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移民難民
人口流動現象,難民是移民的一種,隨著社會發展,除了政治難民,經濟難民,還出現了所謂的環境難民。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DW梅克爾專訪:「是的,我們做到了!」
任職德國總理長達16年的梅克爾在卸任前接受DW專訪,談及退休後的規劃,分享多年來保持活力充沛的秘訣,也講述了在任期內經歷的最大挑戰。
專訪梅克爾:「我們做到了」
在即將卸任之際,梅克爾接受了德國之聲採訪,講述了她任職德國總理這16年裡的一些心得和感觸。她談到2015年的難民危機和自己的未來計劃,同時也介紹了她多年裡一直保持精力旺盛的秘訣。
聯合國氣候會議今日開幕
各方對本屆聯合國氣候大會抱著極大的期望,但對於氣候大會能否促成全球氣候的改善,人們也疑慮重重。
他鄉?故鄉?土耳其勞工在德國的60年
土耳其人移民德國始於 60 年前的一份勞工招募協議。對於第一批客籍勞工的孫輩來說,今天的德國既是他們的家鄉,卻也意味著歧視。
梅克爾退休前講述為何任內幾乎每年都出訪中國
即將卸任的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接受《南德意志報》專訪,回首自己擔任總理16載光陰。《南德意志報》描述稱,這將是一位「帶著自信離開總理府的總理」。
更年輕、更多元:德國新一屆聯邦議院登場
德國新一屆聯邦議院本周二(10月26日)首次召集,意味著現任政府正式卸任,成為看守內閣。本屆聯邦議院不僅是議員最多的一屆,而且還有更年輕、更多元等諸多特色。
報復歐盟!白俄羅斯用難民當武器
歐盟制裁白俄羅斯之後,盧卡申科政府不但不阻攔、甚至借助蛇頭進行販賣人口。難民進入白俄羅斯之後,借道波蘭直奔德國。8月以來,約4000人被德國收容。
從阿富汗到加州 "小喀布爾"
艾哈邁德成功地離開了阿富汗。他加入了流亡阿富汗人群體,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弗裡蒙特落腳。這位前美軍翻譯不得不離開他的家人,試著一切從頭開始。
研究:德國成高質移民的首選之地
為了緩解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是否應該實施一個更為開放,更為不同的移民政策,這在德國是一個討論了多年的話題。而今,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一份報告得出了一個出人預料的結果:德國已成為各國年輕、受過良好教育的一個移民首選之地。
2021年德國境內難民申請數量大幅增長
德國聯邦移民和難民局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在德國境內提交的難民申請數量大幅增長。截至9月底,德國相關機構總共收到100278份難民申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5.2%。
牆外文摘:顛覆政權在香港也成了「口袋罪」
有評論認為,近年來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偏公民社會類的社群組織的存在,都會被認為可能是挑戰政權的合法性。對於活動人士來說,「顛覆國家政權」成為一種「口袋罪」。
「異議人士俱樂部」:巴黎的政治流亡者之家
為了躲避塔利班政權,拉特布‧努裡(Rateb Noori)從阿富汗逃亡法國。這位記者正試圖在巴黎開始新的生活,並得到了一個獨特的難民酒吧的幫助。這裡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政治流亡者。
歐盟宣佈調查邊境暴力驅趕難民
媒體曝光的影片揭露難民在邊境地區受到暴力驅趕,克羅埃西亞和希臘這兩個歐盟國家的安全力量成為批評的焦點。歐盟委員會宣佈徹底調查。
阿瑪爾的歐洲之旅
為了引起人們對未成年難民的關注,一個名為《行走》(The Walk)的表演團正在穿越歐洲。主人公阿瑪爾——一個來自敘利亞的女孩,是一個3.5米高的木偶。
德國聯邦議院:有移民背景的議員越來越多
新當選的德國聯邦議院規模相當大,有735名議員。與此同時,新議院也變得更加多元化。更多議員來自有移民背景的家庭。這是一個機遇。
媒體:德國預備役軍人計劃仇外襲擊
德媒報導稱,在德國北部,一些前傘兵和聯邦國防軍預備役軍人計劃了針對外來移民的襲擊活動。其首領還與德國國防部的一名官員有過密切聯繫。
敘利亞藝術家以畫作告別梅克爾
為了感謝梅克爾接納敘利亞難民,敘利亞畫家阿奇茲在被政府軍摧毀的建築牆壁上畫出梅克爾的肖像畫。許多敘利亞人開始擔憂,敘利亞難民的前路在後梅克爾會變得更艱難。
美墨邊境:騎警驅趕難民引眾怒
美國警察在美墨邊境騎馬驅趕海地移民的照片引起輿論嘩然,政府部長表示將進行調查。同時美國宣佈大幅提高接收難民的名額。
美國展開驅逐行動 遣返萬名海地移民
超過12000名移民在美國與墨西哥交界的一座橋下滯留多日,這些人主要來自海地,美國邊境官員表示:將會盡快將這些人遣返回母國。
英媒:國安法影響 香港爆教師離職潮
在《香港國安法》通過後,香港教育界成為政府重點整治對象。除了「愛國主義」成教學重點外,最大教師工會教協也被迫解散。路透社報導,在高壓環境下,許多教師選擇辭職、移民出走。
去年最怕川普,德國人今年最怕什麼?
