔比沒有強
"對於君特•格拉斯就曾是納粹嫡系部隊黨衛隊的成員一事保持的沉默是不可寬恕的,但至少他承認了自己的偽善" 德國之聲的記者Toma Tasovac這樣以為。
納粹物品意味著崇尚法西斯?
在中國,希特勒臭名昭著的「我的奮鬥」有多種版本可供選購,納粹的勳章、紀念郵票、照片、甚至軍服也可在中國拍賣公司的網路网頁上買到,收集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象徵性物品成了一些中國人的嗜好。德國世界報對這一發展態勢深表憂慮:
校服:德國敏感話題
穿上校服就不再相互攀比了嗎?一樣的牛仔T恤證明人與人的平等嗎?放棄面紗象徵接受學校的價值觀嗎?有人說,校服會勾起納粹回憶。尋常的校服成了德國的敏感話題。
德國欲開放納粹大屠殺檔案
德國政府曾多年反對、現終於同意開放設於德國巴特阿羅爾森的納粹大屠殺檔案,供學者進行研究。該檔案收藏的資料涉及1750多萬猶太人和強制勞工的命運。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德國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通過參觀歷史遺跡、博物館、紀念碑來接受政治思想教育,這對中國的中小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不過您知道嗎,德國的學校也會組織學生參觀,進行政治思想教育。這種教育往往離不開探討納粹時期的黑暗歷史。位於慕尼黑附近的達豪集中營紀念館就是德國老師組織學生參觀的首選地點之一。當然,除了德國學生,您還可以在達豪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對於接觸如此沉重的題目,年輕人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對納粹戰犯的最後一次起訴?
這很可能是最後一起對納粹戰犯的起訴。慕尼黑刑事陪審法庭以無罪釋放的判決結束了這一訴訟,理由是:沒有證據證明拉迪斯拉夫-尼茨南斯基參與了1945年初的那場大屠殺。
揭開秘密的面紗—訪蓋世太保研究中心
一個國家或者民族要回顧自己歷史的黑暗一頁時,總是會經歷一番痛苦的心路歷程,這一點也許德國人體會的最為深刻。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納粹暴政給全世界以及德國都造成了巨大傷害,而有些傷口直到現在依然隱隱作痛。位於德國科隆的蓋世太保檔案研究中心就是這麼一個地方。
德國近代史上最具歷史意義的日子
1918年這一天德意志共和國宣告成立,1923年這一天希特勒發動暴動。1938年這一天希特勒開始全面迫害猶太人,而在1989年的11月9日,柏林牆的倒塌導致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全面崩潰以及之後的兩德統一。這一天光榮載入史冊。
德國財政巨壑難平 新財長欲賣高速路?
全球最發達的高速公路網竟拜邪惡的希特勒所賜!面對難填的財政窟窿,將上任的財長施坦布呂克動起了這筆財富的腦筋,卻引來公憤。
反納粹主教六十年後封聖
星期日,第三帝國時期任德國明斯特市主教的克列門特-奧古斯特-馮-加侖伯爵在梵蒂岡的彼特大教堂被羅馬教廷追加封聖。馮-加侖任明斯特主教的時期正好與納粹統治同期。
希特勒的秘密藝術品照片登陸網路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宣傳部派人拍攝並秘密收藏了這些照片,今天我們即將在網路上看到這些照片。照片共有四萬張,重現了德國教堂、宮殿和名勝古跡中珍貴的壁畫和天花板繪畫。因為不少原作已毀於二戰戰火,許多照片成了憑吊歷史的絕響。
痛苦回首 - 納粹標記下的德國足球
戰後,與經濟奇跡一起,德國出現了足球奇跡。然而,首批德國足球的驕傲卻是從納粹時代走過來的。六十年後,德國足協首次痛苦了回憶了自己在納粹時代走過的路。這個研究報告還出了書。
施佩爾-第三帝國的御用建築師
今年是二戰結束60周年紀念年,有關二戰的主題再度引起人們的格外關注。不久前在德國上映的電影三部曲「施佩爾和他」(曾任納粹德國軍備部長和主建築師的施佩爾及希特勒)重新將施佩爾這一頗具爭議的歷史人物推入媒體聚焦的視線範圍。
中國傳奇醫生在納粹德國救助猶太人
中國國學大師季羨林的『留德十年』讓人感慨。與他同時期,還有不少中國精英在二戰的炮火中負笈求學。裘法祖,也是十年留德學醫,海歸回國成為中國的外科醫學之父。德國『世界報』採訪了這位如今91歲高齡的德國十字勳章獲得者,也發掘出一段他在德國的鮮為人知的傳奇經歷。
「記憶,責任和未來」
「記憶,責任和未來」是一個對被納粹強迫充當勞工的受害者提供賠償的德國基金會。不久前,該基金會對俄羅斯公民的賠償工作基本結束。在過去4年中,共有211000人獲得了總額為3億2600萬歐元的賠償金。
德國:正視歷史才能重獲新生
幾十年來,5月8日對於德國來說都是一個涵義特殊的日子。1945年的這一天,歐洲戰事結束,後人心情複雜地紀念納粹的沉淪或者和平的開始。直到1985年,前德國總統魏茨澤克發表了著名講話:「德國應明確承認戰爭罪責。」至此,德國才真正立場鮮明地與歷史決裂。德國之聲記者施坦勒對此發表評論。
蘇聯戰勝希特勒德國是共產主義的勝利嗎?
戰勝希特勒德國的勝利深藏在俄羅斯人民的記憶中。每年5月9日,他們都會慶祝這一歷史時刻,檢閱遊行、向老兵授勳、或者講述偉大的衛國戰爭中犧牲者的動人故事,這一切都是慶祝活動的重要內容。
德國紀念二戰結束六十周年,新納粹不得人心
5月8日,德國首都柏林為紀念二戰結束六十周年系列活動拉開了帷幕。紀念活動的舉辦地點分佈於諸多德國城市。德國總統克勒在聯邦議院所在地-原帝國議會大廈發表講話,對極右政黨發出的結束對納粹歷史負罪感的呼籲提出警告。
六十年前的今天:希特勒之死
60年前,那場由納粹德國策劃及發動的戰爭,終於延燒到首都柏林。1945年4月21日,首撥蘇聯紅軍抵達柏林北部郊區,緊接著盟軍也開始炮轟政府行政區。與此同時,紅軍節節進逼市區中心。就在納粹德國正式宣告投降前不久的4月30日,希特勒在他所謂的「元首防空地堡」中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捏造「奧斯維辛的謊言」在德國是犯罪
二十年前德國聯邦議院作出了規定:如果否定二戰中納粹屠殺猶太人的行為,將受到法律懲罰。
不再是禁區:回顧希特勒的東歐毀滅戰
長期以來,德國國防軍當年在東歐和東南歐參與的毀滅戰在德國是一個禁忌話題。1995年,二戰結束50周年紀念展的主辦者試圖打破這一禁忌。在紀念二戰結束60周年的現在,我們再探一下這個話題。
德國亞琛民主工會
亞琛媒介介紹了在納粹統治後成立的德國第一家民主工會。六十年前一個偉大的日子,在這一具有歷史性的時刻,80名來自亞琛手工業同業會的會員,懷著激動的心情,參加了德國第一家民主工會的成立大會。
德國修改集會法,限制新納粹
周五,德國聯邦議院以多數票通過了主要針對新納粹遊行的集會法修正案。將來,誰贊同、美化或維護國家社會主義的暴力行動,可判最多3年徒刑或處罰款。新法尤其禁止極右遊行在重要的紀念地附近舉行。
上一頁
第15 頁,共1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