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納粹名畫事件
德國警方在藝術品收藏家古利特(Cornelius Gurlitt)位於慕尼黑的公寓中總共發現1406件藝術品,其中大部分是價值連城的頂尖級大師作品。而這些藝術品的來歷以及今後的歸屬成了疑問焦點。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網傳納粹照片是言論自由?歐洲人權法院說不
一德國人不服因在網路上傳納粹元兇之一的海因裡希‧希姆萊照片而被判刑,上訴歐洲人權法院。該法院裁定,德國司法當局並未因這一判決而侵犯了對德國歷史的自由表達權。
轉型正義:德國經驗台灣可用?
德國史學家馬丁•薩布羅夫(Martin Sabrow)3月中在台灣發表一系列有關德國轉型正義的演講,同時對台灣的轉型正義有一些觀察。
"奧斯威辛會計" 奧斯卡‧格呂寧去世
他屬於因在納粹統治時期的行為而被送上法庭的最後一批人。奧斯卡‧格呂寧(Oskar Gröning)生前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但直到最後都抗拒入獄。
文物「納粹鐘」將繼續留存德國小鎮
德國西南小鎮海科斯海姆的一座教堂,去年被披露仍然在使用一口納粹時期留下的大鐘,上面刻有納粹標誌以及「一切為了祖國——希特勒」銘文。本周一晚間,小鎮議會投票決定,這口具有爭議的文物大鐘可以繼續使用,不必移除。
示威活動減少!德國新納粹勢頭減弱?
2017年,德國境內極右翼極右翼遊行示威活動數量減少。而這一趨勢從2015年便開始有所展現。
良知、勇氣、白玫瑰——紹爾兄妹75周年祭
1943年2月22日,在納粹德國派發傳單呼籲反抗納粹的紹爾兄妹在慕尼黑的監獄內被斬首。如今,這幾名青年人受到德國社會的廣泛紀念,被認為是普通人的良知與勇氣象徵,幾乎每座城鎮都有以其命名的街道。
說單詞學歷史:「家園」的變遷
對於有些德國人而言,「家園」(Heimat)這個詞很親切,而對於另一些人來說,這個詞卻象徵「排外」。如今,家園成為了時髦詞。
德國人如何牢記納粹歷史?
每個德國人的家族歷史依舊在回憶這段不堪往事中扮演重要角色。還有什麼方式讓德國人不想、也不敢忘記這段歷史?
波蘭參議院通過新法 試圖與納粹歷史切割
波蘭議會上院就這項法律草案的討論一直持續到深夜,最後,無視以色列和美國等國家批評,該法律草案最終獲得通過。
納粹倖存者力挺難民政策
德國聯邦議會本周三舉行活動紀念納粹受害者。議長朔伊布勒和大屠殺倖存者沃爾費什講話時都對仇視心理發出警告,沃爾費什也讚揚了梅克爾的難民政策,在場的德國另類選擇黨似乎對此觀點並不認同。
為了不忘卻的紀念
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抵達了今天波蘭境內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救了那裡的倖存者。如今,每年的1月27日是德國的「納粹受害者紀念日」。
專訪:納粹政權與穆斯林世界
二戰期間數萬穆斯林為納粹戰鬥。歷史學家莫特德爾(David Motadel)在接受本台記者施特勞赫勒採訪時分析了希特勒政權對穆斯林的態度。
健康理由「不成立」 96歲「奧斯威辛會計」近期服刑
前納粹黨衛軍成員格呂寧曾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任職兩年。他於2015年被判處四年監禁,但提出反對服刑的申訴。如今,憲法法院裁決,沒有認定出嚴重的健康風險,且獄中將提供專門的醫療護理措施。
昔日載希特勒閱兵 明年在美國拍賣
一家美國拍賣行表示,計劃拍賣納粹德國時期被希特勒用來閱兵的一輛「御用」汽車。這輛完全修復的大馬力賓士車據稱估價高達700萬美元。
歐巴馬用納粹德國暗比今日美國引爭議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最近在一次演講中表示,如果選民對美國民主的現狀感到滿意,不去投票,德國納粹的二戰歷史悲劇就有可能重演。部分保守派媒體人認為他間接的將川普总統比作希特勒,遭到了強烈批評。
裕仁天皇二戰回憶錄拍賣 買主曾贊希特勒
二戰期間,日本最高國家元首是裕仁天皇。現在,被認為旨在洗脫其戰爭罪行的裕仁天皇回憶錄在紐約成功拍賣,成交價高達27.5萬美元,遠遠超出了之前的預期。買主曾公開讚揚希特勒。
德國知名納粹題材影片 你看過幾部?