一項年度調查研究詢問德國人,他們最害怕的是什麼。令人意外的是,儘管經歷了新冠疫情,健康問題並不在名單之首,佔據排行榜前三名的都和金錢有關係。
美國務卿下周訪德 協商解決阿富汗難民問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下周將訪問美國空軍位於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Ramstein Air Base)。目前停留在德國境內等待進一步安置的阿富汗人人數在1.7萬到1.9萬之間。
調查:「一國兩制」指數仍低 言論自由評分大跌
香港智庫「民主思路」公佈調查指出,香港人對「言論自由」的評分明顯下跌,有意移民的香港人則持續增加,報告中還有哪些內容?
兩個阿富汗人的故事:被驅逐與被援救
這是兩個阿富汗人不同命運的故事。一個曾經從德國被遣返回國,如今和家人絕望地生活在喀布爾,每天都面臨生命危險;另一個曾經從挪威被遣返回國,這次幸運地成為德國首批救援的7名阿富汗人之一,來到了漢堡。
聯合國預計將有超過50萬難民逃離阿富汗
聯合國方面預計阿富汗將出現大規模難民潮。聯合國難民署難民事務副高級專員凱利‧克萊門茨周五在日內瓦表示,最嚴重的情況下將會有超過51.5萬名阿富汗人逃離這個國家。
身在德國 心繫阿富汗
兩名曾為駐阿富汗馬扎裡沙裡夫德軍工作過的阿富汗譯員,目前已經攜妻帶幼來到了德國境內的難民營。但是他們依舊非常擔心滯留在阿富汗的父母及兄弟姐妹:假如塔利班知曉了他們的身份,很有可能會殺害他們。
拜登移民政策受挫
美國最高法院當地時間周二(8月24日)裁定,「留在墨西哥」政策不得推翻。該政策由前總統川普制定,意在緩解大量中美洲尋求庇護者無序入境難題。
敘利亞難民出戰東京殘奧
敘利亞難民Anas因為工作以外導致雙腿殘疾,皮劃艇運動讓他重新找回自信。如今他將以難民代表隊選手的身份出戰東京殘奧。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召開阿富汗問題特別會議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周二在日內瓦舉行為期一天阿富汗特別會議。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譴責阿富汗塔利班嚴重侵犯人權,中國代表則譴責西方侵犯阿富汗主權。
奧地利總理庫爾茨拒絕再接受阿富汗難民
奧地利總理庫爾茨周日接受採訪時表示,在他任內,奧地利不會再接收阿富汗難民。
阿富汗狼狽疏散導致拜登民意下跌 普丁憂激進分子冒充難民
進入新的一周,喀布爾機場的形勢依舊緊張混亂。阿富汗的亂局已導致美國總統拜登的民意支持度下滑。拜登周日重申,目前首要目標是盡快讓滯留阿富汗的美國人返國。
梅克爾訪俄:要求普丁向塔利班施壓
這可能是梅克爾以德國總理身份對莫斯科的最後一次訪問。其中梅克爾要求普丁與塔利班溝通,讓他們允許為西方盟國工作的阿富汗人安全撤離,也談到俄羅斯反對派納瓦爾尼、烏克蘭局勢等問題。
梅克爾:德國將從阿富汗疏散1萬當地人
德國梅克爾總理預計阿富汗政權更迭後,難民數量會增加。她表示將幫助阿富汗鄰國為難民提供支持。
評論:終止虛偽的阿富汗政策!
