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納粹名畫事件
德國警方在藝術品收藏家古利特(Cornelius Gurlitt)位於慕尼黑的公寓中總共發現1406件藝術品,其中大部分是價值連城的頂尖級大師作品。而這些藝術品的來歷以及今後的歸屬成了疑問焦點。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細說德國的戰後賠償
挑起戰爭者,要為此付出代價。這是德國二戰後的親身經歷。不過戰後並沒有簽署任何涉及德國賠償金額的條約。
前黨衛軍格勒寧被判四年監禁
在呂內堡進行的審判程序中,前納粹黨衛軍成員格勒寧被判有罪。格勒寧受控協助殺害30萬名奧斯威辛集中營囚犯。
專家建議:殺人者並不一定要終身監禁
德國司法部下屬的一個專家委員會就修正刑法中有關殺人罪的條款提出建議,
遲到80年的博士頭銜
柏林一位102歲的老人獲得了博士頭銜。這一學位的頒發背後有著一段曲折的故事。
菲律賓日本本月將舉行首次正式聯合軍演
菲律賓軍方宣佈,菲律賓將和日本一同舉行首次正式聯合軍事演習。隨著中國在南中國海加快填海造田的進度,菲律賓和日本這一對二戰中的仇敵卻開始加強安全紐帶。
阿基諾訪日談南海 類比二戰時期德國
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周三訪日期間發表演說,將中國與二戰時期的德國相比較,暗示國際社會不應繼續容忍北京在南中國海的舉動。
納粹藝術再現 引發層層漣漪
藝術品稽查人員發現了納粹時期藝術品"邁步的馬",引發了怎樣正確處理納粹時期藝術品的討論。這些"第三帝國"時期的藝術品應該在博物館得到公開展出嗎?
德警方繳獲失蹤納粹時期藝術品
德國警方在全境進行突擊搜查,發現「第三帝國」時期的多件藝術品。其中,一座銅馬曾裝點希特勒帝國總理府的大門。
莫斯科紅場大閱兵 西方政要不捧場
莫斯科周六舉行紀念戰勝納粹德國勝利70周年大閱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身與會,西方領導人則紛紛缺席。
德國議會憶二戰:不能忘卻的紀念
5月8日是二戰在歐洲結束70周年的紀念日。當天,德國聯邦參議院和德國議會舉行了聯合紀念活動。歷史學家溫克勒講話時表示,那段時期是德國歷史上最黑暗的階段。
主編的話:紀念之日
7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終結。德國之聲紀念這一事件,並提供解釋,德國如何從戰爭的廢墟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樣子。
回顧二戰:當一切成為過去....
當一切成為過去....
二戰德國投降後的自殺潮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但是戰事並不是立刻在所有地方就此結束,而且也不是所有德國人都將這一天看作是解放日。
二戰中的歐洲
二戰中的歐洲
一名蘇聯空降兵的故事
在紀念二戰結束70周年之際,一名曾經的蘇聯空降兵講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從空降開始的崢嶸歲月,墜入古拉格的深淵
慶祝二戰勝利:來一杯克裡米亞紅酒
他們來...他們不來...俄羅斯將迎來該國史上最大規模的「勝利閱兵式」。然而,許多賓客抵制二戰結束70周年的慶典。對克里姆林宮而言,這是西方「前所未有的冒犯」。
"這樣的歷史再不能重演"
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出席瞭解放達豪集中營70周年的紀念活動。她對倖存者們站出來為歷史作證的行動表示感謝。
柏林憶流年:70年前二戰結束
70年前的這天(5月2日)對於柏林而言意義非凡:二戰結束了。70年後的今天,柏林人以史鑑今。
希臘追索二戰賠款 德國總統與政府唱反調
在對希臘的戰爭賠償問題上,德國總統高克與政府「唱反調」,贊成對補償方式進行討論。
德國紀念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獲解放70周年
二戰期間,大約有7萬人在納粹德國的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喪生,其中包括《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朗克。本周日,德國官方舉行活動,紀念該集中營在70年前被英國軍隊解放。
93歲前納粹終被送上法庭
二戰結束70周年之際,猶太人大屠殺最後一批作案人中間的一個被送上法庭:前黨衛軍成員、現年93歲的格勒寧被控參與了在他任職的奧斯威辛集中營裡對至少30萬囚徒的屠殺。被告只承認有「道德責任」。
納粹集中營中的囚犯頭目
在當年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納粹黨衛軍挑選一些囚犯擔任囚犯頭目,建起了一個殘忍的「狼群」體系。
烏克蘭禁共產主義宣傳
烏克蘭立法禁止納粹和共產主義宣傳。共產黨和納粹標記、紀念碑和相關文字命名的街道都在被禁之列。
格奧爾格‧埃爾澤—試圖暗殺希特勒的那個人
70年前,希特勒的行刺者—格奧爾格‧埃爾澤在達豪集中營遭納粹謀殺。這位希特勒暴政的抵抗者從未像另一位抵抗運動骨幹—馮‧施陶芬貝格伯爵那麼出名。其實,他有過真正的機會,改變世界。