鬧「國際笑話」 印尼博物館撤走希特勒蠟像
印尼一家原本默默無聞的博物館最近在國際上「惹了眾怒」:那裡展出了一尊希特勒蠟像,而且還頗受遊客歡迎,很多包括兒童在內的參觀者與之並肩合影留念。在美國猶太組織抗議之後,博物館撤走了該展品。
德國女生舉報同學納粹言論獲獎
在學校的教室裡,有學生行向希特勒致敬的舉手禮,在手機上發布「讓猶太人去死」等字句。15歲的中學生艾米麗婭最終檢舉了一名學生。為了表彰她的勇氣,她受到獎勵。
高鐵命名"安妮‧弗蘭克"號 德國鐵路惹爭議
愛因斯坦、貝多芬、馬克思、康德……德國最新型號高鐵列車ICE4即將在年底全面投入營運,它們將依據德國歷史上的名人來命名。不過,其中一列車的命名,卻令社會各界直搖頭:它令人想起了德國鐵路在納粹時期的不光彩歷史。
德國88歲「納粹老奶奶」被判6個月監禁
柏林一家法院判處曾多次否認猶太人大屠殺的烏爾蘇拉‧哈佛貝克(Ursula Haverbeck)半年監禁。她已多次被判刑,但因提起上訴而迄今尚未服刑。
是誰出賣了安妮‧弗蘭克?
《安妮日記》的女主角安妮‧弗蘭克一家的悲慘命運打動了千萬人。但這家猶太人最後是如何落入納粹魔爪的?一名前FBI警官現在要解開這個世紀之謎。
設計大師、納粹後代—施佩爾去世
他是第三帝國御用建築師、希特勒重臣之子,他是聞名世界的建築設計和城市規劃大師。阿爾伯特‧施佩爾周五在法蘭克福去世,享年83歲。
日本副相「稱讚」納粹 並非偶然?
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有關希特勒的言論引起一片嘩然。儘管他表示願收回這番言論,但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發表類似言論。有猶太團體呼籲,日本精英應盡快意識到他們的「納粹問題」。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川普下令調查中國貿易、北韓暫緩關島計劃、西班牙遭到恐怖襲擊……剛剛過去的一周,哪些新聞受到關注?七張圖一覽本周要聞。
德軍隊又爆極右醜聞:精英部隊行納粹禮?
行納粹禮、聽右翼搖滾、將女性作為游戲「大獎」 ……,這些事情真的發生在德國最精銳特種部隊KSK的一場派對上嗎?德國檢察機關就此展開調查。
川普再稱暴力責在「雙方」 為新納粹辯護
原計劃是在川普大廈發表關於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聲明,而隨著記者提出有關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暴力的問題,這位總統按耐不住了,怒氣沖沖,重回原來的說法。有一名顧問,對此憤怒不已,宣佈離他而去。
商界大佬退會抗議 川普谴責種族主義
在來自政界、商界的強大壓力下,美國總統川普对新納粹、三K黨和其他「白人至上」主義者作出明確譴責。對他的抗議最強音不單來自政界和民權人士,而且也來自商界大佬。
數天沉默後 川普终於開口
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爆發種族主義衝突之後,川普没有在第一時間譴責極右翼團體,這讓他備受壓力,甚至黨內也有許多不滿的聲音。現在他終於出面表態。
反猶歷史無處不在 總統官邸也不例外
位於柏林市郊的德國聯邦總統府官方別墅日前被揭露有一段「黑歷史」。《圖片報》報導指出,1933年納粹掌權後,逼迫一名猶太珠寶商出售了這棟別墅。
路人看不過眼 美遊客行納粹禮遭暴打
在兩名中國遊客之後,一名美國遊客也在德國行納粹禮,並且不止一次。與中國遊客命運的不同點是:他當場被路人揍了一頓,與中國遊客命運的相同點是:他也受到了警方調查。
德國是否應保留納粹遺物以警示後人?
希特勒死後已經過去七十年了,但德國許多地方的教堂和公共建築物內仍不時會發現納粹時期的遺留物。對於這些納粹時代的歷史遺跡,應當予以保留,還是應當銷毀?見證過納粹統治的德國人越來越少了,如何處理納粹遺物,才能更好地警示後人呢?