多少年了,阿富汗一直被說成是安全的。而現在,塔利班佔領了這個國家。西方一些人對此驚詫不已。德國之聲記者Waslat Hasrat-Nazimi指出,西方必須結束這種虛偽。
喀布爾陷落之後:恐懼、驚魂、逃亡
總統逃之夭夭,塔利班佔領了首都喀布爾的總統府。各國緊急展開疏散本國公民的行動,阿富汗民眾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為了未來而奮斗的難民「學霸」
2015年,扎伊娜作為敘利亞難民來到德國時,她一句德語也不會說。現在,她成為德國最優秀的高中畢業生之一,並幫助他人獲得成功。
大逃亡潮來了?移出香港人口飆升至近9萬
由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本周四(8月13日)公佈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內,香港的人口減少了1.2%。這股「大逃亡潮」會越演越烈嗎?
德國暫停遣返阿富汗難民
塔利班在阿富汗攻城掠地,進展迅速,聯邦德國政府不得不改變策略。柏林外交部目前正擬定一份關於阿富汗局勢的新報告。
評論:挽救阿富汗維和成果,現在還為時不晚
國際社會必須改變其阿富汗策略,向阿富汗民眾伸出救助之手,只有這樣,阿富汗過去20年所取得的有限進展才能得到保護,更大的悲劇才不至於發生。
塔利班捲土重來 流亡印度的他們憂心忡忡
1990年代塔利班在阿富汗掌權之後,成千上萬的阿富汗難民逃往印度。由於塔利班可能再度控制阿富汗,這些難民返回祖國的希望日益渺茫。德國之聲與一名阿富汗難民進行交談:面對前景不明的未來,他最擔心什麼事情?
英媒:中國間諜企圖冒充BNO港人入境英國
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香港人可以通過簽證計劃赴英國生活,5年後申請永久居留權,再住一年後可入籍英國。英國媒體披露,該計劃被中國間諜利用,企圖通過申請BNO入境英國,究竟是怎麼回事?
調查:台灣人普遍同情港人 但僅3成6支持移民
學者調查發現台灣人雖然支持香港「反送中」運動且對香港人的處境感到同情,但在支持港人移居台灣及對港人實質幫助卻持保留態度,為什麼?
香港移民潮:傳媒人、藝術家紛紛出走
「香港移民潮」不斷發酵,知名傳媒界、藝術界人士紛紛出走。前香港電台主持人韋安仕(Steve Vines)今傳出已離港赴英,同一天,知名異議藝術家黃國才也宣佈自己人在台灣。
德國災後重建 難民組團當志工
德國西部洪災過後,大量志願者前往災區協助清理淤泥,其中也不乏難民的身影。一些難民自發組織了志工小組協助災區重建,以此報答德國在難民危機中所伸出的援手。
威脅報復?白俄羅斯被指向歐洲偷運難民
白俄羅斯曾一再威脅歐盟,要打開邊界讓來自戰爭地區的難民進入歐盟。現在看來該國已將威脅付諸行動。
來德國是為了逃命 去東京是為了夢想
本屆東京奧運會與殘奧會上,有29名難民運動員參賽,他們並不代表自己的祖國。因為宗教原因流亡德國的伊朗運動員Saeid Fazloula就是其中之一。
梅克爾在「謝幕記者會」上講了什麼?
德國總理梅克爾7月22日最後一次以總理身份出席了夏季記者會,不僅談到當前的德國內政與世界政治,也回顧了16年任期的方方面面。
港人BNO赴英特許入境期限將至 香港機場現人潮
由於港人持BNO護照以「特許入境許可」方式去英國的期限將至,香港機場18日出現大批赴英的人潮。不少人表示,英國設的底線迫使他們將移民計劃提前。
助出逃港人 加拿大香港社群提供就業住宿
國安法下香港移民潮不斷,旅居加拿大的港人籌組援助組織,提供就業丶住宿到心理健康的全方面支援,要為離鄉背井的香港新移民鋪設完善的社會安全網。
從排華到融入: 巴拿馬華人社區40年巨變
今天到訪巴拿馬的人都會注意到華人在各階層和角落的存在,估計有30萬名華人華裔居住在這430萬人口的年輕共和國。中國新移民湧入40年後華社變化明顯,但融入社會的美夢能否成真仍待觀察。
上一頁
第8 頁,共63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