歷史沉默中的挪威納粹
當德國士兵踏上挪威領土的時候,達格妮‧歐沃嘎德還是一名15歲的少女,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然而對於曾經擁護並加入挪威納粹黨的哥哥,她卻不願多提。
希臘要求德國支付戰爭賠償
柏林政府拒絕希臘的戰爭賠償要求,稱該問題早已解決。
德小鎮難民收容所或遭蓄意縱火
仇外情緒使德國小鎮特羅格裡茨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避難申請者們原定在一個多月後遷往鎮上居住,一場大火卻使收容所部分損毀。
俄外長:中、朝領導人參加紅場二戰勝利慶典
俄羅斯外長宣佈,中國和北韓領導人都將前往莫斯科,參加在紅場舉行的慶祝蘇聯衛國戰爭勝利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周年盛典。
評論:具有象徵意義的決定
聯邦德國總理梅克爾日前決定,不出席5月9日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閱兵式。德國之聲評論員Trippe認為,這是一個艱難但必要的決定。
資金告罄 雅典再提二戰賠償
希臘財政捉襟見肘。該國特使卡齊馬卡基斯就此提出了一個建議方案。他呼籲德國政府為當年納粹政權的罪行而向希臘提供巨額賠償金。而為了打擊逃稅,希臘財長想出了一些「怪招」。
Pegida支持和反對者齊上街 部分地區起衝突
具有明顯仇外色彩的德國公民運動「Pegida」聲勢雖有減弱,但每周一的示威遊行仍在繼續。
「威廉‧古斯特洛夫號」—夢幻之船的死亡之旅
70年前,德國巨型客輪「威廉‧古斯特洛夫號」(Wilhelm Gustloff)在波羅的海上被蘇聯潛艇擊沉,9000多人溺死。直到今天,瞭解這一史上最慘烈海上悲劇的人並不多。
"Pegida"多名高層請辭
"Pegida"內部再起漣漪:該運動發言人厄特爾(Kathrin Oertel)以及組織團隊中的其他4名成員宣佈辭職。本周三,"Pegida"在其網站上公佈了這個消息。
評論:永遠不要忘記!
奧斯威辛是納粹罪孽的同義詞。德國之聲評論員Christoph Strack認為,今年可能是最後一次與當年的倖存者共同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得到解放,其意義更加特殊。
「德國人不能忘記奧斯威辛」
德國聯邦議院周二舉行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紀念儀式。
德國年輕一代的歷史觀
位於德國的政治及旅遊中心柏林的大屠殺紀念碑林令人印象深刻,十年來它已經成為受害者的紀念地,同時也是深受遊人歡迎的拍攝對象,而且它也清楚地表明了德國對待納粹歷史的態度。
藝術中的納粹傷痛
藝術中的納粹傷痛
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孩子
照片上的孩子是達格瑪‧利勃拉瓦和妹妹,那時她還不到十歲,隨著家鄉波希米亞被納粹佔領,無憂無慮的童年也就結束了......
"Pegida"運動發起人捲入"納粹門"
德勒斯登檢察官宣佈要調查"Pegida"運動創始人之一巴赫曼是否有觸犯法律的行為。
穿圍裙、賣炸雞的希特勒
中國人對黨衛軍、閃電戰和希特勒感興趣並非新聞。然而周五《世界報》的文章發現,中國對希特勒和納粹德國的興趣也延伸到藝術、設計領域。
德國著名猶太裔作家拉爾夫‧喬達諾逝世
多次獲獎的猶太裔作家、記者拉爾夫‧喬達諾(Ralph Giordano)周三(12月10日)在科隆逝世,享年91歲。猶太大屠殺給他的一生打下最深刻烙印,成為他文字生涯中的最重要題材。
極右翼集會遭遇反納粹App
面對近期德國多個城市的極右翼遊行,一款「反納粹App」應運而生。
納粹戰犯或已死於敘利亞
納粹黨衛軍軍官布魯納手上沾滿了十幾萬猶太人的鮮血。
一部有關藝術品的偵探小說
「納粹名畫事件」的主角——古利特今年5月去世,他在遺囑中表示將其藝術收藏全部贈與瑞士伯爾尼藝術博物館。11月24日,該博物館正式宣佈接受這筆備受爭議的遺產。但是這部有關藝術品的偵探小說似乎尚未結束。
「納粹名畫」將由誰來繼承?
「納粹名畫」的主角——曾經秘密收藏上千件藝術珍品的古力特——在今年5月份去世了,他在遺囑中將全部收藏贈與瑞士伯爾尼博物館。如今,古利特的表親對名畫提出遺產繼承要求。
達豪集中營「勞動使人自由」大門失竊
德國達豪集中營刻著「勞動使人自由」的大門遭竊。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紀念館館長賽溫斯基嚴厲譴責盜竊行為。
2014年11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音頻節目
反腐:中國警方海外追逃;匈牙利暫時擱置網路征稅計劃;「中國有權選擇朋友」;曾為美國效力的蹩腳「納粹特工」;德語媒體
曾為美國效力的蹩腳「納粹特工」
二戰後,一些納粹曾經為美國情報機構進行間諜工作,這並非秘密。但美國研究人員得出至少千名納粹效力美情報部門的結論,卻是新的發現。
美國向納粹嫌犯的社會福利說不
許多戰後曾經逃往美國的納粹嫌犯一直能夠領取美國的養老福利。
收藏家和藝術品的來歷
收藏家和藝術品的來歷
上一頁
第8 頁,共1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