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納粹名畫事件
德國警方在藝術品收藏家古利特(Cornelius Gurlitt)位於慕尼黑的公寓中總共發現1406件藝術品,其中大部分是價值連城的頂尖級大師作品。而這些藝術品的來歷以及今後的歸屬成了疑問焦點。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不為人知的歷史:猶太人區的惡魔
曾任德國集中營第一任指揮官的霍斯特‧皮拉齊克(Horst Pilarzik)二戰後成功地掩藏了他的真實身份。現在我們就來揭示皮拉齊克若干不為人知的人生軌跡。
「沒有人有權盲從」——漢娜‧阿倫特柏林展出
她被視為20世紀最重要的知識分子之一。「平庸之惡」和「極權統治」是代表她政治哲學的概念。德國歷史博物館為這位女哲學家推出了值得一看的展覽。
德總統:「我們今天必須自我解放」
75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納粹暴政也由此終結。聯邦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警示:誰要求劃句號,誰就是在否認我們民主制的核心。
客座評論:終戰只是終結納粹的中間步驟之一
1945年5月8日,軍事上早已沒有懸念的二戰歐洲戰場正式結束:德國和納粹政權的宣告失敗。不過,明克勒(Herfried Münkler)教授認為,德國人在思想和感情上的去納粹化則持續了多年。
二戰結束75周年:歷史的教訓
75年前的5月8日,納粹德國投降。由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戰場結束。這次戰爭比其它任何事件都更深刻地塑造了德國的歷史。75周年紀念日之際,記憶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
戰後75周年 柏林的二戰紀念場所
所有戰爭中的最可怕戰爭始於柏林。 1945年5月8日代表著納粹政權的結束和新時期的開始。柏林有許多見證這一歷史的紀念地。
75年前:希特勒究竟是怎麼死的?
面對納粹德國的全面潰敗,希特勒於1945年的4月30日在柏林帝國總理府花園地下的「元首地堡」中自盡。剛剛在前一夜和他正式完婚的妻子愛娃也一同死去。關於「元首」夫婦自殺的細節情況,以及二人遺骸後來經歷的幾番波折,都存在著很多不同說法,頗具神秘
1945:美軍解放達豪集中營
當美軍士兵到達德國南部的達豪(Dahau)集中營時,並不知道大門後面隱藏著什麼。這裡關押了3萬名囚徒,很多人已經病餓而死。更令他們意外的是,這裡的囚犯還有一個秘密抵抗委員會。
西姆斯的希特勒傳記:另眼看獨裁者
有關納粹主義的歷史似乎要改寫了?愛爾蘭歷史學家西姆斯的《希特勒:一本全球傳記》提出了新的視角。但是這也可能只是希特勒肖像的一塊新的拼圖。
梵蒂岡對外開放教宗庇護十二世秘密檔案
二戰時期在位的教宗庇護十二世因為在猶太人大屠殺問題上的態度而一直爭議不斷。這一次梵蒂岡宗座檔案館將有關庇護十二世的相關文件檔案陸續對外開放,外界認為真相可能漸漸浮出水面。
德國青少年聊天群內轉發更多"殘忍"內容
在德國高中生聊天群組中,發現一些極端暴力和強暴的影片得到傳播。這些年輕人經常不瞭解傳播這些內容是違法的。
科隆狂歡節音樂越來越政治化
科隆音樂家公開出面反對右翼極端主義和反猶主義,有的為猶太狂歡節協會寫歌,有的呼籲將「不給納粹科隆啤酒」作為狂歡節遊行主題。
柏林電影節創辦人曾為納粹高官 同名獎項被叫停
柏林國際電影節開幕在即。電影節官方緊急叫停銀熊獎中一個重要的獎項——阿爾弗萊德‧鮑爾獎。起因是德國《時代周報》今年1月底揭露出柏林電影節創辦人阿爾弗萊德‧鮑爾二戰時期曾擔任納粹高階官員。
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75周年 波蘭總統籲捍衛真相
上百名倖存者與世界各國政府的代表一起參加了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75周年紀念。猶太人團體擔憂仇恨言論擴散,敦促德國加強打擊反猶太主義。
