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屆柏林影節:華語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 范冰冰任評委
第7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本周四(2月13日)重磅開幕,今年電影節共展映來自世界各地的兩百多部影片,有兩部中國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此外多部華語影片被選入影展的其它單元。范冰冰受邀擔任本屆電影節評審之一。
明星雲集 紅毯璀璨
第7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本周四開幕,为期十天。作為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柏林電影節今年依舊星光熠熠,好萊塢當紅影星蒂莫西‧查拉梅(Timothée Chalamet),羅伯特‧帕丁森(Robert Pattinson)等眾多明星都亮相紅毯(圖為評審團亮相紅毯)。今年電影節共展映來自世界各地的兩百多部影片,題材豐富、風格多樣。進入今年主競賽單元的有4部來自德國或德方聯合製作,有兩部中國電影入圍。
范冰冰擔任評委
本屆柏林電影節的國際評審團共有7人,其中包括中國演員范冰冰。她出演的《蘋果》曾在2007年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這次評審團由美國導演托德‧海因斯(Todd Haynes)擔任主席,頒獎典禮在2月22日舉行。
主競賽單元
今年共有19部作品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其中兩部中國影片是文晏執導的《想飛的女孩》(圖為劇照)和霍猛執導的《生息之地》。《生息之地》講述了90年代河南的鄉村生活,整部影片採用了方言對白。由演員姚晨擔任總監制和出品人。文晏執導的《想飛的女孩》由文淇和劉浩存主演,講述一對表姐妹的成長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是文晏首次亮相柏林電影節,2014年,她作為製片人參與的《白日焰火》獲得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和最佳男演員獎項。此外,文晏執導的《嘉年華》也曾入圍2017年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華語影片
除了主競賽單元之外,柏林電影節有不少華語電影參與各個環節,比如魏德安、徐一丹聯合執導的短片《課外活動》進入短片競賽單元,還有根據中國古代傳說改編的《燃比娃》,以及4K修復的無聲電影《神女》也會在電影節亮相。港產電影《眾生相》和台灣新銳導演朱平 的《愛作歹》入圍全景單元。
競爭激烈
韓國名導洪常秀的新片《大自然對你說了什麼》(What Does that Nature Say to You)今年也入圍主競賽單元。在過去幾年中,洪常秀已經憑借《逃走的女人》、《引言》、《小說家的電影》和《旅行者的需求》四次獲最佳導演銀熊獎。另外一位韓國明導奉俊昊繼《寄生蟲》風光橫掃奧斯卡多項大獎後,睽違6年推出新作《米奇17號》(Mickey 17,圖為劇照)。這部科幻黑色喜劇將亮相特別展映單元。
開幕影片
今年的開幕影片是提克威(Tom Tykwer)的新作《光》(The Light,圖為劇照)。這位曾執導《羅拉快跑》(1998)和《巴比倫柏林》系列的德國導演,此次帶來的這部劇情片,講述一個中產家庭的生活因為一位神秘的敘利亞管家而發生巨變的故事。
終身成就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已宣佈,授予女演員蒂爾達‧斯文頓(Tilda Swinton)終身成就獎。柏林電影節官方表示,蒂爾達‧斯文頓的作品範圍非常廣:「她為電影帶來了不同的人性、同情、智慧、幽默和風格,並通過她的作品擴展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新競賽單元
在單元設置方面,本屆柏林電影節進行了一些創新與調整。此前的奇遇單元(Encounters)被取消,新增了「視角單元」(Perspectives),專門展映世界各地新銳導演的長片處女作,以鼓勵新生代電影人,獲獎作品將獲得5萬歐元獎金。台灣視覺藝術家朱駿騰跨界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河鰻」入圍了該單元。
德國大選
本屆電影節是新任總監特裡西亞‧塔特爾(Tricia Tuttle)上任後的首屆,她強調柏林電影節的核心在於開放對話。柏林電影節被認為是最具有政治色彩的一個,今年的影展正值德國大選之時。電影節閉幕當天2月23日也是德國選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