媒體:世界最高齡男子去世 曾是納粹屠殺倖存者
生活在以色列的克里斯塔爾去年被吉尼斯認證為世界最高齡男子。周五該國媒體報導稱,這位老人與世長辭,享年113歲。
中國人在德行納粹禮 警方:案件已移交司法部門
8月5日上午,柏林市中心的國會大廈前,兩名中國遊客因行納粹禮、並用手機為對方拍照被警方拘捕;在各繳500歐元保釋金後,這兩名遊客得以離開警察署。柏林警察局本周二接受了德國之聲採訪。
行納粹禮犯法!你知道原因嗎?
兩名中國遊客近日在德國行納粹禮被捕。按照德國法律,行納粹禮是觸犯刑法的行為,而且這種法規不僅限於德國。
「奧斯威辛會計」案:96歲也要服刑
一名年近百歲的老人,因重罪被判刑,是否還應該入獄服刑?德國一家檢察署就這樣一件案子做作出了決定。而被告不同尋常的身份也是本案引人關注的地方。
當年希特勒身邊的那些人
他們離權力中心很近,都是元首身邊的人,但他們都聲稱對納粹犯下的罪行毫不知情。他們對待歷史的方式各不相同。
7月19日-「墮落藝術」紀念日
1937年,納粹沒收了大量現代藝術品舉辦「墮落藝術」展。直至今天,德國各博物館還未能擺脫這場「清洗」的後果。
新納粹系列謀殺最後的懸念
延續了4年的極右翼團伙—NSU(國家社會主義地下組織)審判案周三進入最後關鍵階段,由聯邦總檢察署首先作最後陳述。法庭將於今年9月宣判。
6000右翼在德參加新納粹音樂會
在德國圖林根州,數千右翼人士參加了全德國本年度最大規模的一場新納粹音樂會。音樂會舉行地小城的抗議活動規模小於預期。
法以領導人紀念巴黎抓捕猶太人75周年
75年前,法國警方將13000名猶太人驅趕至巴黎自行車賽車場。納坦雅胡是首位參與這一紀念儀式的以色列領導人。
大量納粹時期物品驚現阿根廷
阿根廷警方近日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附近的一處私人住所搜查到大量納粹時期的物品。警方表示,這是該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規模的納粹文物收藏。
阿根廷警方起獲大量納粹物品
阿根廷警方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附近的一處私人住所發現75件納粹時期的工藝品。這些物品被一名收藏家藏在私人密室裡。這一發現進一步證實二戰結束後大量高級別納粹分子逃匿南美。
參觀奧斯威辛集中營 德國國青隊員深受震撼
在波蘭歐洲足球錦標賽開賽前3天,德國國家青年足球隊隊員集體參觀了昔日的波蘭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昔日集中營內的灰暗與恐怖令這些德國足球後起之秀深有感觸。
數百名「新納粹」仍消遙法外!
德國政府官方數字顯示,有超過400名已經被下令逮捕的極右翼分子依然在監獄外生活的「悠哉游哉」。左翼黨認為,這一數字不斷增長顯示出德國存在「體制化的納粹地下網路」。
被控「損害公物」的白發老人
71歲的活動家夢薩‧施拉姆因噴蓋所有仇恨塗鴉 被控「損壞公物」受到警方傳訊。
杜絕納粹「遺風」?德防長壓力山大
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認為,德國一些仍以二戰士兵姓名命名的軍營需要更名。今年以來,媒體報導了德國國防軍從性侵到極端右翼事件等一系列醜聞。
德軍士兵涉恐 前總統、司法部長名列襲擊目標
不久前,德軍中尉弗朗克‧A(Franco A.) 被發現具有極右嫌疑。在相關的調查中,又有一名聯邦軍士兵因涉嫌恐怖主義被拘。
專訪:部長女士也有責任
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說,聯邦國防軍在如何看待個別軍人的錯誤言行方面「大有問題」;聯邦國防軍協會的托馬斯•索斯特(Thomas Sohst)回應道:部長本人亦有責任。
德國國防軍——吸引極右分子的磁石?
德國聯邦國防軍中尉弗朗克•A.(Franco A.)涉嫌極右暴力事件讓政界和聯邦國防軍十分撓頭。德國軍隊是否易於感染右翼思想?這一問題與軍隊本身一樣久遠。
上一頁
第6 頁,共1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