德國總統會見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者
納粹奧斯維辛滅絕營解放75周年之際,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在總統府會晤了3名當年的倖存者。
艾未未:德國不討人喜歡
去年從柏林移居劍橋的中國藝術家艾未未新近接受《衛報》採訪,談及在柏林的生活。
80多年前的納粹"焚書"事件
1933年,德國各地烈焰熊熊,焚燒的是被納粹定為"非德意志"(undeutsch)的書籍。恰恰許多大學生群情激昂地參加了這一行動。
長平觀察:「焚書坑儒」的日常生活化
一張在圖書館門口焚書的照片在網路上引發不安。時評人長平認為,焚書這一具有沉痛的歷史寓意行為,和安靜閒適的日常生活化場景疊加,描繪了中國從未停止思想審查、言論管制和鎮壓異議人士的政治現實。
梅克爾在奧斯維辛:「我深感羞恥」
梅克爾擔任德國政府總理已經14年。本周五(12月6日),她首次訪問位於波蘭奧斯維辛的前納粹集中營。一個罪惡之地。一個讓人沉默、嚴肅表態的地方。
精英部隊「新納粹」醜聞 德國防部長:絕不姑息
德國聯邦國防軍的「招牌」——特種部隊KSK一名士官因涉嫌傾向右翼極端主義而將被除名。另有兩名軍官受控在一次私人活動上向該士官行「納粹禮」。
納粹遺物高價拍賣 遭「良心質問」
希特勒的禮帽、他的生活伴侶艾娃‧布勞恩(Eva Braun)的裙子、《我的奮鬥》一書的珍藏版——類似物品在一個拍賣會上拍出高價,卻引來道德質疑。
希特勒故居成為警察局
經過一場法律糾紛後,奧地利現在決定將位於布勞瑙的希特勒故居作為警察局辦公樓,以阻止其成為新納粹的朝聖之地。
牆外文摘: 「台灣人已經在自己家了!」
有台媒評論質問對台灣人溫情喊話的央視主播海霞:「現正陷入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香港人、被關押氣力啊強迫接受勞改的維吾爾族人以及慘遭無情殺害的西藏圖博人,他們到底是不是你們老喜歡掛在口中的『中國人』? 」
參觀完集中營就唱反猶歌曲 德青少年接受調查
據稱,他們在參觀完納粹集中營舊址後,就開始播放反猶歌曲,如今這三名14歲的青少年因為涉嫌煽動仇恨而受到警方調查。
屠殺數百波蘭人 納粹軍官何以逍遙法外?
當人們在一個「萬人坑」裡發現比林斯基的遺骸時,屠殺的責任人之一雅各布‧勒爾根卻已在德國再度成為受人尊敬的公民。他始終沒有因自己在波蘭的罪行受到懲罰。
納粹集中營看守究竟有沒有協從殺戮?
漢堡州立法院周四開庭審理前集中營看守脅從謀殺案。被告已經93歲高齡,他在17歲的時候曾在施圖特霍夫集中營擔任衛兵。對於發生在集中營的殘忍殺戮,他究竟要負多少連帶責任?
德國多處新納粹受害者紀念碑遭毀
在德國一共有八處紀念「國家社會主義地下黨」(NSU)恐怖襲擊受害者的設施,包括紀念碑、紀念牌等其它形式。這其中有五處設施遭到了蓄意破壞。NSU是一個極右翼新納粹恐怖組織,從2000年到2006年期間實施了多起針對外國移民的暗殺事件。
評論:在德猶太人有生命危險
猶太人最重要節日——贖罪日那天,在哈勒(Halle)猶太教堂做禮拜的人們儌倖免遭一新納粹分子的大規模謀殺。德國之聲主編Ines Pohl指出,對反猶太主義不能視若等閒。
大眾甲殼蟲和納粹標誌:「第三帝國設計展」
納粹十字、宣傳牌和盛大遊行,這個展覽告訴人們,納粹當年也通過形式美學傳播其意識形態。
霍克還是希特勒?一次不歡而散的採訪
德國公法媒體和右翼政治家的立場對立再度凸顯。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政治家霍克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被記者「不懷好意」的質問激怒,中斷訪談,並稱對方會面對「嚴重後果」。
權力的工具:第三帝國的設計
納粹分子也都知道營造氣勢和審美設計的重要性。荷蘭的一家博物館正在舉辦相關展覽。
新納粹政客當選地方官 德國上下怒聲喊停
在德國黑森州一個鄉鎮,一名極右分子當選為地方領導,在德國引發全國憤怒。幾天之後,村委會決定要求他辭職。
「我向受害者鞠躬」
在二戰爆發80周年紀念日上,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向波蘭請求寬恕。1939年9月1日清晨,納粹德國對波蘭邊境小城維隆發起空襲,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爆發。
神似納粹十字 游樂場設施被關閉
德國西南部一個游樂場日前關閉了一個新的游樂設施,因為人們很快發現,它就像旋轉的「納粹十字」。現在,這個名為」老鷹飛行「的游樂裝置將重新設計。
澳洲議員將中國崛起比作納粹德國
澳洲一名議員將中國崛起與納粹德國的崛起相提並論,這番言論在坎培拉政府內部引起一場討論。
前納粹軍官證詞最新發現 國會縱火案再添疑雲
最新發現的一名前納粹軍官的法庭證詞,對1933年德國國會大廈縱火案的起因構成新的質疑。當時,納粹黨利用此案打擊政治對手,建立了獨裁政權。
「華沙起義」75周年 德外長向波蘭人民表敬意
聯邦德國外長馬斯應邀出席紀念反納粹「華沙起義」75周年活動。他表示,面對當年波蘭人因德國人而受的蹂躪,他「無地自容」。
卡塞爾市抵制右翼黨示威
在市長呂布克遭一名新納粹分子嫌犯暗殺的卡塞爾市,「右翼黨」計劃舉行示威遊行。然而反示威者人數遙遙領先。
刺殺希特勒行動75周年:梅克爾贊賞抵抗戰士勇氣
周六(7月27日),聯邦梅克爾在柏林為400名新兵舉行的入伍宣誓儀式上回顧了昔日反納粹暴政的抵抗運動,對以施陶芬貝格伯爵為首的刺殺希特勒小組成員的勇氣表示了贊賞。
美國新納粹被判終身監禁另加419年
已經被判無期的一名美國新納粹分子再次被判處419年監禁。該名男子駕車故意沖向反納粹示威人群,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傷。
畢加索畫作歸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勝訴
美國一家法院裁決,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有權保留名為《The Actor》的畫作。此前一位名為扎克曼(Laurel Zuckerman)的女士聲稱,她的曾叔父為逃離納粹統治區而賣掉了這幅畫。
德國警方沒收新納粹4200升啤酒
德國新納粹在薩克森州小城奧斯特裡茨舉行搖滾音樂節,警方暫時運走了主辦者準備的所有啤酒,並對音樂節舉辦地頒布全面禁酒令。
安妮‧弗蘭克的小說片段《親愛的姬蒂》
要是有更多些運氣、人間少一些惡行,她或許能經歷到這一天。2019年6月12日,她滿九秩。
廢除聯邦德國刑法第175條--《同性戀條款》
1994年是史上重要年份。在南非,曼德拉宣誓就任該國首任黑人總統;在歐洲,鏈接英法兩國的歐洲海底隧道對汽車交通開放;在德國發生了一個歷史性事件。
科隆驚現威脅穆斯林的新納粹傳單
傳單上寫著:"你們對我們國家的入侵將失敗"。傳單的發現地點是科隆市的一條街道,15年前這裡曾經發生極右翼恐怖組織NSU的襲擊事件。
「中國人行動」75周年:漢堡中國城的終結
四十年代的漢堡曾擁有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城,但1944年蓋世太保一次殘暴的大搜捕行動之後,中國城銷聲匿跡,只有位於聖保羅區的香港酒吧得以保存下來,成為那段歷史的見證。
漢堡唐人街的最後一片記憶
如今的漢堡紅燈區曾有過德國唯一的唐人街。一場針對華人的納粹清洗行動讓其成為歷史。張添林是受害者之一,接手父親客棧的女兒一直在與遺忘作鬥爭。
重現歷史:希特勒"狼穴"將被修復
位於現今波蘭的納粹指揮部"狼穴"部分建築將進行修復工程,重現1944年施陶芬貝格刺殺希特勒的場景,讓參觀者更深入瞭解歷史。
被遺忘的悲劇:對辛提和羅姆人的大屠殺
辛提和羅姆人在歐洲生活已經600年。德國納粹勢力所及地區,辛提和羅姆人被排斥、被強制結扎、被殺害。1945年後,對他們所遭受迫害的爭議曾延續數十年。
億萬富豪萊曼家族的納粹歷史
萊曼家族擁有約330億歐元的財富,是德國第二富豪家族。然而,其納粹黑暗歷史現在曝光,該家族希望通過捐款洗刷污點。
上一頁
第4 頁,共1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